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反驳尹建莉老师几个观点 反驳尹建莉的专家

一、关于“人的天性是向上向善的”

尹建莉老师在《要吃饭了,孩子玩电脑不想下机,家长怎么办?》一文中说:“不管”,不是不负责任的放任自流,不是对孩子漠不关心,而是无为而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作为,却是最有效最长远最有力的一种方法,可谓是教育的一种最高境界。

这一境界的心理学基础是:人的天性是向上向善的,在正常的环境中,每个人在善恶表达上,一定是优先表达善的一面。只有在变态的环境中,恶才会被刺激出来。这都是人类基因自我保存和延续的一种本能反应。所以家长不必担心自己不管孩子,孩子就会一路下滑,一直滑到“网瘾”中——有这样担心的家长,主要是对这一心理学基础有相反的理解,认为人的天性是向恶的,当孩子出现一点不好的苗头时,如果不去管住他,他会越来越差劲。由于人性向恶的理解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在这种理解基础上的一切教育行为都会带有负面暗示,结果往往是越管越不如意——这就是严格的父母往往教育出不如意孩子的深层原因。

我先质疑尹建莉所说的心理学基础“人的天性是向上向善的”。首先,我理解“人的天性”应该是“人出生时的本性”,即“人之初”,如果这个理解是正确的话,接下来得明确什么叫“善”?自私,是不是善?爱吃美味、喜欢安逸、不喜欢劳动(即好逸恶劳)是不是善?如果尹老师认为这些也是善,那我下面的论述就全是废话,可以不看。如果认为是不能归为“善”,甚至其中部分应归为“恶”,如,自私,好逸恶劳,那“人的天性是向上向善的”就是一个不准确的论断。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并不是一个定论,不是真理!无论是中国先贤,如荀子,还是西方哲人,如霍布斯等,都有人性本恶的论述。现在多数人更偏向“性本恶”。在网上就可以搜索到“国际大专辩论赛1993年台湾大学与复旦大学关于性本善恶的辩论词”,复旦大学做为坚持人性本恶的辩词说得很透彻。所以尹建莉老师说的“由于人性向恶的理解本身就是错误的,”这句话是不正确的。我记得大约在三十年前看到一本介绍西方现代社会学进展的书《新的综合》,主要内容是从基因角度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的,其中最重要的观点是,一个基因要能被它的载体——生物传承下去,它必须具备最本质的特征——自私!否则,这个基因所代表的物种就会在大自然的优胜劣汰中被灭失,这个基因也就灭失了。这是我们最熟悉的自然力量:植物为多获取阳光而要长得超过其它植物;雄性动物、尤其是高级的雄性哺乳动物,为争夺配偶权而要进行殊死决斗;几个婴儿在一起见到一个好吃的、或好玩的,一定会互相争夺。这就是最最基本的天性!是基因要传承下去而赋予其载体必须具有的天性!这些天性,按我们人类现在的道德标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归为“向善”的。同样,好逸恶劳、喜欢享受,也是人类最最基本的天性,也不能归为“向善”的。正是由于基因的本质是自私的,所以人的本质也是自私的。这也就解释了人类的发展史基本就是互相残杀的历史,也解释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为什么官场、商场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那么多,为什么社会上的偷盗抢劫、奸淫害命等犯罪行为那么多。如果人的本性都是向善的,那么,最初的“恶”是哪来的?所以,无论是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还是我们的生活常识,都是不能得出“人的天性是向善的”这个论断。现在我们人类社会之所以要推崇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先公后私、尊老爱幼、吃苦耐劳等等高尚道德行为,那是因为我们的历代祖先经过千万年的实践认识到的,唯有如此,我们人类社会才更和谐、大家才能更幸福,我们的后代才能更幸福。这是人类理性的选择,而非天性。考察幼儿、儿童身上出现的向善向上的行为和愿望,那是我们成年人给予的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而非遗传带来的。

再反驳尹建莉老师几个观点 反驳尹建莉的专家

二、关于“教育的一种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尹建莉依据的所谓心理学基础是不存在的,所以她得出的孩子不用家长指导(干扰),会由于本性作用自悟选择正确的成长路径的推论在绝大多数儿童的身上是不会出现的。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幼儿的道德认知最初是由外部、由成人控制的,是通过强化和榜样作用,才逐渐变成他们内部的标准调节和控制的。一个幼小的生命来到人世,他要了解、学习、掌握的知识、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处事方法等太多太多,其中绝大部分是要靠成人教给他。在儿童能接受的条件下,成年人教得越多,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就越快,其中必有大量的强制干预、强制训练过程,例如,儿童在做危险动作、在打其他同伴,学生在马路上踢足球、出现早恋,等等,就必须强制干预(当然方法不应简单粗暴)。例如,每天必须上学、必须做作业,学知识必须认真、训练必须刻苦等。这些都是对孩子的“控制”、对孩子的打扰,正是因为爱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我们才强制他、管理他。没有这些强制管理和强制训练,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就会受阻或者走向弯路。所以尹建莉老师所说的“相比‘控制︐,纵容是更理想的家庭成员相处模式。爱的最高境界是‘不打扰︐”是不完全正确的。夫妻可以是这样,但家长对孩子不能都是这样,因为家长还有教育责任!为了让儿童顺利形成社会道德意识,明智的家长必须在幼儿期开始重视孩子的道德认知发展,即在皮亚杰所说的“他律道德”阶段,就必须让孩子形成当好孩子是愉快的、是光荣的,好孩子就必须要尊敬他人、要诚实、要有礼貌、要听父母、长辈的话等基本社会道德意识。这个基础打牢了,后续的教育就顺利了。这其中,该严格必须严格,该强制必须强制,绝不应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兴趣而有丝毫让步和妥协。只有这样做,才是最长远、最有效的方法。在道德培育上,父母的丝毫放松标准都是错误的,无为而治更是糊涂!否则,孩子就会认为道德也是可有可无,别人必须有道德,可我特殊,就可以没有。这个毒芽一旦种下,后续的教育就非常困难!

在儿童的饮食方面(育的主要内容),绝不能无为而治,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爱吃甜品、爱吃肯德基,爱喝可乐,大多数孩子不爱吃蔬菜,只爱吃肉。这方面家长如果不严格管理,奉行不管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那是混蛋家长!

在儿童的习惯养成方面,我们都知道,好习惯决定孩子的未来。但几乎所以的好习惯都难以靠孩子自己养成,必须有家长持续的教导、提示、监督、鼓励等干预才能完成。所以,在习惯养成方面靠无为而治几乎是不灵的(可以有一点点,但绝不是重要的)。

在能力培养方面,是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在孩子的闲暇时间,给孩子一些自我选择的内容、给孩子一点发呆的时间,给孩子一些犯错误的机会,让他经历一点失败、经历一点挫折、一点痛苦。这对孩子形成健全人格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个宽松一定不能超出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能失控。例如,一些家长领着6、7岁的孩子去选择英语班,让孩子试听一下,然后问:“宝贝,感觉好吗?”孩子说好,家长就说:“那咱们就选这所学校啦”。一些家长领着孩子去超市给孩子买食品,让孩子自己选。这都是不明智的权利下放。因为,在英语课中,老师发音是否准确、教材选得是否合适、教学进度是否合适等英语课最主要的衡量标准都是6、7岁的孩子所不能辨别的。让孩子自己挑小食品,他不会从营养均衡等最主要的方面考虑,只会看包装是否好看,口感是否好。如果对一个10岁以内的孩子经常满足他进游戏厅的愿望,在家随便玩电游,这个孩子被废掉的几率就非常高!说家长不能失控的理由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有成长期限制的。就如植物生长的季节,错过了季节,你再浇水施肥也基本无效了。如果在一个恰当的成长期内孩子的暂时出偏家长是可以通过管教让他回到正确轨道,可如果过了相应时期,家长的管教就基本失效了,或者,就需要家长十倍、百倍的投入了。这是许多孩子出现网瘾的家长的惨痛经历。

所以,成人对儿童管和教做得不够,儿童的成长就会缓慢。管和教的目的,是将来不用管和不用教;管和教的最理想状态,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管和教越来越少,结束得比同龄孩子早。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成长影响巨大。Maccoby& Marin 在1983年提出的四种典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宽容型或称溺爱型、放任型。从《要吃饭了,孩子玩电脑不想下机,家长怎么办?》一文中,尹建莉老师无疑推崇的是放任型家庭。但大量统计表明,权威型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成材率最高,放任型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害的。权威型家庭,顾名思义,家长在孩子面前必须有权有威,孩子在家中也有相应的、在父母规则内的自由。

我理解尹建莉所建议的“不管”是针对那些过度关注孩子的家长和专制型家长的,这类家长的问题是管得太严太细,或者乱管,剥夺了孩子自由思考、自我处理问题情境、培养自我判断、自我选择的时间或环境,因而对儿童的成长有害无益,对这样的家长,尹建莉的建议无疑是对的。但是,真理向前迈进一步就是荒谬。正如前面的分析,在教育孩子的许多方面,家长都不能采取无为而治的理念和方法,只有的能力培养方面可以有一些。如果不辩问题性质,不分儿童年龄,不管儿童表现,只是笼统地强调“不管”是最好的“管”,这绝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最最起码,它违背了教育的一条最重要的原则——因材施教。尹建莉的错误在于,她把对自己女儿的成功的教育方法,认为普遍适用。这就像一个医生,用一种药治好了一个头痛病人,他就认为所有的头痛患者都可以用这个药治好,哪个医生没选用这种药,她就认为不是好医生。对于年轻的家长,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也是超常儿童,而且孩子的个性特征也和圆圆相似,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水平、用心程度也可以达到尹建莉老师的水平,你可以直接用尹建莉老师的方法。否则,你应慎重。

三、简单反驳尹建莉的另几个观点

1、尹建莉说家长把饭倒进垃圾桶就是“野蛮粗俗”,就是没有善意、就是冷酷,这样的评价太肤浅,不值一驳。我举一个例子,我女儿有一个好朋友W,一天,W的爷爷对我说没:昨天我把孙女打了。我问因为什么,W的爷爷说:昨天我和她妈妈一起(顺路)送她上学,快到学校了,她说忘带一个作业本,要她妈妈马上回家给她取,她妈妈批评了她几句,她就怒冲冲地横穿马路,根本不看有没有车,几辆车都是急刹车,气得车主摇下车窗大骂。我当时的脸都吓白了。所以我马上穿过马路,狠狠给了孙女两巴掌。到晚上放学时,我问孙女,爷爷打你,你生气不?W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说:你什么时候打我了?我不记得了。我很严肃的对孙女说:不,爷爷希望你把这次挨打记一辈子!要记住,不管有多么生气,都不能任性地不管危险。

狠狠给了孙女两巴掌,够“野蛮粗俗”了吧?但谁能说这两巴掌就是冷酷,没有善意?他的孙女对爷爷的两巴掌的感觉也不是冷酷,而是爷爷深深的爱和刻骨铭心的教诲。其实,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严厉都是善意,没有冷酷,只有冷酷没有善意的是极少极少数。

2、尹文中说“只要是正常的爱,给多少都不会让孩子变坏,得到爱越多的孩子,成长得越健康。”也是错误!有兴趣的读者在网上搜一下《“好”父母成祸害》这篇文章就明白,得到爱太多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不一定幸福。

3、对现在许多青少年自杀现象,尹建莉统统归为父母给的爱不够,也是有失偏颇的。其实,许多青少年自杀、尤其是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是从小到大,受到的赏识太多了,太顺利了,经历的挫折、困难太少了,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太弱了,一遇到点挫折,就认为天塌了,自己承受不了了。这其实正是由于许多家长太爱孩子,给孩子创造的幸福生活、顺利条件太多了,剥夺了孩子经受挫折、经受痛苦的经历所致。在我有记忆的五十多年里,我没看到、没听到有一个流浪儿、一个小乞丐自杀。按尹建莉的观点,他们最有理由自杀,因为他们既没有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爱,更没得到过有关生命的教育。他们的处境、遇到的困难,比那些自杀的青少年差千万倍。可他们都不选择自杀,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有因痛苦经历而磨练出的坚强意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4299.html

更多阅读

台式机电脑黑屏的几个原因 笔记本电脑黑屏的原因

台式机电脑黑屏的几个原因——简介电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过程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有许多情况是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电脑突然就黑屏了,对于新手来说往往会措手不及,现在我来分享下自己遇到的几个电脑黑屏的原因;台

一个人可以开几个股票账户 一个人开两个股票账户

发布时间:2014-12-31 13:20:31来源: 发布者:dicky_duan一个人可以开几个股票账户?相信所有的投资者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尤其是现在股票的价格振荡期到来,因为这就代表着我们的机会来了。但是有很多的股票投资者经过这几年的熊市之后,已经停

解放青岛的几个历史细节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图片

data/20140603/html/37/content_1.html1949年的6月2日,青岛解放。这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转折点。从此,这座城市的命运掌握在人民的手中。回首65年的重大历史事件,美军撤离,铁骑山之战,国民党军队抓壮丁,这几个历史细节,让今天的我们,感慨万

声明:《再反驳尹建莉老师几个观点 反驳尹建莉的专家》为网友成就儿时的梦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