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影评 推手视听语言

评《推手》

《推手》以一位从小练习太极拳的朱老先生被在美国当电脑工程师的儿子从中国内地接到美国后,与美国媳妇玛莎在语言,生活方式上的矛盾为主题,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鸿沟,以及由这条鸿沟生出的代沟,,洋媳妇与老公公在饮食上的种种不同,在辅导小孩上的种种不同,最终矛盾激化,老人被迫搬出去,但谁又能保证矛盾会因逃避而淡化,那又该如何做呢?是开陈布公的谈一谈,还是选择继续逃避。正如影片中最后的画面,朱先生问陈太太:“你现在想去哪儿?”正是对这种选择的一种疑问。我们非要靠逃避才能解决两种文化之间的鸿沟与矛盾吗?

首先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所共享的全部产品,但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作为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它明显具有封闭性及开放性。开放性和封闭性是辩证统一的,过分注重开放性会导致思想混乱,而只强调封闭性却又易形成种族中心主义。这种主义有一种倾向,即以自己的文化衡量其他文化,并认为自己的文化比其他文化优越,这种价值观固然对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却易忽视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从而自己的文化难以继续发展,最后痛失发展良机。

其实人类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种文化只有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及社会背景下才能被理解,带着有色眼镜去评价其他文化是片面落后的观点会妨碍人类间文化交流的,也是极为错误的。片中儿媳对公公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了解,武断的以本民族的蓝色文明评价了公公的黄色文明,比如认为公公太老土,侵占她的个人空间等等。而公公也对媳妇充满了不解。每天吃得少,跑步时还要打拳,搞个人创作,这不是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中的女子形象。

推手影评 推手视听语言

其实这些价值观都是生活在不同土壤下的人民形成的,竭力反对或全盘否定明显是不理智的。朱先生与儿媳妇也不是蛮横无理之人,只是“非我族类”影响太深了。

其次,个人社会化是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正常人都必须经历的。每个人从襁褓出生到油枯灯灭都是在不间断的社会化中。对于个人社会化,我个人认为,个人社会化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我与已经社会化的自我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过程。而更应从人类社会化进程中来看,可以知道。个人社会化应包括三个要素:第一为米德说的主我,即生理的自我。第二为渐我,即为自我在社会化进程中一定时期内业已形成建立并相对稳定的价值观、知识、人格等,第三位为外我,为自己尚不了解及不认同的价值观和人格。若用米德的观点,是难以解释为什么老先生难以理解陌生的美国社会生活及被儿媳误解的问题的。因为它很难阐释外来价值观对一个已拥有价值观的个体的影响。如果从社会化三要素中分析,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社会化进程中的渐我与外我两种价值观的斗争。朱先生一生都在中国,他的渐我即中国传统价值观根深蒂固。而来到美国,作为一个移民他又必须同他的外我即西方价值观发生关系。但他的渐我太强大,使外我无法进入他的价值观。只是进行一味的排斥,却没有进行消化吸收,从而难以在西方社会中生活。媳妇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移民国家所要做的便是将世界各地移民所带来的文化进行吸收融合并发展,媳妇作为国家的公民这样做是她的义务与责任。但同公公一样的是她的渐我也如此强大,以至于对公公保持冷淡的状态并拒绝进行交流。

生活在一个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年代,固步自封已不被提倡,开放创新才是新新人类的唯一选择。希望悲剧永远不要再发生。我感觉要想应对时代挑战,融入社会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的便是主动沟通,让不同文化在斗争中求发展,在摩擦中求共识。主动沟通可以破解各种文化间的坚固壁垒,使各种文化间相互沟通,从而为消除文化间的隔阂提供条件,片中两位主角甚至连主动沟通都未尝试过,又怎能生活的融洽呢?幸而儿媳开始对中国文化有了兴趣,开始愿意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也许就是导演李安对文化沟通的期待吧!

其次便是相互尊重,用文化相对论的观点来看待其他文化。如果说主动沟通是破冰剂的话,那么相互尊重则是融合剂。主动沟通并不一定带来好结果,甚至有可能加剧文化间的对立。但若遵循相互尊重的原则去沟通,必将使两文化间的交流加大加深。从而消除文化间的隔阂。只有相互交流,求同存异才能共同发展。

我希望李安再拍一部《推手2》,如果能以这些对策作为主要思想。我相信朱先生和媳妇之间会关系融洽。他们的家庭也会十分美满和温馨。同时也祝全世界的移民家庭美满安康,并希望各种文化间加强交流共同发展,共同为我们和谐世界的发展做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7011.html

更多阅读

《罗拉快跑》之镜头剪辑分析 罗拉快跑人物分析

这部电影的视听语言很有特色。首先它运用了很多的技术元素,比如动画的引入、电脑技术的合成,还有大量升格镜头的运用都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时尚的气息。 镜头运动:用跟移镜头,表现、喧染罗拉的奔跑过程。镜头前景是水泥柱子,景深是罗拉。

视听语言的修辞功能(一) 视听语言

电影作为叙事的艺术形式,其中的画面造型语言、镜头形式、剪辑和蒙太奇、声音与声画关系技巧,都是电影语言的构成成分。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影片的分析者来说,掌握这些技术知识并不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能在电影的创作和分析实践中从

《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

片名:《钢的琴》导演:张猛编剧:张猛主演:王千源、秦海璐国家:中国时间:2011年《钢的琴》讲述的是父亲陈桂林(王千源饰)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而不断艰苦努力,实际上这也是陈桂林自己的一个音乐梦想。陈桂林与前妻小菊在办理离婚,而女儿小元

与广州米机王咏春拳黄师傅切磋推手 米机王咏春

没见广州米机王咏春拳黄师傅多年,下午接到他电话,约在中山江陵西路万星车行见面。想起与米机王咏春拳黄师傅认识是在01年广州举办的定步推手赛场上认识的。十多年的老朋友了,经常邀请我去广州表演。~回家换了功夫服,赶到车行,我们见面没

转载 苏联解体的“民族推手”:大俄罗斯主义的压制引发愤怒

原文地址:苏联解体的“民族推手”:大俄罗斯主义的压制引发愤怒作者:文史悦读为了所谓的国家利益,苏联政府常常忽视民族地区的特殊性。20年代末30年代初,斯大林不顾各民族的意愿和经济发展水平,强行搞农业全盘集体化,给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等

声明:《推手影评 推手视听语言》为网友单色姓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