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中里 大中里项目洪晓兰



上海大中里,属于今石门一路214
弄。位于静安区东南部,属南京西路街道大中居委会。大中里的西侧为石门一路(同孚路YatesRoad也称宴芝路),是上海1920和1930年代高尚时装街。北侧为著名的美食街和时尚休闲街吴江路,离南京西路一步之遥,这里交通方便,地理位置独特,不论过去还是将来,都是上海国际大都市高档和时尚的尊贵席地。
6点之后,安静的“大中里”顿像苏醒了一般,热闹起来。这片石库门布局非常整齐,从空中俯视,分弄与主弄的排列像是一个横过来的“丰”字。解放前就搬来这里的老人说,这是英国人提高效率的方式,把弄堂造得笔直,治安人员一眼就能望到底。

说“大中
里”是个中西合璧的“混血儿”并不为过。1925年,“大中里”所在的静安区是英租界,作为一个英国房地产商的开发项目,这片石库门里弄也因此拥有了西式风格的雕花门楣、联排别墅式的布局。英国开发商深谙中国人的居住习惯,于是每一栋石库门都是传统江南民居的翻版:天井、前后客堂、前后厢房、亭子间和晒台。“从建筑角度讲,石库门堪称精华。”长期致力于古城保护的同济大学城市与规划学院教授阮仪三说,石库门既能体现西式住宅的规划理念,又保有中式民居的建筑风格,“从当时的居住条件来看,是非常舒服的。”



恐怕当时建造“大中里”的开发商,怎么也不会想到,那条在当时为了便于管理而造得笔直的主弄,早已演变成一条充满生活气息的社区马路。主弄自北向南,依次排列着菜摊、鸡蛋摊、肉摊、水产摊,还有卖早点的。在他们面前来回穿梭的,是穿着睡衣、满脸倦容地端着痰盂走向公厕的女人,还有那些赶在上班前挑菜买肉的男人。



清晨5点,天色微亮,酣睡一夜的人们尚在享受最后的安宁,寂静的弄堂里已然响起了一阵“唰唰”声。是“大中里”的清洁工阿跷在打扫垃圾箱,他的出现,宣告了“大中里”开始新的一天。阿跷本名袁德海,但除了唯一的大哥坚持称他“德海”,“大中里”人人叫他“阿跷”。阿跷要赶在人们起床前将垃圾箱打扫干净,用水冲净路面,随后锁上垃圾箱的门,只留下两个门洞用于居民丢垃圾。他的工作还有盯着垃圾箱和厕所,防止人们为了图方便将垃圾扔在外头,或是某些男人图省事儿、在小便池里大便。阿跷要这样独自坐到晚上6点,风雨无阻。



现在“大中里”的年轻人,弄不清阿跷坐在那里做啥。就如出生和成长在“大中里”、后又出国留学的舒浩仑,他始终认为孑然一身的阿跷喜欢坐在那里看进进出出的人们,同时义务充当“大中里”的保安。2002年,留学归国的舒浩仑得知“大中里”要拆迁的消息,扛起摄像机拍下了一部关于“大中里”、关于石库门文化的人文纪录片,取名《乡愁》,阿跷是其中一个人物。

“永平爸,来碗小馄饨。”骑车的中年男子跳下车,冲着包馄饨的老伯喊。永平家的早点摊正好位于主弄的中点,摆了十多年,74岁的永平爸负责包馄饨和收钱,退休前在国营饭店做厨师的永平妈负责煮食。早点式样很简单,小馄饨和汤面,夏天再增加一款冷面。舒浩仑拍《乡愁》时光顾过永平家的早点摊,但1972年出生的他更怀念小时候的那家国营早点摊。每天早晨,人们拿着茶缸排队买豆浆,穿着白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熟练做着上海人早点食谱中的“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糍饭和豆浆。

那时
的油条半两一根,为了方便人们买早点,上海特制了全国独一无二的“半两”粮票,以至于当时来沪的外地人,把这当成了上海人小气的一个例子。

舒浩仑
想在“大中里”放映一次《乡愁》。他的乡愁,既来自于故乡“大中里”的消失,也是对石库门生活方式行将终结的悼念。毕竟,“大中里”呈现的是被光鲜外衣遮蔽了的最原汁原味的上海生活。石库门随风而逝,依附其上的上海历史和文化,也将凋零或消失。“如果可能,我还要请些模特在弄堂里走秀,你不觉得,那个年代的石库门弄堂,就是T型台的雏形吗?”

舒浩仑的记忆中,每逢夏日傍晚,乘凉的男人们赤膊睡在躺椅上一字排开,这时若有个穿着时髦的年轻女子走过,无数包含带着欲望和艳羡的眼光齐刷刷地射过来,年轻女子的步履变得更婀娜,哪怕她已被一些女性长辈唤做“小妖精”。

(文章和照片均来自网络)

大中里已经不存在了,前几年被拆除了,但小时候的记忆却没有消失,常常在那里穿来穿去。。。。。。

这里可以看到介绍和一些片段: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GRQb-F34RM/?FR=LIAN
上海大中里 大中里项目洪晓兰

《黑白照片》:http://www.trigon-film.org/de/movies/Shimen_lu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3981.html

更多阅读

1:骑行合肥到上海千里之旅2010/08/13—2010/08/15

2010年夏天的三天,这个年头里天气最最炎热的时候,在上海正经历着百年不遇的连续突破39度的高温里,我接受了一场考验:一个人,骑着同事落在合肥项目上的单车,从合肥回到了上海。这是一场单纯的骑行,固定了起点和终点,我选择用小车轮子去丈量它

马俊仁PK袁伟民,信谁? 女排周晓兰袁伟民恩怨

让我们从上海的一个电视节目开始,从北京的一个电视节目结束。2008年3月,上海东方卫视“非常记忆”栏目,播出了一期《马家军“兵变”十三年》,将马俊仁和13年前出走的队员,包括领头鹿王军霞、刘东等,都请到了一起。节目现场,师徒相逢一笑泯

老怀表,老上海的黄昏 老上海葱油饼

一辈子住在上海,到老了,反而觉得有些孤独。毕竟,上海现在一大半是外来移民,原先生活在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下的群体,一旦组合,许多话还是很难说到一起去。这倒不是周立波所说的“上海人喝咖啡,北方人吃大蒜”而歧视、看不起外地人,毕竟不同

世界名模王红敏,十里洋场旧上海风情照 十里洋场拾年花

模特/王红敏(爱斐堡婚纱摄影形象代言人)文/刘捷(爱斐堡记者,“爱情故事系列”版主,客户顾问)她是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王娇蕊是王安忆《长恨歌》里的王绮瑶她是世界名模王红敏旧上海十里洋场的遗梦里走出来的风流名媛韶华爱情光尘迷雾以及

声明:《上海大中里 大中里项目洪晓兰》为网友夢如人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