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典故 你不杀伯仁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典故 你不杀伯仁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晋书·列传三十九》记载: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字伯仁)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 译文]:  晋室重臣王敦起兵(我觉得“作乱”二字可以不要,人家后来造反掌权了,就不叫作乱了,呵呵),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为了请罪一大早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这时周顗进宫,王导希望周顗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小声对他说:“伯仁(周顗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结果周顗就当没听见,昂首走进宫去。   伯仁见了皇帝,说了很多王导的好话,皇帝也听从了伯仁的意见。他很高兴,喝了很多酒。  等他从宫里出来,已经喝得晕乎乎的,王导和他招呼,他还是不理不睬,一边走还一边和周围的人说:“今年杀贼子,换个个斗大金印带在身上(系肘,应该是说放到衣袖里,古人的长袖里一般有个兜,用来装东西。)  后来王敦总揽朝政,要收拾周顗遂询问王导:“周顗也算是个人才,是不是给个官当当?”连问了几次,王导因想起周顗曾在宫门口不帮自己的事就一直都沉默不语。王敦见他这样就眼中凶光一闪:“如果不配为官,那么应该杀掉!”王导还是沉默。于是,周顗被王敦杀害。  其后,王导有一次在整理中书省的文件时,才发现周顗极力维护自己为自己辩白的奏章。又听说了那天自己跪在宫门时,周顗一进宫就激烈地维护王家全家,只不过没有在自己面前表示出来而已。联想到自己却在能救活他的时候没有伸手相救,一股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他回家后对儿子们说:“我虽不杀伯仁,但是伯仁却因我而死。幽明之中,负此良友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7869.html

更多阅读

让我轻轻的告诉你 我想轻轻的告诉你

让我轻轻的告诉你天上的星星在等待分享你的寂寞你的欢乐还有什么不能说让我慢慢的靠近你伸出双手你还有我给你我的幻想我的祝福生命阳光最温暧不要问我太阳有多高我会告诉你我有多真不要问我星星有几颗我会告诉你很多很多细细的聆

只是因为你叫武艺我就破天荒的做了个疯子 破天荒是什么意思

我不勉强你们任何一个人把这篇文章全部看完 我只希望既然你愿意来看就请你认真的去看。(虽然这不是我写的,但此人和我拥有同样的感受,请往后看,谢谢!并且希望你们能够支持艺宝!)因为你叫武艺所以我愿意为你付出一切。武艺只是因为我叫午饭

声明:《“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典故 你不杀伯仁》为网友帅哥哥的热头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