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右玉精神” 学习右玉精神

(作者附记:“右玉精神”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这是很多人困惑和思考的。读了谭文峰的报告文学,我有所领悟。这是一篇“遵命”文字,但还是真诚地写出了我的感受、判断。3.22)

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读谭文峰报告文学《风从塞上来》

没去过右玉,但“右玉精神”如雷贯耳,心里有时会浮起一串问号:在今天市场化、世俗化的社会中,倡导“种树”“苦干”“奉献”等精神,到底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60余年,18任县委书记、17任县长,一任接着一任地拼死拼活、植树造林,这在山西乃至全国,大概也是独一无二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文化在支撑着他们?这些疑问和困惑,我想不仅是我个人的,也是大家的。读过谭文峰的长篇报告文学《风从塞上来》,让我深受震撼,茅塞顿开,深思不已,一个个问号渐次解开。这是一首为了生存而筚路蓝缕的奋斗者之诗,也是一曲为了精神而执拗寻觅的探索者之歌。作者用现实主义的写法,从容精到的叙述,书写了60余年来右玉的执政者和老百姓重建生态的奋斗历程,描绘了右玉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的历史变迁。从朴素、厚实的故事、人物、历史中,升华出一种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右玉精神”。

什么是“右玉精神”?它有哪些特点、意义和价值?这是谭文峰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竭力发掘和表现的。第17任县委书记赵向东,经过多年的琢磨,终于明白了“右玉人身上独有的精神:不畏艰苦,不屈不挠,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奋斗精神。”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把“右玉精神”提到了新的高度,说 它是山西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资源,概括为:“持之以恒,艰苦奋斗,愚公移山,久久为功。”谭文峰在他的报告文学尾声中认为:“右玉,不只是一个艰苦奋斗的精神典型,它还为我们人类协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人类解决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右玉不仅是中国的右玉,还是世界的右玉。右玉经验不仅是中国的经验,还是世界的经验,是人类的经验。右玉精神不仅是山西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是世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的“右玉精神”,其实是一种博大、丰富而又模糊的精神存在,它绝不仅仅是为了物质生存而迸发出来的本能精神,更是一种为了精神追求而升华出来的形而上形态。

我油然想到了中国古代的“愚公移山”寓言和希腊古代的“西西弗斯”神话。愚公移山是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不别赘述。它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逆境,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去克服,就有可能成功。智叟的胆小怯懦只能坐以待毙、一事无成。而愚公的迎难而上、持之以恒,则会感动上天,达到最终的目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这种坚韧顽强的愚公精神,但这种精神今天越来越淡薄了。西西弗斯是希腊神话中创建科林斯城的王,他因触犯天神、泄露天机,死后在冥府被罚推一巨石上山,刚推到山顶,巨石又滚回山下,如此周而复始,永不能停歇。但终于有一天,西西弗斯在孤独、绝望的苦役中,发现了巨石缓缓移动的壮美景象,发现了他在与巨石较量中爆发出来的神奇力量,他沉浸在一种充实自足的幸福之中。这一神话具有荒诞感和哲理性。人类同大自然较量的本身是荒诞的,但在人这种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力量、智慧和精神是伟大的,是人的一种自我实现。目的也许并不重要,过程才是最重要、最幸福的。中国人缺乏西方的形而上思辨,但也有不少思想者,认识了人生的意义,努力实现着生命的价值。

我们在右玉人身上,看到了愚公精神,也看到了西西弗斯精神。右玉民众面对黄风、黑风,沙漠、干旱,直面困境、穷则思变,种草种树、改善生态,没有靠天吃饭、没有依赖外援,硬是凭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把荒漠变成了绿洲。他们的精神感动了“上天”,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关注和支持,使他们初步实现了富裕起来的目标。在他们身上表现了一种不畏困境、坚韧拼搏,居安思危、追求幸福的进取品格。右玉的一任又一任官员,面对贫困落后,接力赛似的植树造林,改变生态,发展经济,把一个“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改变成为联合国认定的“最佳宜居生态县”。在他们身上表现了一种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现自我、造福一方的崇高精神。其中不是蕴含着一种西西弗斯的精神吗?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右玉精神”。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已进入一个市场化、世俗化时代。城市在高速发展,生活方式越来越现代化;大批农村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农村,已逐渐融入城市或实现了城市化,几亿农民告别了传统生活走进了小康社会。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还有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依然处在贫困落后的原始状态,一些农民靠天靠地靠政府,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那里的农村和农民特别需要“右玉精神”的激励和推动。同时,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危机的世界。自然灾害、经济危机、政治冲突、战争态势等,随时都可能爆发。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中,中国不仅自己面临着诸多自然灾害、社会问题,同时也深受国际局势的波及,很难预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右玉人的居安思危、不断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和精神支撑。此外,当下国家干部中,工作松懈、信念缺失、生活腐化、脱离民众的现象,已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右玉干部的勤政为民、率先垂范、克己奉公的精神,正是医治不称职干部的妙方良药。“右玉精神”的现实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在广大的塞北土地上,右玉已形成了自己宝贵的精神文化传统。这种精神文化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激发出来的,又是一代一代人传承、丰富、强化而逐渐凝成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社会实践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自身。不管是1949年首次提出:“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要想家家富,每人十棵树”口号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还是农林牧全面规划、大规模植树造林的第11任县委书记常禄;亦或加大生产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实施生态建设“二次创业”、建设富而美的新右玉的第18任县委书记陈小洪……他们就像跑一场漫长而激烈的接力赛,一棒传一棒,环环相扣,毫不懈怠,激励和支撑他们的,正是那种“挖山不止”的“右玉精神”。不论是和平建设时期的王矩坤、张进义、马禄元、庞汉杰、关毅、薛珊等历任书记;或是改革开放时期的袁浩基、姚焕斗、师发、靳瑞林、高厚、赵向东等一任任书记;乃至“文革”时期的王云山、邵培基、杨爱云等数位书记。中国60余年的历史,坎坷曲折,波诡云谲,但每一任书记不管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紧紧抓住植树造林不放手,用林业带动全县的大局,支配和推动他们的,还是那种生生不息的“右玉精神”。一个偏远而贫困的小县,能产生这样一种精神文化,并成为日益强劲的传统,真是奇迹!

这种精神文化传统,不只是右玉历任书记、县长的精神动力,同时也是右玉普通干部和民众的精神源泉。曹村农民曹国权,从1949年分得土地开始种树,一种60年,年过九旬,依然守在山上种树。他说:“我就喜欢个种树。”他的生命已与种树融为一体。北幸窑村老支书伊小秃,在任时带着全村村民植树,退休后承包荒沟一人植树,守着一沟的树林,就是他最大的幸福。从美丽的云南远嫁贫寒的南崔家窑的漂亮姑娘余晓兰,承包荒滩荒沟植树造林,节衣缩食、胼手胝足,带病苦干、顽强不屈,改变了家庭面貌也改变了自己,她成为全国劳模、三八红旗手。是右玉的环境和文化熏陶、造就了她,使她实现了人生价值,创造了生命的辉煌。“右玉精神”是深深植根于普通百姓之中的。

谭文峰是一位关注时代、创作严谨的现实主义作家。上世纪90年代,创作了《扶贫纪事》《乡殇》《仲夏的秋》等一批乡村小说力作,在文坛上颇有影响。他的创作题材厚重,人物鲜明,语言质朴,继承和发展了山西文学的优秀传统。这部《风从塞上来》,同样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题材宏大、人物突出、叙事沉稳、格调纯正。但让人稍感不足的是,由于是“遵命之作”,因此显得“报告”多、“文学”少,宏观多、微观少,材料多、思想少,没有达到更高的思想艺术境界。但总体看,无疑是一部具有“醒世”意义的现实主义大作。

解读“右玉精神” 学习右玉精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3618.html

更多阅读

6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

右玉县 右玉县右玉县位于晋西北边陲,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境内四周环山,南高北低,苍头河纵贯南北,东西宽45.7公里,南北长67.7公里,总面积1967平方公里。全县平均海拔1400米,属黄土丘陵缓坡区。北与西北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的凉城、和林格

赵玉平教授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的解读 赵玉平 百家讲坛

赵玉平教授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解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赵玉平教授认为,这首诗不是写景的,而是写管理、写权力符号的(所谓权力符号,就是借助一些外显

从“异化劳动”到“社会交往”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试析望月清司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王玉珏/刘怀玉2012-12-14 10:25:38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春)2012年3期【作者简介】王玉珏,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南京210093;刘怀玉,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南京210093

声明:《解读“右玉精神” 学习右玉精神》为网友朂後哋箹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