文科生的一个下午 教书先生

看到一位高中同学的QQ签名变成了“谁送我一套《鲁迅全集》”,跟了句“《荷马史诗》要不要”。这样回问并不是自己真的有《荷马史诗》可以送,而是因为想起了高中时常听的那首《文科生的一个下午》。这歌其实在我们那里不算很流行,我上高中的时候互联网还不发达,那时候的娱乐媒体主要是电台,但我听收音机多半是听评书的,只偶尔听一听世界杯什么的。知道这歌是因为家里当时有台VCD播放器,买那播放器的时候顺带买过一些光碟,其中一张校园民谣的里边有这首歌。我非常喜欢这歌,虽然几乎没在外边听到过,这么多年也仅仅在上海很意外的听到过一次,或许在大城市里也没有真正流行起来吧!我喜欢那轻快的节奏,听着感觉很轻松;我喜欢那简单的歌词,虽然和我的学生时代并不相同。高二开始文理分科,我原先还是比较倾向于理科的,因为对物理化学的兴趣要比政治大一些。但由于那时候极不喜欢一个物理老师,最终还是选择了文科班,成了一名不靠谱的文科生。那时候是有音乐陪伴的,因为我有一个号称学英语用的录音机,还有一个号称学英语用的杂牌随身听。那时候买了好多卡带在身边,张雨生崔健林忆莲许茹芸苏慧伦等等等等,偶尔也会借了别人的王菲张信哲迈克尔杰克逊之类听。只是那得是网上听的,下午多半不干这个。课还是很多的,于是我经常在上课的时候发呆,不能让那些课时挤占了我的发呆时间呀。下午的课结束后还是很有些时间可以做些事情的,于是我们经常凑些同好的到几乎没草的某体育场踢球。那球场我们号称“南关大球场”,没有草没有球门,只有还算平的黄土和几个篮球架。我们通常是摆了自行车做球门的,射门的球只要过了车子的高度我们就不算进,所以有时候比分也是不准确的,好在大家只顾玩的开心,也不去计较那个。那场地倒是个全天候的,不管啥天气条件都没有人说不让去踢。球场的正门对着一所初中,中间夹着条不繁华的街道;另一边隔条小路是人家的民居;西边的也还是民居但连小路也没隔;只有东面是非常恐怖的,那地方是校长吃完晚饭回学校的必由之路,而路外边是一条渠。于是我们尽量不把球往那个方向踢,但有 时候还是会凑巧把球踢到校长面前,或者把球踢进渠里,那些都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踢了球自然赶不上在学校食堂吃晚饭,我们一般会让不踢球的好学生带俩馍,有时候有些人也只要一个,可能大多数人都是一个吧!高中的馍号称四两,但据我们的生活委员姓李名克后来怕重名在后边加了个强的说,他们称重的结果都是三两多,那个是不足秤的。于是我认为俩馍才只六两,也就是勉强能垫垫肚子的,如果是自己去吃一般都要吃三个以上,让带俩那是因为没有菜,没菜干吃馍是很没劲的。于是踢完球回到班里的时候,经常会把俩馍按的扁一些,然后弄一袋海带丝或者野山椒夹在中间,大口大口的把那半凉的馍吞下去,当时还觉得也是美味。更美味的其实是和同学的聚餐,在学校附近某同学租住的地方是可以开伙的,于是会买点东西过去自己下厨烧几个菜。那时的聚餐基本不用我动手,俺们男同胞们能下厨的很有几位,很少能轮到我献丑。其实也记不起来那时候吃过什么美味了,反正感觉是很好吃的,随便吃点什么都比在学校吃的好,当然学校的馍除外。第一次听那首《文科生的一个下午》是在一个下午,那时候我也正是一个文科生,《鲁迅全集》已经看了个七七八八,而《荷马史诗》只看过零散的几个故事。我们的高中时代难得有双休,通常一周只休息半天,周六还是周日的下午让人回去放放风,没记错的话双休要一月一次,于是我觉得文科生的下午还是很舒服的,至少比别的时候要舒服些,喜欢那歌说不定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如今早已不是什么学生了,偶尔下午还是会发发呆,但没了一起踢球的玩伴,也没人再给我带那俩馍,更没有收球的校长副校长和政教处主任。唉!

文科生的一个下午 教书先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332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98年长江大洪水的一个伤亡片段 描写长江的片段

只看楼主看直播、看小说,只看楼主满足你~98年长江大洪水的一个伤亡片段1楼=====================似乎是金逐流金兄在历史吧用手机匿名求证但是我耻于在那里回帖=====================我国洪水灾害频频发生,史不绝书。一九九八

殷明珠的一个儿子 锦绣缘殷明珠结局

殷明珠的一个儿子殷明珠与但杜宇结婚后不久就有了四位千金,于是,但杜宇就一直在盼着能有个儿子。终于,殷明珠又怀孕了。就在殷明珠十月怀胎时,但杜宇的母亲与殷明珠的母亲前后去世。殷明珠的丈夫但杜宇心里就有点儿不开心了,以为殷明

声明:《文科生的一个下午 教书先生》为网友大声喊我爱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