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7送别黄静波伯伯 黄静波简历


老红军、老省长黄静波遗体告别仪式,2014年12月7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厅举行。

图为东厅外排成的长队。(中红网江山摄)













20141207送别黄静波伯伯 黄静波简历

白雪、高援朝、王东哈





鲍海廷、高援朝、




八宝山殡仪馆东厅内庄严肃穆。老红军、老省长黄静波同志的遗体躺卧在鲜花翠柏丛中,

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中红网江山摄)

黄静波老人的子女黄小南、黄晓洲、黄小源、黄小涛、黄小潮、黄珊等亲属,送了花圈。

(中红网江山摄)

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送了花圈。(中红网江山摄)

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送了花圈。(中红网江山摄)

胡锦涛、李鹏、李瑞环送了花圈。(中红网江山摄)

温家宝、宋平、吴官正、李长春、罗干送了花圈。(中红网江山摄)

黄静波同志的老上级、老革命家习仲勋的夫人齐心、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全国政协办公厅、中组部送了花圈。(中红网江山摄)

陕西省、青海省、广东省、吉林省、国家粮食局等有关单位送了花圈。(中红网江山摄)


王刚、胡德平、习远平送了花圈



中红网北京2014年12月7日电(何丽、江山)天寒地冻,挡不住人们奔赴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急匆匆的脚步;天寒地冻,挡不住人们对一位革命老人突然离去的痛惜之情。因为今天在殡仪馆东厅,送别我们敬爱的、一位怀有爱民之心的“共产党高官”——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忠诚战士,原全国政协常委,中共青海省原省委书记、原省长,老红军黄静波老人。他1917年7月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一个中农家庭,于2014年12月1日19时30分在北京病逝,享年95岁。

今天上午,八宝山殡仪馆东厅内庄严肃穆。老红军、老省长黄静波同志的遗体躺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省长郝鹏,青海省原省长宋瑞祥,周恩来侄子周秉和,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贺龙元帅之女贺捷生,习仲勋之子习远平,马文瑞之子马晓文,徐海东大将之女徐文惠,王兆相少将之子王延生,吴荣正少将之女吴东征,王直哲之子王东哈,陈正人之女陈延生,刘型之子刘求真,刘景范之女刘米拉,刘春之子刘歌、李金德之女李延,梁诚烈士之子梁宁宁,张中之子张粤飞,辛兰亭子女辛晓龙、辛晓毛,刘子谟之女刘静,毛主席西班牙文翻译王怀祖之子王晓青,以及陕西、广东、青海、吉林等省有关领导和革命后代,前来与黄静波老人告别。他们与黄老子女黄小南、黄晓洲、黄小源、黄小涛、黄小潮、黄珊等亲属们一一握手,表示亲切慰问。

在深沉舒缓的哀乐声中,队伍缓缓向沉睡在党旗下面安祥的老人移动。这些从陕北延安、绥德、清涧、米脂、榆林,从甘肃、广东、青海、吉林等地赶过来,曾经与老人共过事的上下级,接触过的平民百姓,打过交道的老乡等等,极力控制着眼中的泪水,却任思绪与记忆在心中翻腾:70多年前,在共产党领导下,老人13岁参加革命;他那激情燃烧的斗争岁月和传奇经历,将在一部《火红的黄土地》影片中真实展现。片中涉及到的大多数人和事,都是陕北人熟悉的。其中最让人眼亮的,是清涧县人民赶走国民党县长,民主选举黄静波当了第一任人民县长。以后他又在几个县担任过县委书记,并于19岁当选绥德模范县委书记。他1945年出席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是毛主席亲笔题词奖励的22个模范人物之一。而69年后的今天,他竟成为最后一个当年荣获毛主席题词奖励过的离世的老人。幸亏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和中红网多次采访过这位当事人,留下了老人最珍贵的影像和语音,成为永远的党史资料。

老人走过70多年的革命岁月,始终坚持执行毛主席给他亲笔题写的“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无论担任小官、大官,无论在地方县、市、省还是部队,无论下村户、牧民家还是寺庙,以至是煤矿,他这个官儿,都是坚定不移、从不拐弯、一如既往地按照党的方针、政策、规定说话行事。他亲民,群众、老百姓喜欢他、欢迎他;他严于律己,干部群众佩服他。即使他要求下面干部严格、死板、不容易通融,有些干人怕他,但大多数同事还是很配合的。

1978年4月,十年“文革”被押送到辽宁抚顺被批斗、关押,经受了长达11年的“专政”的他,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精神、意志依然。这时要去广东工作的老上级习仲勋同志,希望他随去广东。其实中央已下了调他到吉林工作的文件。这样在王震同志帮助下,中央就把他任职的命令改到广东。60岁的他欣然奉命上任。在习仲勋同志领导下,他这个副省长、秘书长、广交会主任,付出了真心与全力,奉献了忠诚与才干,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又立下了丰功伟绩!

在老人离广准备返京时,他居然向中央提出到青海去干几年。中央批准,他来不及也没有做什么准备,就风尘仆仆地来到西北青海去了。而他去的第一件事,就是坚持党的路线原则,坚持党性、不为地方压力说情、不怕闲言碎语,甚至有人在背后散布了伤害他的各种流言蜚语等也在所不惜,果断处理了积压下的、一个有背景的冤假错案。此举大大赢得民心和群众对党的信任。然后,他马不停蹄地在以后几年间,几乎跑遍了包括格尔木的农牧地区,亲自深入到藏族、回族、汉族等群众当中。使这些基层的群众,亲身感觉到了党的群众和牧民政策,使他们的生活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如青海人居然也种大米、吃上了大米。尤其被群众称道的是青海的嘎啦苹果,在他穿针引线、搭桥铺路,请进来、走出去,不遗余力地花费了多少个白天夜间,终于在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下,嘎啦走出了省、走出了西北,并且走进了首都北京、走向了全国。

他亲访寺庙。和那些寺庙里的主持、喇嘛、僧人亲切交谈,征求他们对如何加强党的民族与宗教政策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深入学习、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讲究,甚至听他们讲宗教的传说、故事。他没有一点点领导的架子和做派,俨然是老朋友串门聊天。他的热情、真诚与坦诚,使这位书记、省长大人,成为他们心中爱戴的长官。因为他们直接地、面对面地从省委书记、省长那里,真切地感觉到了党的温暖与关怀。所以无论何时何地见到他,他们都会自然地合十感谢、祝福。透过镜头留下无数精彩图片,张张让你动容。
为了让相对落后、闭塞、不太发达的青海,在改革开发中起步,他调动自己各种关系,盛情邀请国内外友人到青海走走看看,并希望他们为青海的脱贫致富、为青海的发展出谋划策,引进适合青海的先进科技、农牧业等等。在他的带领下,青海建起了机场,城市规划等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大美青海,在他之后的几任书记、省长领导下,更是突飞猛进。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科技、教育、农牧以至渔业所展现的新貌,让更多的国内外人了解青海创业发展。这些,都让这位病榻上的老书记、老省长,倍感欣喜。他常向前去探视的、南来北往的友人们,如数家珍地、津津乐道、没完没了地说,说。

而他,身为一省之首,没有专门官邸,也不带家属。况且他的老伴那时刚刚做了肾癌手术,很希望老头子在身边陪陪。但这却是老伴一个奢侈的想法。她无法得到他的关心。电话虽然能通,而不能当面说说话。两个老人只能在心里相互惦记、关心着。多么孝顺的儿女,也代替不了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夫妻之情。他为了全身心地在新岗位工作,把家中的老老少少全都在心中放下。而老伴不以为怪、不以为气。

上任后不久,他从明察暗访中得知,群众想找领导说话无门。于是他决定撤除门岗,不设定工作休息时间。只要他在,群众啥时来都亲自等待。他和秘书都热情接待。有的群众来,没有上访事儿,就是想看看这是不是真的。农牧老百姓没有失望,而且对他百般信任。虽然上下有些好心人出于安全考虑,他毕竟是省委书记、省长,还是注意、警惕为好。而他不为所动,一直坚持到他离任。此时,他的心里有一种恋恋不舍之情。因为青海,是他任上的最后一站,似乎还没有为人民干够;二是他舍不得这里的各阶层、尤其是淳朴的农牧民。但他表面却安然不动,封锁一切相关消息。当即将离任的消息一传开,群众老百姓们到处打听走的时间。

直到走的那一天,那一时,那一刻,省会西宁市,许多从农牧区、乡镇等地赶来的人群,把火车站、把老人乘坐的那趟车,围得水泄不通。用“万人空巷、倾城相送”比喻,一点都不为过。因为在送行的人群中,你只能看到挥动的旗、标语、对联、双手托着的哈达和合十礼……其余就是黑压压的一片攒动的人头。老人虽然在青海执政只短短几年,但他给青海和青海人民留下的念想太多太多了。有老百姓誉他为“黄青天”。他却说:“我是共产党的干部,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干部。我不坚持党的路线办事,不忠诚为民,还算什么共产党员。”

纵观老人一生,虽身为高官,但却从未离开地气。心里想的、念的、做的,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他在人民面前,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在官位面前,忠于职守、淡泊名利,不争官、不强权、不越位;他在艰难困苦危险面前,从不低头绕道走;他在物欲横流、诱惑、贪腐面前,横眉冷对、铮铮铁骨、不为所动。他充满大爱,宁可将其全部奉献社会、百姓,而将所有对亲人、儿女、孙辈的亲情与爱,都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里。难怪他的朋友五湖四海,难怪老百姓亲他爱他敬他,难怪共产党评价他是好党员、好干部。因为他一辈子在践行党的路线、一辈子践行为人民服务,直到他住院重病期间还一直支持、参与青少年教育、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弘扬传播等等公益活动。离世前十天参观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儿女联谊会举办的大型图片展览,是老人留下的最后纪念。

送别了老人,心中留下不尽感慨、感动、反思;
送别了老人,心中留下不尽思念、回味、挂牵;
送别了老人,心中呼唤坚持反贪腐,以使党心、民心早日回归,同心同德共建明天。
送别了老人,继续学习革命历史、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履行公民义务。

老人走了,如马文瑞同志之子马晓文评价的,“黄静波同志忠于党的事业,热爱人民,谦虚谨慎。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事业中立下丰功伟绩,把一切献给党和祖国。”老人是真的走过这样的一生。

让我们记住这位爱民高官黄静波老人。让我们记住、学习、弘扬这位老人的高风亮节,忠诚祖国和人民的赤胆忠心,永无私利欲望的高官好人吧!

黄静波老人的孙儿们送了花圈。(中红网江山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来到黄静波老人遗体告别现场。

(中红网江山摄)

黄静波同志的老上级、老革命家习仲勋之子习远平(左二)来到黄静波遗体告别现场,与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左一)、青海省省长郝鹏(左三)等在一起座谈。(中红网江山摄)

黄静波同志的老上级、老革命家习仲勋之子习远平(右五)来到黄静波遗体告别现场,与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左六)、青海省省长郝鹏(右三)、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左五)等在一起合影。(中红网江山摄)

贺龙元帅之女贺捷生(左二),徐海东大将之女徐文惠(右二),刘春之子刘歌(右一),来到黄静波遗体告别现场。(中红网江山摄)

马文瑞之子马晓文(左),来到黄静波遗体告别现场。(中红网江山摄)

周恩来侄子周秉和(左一),刘景范之女刘米拉(左三),辛兰亭之子辛晓龙(右一)、之女辛晓毛(左二),刘子谟之女刘静(右二),来到黄静波遗体告别现场。(中红网江山摄)

王兆相少将之子王延生(左)和吴荣正少将之女吴东--征夫妇,来到黄静波遗体告别现场。

(中红网江山摄)

毛主席西班牙文翻译王怀祖之子王晓青,来到黄静波遗体告别现场。(中红网江山摄)

张中之子张粤飞和夫人朱津平,来到黄静波遗体告别现场。(中红网江山摄)

梁诚烈士之子梁宁宁(左一),陈正人之女陈延生(左二),刘型之子刘求真(左三),

来到黄静波遗体告别现场。(中红网江山摄)

马文瑞之子马晓文与黄静波老人家属亲切握手。(中红网江山摄)

王直哲之子王东哈(右)与黄静波老人家属亲切握手。(中红网江山摄)

黄静波子女向老人做最后的告别。(中红网江山摄)

黄静波子女向老人做最后的告别。(中红网江山摄)

毛主席给黄静波亲笔题写的“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匾额。(中红网红色图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3898.html

更多阅读

伊能静遭黄维德毒打仍用情至深图 黄维德暴打伊能静原因

伊能静婚变新闻在台湾持续高烧不退,引发更多“爆点”,颇耐人寻味。据台湾某周刊前日报道,伊能静跟黄维德的友人近日爆料,称伊能静之前似乎对黄维德用情至深,伊能静身上的瘀青也是遭黄维德动手所致。此外,伊能静在房产投资与家用费上陆

罗蒙集团总裁盛静生访谈 罗蒙盛静生

盛静生简历:1971年10月生,浙江奉化人,高中毕业后即进入其父亲盛军海创办的罗蒙集团当营销员,21岁时开始独理一家服饰辅料公司,25岁创办中日合资的三盛纺机公司。1998年,他继承父业,出任罗蒙集团总裁,开始将自己企业的服装品牌多元化,并开发团

老萨编著的中国七大疑案--黄静案件 编著

老萨编著的中国七大疑案--黄静案件的六次法医鉴定 [原创 2013-2-15 0:05:17] 字号:大 中 小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黄静案件被称为中国网络第一案,虽然已经过去快10年时间了,但他的影响力却长盛不衰,而且对未来还会有着巨

恶事排行之湖南湘潭--黄静案疑团无解 黄静案真相

2006年07月16日16:47 法制早报  7月11日上午,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法院对湘潭市临丰学校女音乐教师黄静裸死案进行一审宣判:被告人姜俊武被判无罪,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黄淑华、黄国华(黄静父母)经济损失59399.50元,附带民事诉讼原告

声明:《20141207送别黄静波伯伯 黄静波简历》为网友弃烟吻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