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文学 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

我们还应该以人文精神的尺度来审视通俗文学的积极面。文学本身除了人们常说的陶冶情操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等,还有娱乐功能。古代中国和西方的文学理论都有“寓教于乐”的文艺思想,即使是当代西方最先锋的文艺理论家也将审美愉悦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例如罗兰"巴特著有《本文的愉悦》,姚斯著有《恢复愉悦》,至于巴赫金,在他的诗学理论中,“狂欢节”这一十分重要的概念,是后现代主义许多理论的源头。通俗文学的写作采取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从而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阅读快感。这种阅读快感对置身于高强度、快节奏以及沉重工作压力下的现代工业化社会的人来说,毕竟提供了一条可供休息的途径,人们因此可以大大缓解其心理紧张和内在焦虑,我们不能期待人人都是英雄,都能面对惨淡的现实人生,面对“无物之阵”的挑战,因此,通俗文学作为某种程度的宗教替代物,不仅仅能够提供巨大的心理支持,而且能够强化个体对社会的认同,加深社会沟通
通俗文学内部规律的研究,至少应该包括通俗文学的主要题材、类型、形式、技巧、通俗文学历史发展,以及通俗文学批评标准等方面内容。通俗文学的题材,除了诗歌、散文、小说之外,对传奇故事和广告文学也应该给予充分的注意。通俗文学的类型,除了传统的武侠小说、历史演义小说、公案小说、科学幻想小说、推理小说。言情小说、童话。传说、歌谣、打油诗之外,还应该包括近几年来走俏的财经小说、留洋小说、明星自传
通俗文学的形式技巧应该将侧重点放在它何以能吸引读者大众方面。即以通俗小说为例,程式化或口语化的叙事语言,消除了读者对它自身特质的注意,从而促使读者直接将其注意力投向故事情节;再如大量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混合着感伤倾向的浪漫主义风格和缺乏具体性的简化的人生模型,是为了缩短读者与文本的距离,从而使之与作品人物同呼吸共患难;此外,曲折起伏、变幻莫测的悬念,则迫使读者不断地关注情节内容的高密度发展
比如历史演义小说为什么由古代的历史事件为中心组织文本,转变为当代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文本?为什么古代公案小说颇为发达,而今天却消失在《蓝盾》、《警方》之类杂志以及报刊周末版的某些纪实性大案描写中?为什么武侠小说源远流长,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如果通俗文学借鉴先锋派语言艺术的实验,那也会造成大众的阅读理解困难。通俗文学也就不通俗了
通俗文学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先秦的寓言故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志人小说,再到唐代的传奇小说,宋元话本小说以及明代的拟话本小说,通俗文学一直是久盛不衰。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文学作品也以一种商品的形态进入了文化消费的市场。在市场效益的刺激下,沉寂多年的通俗文学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开始蓬勃发展。譬如金庸、古龙等作家的武侠小说,琼瑶、席慕容等作家的言情小说,一时间风靡中国大地,成了炙手可热的娱乐文本。
  就通俗文学的内涵来讲,它是一种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东西,是一种“下里巴人,和者盖众”的东西。何谓“通俗”?茅盾先生解释道:“‘通俗’云者,应当是形式则‘妇孺能解’,内容则为大众的情绪和思想”②。而高雅文学恰好与之相反,它是一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东西。
 通俗文学也并非是一味的取悦读者,也有其劝谕的作用。鲁迅先生指出:“俗文之兴,当由二端,一为娱心,一为劝善③”。在优秀的通俗文学中,其娱乐性和思想性教育性都是统一的,并将其思想和教育意义灌注到娱乐中。是故明代通俗文学研究者冯梦龙指出当时的说书艺术能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咏《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④”
其实,文学本没有什么高雅与通俗之分,一个文学作品在其创作后,才形成了高雅与通俗之说,文学其始都是通俗的。譬如今天的四大古典名著,我们都习惯把它们定位为高雅文学,可是他们最初都是以通俗文学的身份出现的。
在众多的通俗小说当中,笔者比较欣赏金庸的小说。金庸的小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饱含着儒、道、佛等中国传统文化。《射雕英雄传》中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郭靖,《笑傲江湖》中的不为虚名、不为权势、不拘俗礼、放荡不羁的令狐冲,《天龙八部》中的对苦难人生的怜悯之心,一一与之对应。而金庸先生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所塑造的主人公韦小宝更是奇特。韦小宝既不会武功,也非侠义英雄,他超越善恶的标准和是非的界限也是耐人寻味。作品对历史、社会、人生所表达的强烈的反讽意味,表现出一种反文化、反武侠的倾向。另外,金庸还将许多的传统文化引入武侠小说中。如琴、棋、书、画、医、相、卜、巫等,金庸将它们融入到作品中,构成一个和谐的诗剑江湖,从而达到提高武侠小说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层次。金庸的小说,不但有奇特的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富于娱乐性,更是以感人的艺术笔触以及渊博的知识塑造了一个个活生生的英雄人物,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真正突破“雅”与“俗”的界限。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创作呢?要如何才能创作出既有品味又受读者欢迎的雅俗共赏的小说呢?究金庸先生的成功,我们应该厚积而薄发,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为背景,结合新的创作手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有句话一直不明白的,大家是凭什么认定了纯文学该是主流,能够指导通俗文学。我的看法正好相反,纯文学指导通俗文学的结果结局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外行指导内行。纯文学其实是通俗文学养起来的,通俗文学本来精英文学的母体。一个人不尊重自己的母亲,那除了扁他我还能做什么啊。
没有人不承认古文的成熟和典雅与白话文不是一个档次的差别,但是他为什么消失了,就是因为古文和时代脱节,真正的古文不能从话本、小说、佛经里借上一字一词,如果有那些个斗胆在古文里用上了,那不是吃螃蟹,而是吃河豚了,不想在精英的圈子里混。  精英文化其实就是自毁系统,因为他给自己留下的变通余地很小。他拒绝任何形式的修正。那么在他高度成熟的时候就是衰亡的时候。什么都有例外,就这件事情从没例外过
精英文化的事后追认系统也自有他的用处,帮我们从过去的时代挑出好东西来,但是,我们现在活着,活在当下,有鼻子有眼睛的,我们该自己来挑东西,大家都喝百事可乐,难道我每天喝龟鳖丸去,当然我也知道龟憋大补,传统、可是天天吃这个还不如叫我死了算。  就我而言,我小时候就找不到小人书看,现在呢,整天在网络上下载漫画,嘿嘿,就是要把失去的光阴要回来。这就是本性。然后看着看着,就龇牙咧嘴的笑,有多恐怖就有多恐怖,称心如意的满足。看那些所谓的名著总是窝心到沮丧,全身上下,没有一个毛孔舒服,因为名著总是一遍一遍的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值得怀疑的,人生是没有出路,偶尔有了出路,深度不够,还得在后面追着喊着——娜拉出走了怎么办。
  去死吧,这些精英文化的产物,我是嫌自己日子过得不够累还是怎么着。我有病,我没啊。
我看大多纯文学完全是作家封闭式的闭门造车,之后在所谓的作家圈交流、研讨、颁奖。其实他们都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文学作品之所以是文学作品,是因为有读者读过之后才算是。那种藏之名山,以待————后来者的做法,不敢苟同。像《史记》、《红楼梦》。可说是雅俗共赏的。如果我们说《史记》是纯文学,那么《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也应该是纯文学了。可偏偏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却都是通俗文学作品。
通俗并不一定庸俗。我喜欢金庸的所有小说,你们呢/北大还有金庸课呢!
考察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文学的产生比人类的文字产生要早得多,而且它最初是从“俗”文学上建立起来的。文学的“雅”与“俗”,包括通俗小说的称呼,是社会发展到产生阶层伦理的等级结构之后人们才有的观念。“通俗”其实是文学的本质。正如鲁迅先生考证的那样:
我想,在文艺作品发生的次序中,恐怕是诗歌在先,小说在后的。诗歌起于劳动和宗教。其一,因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却劳苦,所以从单纯的呼叫发展开去,直到发挥自己的心意与感情,并偕有自然的语调;其二,是因为原始民族对于神明,渐因畏惧而生敬仰,于是歌颂其威灵,赞叹其功烈,也就成了诗歌的起源。至于小说,我以为倒是起于休息的。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咏以自娱,借它忘却劳苦了,则到休息时,以必要寻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所以诗歌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鲁迅的这段话有一定道理。可以设想一下,人类最初有了语言之后,交流些有趣的故事以便消除疲劳,不就是俗而又俗的文学作品?即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之后,“雅”文学有了产生的可能,那也要时时回到“俗”文学那里汲取营养的。呵呵...
文写出来时给人看的
但写文却并非为了给人看
并非越生活的语言越好,它只适合给不总接触文学的人看
但也并非脱离生活去写
有很多作品失败在过分的生活细节
建议这些朋友多看老舍的作品,非常生活,却又忽略掉大部分细节,只保留有价值的(比如抒发情感的,表达内心活动的等)
还有就是不要在作品中留下太多对心理活动的直接叙述,尽量用动作、语言表达,甚至可以用穿着、摆设等因为人总是只注意到符合心理状态的物品
通俗文学不一定能流传千古,但它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今天的雅文学不也就是当时的通俗文学吗?
一是贬低畅销书,主要
手法是用纯文学标准去套用通俗文学;二是自己也写畅销
书,证明自己不是不能,而是不为。结果也不外乎两种:
畅销书作家作品的地位越来越高,如金庸成为北大客座教
通俗文学 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
授;纯文学作家一尝试俗文学,就露出了软肋及马脚,让
读者发现他们艺术水准远不及成名的通俗文学作家。
说起通俗文学,先要说说通俗文化。通俗文化又称大众文化,或商品化文化。而通俗文学是通俗文化的一个分支,又称“大众通俗文学”、“俗文学”,通常是与“知识精英文学”、“雅文学”相对应的。雅俗文学两者区分,一般可从三方面把握:一是否与世俗沟通;二是否浅显易懂;三是否具有娱乐消遣功能,三方面综合到一起才可以认定是“通俗文学”。
与以往的通俗文学作家大抵以欣赏的立场作趣味性的描写的情况不同,张爱玲对于类似题材的处理在客观上却有相对的新的立意,即从中注重揭示的是金钱对本应纯洁的爱情的亵渎,对正常的人性人情乃至人格的摧残与扭曲,由此认定这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所不和谐的东西--尽管这种情况本身正是现代文明社会带来的副产品。虽说张爱玲在主观上可能未必有像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那样的思想水平,但作品所提供的具体的艺术形象却可以使得读者作这样的把握,诚如傅雷当年所指出的:“恋爱与婚姻,是作者至此为止的中心题材;长长短短六七件作品,只是variationsupon atheme。遗老遗少和小资产阶级,全都为男女问题这恶梦所苦。恶梦中老是淫雨连绵的秋天,潮腻腻、灰暗、肮脏、窒息的腐烂的气味,像是病人临终的房间,烦恼、焦急、挣扎,全无结果,恶梦没有边际,也就无从逃避。零星的磨折,生死的苦难,在此只是无名的浪费。青春、热情、幻想、希望,都没有存身的地方。川嫦的卧房,姚先生的家,封锁期的电车车厢,扩大起来便是整个社会。一切之上,还有一只瞧不及的巨手张开着,不知从哪儿重重压下来,压痛每个人的心房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张爱玲的那些表象的市民通俗文学作品其实带有浓郁的“文化小说”的格调和性质,即主要的是以都市的中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包括文化观念)来审视现代大都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它们对人们的社会观念、生活方式和情感世界的各种形态的影响。
总之,通俗文学是一种需要发展的文学流派,它不是因为有人反对它就会消失的。它有产生它的土壤,有它的文化氛围。而社会主义的建设不单是物质的建设,还是精神的建设。精神的建设也不是一种文化的单一模式,它要求的是“百花齐放”。“百花齐放”也不是一百朵花开一种颜色一种样式,它要求的是不一样的“姹紫嫣红”!
金庸的小说确实代表了港台世俗文学影视作品,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天龙八部》这部作品所展现了悲情豪气,震撼人心。主人公乔峰身上凝聚的豪情、英雄乞丐、爱国热忱、民族融合及和平相处的观念,难道不比干涩的文字更有教育力和说服力吗
从金庸的小说入选《语文读本》这件事展开来谈,为什么当代文学作品中,我们选择金庸小说入选课本?另一个侧面不也反映出当代文学作品的荒芜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3857.html

更多阅读

关成华私人访谈----阎长贵 关成华妻子

北京沙滩2号红旗宿舍楼,二单元四楼  地点:阎长贵家  时间:2002年7月18号  关成华问:涉及到67年8月,关锋,王力出事的细节:  阎长贵答说:  67年的8月30号,江青回到钓鱼台的楼里,很奇怪的问我:你对关锋怎么看?我说:关锋看问题,对人

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

发布时间:2013-02-27 09:10 作者:林衍、张莹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602次冰点特稿编者按:近年来,中国社会的显著进步之一,便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逐渐高涨。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权利”就越是一个需要严肃界定和厘清的范畴。美国法理学家德沃

英国文学中的英雄形象和反英雄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

华东师范大学大学 张肖肖英雄崇拜是一种原欲,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要么已经自戕,要么正在自戕。人间无意义生活之苦痛便是英雄磨灭之滥觞,贝奥武夫已然远去,陪伴我们的是一个个意气萧索的人物,厌战的中尉、冷漠的局外人、热情的同性

中华文化和/或文明之四:文学作品四大题体裁

文学作品四大体裁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诗歌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引发共鸣。诗能够自成一格,也能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如诗剧、圣诗、歌词或散文诗,文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诗”根源于简

声明:《通俗文学 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为网友执意画红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