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鲁迅生平及主要创作

鲁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一、鲁迅的生平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潮作家,几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各种文学流派都可以在鲁迅的作品与思想中找到源头,鲁迅的作品和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

少年生活和叛逆精神:(1881--1898)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祖父周介孚,进士出身,当过知县和内阁中书,父亲周凤仪是个秀才,没有官职。母亲鲁瑞,娘家住在乡下,但通过自修达到看书的能力。
18岁以前,先后在本宅家塾和本城三味书屋读书;课余喜欢野史笔记,爱好民间艺术,打下了扎实的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的基础。外婆家在农村,少年鲁迅常随母探省,得以和农民及其孩子亲近,了解农民的生活和思想,并对他们产生好感和热爱之情。(《故乡》、《社戏》),这对鲁迅一生的思想和创作都有深刻影响。1893年以后,因祖父周福清犯科场案监押于杭州狱中多年,父周凤仪又长期患病,家境衰落,鲁迅经常出入于当铺、药店,深切体味到社会的势利、冷酷,从而萌生了背叛封建阶级,寻求新的思想和道路的想法,终于成了他出身阶级的逆子。
南京求学和爱国思想:(1898--1902)1898年,鲁迅离家到南京求学,先考入洋务派办的江南水师学堂,因不满于那里的"乌烟瘴气",五个月后,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简称矿路学堂),开始接触和学习数、理、化、地质、地理等自然科学,课余则阅读宣传维新变法的《时务报》和介绍西方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的《译书汇编》等新书报。其中严复翻译的英国赫胥黎著《天演论》引起他浓厚兴趣。他由此开始学习和研究达尔文进化学说,进化论成为他早期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思想武器。

留学日本和追求探索:(1902--1909)1902年,鲁迅于矿路学堂毕业,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当时,东京是孙中山领导的反清民主革命的海外中心。鲁迅积极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加入革命团体光复会,毅然剪去种族压迫政策的产物--辫子,作《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题于断发照片,表达献身于多灾多难的祖国的爱国情怀。
1904年,入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医,准备毕业后,"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因为"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1906年的一天,他在课堂上看张当时日俄战争的幻灯片:-个据说是替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军捉住枪毙示众,一群中国人神情麻木地围着观看。这使鲁迅深受刺激。他那时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着改造中国国民性的问题。常与许寿裳探讨关于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这时"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鲁迅作出了对他一生来说极其重要的一个决定: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1906年,回东京后,他计划出文学杂志《新生》,因人力、财力等原因,未成。这期间,他广泛阅读欧洲各种哲学、文学著作,研究世界文化史、科学史,发表了许多重要论文。1907年后,发表《科学史教篇》提倡科学《文化偏至论》提出"立人"思想及如何"立人"的见解、主张;《摩罗诗力说》热烈赞扬和介绍了拜伦、雪莱、普希金、莱蒙托夫、密茨凯维支、裴多菲等人的作品,呼唤着像他们这样的"精神界之战士"在中国的出现。这几篇文章的发表,标志其独立思想的形成。
1908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了欧美的一些短篇小说,翌年编成两卷《域外小说集》出版。它们是中国最早用直译的方式、忠实地保留了西方小说的固有结构形式的小说译品,在中国小说翻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日本这一段时间,形成了他的以进化论和个性主义为基础的革命民主主义世界观,其中也有尼采等唯心主义哲学家的影响。

辛亥革命和沉默苦闷:(1909—1917)因弟娶日本妻子,开销大,牺牲自己,1909年鲁迅从日本回国,先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满怀希望,组织学生上街巡行以安定民心,和学生一起迎接王金发率领的革命军,出任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并作文言小说《怀旧》引描述在风传革命军即将到来时小镇各种人物的反应。1912年,应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到南京教育部工作。后随政府迁北京。1912-1917年,他看到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事件,对辛亥革命后的政局深感失望。加之婚姻生活不幸,在沉重失望中校古书,古碑,校订《后汉书》(谢承著)、《嵇康集》等古籍,生活清苦、枯燥。直至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的主将:(1917--1927) 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开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鲁迅以鼓舞。他觉得毁坏封建主义的"铁屋子"有了希望。
1918年,他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活动,和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新青年同人结成一条战线,向封建文化发起攻击,他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一发而不可收,又写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十几篇小说,结集成《呐喊》,以彻底反封建的深刻思想和成熟的艺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础。"五四"时期是他战斗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他的情绪是高昂的,进化论使他相信人类的进步,十月革命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他对青年寄予希望。从1920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兼职教书,讲授中国小说史等课程,编写、出版了《中国小说史略》讲义。1924-1926年,是鲁迅边战斗边探索的时期,也是他战斗、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随着社会斗争的深人,《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成员发生了分化,有的升官,有的退隐,有的前进……黑暗势力十分强大,封建复古派向新文化运动进行反扑,封建思想传统异常深固。鲁迅一方面坚持向旧势力旧思想作韧的战斗,积极扶植新生力量的成长。他支持女师大学生反对封建教育的正义斗争,声援"三·八"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猛烈抨击北洋军阀政府的暴行,和现代评论派进行激烈论战。他发起和领导了语丝社、莽原社、未名社等新文学团体,编辑《莽原》、"乌合丛书"、"未名丛刊"等文艺书刊。另一方面,因为进化论和个性主义无法解释许多复杂的社会现象,他有苦闷,有彷徨,有孤独感和寂寞感,深感黑暗的重压,但他不回避思想矛盾,敢于袒露心灵,严格解剖自己。他寻找新的战友,探索新的道路少激烈而痛苦的思想矛盾和斗争,促使鲁迅作更深入的探索和追求,为思想的质的飞跃准备了坚实、充分的条件。边战斗边探索结出了丰硕的创作之果。这三年中,他创作了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及历史小说《奔月》、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及《坟》中的大部分杂文。
1926年8月,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运动--"三·一八"而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通缉,离京南下,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1927年1月到北伐革命的策源地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州也于"七·一五"发生了大屠杀,鲁迅向学校当局要求营救被捕学生,没有结果,愤而辞去一切职务。同年9月离开广州,10月定居上海,开始了他后期为期十年的生活和创作。

上海十年-后期的思想与创作:(1927--1936)1927年9月鲁迅离开广州,10月定居上海。1928年主编《语丝》半月刊,并与郁达夫合编《奔流》月刊,1929年起,与柔石等组织朝花社,编译《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出版《朝花周刊》和《朝花旬刊》等。此间,在与创造社、太阳社进行的有关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中,鲁迅加深了对现实革命斗争的认识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鲁迅列名发起人,并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这一时期,他先后编辑过《萌芽》、《前哨》、《十字街头》和《译文》等公开或秘密的刊物,并参与了《文学》和《太白》的编辑工作。在创作上,他主要是以杂文为武器,投身于反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斗争,同时也以历史为题材创作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

二、鲁迅的思想

鲁迅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现代文化事业和现代文学事业。鲁迅的思想是中国20世纪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早期,鲁迅为了给灾难深重的祖国寻求一条新的出路,曾努力探究古今中外广阔的思想领域,并在思想上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进化论和尼采个性主义等,但鲁迅却从未成为任何思想的"俘虏",他总是从自己反封建的斗争目的出发,对各种思想不仅有所选择,而且有所改造,有所扬弃。

1、进化论思想与鲁迅:进化论是鲁迅前期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鲁迅摒弃了进化论中"弱肉强食"等消极的因素,汲取了进化论中注重生存斗争、相信事物的新陈代谢和社会的进步、强调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性等积极因素。鲁迅这样回忆起早期所受进化论的影响:"进化论对我还是有帮助的,究竟指示了一条路,明白自然淘汰,相信生存斗争,相信进步,总比不明白、不相信好些。"

2、个性主义思想与鲁迅:个性主义思想也是鲁迅早期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他在《文化偏至论》中所强调的"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的主张中,可以看出鲁迅所受尼采思想影响的痕迹。但鲁迅主要是从尼采思想那里汲取一种"图强"的精神,他呼唤精神界战士,主张与阻碍进步的庸众作战,其目的在推动整个民族的进步。
鲁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鲁迅生平及主要创作
3、关于改造国民性问题的见解:也是鲁迅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寻求中华民族解放道路的进程中,鲁迅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国民性的弱点、劣质,他坚信"国民性可以改造于将来",因此决心"先行发露各样的劣点,撕下那好看的假面具来",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但上述思想在鲁迅那里并非一成不变的,鲁迅就曾说他在1926年前后,因目睹残酷现实,受到莫大震动,原先所循着进化而进行的"思路因此轰毁"鲁迅思想在前后期有着内在统一性,即使是在前期,他的思想也是呈现出"生物进化论与阶级斗争观念"的消长、"国民性与阶级性"的消长、"个性解放与群众创造历史观念"的消长的态势。只是在后期,他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思想更趋成熟。
鲁迅思想的特征,与他所从事的文化事业以及时代所赋予他的文化思想启蒙的历史任务难以分离,他学习、研究、思考、探索的领域常常超越了某一个具体的部门或领域的范围,显示出博大精深的特点。他的目光所及,几乎触及到了诸如哲学、历史学、伦理学、宗教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语言学、心理学、艺术学、文学等一切的精神文化领域,而且各个方面交相渗透,常常是难以相互剥离开来。因此,了解鲁迅的思想,对理解和把握鲁迅的文学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鲁迅的创作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文学创作不仅最先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而且在中国整个20世纪文学发展史中具有崇高地位。鲁迅在小说、散文诗、杂文的创作方面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的成就。(3个短篇集、1本散文诗集、1本散--文集、16本杂文、1本书信集,此外,还有多种学术著作)。
从190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笔耕一生,留下了大量著述,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等16本杂文集和书信集《两地书》。此外,还写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7709.html

更多阅读

柠檬和蜂蜜的做法、作用和功效 蜂蜜柠檬水功效

柠檬和蜂蜜的做法、作用和功效——简介柠檬和蜂蜜是很好的美容圣品,不管是外敷还是内服,都能起到显著的护肤功效。想要知道柠檬蜂蜜水的做法吗?不妨来看看小编讲解的小知识,详述柠檬和蜂蜜的作用和功效。柠檬和蜂蜜的做法、作用和功效

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保存 草履虫采集

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保存草履虫的采集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微生物,是中学生物实验所需要的一种实验材料,所以每所学校的生物实验室在开学时都要备好这种材料。我们可以到水稻田的水中采集草履虫,因为草履虫适宜生长在水稻田那样的

声明:《鲁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鲁迅生平及主要创作》为网友逆逆逆逆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