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中的女人 曼哈顿的中国女人

赴美的中国女人不计其数,我却在千万中读到了这位特别的曼哈顿女人----周励。(英文名为JULIA)起初以为她仅仅是一位不出名的作家,深入了解她和她的作品后才明白她身兼数职。大多数人都认为她是一名很成功的商人,的确她是很成功了,但是她的成功之处不仅仅是因为其商业成就。在《在曼哈顿的女人》一书的首页,只有作者几句简单的话语——此书谨献给我的祖国和能在困境中发现自身价值的人。不管我是不是那个从困境中发现自身价值的人,但至少同样作为女性的我,被她感染的东西太多太多……

周励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冰心在《成功的花儿》中曾说过,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肉!所以每一个人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必定是无数次心酸的煎熬和挫折。周励也是一样,事业起步之前她也只是芸芸众生普通的一员,在为事业奋斗的过程中她也经历了别人所经历的苦难。但她天生的好奇与冒险之心注定她会是不平凡的。如果说周励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无疑地,她具备了成功人士的很多性格特征:坚韧不屈,努力奋斗,能紧抓商机,有广泛的交际圈等等。我想, 大多数人成功的因素都是大同小异的。在这里我就不继续那些俗套的冠冕堂皇话了。

周励是一位有素养的文人——现代社会也许还真的是有那么点虚伪。我们把金钱看做是成功的唯一标准,可是又要给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强加“铜臭味”这样一个带有鄙视意味的词。与别的充满铜臭味的商人相比,周励在精神与物质统筹方面绝对是非常成功的。在《曼》一书中就有提到,她每次在窘迫迷茫之中就会想起那些名人名著,想起那些鼓舞人心的警句。在她的商业道路中,她也经常是把自己的文学灵魂与事业领悟力结合在一起。他从小就喜欢看书,少女时期她就沉浸在各种文学名著中:《大卫科波菲尔》和《悲惨世界》等等。因为周励曾在北大荒待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苏联的书籍给了她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娜卡列尼娜》甚至还包括描述历史的书籍,如《斯大林模式》和《苏联的共产主义》。还有国内各大名人的书籍都给她注入了精神财富。其中她特别提到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给了她熨贴人心的温暖和人生启迪。就像周励自己说得那样,如果一个人从孩童时代就能如饥似渴地阅读人类的精神财富,那么命运就注定她是个具有领袖素质的人。所以周励最后就成为了这样一位伟大的领袖。想想自己,也看过一些书,可是很多书真的仅仅是看过,却未曾真正度过,真正领悟过。所以周励的读书方式至少让我改变了今后的看书方式。

周励是一位真正的游客——周励说世界是一本书,一个人如果只居住在自己的国家,那么就只能看到这本书的第一页。在周励和麦克伏赫勒博士结婚后,由于两个人志同道合,爱好旅游,他们趁着年轻开始了周游世界之旅。我们古人不也说嘛,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热爱日月星辰,热爱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也许也是智仁的体现吧。但是我们现在的人说的旅游只是单纯地用肉眼去看,走马观花,而没有用心去感受旅游胜地的自然美景或者文化底蕴。在周励环游世界之旅中,其中让我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她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对该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亦或名著中的情节娓娓道来。在啤酒吧中心慕尼黑,她愤恨杀人魔王希特勒,同时又感叹祝福这座城市的盛衰。在维也纳,她祭奠着著有《维也纳森林》《皇帝圆舞曲》的施特劳施以及非常著名的贝多芬,歌德。在萨尔斯堡,莫扎特和卡扬拉又浮现在周励的脑海里,当然还有电影《音乐之声》里面“哆来咪”让人如此感动的旋律。在柏林,周励又重温柏林墙留下的划时代的历史。在伦敦,周励又散发出她的文人气质,回忆著有《大为科波菲尔》和《双城记》的狄更斯,哲学家罗素,以及“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在罗马,周励又带我们进入一个艺术殿堂: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在巴黎,周励更是让我们在一盏长明火焰中看见了这一个个伟大的灵魂:维克多雨果、巴尔扎克、莫泊桑、大仲马、乔治桑、福楼拜、左拉、法朗士、罗曼罗兰……太多太多周励知道的,太多太多我们要了解的。旅游,真的不仅仅是好玩,让我们收获颇多的,是用欣赏的心境去感受去体验真正的伟大的灵魂。

周励,无论是一个多么成功的女强人,但她只是一个女人——她同样渴望别人的关心与拥护,也渴望甜蜜的爱情。在这本书中,周励的一点是让我非常佩服的,我相信也是所有女性佩服的。她非常仔细地描述了它几段揪心却又毫无结果的恋情,在每一段似是而非的暧昧感情中,她哭过,笑过,爱过,恨过。我曾看过一本言情的爱情故事,至此之后再也没有接触过了。与其看那些梦幻的无聊的所谓的故事,还不如去看别人真正的爱情经历,这样也许你还能找到共鸣。读着周励的爱情故事,最触动人心的最属她的真诚了。她毫不掩饰地描绘了女性在恋爱期的喜怒哀乐,执着与决绝,有时候就好像是在写我们自己。有着多年美国生活的她还大胆地描述了性爱。然而在中国的作品中,对于性一直是避而不谈的,所以也有人评论说周励写身体部位写性爱写得有点过,至少不适合中国人阅读。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没有研究的必要,因为周励有着中美两大文化的冲击与融合,与纯粹的中国人还是有着思维方式的差别。

我自己平常也会写写文章,有欣赏自己作品的人就鼓励我去写小说,在此谢谢朋友的好意。但是我想说,没有任何文化内涵的东西,即使有人看都是毫无实质意义的。我从来不看言情,不读郭敬明,因为我总觉得那些东西太经不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了。美国文坛巨作家海明威的一句话最能表达这个韵味了——一个真正的作家不是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去编造,而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创造。每一个大作家,都是有着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故事的人,所以他们写出来的东西是真实的感人的,才拥有大量读者的。人要想别人更了解自己,更懂自己,首先就必须有值得让别人了解你的地方。

读《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中的女人 曼哈顿的中国女人

这本书还涉及了很多话题:异域风情,中外生活与思维方式的区别,中外人的性格特点的差异,创业与企业,人际关系等等。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就此搁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806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拉姆齐厨房》中的最后输赢 戈登拉姆齐地狱厨房

写的真好……原文地址:《拉姆齐厨房》中的最后输赢作者:快乐小满堂《拉姆齐厨房》中的最后输赢我是急性子,看什么电视都希望马上有结果。尤其是真人秀节目的大结局。周日的中午(好不容易睡一个懒觉),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打开《财经

转载 《拉姆齐厨房》中的人生面面观 模拟人生3厨房mod

原文地址:《拉姆齐厨房》中的人生面面观作者:快乐小满堂《拉姆齐厨房》中的人生面面观记不清楚是从哪一个周末的中午开始,女儿发现了电视《财经频道》推出的一档很棒很出色的真人秀节目——《拉姆齐厨房》。实在是太震撼了!实在是太

读后感之二:无怨无悔的爱——读《长途跋涉的肉羹》有感

读后感之二:无怨无悔的爱——读《长途跋涉的肉羹》有感今天,我作了一篇阅读,名字叫《长途跋涉的肉羹》。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在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因出去开一次农会,所以吃上了这一辈子最好吃的肉羹。作者笔下最好吃的肉羹,是父亲从遥远

声明:《读《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中的女人 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为网友梨花飞雪影无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