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安全用药常识课程总结

专题一

教材解析——《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主讲专家:

朱明光《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教材指导委员会委员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常超《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作者、责任编辑,政治学博士

人民教育出版社主任编辑

杨灵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高级教师

【杨灵】《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是一门选修课,如何理解选修课的“选修”二字?有人说选修就是对必修的补充,是必修课的陪衬;有人说,所谓选修,就是可讲可不讲;这些观点对吗?我们到底应当怎样理解“选修”二字。这个问题我想请教一下专家。

【朱明光】选修,先要从必修模块说起。我们的必修课程共设四个课程模块。即: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其中,“思想政治1、2、3”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意义,是整合这三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思想政治4”的哲学知识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即认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真务实,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是整合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

选修课程则是在本课程的总体框架中,为所有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相关课程。对此,需要明确的是,作为“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选修课的设置首先要基于学生未来不同发展方向的实际需要,但就其选择性而并不具有硬性“分流”的意义,而是基于学生情趣、兴趣、志趣方面的选择。既考虑到学生继续升学后的专业方向,又考虑到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课程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既要支持学生发展的先进性要求,又要兼顾学生发展的广泛性要求。

【杨灵】这么说来,在必修的基础上开设选修课,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学生的需求”摆在了选修课内容设置的首要地位,也不是老师能开什么就开什么,想开什么就开什么的“选开课”。

【常超】其实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选修课设置的价值还在于它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例如必修二《政治生活》的教材内容是“立足中国”,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内容则更加关注国际。《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作为一门选修课,是对必修课《政治生活》教学的延伸和扩展,供关注国际政治的学生选修。

【杨灵】选修课《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和必修课《政治生活》有什么关系?我们请《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教材指导委员会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朱明光老师给我们解释一下。

【朱明光】这个问题很重要,在我看来,唯有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无庸讳言,讲述中国和世界的政治制度,这是两者共同的学科基础,重复是难免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是基于《政治生活》教学的延伸和扩展”的认识与操作。对此,就认识层面,有这样三个基本点。

其一,《政治生活》是以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关制度方面的讲述都围绕民主政治的建设这一主线展开,如政府和四大基本制度等主要从公民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的意义上讲;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其实是政治学有关“国家理论”的常识化,相对《政治生活》基于生活主题、遵循生活逻辑的阐述而言,理论性与知识性较强是它的特点,如国家的本质、国体与政体的关系、现代国家的不同政体,等等。

其二,《政治生活》内容的目标设置全部是“立足中国,着眼特色”,有关国际社会的内容也都是出于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要求和主张;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内容目标的设置则是“放眼世界,着力比较”,有关中国的内容也是置于国际政治的大背景下、在国际比较中展开陈述的。比如,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对于前者的阐述,后者更侧重于分析其运行机制的特点,更着力于阐述民主集中的优势。

其三,《政治生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为主题,采取所谓“画民主政治之龙,点社会主义之睛”的叙述方式,全部内容都支撑国家性质的认知,如公民政治参与的“四大民主权利”,以及“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等等;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则着眼于“三个面向”的要求介绍现代国家及国际组织的特点,采取所谓“画国家形式之龙,点国家性质之睛”的叙述方式,以期在了解当代国际政治的同时,在国际社会的框架中通过国际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确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基于上述三点认识,在操作层面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联性与差异性,才能优化我们的教学效率与效果。也提三点建议,供参考。

教材解析——《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安全用药常识课程总结

其一,如遇重复,后者的讲述可以从略,或以前者为起点。也就是说,有关重复的内容可作为凭借概念使用。

其二,建议另设具有整合意义的专题,如“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针对这一专题,可结合两者侧重点不同的内容,展开较为全面、较为综合的讨论。

其三,对同一话题有关陈述上的差异,要正确面对和把握。在我看来,关键就在于能否认同我们所主张的“淡化定义”的思路。

【常超】朱老师提到的“淡化定义”,是我们这次课改中的一个新提法。这个新提法,关乎转变教材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的一些根本性的认识。淡化概念的定义,是不是淡化概念?

【朱明光】所谓淡化定义,是淡化概念的定义,不等于淡化概念。

《现代汉语辞典》中,关于“概念”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而关于“定义”的定义,又是这样表述的:“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明的说明。”作为定义,前者的要义在于概括,后者的要以在于“确切而简明”。要求是不一样的。概念作为思维的形式,是认识的工具,而不是认识的对象。定义作为概念的表述,是学理的规范方式,而不是呈现概念、运用概念和评价概念的惟一尺度,更不是概念本身。

【杨灵】在教学中有的老师提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概念,在必修2和选修3中都出现了,但表述不同。

【朱明光】《政治生活》(必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定义)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和司法机关,各司其职,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项权力。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述)

从实质内容上看,两种概括是一致的,并不矛盾;从表述方式上看,后者比前者具体些,不是简单重复;从评价要求上看,不必设定其中一种为标准,两者都是对的。问题在于,如何采取某种恰当的方式实施评价。即:避免导向对定义的标准表达,而力求导向对概念的正确把握。

根据我的经验,要谈清楚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区分内容标准、标准答案和评价标准这三个概念。

一是内容标准不等于标准答案。内容标准固然包含对学科知识的要求,但我们称之为“标准”的东西,它的真正标尺不在于特定学科知识的标准答案,而在于凭借相关经验(知识)支撑本课程的特定目标,即基本观点。

二是内容标准是制定评价标准的基础,但不等于评价标准本身。实际上,作为教学要求的标准是基本标准(或最低标准),而评价标准是级差标准,换句话说,教学是对学生“该做什么”、“做了什么”的要求,评价衡量的则是学生“能做什么”、“做了多少”,而这并不取决于、也不可能取决于定义的准确与否。

三是评价标准也不等于标准答案。既然评价的核心,不是概念定义,而是基本观点,那么水平的区分,应取决于实际能力的表现,来自于基本观点的把握,见之于具体材料的运用或阐释。因此,制定评价标准,不可能是标准答案式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评价标准呢?换言之,我们评价的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至少有这样一些要求,供参考。在确认基本观点的前提下:

n能否清楚展示基本问题

n能否恰当应用相关学科知识

n能否以恰当方式通过推理来为基本观点作说明。

n能否为解释基本观点举出说明力强的证据。

n回答问题是否针对性强。

n阐述问题是否有独到之处(方式、见解)。

【杨灵】拿到《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教材后,我们发现,教材的目录不太一样,熟悉的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改成了专题一、专题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常超】本课程一律采用“专题”的组织方式,并多采用“史论结合、事论结合”的叙述方式,更多地反映学生对有关“问题”的关切,并以此作为建立课程框架的基础,学科的体系结构相应的有淡化,相对于大学对应学科的课程有所差别,体现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思路。

同时相对于必修课的框架设计,它会更依赖相关学科的理论逻辑,更显现学科的“专业拓展”特征,也更具“探究性”的色彩。

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课程框架设计的变化,也有利于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给了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

【杨灵】以问题为中心,强调专题式的组织方式,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实施,但在使用中我们也有一个困惑,体系结构的淡化后,会不会主线就模糊不清了?

【朱明光】虽然是淡化结构,但是教材总体框架和设计思路是很明确的。把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关键在于处理好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但同以往政治学的框架不同,本教材以介绍当代典型国家形式为框架,通过常识性的内容揭示国家性质,理解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的原理。例如,介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可同封建君主专制相比较;比较英法的政体,可揭示其共同的阶级实质;介绍美国的两党制、三权分立制,可揭示其政体反映国体的事实。当然,强调现代国家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的选择,必须从国情出发,也是本课程需要阐释的内容。

【常超】现在我们了解一下课程的内容结构:

本教材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五方面内容和相应顺序,设置为五个专题。各专题与课程标准相对应的具体内容如下:

PPT

专题1:各具特点的国家形式和国际组织

1.1 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说明政体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1.2 比较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理解国家形式既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又包括国家结构形式。

1.3 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资料,说明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专题2:“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2.4 简述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的缘由,了解英王在国家生活中的角色,明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性质。

2.5 简述法国总统、内阁、议会的产生及其职权,比较法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专题3:“两党制”“联邦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3.6 评述“驴象之争”的典故,结合实例,揭示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3.7 了解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3.8 简述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典型国家,分析“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杨灵】专题4:“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9 归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理解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10 分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阐述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11 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特点,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专题5: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5.12 列举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及其活动,阐释联合国宪章所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5.13 评析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阐述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5.14 解析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缘由,举例说明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角色和作用。

5.15 概述欧洲联盟的诞生和发展,解析欧洲联盟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朱明光】从上面的PPT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本教材结构设计的特点之一是内容结构设计上基本遵循课程标准编排的内容顺序。专题一主要介绍国家形式和国际组织的一般理论;专题二主要介绍英法两国的国家机构,重点是介绍两国的政体形式;专题三主要介绍美国的“两党制”(政党制度)、“联邦制”(结构形式)、“三权分立”(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专题四主要介绍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及其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专题五主要介绍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欧洲联盟等国际性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结构设计的特点之二是内容结构设计总体上体现了演绎思维方式,但每一框内容的呈现又以归纳的思维方式为主。由于此前学生学习过《政治生活》必修课教材,对于国体、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际组织、联合国等知识已有了初步了解,因此,专题一先讲一些关于国家形式、国际组织等方面的一般理论和知识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后面四个专题对几个典型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具体的展开分析。这样,大体上符合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式。但在每一框内容甚至每一目内容的呈现上,先提供丰富具体的背景材料,再提出几个探究的问题,然后概括出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路,因此,仍然以归纳思维方式为主。

【常超】教材结构设计的特点之三是采用专题形式,不追求学科体系,力求淡化知识的概念化、理论化和系统化。相对于高校课程,本课程所采取的专题讲述方式,既不同于讲授政治学的学科方式,更不是学术讲座的专题方式。把握这一特定层次,关键在于处理好理论性和常识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关系。

教材结构设计的特点之四是基于相关学科教学基础,力求凸现本课程教学目标。本教材作为选修课,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比如如何看待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可以借助已学过的《政治生活》教材,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法国的半总统半议会制、美国的总统制的形成,都离不开历史。可以借助已有的历史知识,借助相关学科学习的基础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凸现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杨灵】这样说来,我个人觉得专题一的学习很重要。因为专题1主要介绍国家形式和国际组织的一般理论;从一般开始,依次介绍英国、法国、美国、中国这四个国家,以及重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这样看来,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结构是很清晰的。

【常超】专题一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基本理论。主要的理论支撑点有:家与国家性质;民主与专政;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家的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国际组织的形成、分类及作用。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看,本专题的基本理论是全书的理论基础。关于国家的起源、本质以及基本条件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最基本的内容,其他几个专题的理论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因此本专题在全书中起着开篇和统领的作用。

【杨灵】既然本专题的基本理论是全书的理论基础,那么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常超】专题一有几个关系值得关注。

(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需要从区别和联系两个方面来把握。

区别表现在它们的含义不同;表现在一个是规定了国家的内容,一个是国家的管理形式。联系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有什么性质的国体,就要求有什么样的政体,国家性质的变化,往往要引起政权组织形式的变化。但政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的不同,相同国体的国家也会采用不同政体,世界上几乎没有两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完全一样的,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政体也可能发生变化。

(2)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

专制政体和民主政体是对立的两种政体。专制政体的主要特征是“极权制”、“世袭制”、“终身制”。专制政体集国家权力于少数贵族乃至个人(即君主)身上,君主是世袭、终身的。民主政体是指在一定阶级的范围内,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法律上承认全体公民自由、平等的统治方式。民主政体的政府依据宪法组成,依据宪法及各项法律的规定施政。

民主政体与专政政体的具体区别如下。

ppt

【杨灵】《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教学中有哪些难点与重点呢?

Ppt

重点一:英法美三国政体之比较

重点二:美国政治体制的综合把握

重点三:我国政体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政体的异同

重点四:联合国的地位、主要机构和作用,我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常超】首先我们来看重点一:英法美三国政体之比较。从三国政治制度发展模式看,英国:渐进式的发展模式;法国:激进式的变革,曲折、反复;美国:追求自由平等的政治发展道路。

【朱明光】从三国政治发展的历史看,其政治发展模式各有异同。

(1)相同点。

这三国的政治发展都是在先进的力量与落后的力量的不断斗争与妥协中进行的。设计都以“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为基础,并且都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以达到权力制衡的目的。其实质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2)不同点。

①方式不同。英国的政治发展是基于传统政治制度之上渐次变革积累而成的。而且其间未见较大的政治波动,并最终实现了政治现代化。每一次权力的转移都不是彻底的激进的变革,而是在旧制度上有所发展和创新,体现为制度上的延续。

法国在政治发展过程中遇到政治问题讲求斗争,打倒重建,发展道路曲折、反复。1789年法国大革命可以说是最彻底的一次大革命,然而从确立实行议会共和直到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制确立,期间实行过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政体,发展道路曲折反复。

美国的政治发展是在追求自由和平等中进行的,美国是在对外独立战争中取得民族独立,然后抓住契机进行政治发展的。

②结果不同。

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其主要特点是“议会至上”、以内阁首相为权力核心、君主虚位、政党组织严密。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是典型的半总统半议会制,即兼有总统制和议会制的特点,总统在表面上受到议会更多牵制,但实际上权力比总统制中的美国总统还要大。

美国的政治制度是典型的总统共和制,其主要特点是“三权分立”,以总统为行政权力核心、政党体制松散。

【常超】③三国的政治发展之所以有不同的方式和结果,是因为这三国的政治文化背景不同。保守主义的主流文化深深影响着英国政治发展的模式。英国的保守主义是一种稳重守成的力量。它并不一味顽固地反对进步,而是对变革的进程和方式持稳定态度。因此在英国政治变迁的过程中,很少发生激进的暴力革命,很少全面打破过去的跳跃式发展。

法国受到小农思想的影响、卢梭等政治思想家的政治主张的影响以及重权轻法思想的影响,主张彻底的革命,以暴力革命为手段纠正政治的不满合法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跳跃式的激进发展,而后是复辟、倒退,呈现“走两步,退一步”的特征。

美国社会没有经历过封建专制时代,那些来美国的欧洲移民都是在本国受到封建势力迫害和压制的人,对自由平等高度向往,正如当初法国人赠送美国自由女神像,该女神一手持《独立宣言》,一手持火炬一般,深刻地揭示了美国这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在于对自由的崇尚。因此实行三权分立,是的各项权利互相制衡,从而使广大人民的自由与平等得到充分的保护。

【杨灵】那么,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英法美三国政体的相异之处。

PPT

英法美三国政体具体的相异之处

政体

议会

政府及首脑

国家元首

政党制度

英国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作为政府的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是国家权力中心。

作为国家元首的君主是世袭而来,职权多是礼仪性的。

两党制,政党上台执政的关键是夺取议会选举的胜利。议会多数党组阁。

法国

半总统半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议会只是立法机关,对政府的监督虽然具有弹劾和倒阁权,但受到很多限制。

政府由议会多数党派联合组建。总理与总统分享行政权力。

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权力很大,但受到议会和总理的限制较多。

多党制,往往是多党联合组成多党联合政府。“左右共治”是其独特的现象。

美国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议会负责立法,独立行使立法权。

政府由总统组建,独立行使行政权,负责法律的实施。总统也是政府首脑。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独揽行政权,由他组建政府,是整个国家权力的中心。

两党制,政党上台执政的关键是夺取总统选举的胜利。议会多数党不一定是执政党。

【杨灵】英国政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君主的存在。英国虽没有绝对的王权,但王权至今仍存在,并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如何看待英王在政权体制中的地位?

【朱明光】英王在政权体制中的地位,应从法律和实际两个方面来考察,因为二者是不同的。

(一)从法律方面来看,英王在法律上仍具有他们前辈所具有的特征,即在法律上依然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英王是国家元首。根据宪法,英王是世袭的国家元首,对内对外都是国家的最高代表,享受最高礼遇和特殊待遇。

第二,英王是立法机关的组成部分。英国法律规定,一切立法权赋予议会中的国王。所以,从法律上讲,英国议会是由英王、上院、下院三部分组成的,议会开幕和闭幕均由英王宣布,议会通过的法律必须经英王签署公布才能生效。英王有权解散议会,有权册封上议院议员。

第三,英王是政府首脑。英国政府被称为“英王陛下的政府”,政府的行政权都是以国王的名义行使的。行政官吏在法律上都是国王的臣仆,内阁所发的一切文件必须由英王签署,否则不能生效。英国与他国缔结条约、宣战、媾和都是以英王的名义进行的。

第四,英王是司法公正的源泉、司法机构的首领、杰出的审判官。法院的法官是英王任命的;法院的审判是以英王的名义进行的;判决是借法官的名义宣告国王的声音;一切重要犯罪都被认为是对国王秩序的侵犯。

第五,英王还是联合王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英国的武装部队被称为“皇家武装部队”。海、陆、空军被称为皇家海军、皇家陆军、皇家空军。

第六,英王还是教会的首脑。从1534年起,英王被宣布为英国教会的首脑,这个头衔一直保留至今。教会的高级教职人员由英王任命,大主教、主教变成了国王的官吏。

此外,英王还是英联邦的元首。至今,英联邦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仍以英王为国家元首。

总之,在法律上英王是国家的化身,权力的源泉,总揽一切大权的统治者。所以,现在英王的全称是:“蒙上帝恩惠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他国土和领地的女王、英联邦的元首、基督教的保护者伊丽莎白二世”。

【常超】从实际方面来看,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王权至上、君主主权早已不存在。英王的所有头衔都是虚的,只徒有虚名,并无实权。英王早已不是政治权力的中心,更不是国家的决策人物,只是名义上的国家代表,具有象征性地位的君主,一位虚位君主。

【杨灵】在英国的政权体系中,英王虽然只是一个临朝不理政的君主,一个虚位的国家元首,但不等于说他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毫无作用,恰恰相反,英王仍是英国政治框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看待英王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常超】英王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民族团结的精神凝聚力。在英国,没有国家这个概念,英王就是国家的化身。英国人把英王看做国家的象征,英王的生日是英国法定的国庆节,《英王万岁》被定为英国的国歌。英王的登基、加冕、结婚等均视为全国性的节日,举国同庆。因此,爱英王就是爱国家,效忠英王成为爱国的象征。此外,由于英王是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的虚位君主,再加上资产阶级有意维持英王的威信,因此,他在人们的心目中,被视为超阶级、超党派和不谋私利的中立者,是人民自由的保障,享有很高的威信。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一个地方比英国更崇拜统而不治的人物了。”①这样,英王就起到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精神凝聚力的作用。

【朱明光】(二)英王是国家宪政体制连续性、稳定性的体现和保证。王位的存在和王位的世袭制使现代政党政治和代议制政府的任期制有了连续性的体现。不论内阁如何更换,英王存在就是英国政府的存在。在英国,一切决定都是以英王的名义做出的和公布的,英王与政府的这种联系,赋予政府以尊严和正统性,增强了政府体制和政府运作的合法性和重要性。人们由于崇敬英王而服从政府,这样,英王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证政府体制稳定的作用。

【常超】(三)英王是社会矛盾和政党斗争的协调者和缓冲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复杂,利益多元,再加上多元政治的实行,使英国各阶级、阶层、利益集团矛盾不断,争斗明显,英王常以“中立者”的姿态,出面协调,使这些矛盾得以缓和。同时,在政党政治的情况下,各政党之间常常为争夺国家权力或对一些涉及某方面利益的重要议案发生矛盾和分歧,有时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每遇这种情况,英王便从中斡旋,调节党争,避免危机,稳定政局。如1931年,由于经济不景气,引起党争,工党麦克唐纳政府陷入政治危机,英王乔治五世出面斡旋,建议组成保守党、工党、自由党三党联合政府共渡难关,并建议仍由工党领袖麦克唐纳任首相。在英王的斡旋下,保守党和自由党接受了英王的建议,平息了政治危机,稳定了政局。

【朱明光】(四)英王是内阁的顾问,对内阁提供咨询、鼓励和忠告。英王在储时,一般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即位后,虽临朝不理政,但却同首相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听取首相的工作报告(每周二晚七时,首相准时进入白金汉宫向英王报告工作,近三百年不变),阅读内阁及所属单位的重要文件,因此,一位在位几十年的君主,对内政、外交的了解及政治统治经验常常超过执政几年甚至几个月的首相,可以对首相及内阁成员提供有价值的咨询。英王的意见常常以鼓励或忠告的形式提出来,首相和内阁成员不可忽视,从而对政策的制定和内阁的活动产生影响,起着顾问的作用。

【常超】)英王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后备武器。在正常的情况下,英王是虚位君主,他临朝不理政,但在法律上他的权力还保留着,一旦出现特殊情况,英王就可以打破惯例,以君主的身份和威望来行使权力,力挽危局。比如,否决议会通过的议案的权力,虽自1707年至今已二百多年未行使过,但仍保留着,一旦需要就可行使。所以,英王是资产阶级手中的一件备用武器。正如英国一位前首相所说,“以前人民属于王权,而现在王权属于人民”。这就是说英王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朱明光】总之,英王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学者罗威尔形象地说明了英王的作用。他说:“假使英国国王已不再是国家这只船的原动力,他却是张帆的桅杆,因此,他不只是这只船的一个有用部分,并且是它的一个主要部分。”当然,在时间进入21世纪时,英王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怀疑,其前途命运如何,正是英国人民不断思考的问题。

【杨灵】英国被称为“议会之母”,从时间来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议会制的国家;从功能来看,后来的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都效法英国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议会,主要功能是相同的。那么怎样认识议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朱明光】(ppt)议会的组成及职能

教材中说英国的议会主要由上院和下院组成,其实英国议会还包括英王,这是“国王在议会中”传统的延续。英国议会在形成民族主权国家的过程中实现了与王权的联合,与王权一起成为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确立了独具特色的“国王在议会中”的国家最高主权原则。限于篇幅,为了突出重点,教材没写那么多。

【杨灵】上院的职能

构成:上院,亦称贵族院,主要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教会大主教、主教组成,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上院,约有1000多人。非选举产生是其基本特点。

职能:主要是行使司法权,主要是审理贵族案件和下院提出的弹劾案,另外还是最高上诉法院,有权受理除苏格兰的刑事案件之外的所有民事、刑事上诉案件。在立法方面,地位逐步下降,1911年后已无权提出财政议案,对下院通过的议案只有搁延否决权,但最长只有一年。

【常超】下院的构成及职权:

构成。下院由普选产生,凡年满18岁没有被任何法律取消投票资格的英国臣民都有议员选举权,凡年满21岁拥有选举权的人也有被选举权。目前,英国下院共有635个议席,其中英格兰516席、苏格兰71席、威尔士36席、爱尔兰12席。

英国议会的权力主要集中在下院。下院的权利主要有:

立法权——首要而传统的权力。在英国,任何法律草案都需经过两院通过和英王批准才能成为法案,而其中下院居于主导地位,包括财政议案在内的重要的和易引起争议的议案总是先交下院讨论通过再送交上院通过。

财政权—“钱袋权”,也就是审议和批准政府财政预算和财政决算的权力。在英国历史上,财政议案必须由下院提出。现在这一权力已由政府行使,但议会仍保留审议、修改或否决的权力。

监督权一般是指立法机关(议会)行使的除财政权以外的监督政府的权力,它主要包括质询权、倒阁权、调查权和弹劾权。

具体的我们在下一专题再探讨。

【常超】重点二:美国政治体制的综合把握。当今世界,如果说哪个国家最集中、最充分地体现着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特质,并把它发挥到极致, 那就是美国。前面我们说的都是英国和法国的政治制度。由于美国是在独立战争胜利之后建立自己的政治体制的,因此它全盘抛弃了英国的王权主义和保守主义传统,其独特的政治体制没有历史上的继承性,而完全是开国元勋们理性架构的产物。美国的政治制度中的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及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利益集团等等都很有特点。这个专题我们对联邦制、两党制的内容做一探讨。三权分立、利益集团的内容我们在下一专题中探讨。

【杨灵】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它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美国国旗上的50颗星,代表50个州。那么,美国各州和联邦之间是什么关系?

【常超】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看有两种:一种是中央的权力来源于地方,是地方让渡了一部分权力给中央,使中央具有了某些权力。一种是地方的权力来源于中央,中央赋予地方一些权力,地方在中央授权下行使自己范围内的权力。前者是联邦制国家的特征,后者是单一制国家的特征。美国是联邦制国家,美国联邦的权力最终来源于州的授权。但这种关系表现出来是,联邦和各州的权力都以宪法为依据,两者的权力都是宪法赋予的。首先,联邦和州分享权力。其次,联邦和州在各自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第三,联邦地位高于各州。总而言之,在宪法规定的联邦制度中,联邦和州之间的权力是较为平衡,二者各行其是,各有较为明确的职责和权力范围,联邦和州的分权也是美国权力分离和制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联邦权力不断膨胀,州的权力日益衰落。这其中有许多客观的因素,但主要是联邦政府凭借其在权力结构中所处的强势地位不断扩大的结果。

【杨灵】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人们常常用“驴象之争”来代指两党角逐总统宝座,轮流坐庄。两党制的实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它之所以是难点,在于如何理解两党的一致与分歧,并从两党的一致与分歧的背后找到两党制的实质。如何理解两党的一致之处?

【朱明光】两党在意识形态和阶级基础方面没有本质的区别。从意识形态来看,两党都推崇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在它们的两党政策和组织方式来看都体现了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从阶级基础来看,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都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防止人民群众掌权。

【杨灵】,那么,又如何理解两党的分歧和对立?

【常超】两党在具体制国政策上存在着分歧和对立,虽然这些分歧和对立是在两党制范围内的对立,并且这些分歧和对立正在逐渐走向融合,但这些分歧和对立并不会彻底消除。因为分歧和对立本身正是两党制运作的基础,有了两党之间的这些分歧和对立,才使得两党的运作成为需要,这是理解两党分歧的关键。这些分歧和对立既是客观存在的,即来自两党各自代表的集团的利益的差别;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来自两党运作的需要,即为了维护两党的轮流执政而有意“制造”出来的。同时,分歧和对立也牵制了双方,避免走极端,共同维护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和美国的基本价值观。

从两党的一致与分歧在政治实践中的效果来看,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维护资本民主制,这是两党制的实质。

【杨灵】现在我们来看看重点三:我国政体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政体的异同。

【朱明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为了自觉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优势,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本质区别。

首先,必须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的本质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根本组织形式和核心运行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根据我国现行选举法,县乡人大代表是按选区直接选举产生的,县级以上人大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按照选举单位(除解放军代表团外,一般按照行政区划)组成代表团参加代表大会。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中没有议会党团,也不以界别开展活动。无论是代表大会,还是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都不按党派分配席位。我们的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民主党派成员或者无党派人士,肩负的都是人民的重托,都是为人民依法履行职责。而西方议会的议席往往是各个政党、各个利益集团、各种社会势力政治分赃的结果,由此在议会内部分为不同议会党团,每个党团的背后都站着供养它的利益集团,议员们为了各自党派的私利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常超】第二,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关系的本质区别。在我国,依据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依靠人民代表大会支持。在这样的前提下,人大行使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以及其他重要权力,各级人民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权和行政执法权,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使司法权。人大根据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通过制定法律、作出决议,决定国家大政方针,并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障各国家机关协调有效地开展工作,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虽然各国家机关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我们的政体还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常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分别由议会(国会)、政府和法院把持。有时候这三个机构由一个政党控制,有时候由不同政党分别控制。它们经常以牺牲民众的利益为代价争吵不休、互相扯皮。

【朱明光】第三,必须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的本质区别。我们的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西方国家的议员则是某党某派的代表,而且往往集中在少数党派,议员的分布范围狭小。我们的人大代表来自人民、生活在人民中间、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人民性是人民代表的内在品质。而西方国家的议员则是官僚,在竞选的时候他们向选民点头哈腰、好话说尽,而竞选成功之后则官气十足,忘掉他们对选民的承诺。我们的人大代表,有各自的工作岗位,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宪法法律的贯彻实施情况体会最深刻,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最丰富、最深入,集中起来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社情民意。而西方议会的议员则是脱离生产工作第一线的“职业议员”,是一个拥有自身特殊利益的共同体。我们的人大代表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个人不能代表国家权力机关直接去处理问题,而是通过会议等方式依法集体行使职权,各级人大常委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各级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是代表的集体参谋助手和服务班子。

【常超】此外,我们还必须充分认识我国政党和人大的关系与西方政党与议会的关系的本质区别。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其他政党是参政党,我国不存在多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不容许实行多党轮流执政。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国情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饱受灾难和屈辱、又亲历国富民强的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中国共产党还是国家政权和整个社会的领导党,具有对国家和对社会的领导权,而且这种领导权是其执政权的政治基础,也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中的政治核心,这是与西方国家执政党仅仅对应于议会或政府的政治地位显著不同之处。所以,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与多党轮流执政体制下的政党与议会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不能用西方政党与议会的关系来套我国党与人大的关系。

【朱明光】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是与该国独特的历史与国情密切相关的。我们考察英法美政治制度,也要考虑综合全面考虑。

【杨灵】究竟有哪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一国政治体制的建构?

【朱明光】政治体制的建构往往和下列一些因素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一国的自然环境、国土面积和地理位置。从政治地理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国家有没有邻国,邻国有多强大,对这个国家是否建立强大的国防乃至庞大的官僚阶层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民情。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建构与该国人民的国民性与民族融合程度密切相关。

一国传统的法律习惯与法律制度。各国在历史上对法律的理解和尊重程度极为不同,有着较好法律传统的国家中人民对法律较为尊重,也比较守法,政治体制建立时依法治国的原则能得到较好的贯彻。

一国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影响。政治文化具体包括一个国家国民的政治观念、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等。不同的政治价值观必然会导向采取不同的政治体制。

一国政治制度建构者的个人素质。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离开了其建国者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

【常超】如果从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它们政治体制的建构与本国的国情联系也十分紧密。以英国为例,英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中最为重要的,是它相对孤立的海岛位置。海洋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使其在一段时期内能够远离欧洲大陆封建列强的战争。英国在西方国家中较早进入资本主义,但它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以妥协告终的,大量封建的因素,如王权、教会、贵族等封建保守势力都在革命后继续存在,这成为英国保守主义滋生的肥沃土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典型的“渐进式革命”,英国政治体制的健全和完善是通过“砌墙式的改革”实现的,英国式的民主是妥协式的民主,但它的政治制度却是世界上最稳定的政治制度之一。

【杨灵】托克维尔在他的《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曾提过“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的精辟论断。在他看来,美国之所以建立起民主制度,是与它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特有的民情密切相联的。这个观点有道理吗?

【朱明光】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它与欧亚大陆之间分别隔着大西洋和太平洋,这使它避开了18、19世纪的欧洲战火;两次世界大战,它虽然是交战国,但战火不仅没有烧到它的国土,在战争的刺激下,它的经济反而获得了飞速发展。美国的原住民虽是印地安人,但它基本上是一个移民国家,早期移民中大多来自它的宗主国英国。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早期移民中大多是为了逃避宗教迫害、追求自由和幸福生活而来,因此人民的自由意识较强烈,民主和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封建专制主义和等级制观念根本没有市场。由于美国是在独立战争胜利之后建立自己的政治体制的,因此它全盘抛弃了英国的王权主义和保守主义传统,其独特的政治体制没有历史上的继承性,而完全是开国元勋们理性架构的产物。

【常超】法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16世纪开始,法国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制逐渐形成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法国农业人口相对较多,地方封建势力较为强大,社会矛盾长期以来始终较为激烈,社会常常处于动荡不定之中;加上法国中央集权制的传统,从中央到地方都拥有庞大的官僚队伍,官僚主义作风盛行,官僚势力强大。在近代史上,法国是资产阶级革命最彻底的国家,但它并没有像英国、美国那样,建立起一个较稳定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朱明光】后来拉美许多国家仿照美国的模式建立起总统制,但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却大多没能很好地得到解决,导致不少国家先后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军人独裁统治时期,在走过长时期弯路以后,才明白一个好的政治体制是不能直接从外国照搬过来的,只有那些适应于本国国情的体制,才能在本国的土壤中生根、开花、结果。因此,一谈到政治体制的建构,我们就必须把它放到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框架中去考察,应该说,只有适合本国实际的政治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

【杨灵】对啊,由此我们想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都要把它放到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框架中去考察,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教材中的其他重点难点问题我们后边的课程会有具体的说明,这里我有一个教法的建议,在具体问题探究的基础上,各国政体的比较可以采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选修3教材中,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不同机构之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之间、还是不同国际组织之间,都既有不同点,又有许多相同之处,我们要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去把握这些知识。比较的分析方法,是思想政治课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才能认识不同政治制度的优劣,从而提高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

【常超】除了比较的教学方法,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阶级性是政治的本质属性。选修3从专题一到专题四主要讲述国家和民主的本质、国体与政体的关系,英国、法国、美国的政体、政党制度和三权分立制度,以及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观察和分析这些带有阶级性质的政治现象时,必须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才能把握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得出正确的结论。

【杨灵】前面朱老师提到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政治生活》必修教材。我们通过两本教材的比较,会发现有些内容必修和选修都有涉及,但侧重点不同。具体内容可参见PPT。

《国家与国际组织》内容

《政治生活》相关内容

专题一的第一框题“国家的本质”

第一课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和确立P59--6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P59

我国宪法规定P.63

我国宪法规定P.5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鲜明特点、原则和表现P63--6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重要特点、含义、原则和表现P59--60

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P.67,适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P.69

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P.6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P60-6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P.61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P.7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P64

单一制国家统一的国家、神圣的主权P13

民族区域自治,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P78

专题三的第二框题“美国的两党制”

《政治生活》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专题一国际组织概况P15-19;专题五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P77--85

第八课国际组织分类、作用;联合国宗旨、原则作用、中国与联合国

【杨灵】通过对必修和选修中的相关内容作了一个统计,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选修对必修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灵活处理。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应基于对教材准确而深刻的理解,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与学生一起成长,谢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5620.html

更多阅读

《圣母和恸子像》米罗 圣母子

《圣母和恸子像》(1499),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和恸子像》,描绘了耶稣的身体,他在十字架上后面的母亲玛丽,当雕塑家24岁。雕像扩大逐步下降玛丽的着装衣纹。这些数字是相当比例,由于怀抱一个女人的腿上全长描绘了完全成年男子的困难

力克胡哲的《我和世界不一样》的视频观后感 力克胡哲观后感

我们观看了澳洲残疾青年力克胡哲的《我和世界不一样》的视频,受到很大启发,重新找回自我,找到自信,找到乐观。其实,生活有坎坷,也有梦想;有荆棘,也有鲜花。力克.胡哲他出生时就没有四肢,是一个典型的重量级残疾。是什么让他勇敢,坚强地活到今

《中华民国和苏联加盟条约》的真伪辨析 苏联成立条约

目前在百度上很容易搜索到《中华民国和苏联加盟条约》,但该条约真假应该做一甄别。首先,《条约》通篇都是现代中国大陆的语言习惯,这与民国时期,乃至现在的台湾、香港的书面用语也不一样,大家可以找一本民国时期的书或杂志看一看,可以断

“人权高于主权”是如何成为国际共识的 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人权高于主权”是如何成为国际共识的1994年,非洲国家卢旺达国内的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发生大规模冲突,最后发展为两个部族之间的互相残杀(见文后链接“卢旺达大屠杀”),当时美国和欧美其它国家准备及时派兵干预,但中俄两国以所谓“不干

声明:《教材解析——《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安全用药常识课程总结》为网友彩虹糖没有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