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分析 汉语语法分析

  摘要:称呼语是语言交际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称呼反应交际双方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角色意义。本文试图对汉语称呼语的一般情况进行归纳,并从语用角度着重分析称呼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言外行为、预设功能及其社交指示作用。
  关键词:称呼语 言外行为 预设 社交指示
  
  称呼语是交际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他人的称呼有时关系到交际能否顺利进行,交际结果是否能够达到说话者的心理预期目的。对现代汉语称呼语及语用进行分析归纳,不仅能够总结发展语言理论,而且对于怎样有效使用语言都具有指导意义。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称呼语就是称谓语,实际上称呼语和称谓语具有密切联系又存在着差异。所谓称谓语,就是用来表示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体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所使用的名称。所谓称呼语,就是人们当面招呼对方所使用的名称(马宏基、常庆丰,1998)。从使用情况看,称谓语多为书面语,用于比较正式庄重的场合;称呼语多为口语,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际之中。称谓语的范围大于称呼语,几乎所有的称呼语都可以归为称谓语,但有些词语,比如“工人、农民、祖父、祖母”等,一般不能在日常交往中直接称呼,只能用作称谓语。本文讨论的称呼语是指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能够用于交际、称呼的现代汉语词汇。
  
  一、汉语称呼语的分类及变化
  
  我国对汉语称呼的研究由来已久,赵元任先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对现代汉语称呼系统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但只局限在对解放前使用称呼语情况的描述,并未涉及到解放后的称呼语。祝畹瑾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参照美国语言学家欧文·特里普在《称呼的社会语言学规则》中的研究模式,将现代汉语的称呼系统归纳为一张计算机流程图。她根据一个普通年轻人的交往关系将称呼语分为6类,即:1.亲属称呼语;2.特殊亲属称呼语,可用于非亲属称呼语,如“叔叔”“阿姨”;3.姓名,包括“全名、学名、小名、别名、老小大+姓名”;4.通用称呼语,指可广泛应用于同一社会范畴各成员的称呼,如“同志”“师傅”;5.职衔,指职位或头衔;6.零称呼用语,只用受话人所从事的职业名称或描述正在进行的活动来呼唤对方,如“民警”“骑自行车的”。
  其中第4类即通用称呼语,在现代汉语中,尤其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呈现出了鲜明的变化特点。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不平等制度,人民迫切要求平等自由,汉语称呼语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引入了“同志”一词,意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志同道合的社会关系。“同志”一词成为最广泛使用的社交称呼,无论交际双方是什么社会身份、亲疏关系如何,在怎样的场合中都可以亲切地称呼对方为“同志”。到了文革时期,提倡“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师傅”一词不再单指传授技艺的老师,而与“同志”一起成为了广受欢迎的社交用语。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大量外来事物迅速涌入,影响甚至改变了我国封闭式的社会经济体制与文化体制。“先生、女士、小姐、老板”等词因与国际惯用社交用语一致,被再度使用,逐渐取代了“同志、师傅”。后来,“老板”除了指代工商企业财产所有者,又衍生出了“领导、导师”等义。21世纪,社会经济水平不断进步,人们对美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随着港澳地区的回归,港澳的流行用语会被大陆吸收使用,“美女、帅哥”称呼语应运而生,它不再专称容貌姣好的人,而是对普通大众的一种流行称呼,爱美的心理也让人们欣然地接受了这个新颖的称呼。如今网络购物以其快速、方便、低价格的优势广泛普及,网购中买卖双方出现了一种新的称呼“亲”,这个新称呼语没有规定的准确意义,大部分人认为是“亲爱的”意思,也有网友认为是“朋友”或者“您”的意思。网络购物在虚拟的条件下进行,摸不到实际的货物也看不到买卖家的表情、态度,为了弥补与现实交际比较而缺少的亲近和热情,就给对方一个昵称“亲”,以此来拉近彼此的距离,以有利于沟通,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这与当下网购的女性比例多于男性也有一定关系。
  
  二、称呼语的言外行为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主张“归根到底,我们要阐释的唯一实际现象是在完整的言语环境中的完整的言语行为”。具体地说,语言有三种不同的行为或功能:“言中行为”指实际所言,“言外行为”指说话的意图,“言后行为”指所说的话产生的效果。语言不仅可以传递信息、指称事物,而且可以行事。之后,美国语言学家塞尔进一步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把言语行为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同时,他把言外行为分为五类,即: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和宣告类。称呼语作为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话过程中不仅仅表示一种呼唤或招呼功能,而且常常用来传递某种特殊的“语力”。在一定语境中,伴之以不同的语调,称呼能表达警告、威胁、规劝、禁止、命令、请求、邀请、建议、祝贺、感谢、嘲笑、讽刺、喜爱、厌恶、蔑视等多种语义。例如:
  (1)a.苏小姐道:“晓芙!你再胡说,我从此不理你。你们两个明天都得来!”
  b.(苏小姐)看不入眼鸿渐和唐小姐的密切,因此说:“晓芙,有什么事那么高兴?”
  c.苏小姐怕她讲出昨天打三次电话的事来,忙勾了她腰,抚慰她道:“瞧你这孩子,讲句笑话,就要认真。”(钱钟书《围城》)
  这三句话,是三次不同场合苏小姐和鸿渐会面时对表妹晓芙说的话。第一句中,苏小姐称呼“晓芙”是一种命令,叫她不要继续话题,同时表达出了些许愤怒;第二句中,苏小姐又叫“晓芙”则是一种吃醋的询问的表现;第三句中苏小姐改变了对表妹的称呼,表面是姐姐对妹妹的关爱,实际上是一种讨好的请求,希望表妹不要泄露她的秘密。
  (2)a.李方与女友在校园里并肩而行。李方用胳膊搂住女友的腰。
  女友(脸红):李方!
  李方:怕什么。
  b.李方正在忙于定毕业论文。
  女友:李方,快来,瓶盖打不开。
  李方:等会,我正忙着呢。
  侄子:李方,快来嘛!
  c.李方在写作业,小侄子在一边不停地捣乱。
  李方一气之下踢了他一脚。侄子大哭。
  李母:(从厨房跑出)好孙子,怎么啦?
  侄子:叔叔打我。
  李母:李方!
  d.李方的妈妈患了绝症。
  李方:姐,你不知道,妈——
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分析 汉语语法分析
  李母:李方!(梁佳《称呼的语用研究》,《湖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从这四个例句中,我们能看到对同一个人相同的称呼语,除了招呼还表达出了一些字面上没有,但实际却隐含的意义:a句中的称呼表示女友怕被他人看见,羞涩地拒绝;b句中透漏出女友请求帮忙的意义;c句中体现了李母对小孙子的袒护,以及对儿子的批评责备;d句的称呼语包含禁止、命令的情感,暗示李方不要泄露这个秘密。
  通过上述两组例句,我们观察到对一个人相同或不同的称呼语,传达出的“言外之意”都需要放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分析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环境是判断称呼语用信息不可缺少的因素,脱离了语境,我们将很难正确理解称呼语所包含的语用意义。
  语言交际中还会出现故意错用称呼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讲话者一般有特殊的目的或有他人不清楚的弦外之音。例如:
  (3)(林黛玉)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们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息和息。”袭人推他道:“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林黛玉是贾府中身份尊贵的小姐,而袭人只是个丫鬟,黛玉却称她为“嫂子”,以开玩笑的方式道出了袭人一个丫头和宝玉这个主子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现在看来也体现了封建时期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不平等制度。黛玉和宝玉之间有着真挚的感情,却对宝玉和袭人之间的“暧昧”不多加过问,听之任之。
三、称呼语的预设功能
  
  汉语称呼语除了有对言外行为的情感表达作用,也有预示对话题内容的预设作用。预设,又叫“前提”“先设”。预设的研究开始于哲学和逻辑学,最早提出预设的是德国哲学家弗雷格,他认为:人们在通过一句子做出声言时,必然存在显而易见的前提,即在声言中所用的专有名词必有所指。20世纪60年代,预设开始被应用于语言学领域,斯特劳森、利奇、何兆熊等数十位学者先后归纳了预设的概念。我们这里选用何自然的定义来表明称呼语的预设功能:预设不仅是语义预设,还涉及命题之间的关系,更多情况下是一种语用预设,它是指那些对于语境敏感的说话人(有时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预设是言语双方都早已知道的常识,或至少是听到话语之后能够根据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对一个人的称呼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有时能够对其产生预示话题内容的作用。例如:
  (4)我的称呼有几种,答案因人而异。对于我的老婆来说,在公开场合,大约有以下几种:“小党”平常语调喊出,表明天下太平,一切正常……“龙小党!”眼下,这几个字从老婆嘴里出来,并且当称呼用,必呈喷射状,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气概。这时,我已经犯了比较大的错误……“姓龙的!”这几个字,乍一听显得凶恶,其实并不是太可怕,一般出现在争论即将结束,或矛盾开始缓和时……“亲爱的!”年轻时,经验浅,以为这是个多么美妙的称呼,爱得不行。后来才发现,全不是那么回事……“亲爱的”这不,她又喊上了,不知道又有什么劳民伤财的事,我不吭气,装作没听见,“亲爱的——龙小党!”(人民网·生活情感,2003年9月30日)
  (5)他生平最怕见领导。他不知道在领导面前该怎么说话才算得体。每次上级召见,他都提心吊胆。单是领导对他的称呼,就够他思索半天。经验告诉他,倘或领导称他为“白天明同志”,这便意味着一场严肃的谈话,领导准会又向他指出他的一些该去掉的毛病,或者应该注意加紧改造的问题。倘若称他为“白天明”,那就糟糕,说不定接下去就是一场批评。而倘或称他为“老白”,这便是说,领导已经认可他属于地地道道的人民一分子,而且还有了点成绩,让领导高兴。再倘或称他为“天明”,这便是他的幸福,足可以让他沉浸在苦涩的快乐里许多许多天。(苏叔阳《故土》)
  我们看到,上述两个例子中,无论是从“小党”到“姓龙的”到“亲爱的——龙晓党”还是从“白天明同志到老白到天明”,都是说话人在不同语境下对听话人使用的不同称呼,具有话语预设功能。听话人根据话语发出者对自己不同的称呼得知对方的情绪:平常、高兴、生气还是有求于他等等,进而推断接下来将发生的话题内容。称呼语的预设功能对交际双方的关系是有要求的,一般来说是比较熟悉的,比如亲人或者同事,因为预设是言语双方都应该早已知道的事实。
  
  四、称呼语的社会指示功能
  
  指示词语是语用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指示词语分为五类,即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语篇指示及社交指示。社交指示指语言结构中反映出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和相对社会地位的那些词语和语法范畴。具体地说,社交指示涉及到言语交际参与者的身份、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相对的社会地位等。称呼语在社会交际中大量使用,不但符合社会指示词语的要求,而且能够很好地反映社交指示的内容和指示方式。如:“李老师,您觉得我的选题有研究的价值吗?”“李老师”这个口头称呼语一方面体现了说话人和听话人身份是学生和教师,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是师生关系。
  索振羽认为现代英语中只有两种社交指示方式:一是选用不同的称呼来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二是使用只限于某些具有特殊身份或地位的人的正式称呼。第二点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情况和英语不同,汉语中具有特殊身份和地位的人与大众的称呼差别并不很大,比如我们称“总统先生”为“主席”,而一个学校的学生会主要负责人也可以被称之为“主席”。其中--英语社交指示方式的第一点与汉语方式相同并在生活交际中大量存在使用。例如:我们称呼一位医护工作者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刘医生、刘老师、刘院长、刘教授”等,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会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交际需求对同一个人使用不同的称呼。在中国,这与几千年来官本位的思想影响是分不开的。社交中,人们对地位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变化,赵本山小品《拜年》中,赵老蔫对范伟从“范乡长”到“三胖子”再到“范县长”的称呼就明显体现了这一点。
  每个民族都有一套自己的称呼语系统,从称呼语的归类和变化中能够看出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以及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经济变化、人们心理需求在语言中留下的印记。言语交际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对称呼语在语境中的语用分析,不仅能够探讨语言理论的深层含义,而且有助于推动言语交际顺利进行,对达到交际预期目的有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3]梁佳.称呼的语用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S1).
  [4]李葆春.语用预设理论及其应用价值探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
  报,2009,(11).
  [5]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王登云.称呼语的语用功能[J].社科纵横,2008,(12).
  [7]刁世兰.称呼的转换及其语用功能[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5,(3).
  (周美辰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15002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0232.html

更多阅读

郭德纲相声的语言特点及语用功能分析 郭德纲单口相声

郭德纲相声的语言特点及语用功能分析台湾路小学刘娜[中文摘要]:相声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深究相声的内容和语言特点就会发现,相声的内容是以民俗主义和民族主义为背景,语言是大众化、易于接受的,具有一般语言特点的通俗语言。本

高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划分句子成分

高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划分句子成分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掌握句子的含义; 2、能够掌握各句子的各个构成成分;3、能够学会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教学重难点:能够学会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教

中文学韩语 用中文学韩语

用中文学韩语1.你好: 啊你啊塞哟­2.多多关照:擦儿不大卡米大­3.谢谢: 卡目沙米大­4.对不起: 罪送哈米大­5.见到你很高兴: 满拉索盼嘎不是米大­6.再见,走好(主任对客人说的话): 安宁习, 卡色哟­

声明:《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分析 汉语语法分析》为网友于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