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原创:观看电视剧后感

白衣草屋居士按语:南无阿弥陀佛!记得刚初学佛时,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一位持戒很严格的法师,在和他聊心之后,不知为何法师会向白衣草屋居士介绍看<再世情缘>,可白衣也抱着好奇的心,几天时间全部看完.也不知为什么,白衣连续几天看完这部<再世情缘>.居然在看的过程中,特别是看到玉琳国师的前世天仁和格格的前世玉莲.白衣草屋居士居然哭了几十次,再后来,玉琳国师感化恶人,感化土匪强盗改邪归正,又哭了几十次!就算白衣以前年少时再苦再累再痛都好,白衣也不会哭得这么伤心的,所以白衣很奇怪.不,应该说是这部戏的真人真事中所述说的爱苦纠缠,悲欢离合,以及国师的无私精神等等情节,真的太令人感动,太感动了,白衣是感动的哭才对!为法师的心胸,智慧,慈悲,忍辱,深深的打动了白衣累劫以来的贪嗔愚痴之心,法师为了大爱而舍小爱,这等心胸,有如虚空般大!真是可敬可叹!

再有,故事情节中,谈到,玉琳国师的师兄:玉岚师父.因为这位师父过去世和玉琳国师有很深的缘分的,所以今世因缘交会,重新轮回,在同一间寺庙修行,玉岚师父修持很好的.外表疯颠,却具大智慧,大神通,却又不令人所知他有神通.这就是高人.就是低调.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所以在故事情节中,玉琳国师所遇到的灾难,多数都是在他的点化下,才能逢凶化吉的.玉岚师父的话语之中,充满了禅机.大家若不信,可以仔细观看下面的<再世情缘>的视频.便可感悟到禅话的禅趣之乐!所以白衣想这部电视剧很值得我们很多修行人去看的,特别是对爱情固执的人,相信你看了之后,你会感悟到很多禅意的!到时候也许你会看破放下.也说不定呢?

南无阿弥陀佛!

喜欢看小说的人,不妨进来看看这部真人真事的爱情故事,运用佛法度众生的故事!希望各位有缘者,当断则断,断一切恶,断掉淫心!因为淫心不断,难出轮回!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1495872o1p0.html再世情缘!----有缘者请认真细看,故事的情节处处体现了佛法的道理!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附: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more.asp?lm=&lm2=401&open=_blank&tj=0&hot=0玉琳国师的故事!

我依然记得你眼里的依恋——再世情缘
题记——

前世无缘约来生
来生相逢难续缘
无我大爱似无情
轮回痴梦苦无边

看完台湾电视剧《再世情缘》,星云大师把人间佛教理念,自然融入这段跨越八百年的再世情缘中,主角的爱苦纠缠离合悲欢令我感同身受。
我最喜欢的一句——我非无情,只是情到深处泪转多。试问多少人间真情,不是在泪水中结束!

很典型的十几年前港台风格的电视剧,比之今天的影视作品在一些技术上肯定是稍显幼稚与粗糙的,但那种严谨的作风、艺术的态度就不是我们今天容易寻觅的了。

片头、片尾及一些插曲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片头曲之前最开始的一段视频,拍的是台湾星云法师的道场——佛光山。《再世情缘》的原著就是星云法师作的,这一段视频里法师的千百弟子分班列序、在道场中绕行(可能是做什么法事吧,末学尚浅,不知三味),然后面容慈祥的星云法师穿着袈裟缓步而出:“玉琳国师是清朝初年帝王和全国民众的老师,现在以电视剧演出,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匡正社会人心,增加人间道德勇气。”声音不大,然而与画面融合在一起,竟然就有了一种邪魔辟易的雷震之威,让人在观看的时候一闻此音,即如晨钟暮鼓涤荡了一身的尘俗气,收摄了心神去细细体会这部电视剧。这,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佛法无边”吧!

《再世情缘》整个讲的就是玉琳国师的前世今生。通过柯天仁与白玉莲、玉琳与珍格格这两段情缘把很多事情联系起来,从而告诉人们业力轮回的可怕。今生的玉琳看破了这一点,所以一再地拒绝珍格格,即使为了救相思成疾的珍格格而答应与之成亲,仍然在洞房花烛之夜尽最后的努力试图点醒她。直到多番历尽生死之后,苦恋玉琳的珍格格终于明白了他的苦心,在改嫁出阁之际毅然出家。而玉琳也终于得其大解脱,云游四海,普渡众生。

剧中讲了许多佛法的道理,都很浅显易懂而令人信服,我以为这是本剧最成功的一点。另外非常成功的一点在于,本剧没有把玉琳塑造成一个不为情欲所动的天生圣人,而是有喜有悲、有情有义的一个很平常的真正的“人”,这本身也是对佛家“不造神”最好的注脚。玉琳其实非常喜欢珍格格,甚至多次溢于言表,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皇宫里,马上要被册封为“国师”的玉琳对她说:“你在我心目中的分量,远胜于我拥有的一切。”然而即使这样,玉琳依然说:“如果你能够放下私情,我就能渡更多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大爱!不仅仅是为了“我爱一切众生”而要放下私情,而且是确实地爱着每一个生灵,他的放不下是因为珍格格的放不下啊!这样的人,必然是不会在世道沉沦的。玉琳国师,他当之无愧!

此外,剧中其他的配角,不论正面反面人物,都演得很投入很出彩,还常常有幽默风趣的场景,看下来没有一点枯燥的“念经”之感。这样的片子,应该让更多的人去看看!

现在让我们仔细体会一下戏中的真人真事的感动情节吧!

.这个片子讲得是一个清朝初年玉琳国师和顺亲王女儿珍格格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始于唐朝,轮回百年,纵然前世无缘也要再续今世。是那么的苦,那么地感天动地。

看完深思,天下恩爱皆当别离,是人应早生智慧,去除执著,了脱苦海。

希望大家看下面的故事情节,能有所感悟.

清朝顺治年间,顺亲王府的珍格格(白玉莲的转世)到崇恩寺进香,遇到玉琳和尚(柯天仁的转世),二人相见时唤醒了沉睡八百年的情缘记忆。珍格格为再续情缘,不顾身份一心下嫁玉琳,虽数次被拒而痴心不改。还不顾自身的一再相助玉琳,度过重重生死难关,直到最后,她不愿成为玉琳国师的负累而出家修道。珍格格的无悔痴情确实令人感动……而此时的玉琳和尚,已经看透了红尘爱欲的无常苦,早已把终生献给普世大爱了。一直以来,玉琳都一力承担着昔曰情缘与普世大爱的双重压力。虽然他对格格一直念念挂怀,却不愿再让双方堕入爱欲苦海中,所以一再的回绝痴情格格的召唤。其间虽被迫还俗迎娶格格,终能在洞房花烛夜出淤泥而不染,以大智大爱感化了痴情格格,将苦恋姻缘转变为修道法缘。
看完此片,既为柯天仁和珍格格为他舍己的真挚爱情所震撼,同时又深深感受到轮回的可怕、业力的不虚、有愿必成的事实……

现代爱情故事中,强烈的占有欲、物化的爱情观,使得柯天仁和珍格格那样的纯真爱情已频临灭绝。就是有这样的两个人,茫茫人海中能相逢的几率如何呢?即使相逢相爱,到头来能白头偕老的还有几对呢?以前爱得有多深、有多真,大限到来的分离就有多苦……

如果象天仁和玉莲那样相约来世,经历着生生世世的爱别离苦,个中人肝肠一定都断成好多节了吧?况且轮回殊途,彼此又得寻找苦苦寻觅多久?你我的心又能承受起多少的离别苦呢?8十年?8百年?8千年?还是是8万年?轮回陌路,即使痴男怨女再次相逢,真能再续前缘吗?未必!或许两人年龄地位悬殊,或许一人已有家室,或许一人已发出尘之志……千百年的轮回苦恋,换来此生有缘无分,到那时悔不当初,个中诸君情何以堪?即使终能如愿牵手,此生命终再约来世,两人又该在轮回寻觅多少世啊?在无常的生死大梦中,所谓永恒的爱情,只能换来无穷无尽的忧悲苦恼罢了!

前世的天仁、今世的格格,都曾不求回报的为对方彻底付出过真感情,使得他们都能初步与佛门的“无我大爱”相应。今生,两人终能走上学佛解脱之路,如此结局也是必然。

玉琳国师勘破了轮回无常苦,方能在痴情格格百般缠缚中,道心坚定不染情欲,更能发大愿心,普度一切迷情,修善悟道,离苦得乐。正如《大方便佛报恩经》中所言:“天下恩爱皆当别离。是故吾今以身供养。欲为汝等及一切众生。于大暗室燃大智灯。照汝生死无明黑暗。断众累结生死之患。超度众难得至涅盘故。”
话又说回到唐朝时期:在八百年前,一个名柯天仁,善良貌丑;一个名白玉莲,心慈貌美。柯天仁两次为富家小姐白玉莲所救,遂心生爱慕。当白小姐遭遇劫难时,比如:有被贵族王权的压迫,逼婚,抄家,还有被小人的陷害等等..可天仁他一直不求回报的默默付出。白小姐也为了救出天仁,自投敌网。天仁终能帮助白小姐及她家人脱离大难、恢复家业。但因自卑情绪,他却不敢直抒爱意。白父的强拆鸳鸯欺骗天仁,天仁顿感事世无常,为了不耽误她的终生而甘愿出家……当真相大白之际,一切已无法挽回,二人相约来世续缘。

第一篇原创:观看电视剧后感
光阴如梭,两人在轮回中保受“爱别离苦”,互相寻觅了800年,才再次重聚,并一见钟情。

再言归正转到清朝时期:这一世玉簪青丝前生定,再世情缘今生还。顺亲王府的珍格格到崇恩寺拈香祈福,遇到了香灯师玉琳和尚。就在这一僧一俗相见的那一刹那,唤回了他们朦胧的记忆:原来他们前生是一对苦恋不成相约来世的爱侣。然而星移物转,造化弄人,如今他们又因僧俗之隔而不得结合。玉琳纵然因此而痛苦不堪,珍格格更因情无所终而一病不起,命在旦夕。玉琳经过一番痛苦挣扎,终有所悟,应允成亲。洞房花烛之夜,玉琳终将格格感化,更得其谅解,受佛法感召而云游弘法。痴心的格格一路踏着玉琳的足迹,坐在茫茫人群中聆听玉琳说法,直至二人白发苍苍。

世人或谓玉琳无情,却不知其难处。玉琳喜欢格格,而且是非常地喜欢,但是他明白人生的无常,轮回的可怕和快乐的短暂,他有他宏伟的理想,他的生命早在出家之时就已献给了天下苍生,而不再属于他自己或者是格格。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个人小爱和天下大爱的面前,他也曾经十分的矛盾。他在大殿上,在佛祖面前,痛苦挣扎,“我该怎么做?”他仰首问菩萨,然菩萨无语。此时他心里的痛,却未必比格格轻!见爱而无欲,他此刻的辛酸又有多少人了解呢?

世人或谓玉琳懦弱,不敢承当爱别离之苦,却不知其用心良苦。当他真正悟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道理,放弃了心中那份执著,答应与格格成亲以度化她的时候,他清楚地知道情爱是一种迷障:一旦坠入了迷障,每个人都要为它受苦。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怕失去苦:一旦分开了,又怕相思苦;等到大限来时,天人永隔,更是苦不堪言;如果情到深处,相约来世,那就生生世世,寻寻觅觅,这苦何时能了?但是他不是因为害怕受这些苦才不敢对格格有任何妄念的。他坦然地告诉师父:“我既然喜欢她,就算千苦万苦,又有何惧呢?我怕是格格她受不了。”他希望能够把他对生命的感悟也与她分享,他希望能够让她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夫妻相爱更加快乐的境界。而其实,格格知道你玉琳这么慈悲对她,她也没有怨他。最后,格格抱着对向国恩的承诺(我这辈子若要嫁人,非君不嫁)追随玉琳,走遍千山万水,其痴心不可否认,但她又何尝不是了解玉琳,愿意接受他的感化呢?

世人或怨命运之不公,却不通晓因果之所以。前世天仁与玉莲的情缘无终而相约来世为因,注定有今生前缘再续之果;有前世天仁为玉莲饱受委屈之因,于是今生格格多处奔走报玉琳为果。这人世因果,就像种花一般,今天怎么栽,以后就怎么开,生生不休,怎么能不叫人怵然心惊呢?是故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玉琳之所以割舍小爱,便是不愿再造他与格格再受情苦纠缠,深陷轮回不得解脱之因,不愿意格格再因为他一辈子又一辈子的寻寻觅觅、一辈子又一辈子的肝肠寸断。

这个看似无奈而又凄美的故事,道尽了人世间的辛酸血泪、爱恨悲欢,在为二人可歌可泣的绝美爱情感动之余,却也深感人生的无常。虽说人生本是多苦,可是生活再苦也苦不过爱别离,身体的伤再深也痛不过情殇。人生正如玉琳说的:生命就是呼吸之间,而快乐,仅仅是无苦的那一刹那。

情到深处泪转多,试问多少人间真情,不是在泪水中结束?所以人生如若不能看破,惟有苦痛无涯。当你勘破了人生,洞察了世事,原来红尘不过是浮沉,生命不过是无常,而爱情,也仅仅只是聚散。

玉琳国师只身离开皇宫后,还是过着“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的生活,足迹走遍大江南北,像闲云野鹤一样,有时到大丛林挂单,有时在山水边露宿。玉琳知道自己还年轻,需要从生活中磨练自己。他到处参访各方大德长老,向他们求真问道,有时也随缘给众生说法,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么个年轻僧人,就是当朝的国师!
在外面云游的日子里,玉琳国师到过浙江的天童寺,还在行脚的路上还感化了一伙占山为王、拦路打劫的强盗,使他们改良归正,自愿发心把山寨改成寺院,从此落发跟随国师修行。后因顺治皇帝念师心切,全国传诏,请师回京,玉琳国师由此孤身回京与顺治皇帝住了一段时间,后又跟多年前一样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皇宫,随身只带了一把顺治皇帝特意供养的、上书“如朕亲临”的象牙折扇。国师在自己师父圆寂的时候回过祖庭崇恩寺。在六十三岁那年,玉琳国师行脚到金山江天寺,他又隐名进去挂单,在一次禅堂坐养息香的时候,国师开悟了。就在禅堂里好几天不语不行,静静安坐一动不动。。
从此以后,玉琳国师更加自在,现在他已能在菩提道上独立修行,无挂无碍,随缘在各地做利生工作。国师修建了好多修法道场;解救了好多受苦的人;每逢水旱之灾,他发动大家共同发心济困。他到过南洋群岛,并在各地弘扬佛法,又从南洋带回菩提树苗,至今还长在崇恩寺旁。。
世事无常,玉琳完成了在世间了缘、修证和弘法的因缘,示现涅盘为众生作最后福田的机缘快到了。有天,国师行脚来到江苏淮安的法王寺,当时法王寺一片衰颓,国师想把最后的色身留给法王寺以帮助振兴道场。。晚年的国师更像个老头陀,随身只有一钵,一杖 ,一包衣单,根本看不出他就是威名赫赫的国师,国师进了法王寺,向知客师父请求挂单。知客师父问:“你从什么地方来,准备去什么地方?”“不来相而来,不去相而去”,国师以禅机回答。“不要以禅语回答,我们寺小,没有禅堂挂单接众”,知客回答。玉琳暗暗感叹,只得直说:“我病了,想在贵寺休息几天”。知客见老僧如此说,心中颇有点顾虑:“你如此年迈,若有长短,本寺如何负责”。“请不必担心,我有扇子一把,不但不会拖累贵寺,贵寺反而因此得到中兴。”知客将信将疑,见话说到此份上,就留下国师了。没过几天,国师就圆寂了,他跏趺坐在禅床上,脸色正常,如同入定一样。知客此时想起老僧人来时说的话,把原老僧说肉身可以振兴道场的话告诉主持和尚,又找到扇子,打开一看,见上书“如朕亲临”四个大字,并有国师赐存的字样,下面是顺治皇帝的玉玺宝印。“难道真的是国师在我们这个小寺院里圆寂了”,主持和尚感到事情重大,果断着人把折扇送到衙门,为国师一切舍施为圣教大众的悲愍心深深感动。。淮安知县听说国师在自己管辖的县内圆寂了,赶紧摆上香案迎接“如朕亲临”的折扇,并马上转报朝廷,不久接到康熙皇帝的圣旨传下,派朝廷大臣以国葬之礼举行荼毗之事,重修法王寺,建塔奉葬国师舍利。。
玉琳国师前世修持药师经忏感得殊胜福报和庄严身相,今世对药师经咒和药师忏悔之法也极为推崇,据说国师圆寂后已往生到东方清净琉璃光国土,在药师如来座下闻法修行。
关于顺治皇帝后来的事,世传因宠幸的董鄂妃之死,顺治皇帝郁郁寡欢不久也死了,太子康熙年少登基,继续大位。而佛门别传顺治皇帝于爱妃死后,看破红尘,秘密于五台山善财洞出家修行。在善财洞上院正殿山墙上,有一首顺治皇帝亲手书写的出家偈,“文革”期间随上院的被毁而消逝,这首偈将顺治皇帝出离红尘之心宣泄得淋漓尽致。索达吉堪布第一次看到顺治皇帝的出家偈就是在善财洞,堪布看后也深为感动,对其中流露出来勇于离尘的出世之心赞叹有加,并为此偈作了一篇解释,放在贴吧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最后,愿一切众生都能作忏罪净障之修持,清净色欲所生烦恼,报得如来庄严身相,同生净土,究竟涅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6869.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的第一篇正文 英语一10年第一篇阅读

2014年的第一篇正文,还能不能比以往时候来的更猛一些?还是说说大格局,起点设在习近平提议全场以热烈掌声致谢胡锦涛的那一刻。这一刻,以胡锦涛为总操盘手的惊涛骇浪的中国人民喋血美元的战役结束了。此役解除了美国对中国的长期战略压

中发2004 16号文件学后感 中发 2004 3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后感訾敏健中发[2004]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全面论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唐朝乐队新专辑《芒刺》听后感 唐朝 芒刺

不敢妄称这是一篇乐评,因为一来在我心中“乐评”二字是非常有分量的,需要对音乐有很深刻的理解和很广阔的知识;二来么,这个真的不是一篇乐评,哈,真是的听后感而已。这是一篇一个对自己喜欢了二十年的乐队的新专辑的家伙的听后感,装下逼说点

声明:《第一篇原创:观看电视剧后感》为网友久醉绕心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