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王文圣老师 飞向太空的航程训练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王文圣老师 飞向太空的航程训练题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培养阅读和写作新闻的能力,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如报刊、电视、网络等)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并品读相关词句,感受语言背后作者的情感。

2、析标题的含义。

3、体会新闻选材的时效性和目的性。

【教学模式】

“三步六字”教学模式

“三步”之第一步:创设氛围,导入文本

第二步:组织探究,赏析文本

第三步:迁移拓展,运用文本

“六字”:读、感、析、听、说、写。

【教学课型】自读课。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年可以说是我国的航天年,大家知道今年我国发生的航天大事是什么吗?

第一件就是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第二件就是瞄准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07秒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它在16天内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两次对接任务,并顺利返回地球。其实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遥远深邃的天空就充满了浓厚的幻想。远古时代有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壁画中有飞天的形象。到了明代,有一个叫万户的人,他把自己绑在椅子上,试图用47根自制的火箭飞上天空……时光流逝了几百年,在2003年10月15日,当“神舟”五号载着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时,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变为现实了,当人们沉浸在喜悦和自豪中时,是否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新闻报道就再现了这一段精彩的历史画面。

板书课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1、初读感知,检测预习,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翌年() 横亘() 九霄()嫦娥()

怦怦()直跳目眩()烧灼()矫正()

2、改正下面语句中的错别字。

(1)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宵……

(2)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振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3)由4位著名科学家连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

(4)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树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3、再读文本,探究结构,见图表PPT

段落

结构

内容

1-3

导语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举国关注,不同凡响。

4-26

新闻背景

中国航天历史回顾.

27-29

新闻事实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30

结语

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点评:主体部分没有继续叙述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发展史的回顾中,这样就使得本文与一般的新闻在写法上有很大不同,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我们在前面的两篇新闻里接触到了。这样既展示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实现的艰辛过程,也使得事件的意义和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

三、合作探究 赏析文本

探究1导语部分包含哪些新闻要素?谈谈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达效果。

时间: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人物:杨利伟

事件: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表达方式:描写、议论

表达效果:描写生动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议论抒发自豪感和赞美之情。点明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并指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探究2主体部分回顾了有哪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一、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二、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

三、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四、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五、“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六、“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探究3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尘封:搁置太久,被尘土盖住。这句话是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因为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以及当时的政治等原因,只是处于设想计划和论证中。

探究4怎么理解“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 

这里的“春天”不只是自然界的“春天”,更是中国政治思想上的“春天”和航天事业的春天。从此,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探究5 文中引用美国报纸的说法,有什么作用?

美国是航天大国,引用该国媒体评价具有权威性,同时也突出了我国神五飞天的深远影响。

探究6新闻报道中有很多精确的时间、数字等,说说其作用?

精确的时间、数字等,能体现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也符合航天精确的时间要求,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同时也可以渲染当时人们紧张急切渴盼的心理,传达出激动和欣喜之情。 

探究7文章的题目可以改成“神五飞天”或者其他类似的内容吗?

文章虽然报道了神五发射的过程,但由于返回要到第二天,也就是21个小时以后。至编辑定稿到刊发前,神五还没返回,所以作者在选材上,只选取了“飞天”这一辉煌的历史画面,予以报道。

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体现了新闻选材的目的性和时效性,也很契合文章题目所涵盖的内容。

探究8这篇新闻报道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明确:1、富有动感:巧用动词“飞”,唤起人们对“飞”的动作的联想;“航程”又让读者感受到我国航天历史的发展过程。2、内涵丰富。(1)表达了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取得了神五发射成功;(2)紧扣文章主体部分内容——中国人的航天梦是一个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

四、拓展迁移

1、试探讨“天宫一号”命名的含义?

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我国迈入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阶段(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的能力。

(1)“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称呼,富有民族气息。

(2)“天宫”即“天上宫阙”,形象比喻“空间实验室”、“空间站” 。

(3)天宫一号是我国“初步建立的载人空间实验平台”,因此也有让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得舒服"这一层含义。

2、试以新华社记者的身份写一则新闻,报道天宫一号或者神舟八号发射,或者二者目前对接的情况。

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 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神舟八号 神舟九号 神舟十号飞船两年内交会对接 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神舟八号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 交会对接3日凌晨 第一次交会对接组合飞行12天 第二次交会对接14日 飞行2天撤离 17日返回地面“神八” 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 质量8082公斤

教师示范:

太空之吻

天神会晤从容不迫 太空牵手飘飘欲仙

新华社实验中学11月15日电 记者XXX

正文(略)

3、从8月18日开始,“携手神八·交会梦想”大型公众征集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公众可以从强国、飞天、绿色、公益和个人五个角度中选取具有积极意义和富有激情的文字、图片或影音作品,通过腾讯网、中国航天网、四季沐歌活动网页、腾讯微博等多渠道参与。10月20日筛选的梦想42891条被存储到“梦想芯片”中,搭载“神舟八号”遨游太空。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梦想是“希望太空能留下更多中国人的足迹,传递更多中国人的声音,为人类造福”。有的同学写下了“我的最大梦想是成为一名骄傲的航天人,热爱祖国、自强不息”。有的同学说:“我希望我国的空间站能比老外的多一项功能,就是‘回收太空中的所有垃圾’”。有人则把目光瞄向了太阳系外星球:“希望中国在航天活动中,早日飞出太阳系,探索更遥远的太空,让中国的旗帜飘扬在太阳系外星球上。”同学们,你有什么梦想呢?请写下自己的梦想吧!可以是“携手神八(神九、神十)·交会梦想”等等。写一两句可以,几百字也行。

附件:交流一学生作文,抛砖引玉以激趣。(见我的博客)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一、说教材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了这篇文章,但是只是局限于表层次的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问题的深层次的挖掘,注重培养学生拓展和迁移能力,我有目的的设计提供材料的新闻写作,类似于连词成句,这样大大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另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实际了作文交流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兴趣,抛砖引玉。让学生学会从媒体、报刊、网络上获取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

3、知识与能力

培养阅读和写作新闻的能力,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如报刊、电视、网络等)获取信息。

4、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4、找出并品读相关词句,感受语言背后作者的情感。

5、析标题的含义。

3、体会新闻选材的时效性和目的性。

三、说教学模式:采用“三步六字”教学模式

“三步”之第一步:创设氛围,导入文本

第二步:组织探究,赏析文本

第三步:迁移拓展,运用文本

“六字”:读、感、析、听、说、写。“六字”的体现有侧重,重点放在析、说和写上。

四、说【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提问法。

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

(一)巧设导入语,创设情境,从语音和词句上检查预习效果。

(二)学生自行梳理结构,注重比较和内涵深层次的挖掘。

(三)依据合作探究原则,教师质疑,学生讨论。

(四)在拓展迁移,运用文本上,思考天宫的含义,(仿照课文标题分析方法,体现一个“析”字)学写新闻和“梦想”的写作体现一个“写”字。也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交流我的博客征文北京初三一个学生的文章,抛砖引玉,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0967.html

更多阅读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把握文章结构。  2、从整体上感知内容,明了蔡元培先生演讲的中心,进而了解先生的性格特点。  3、感受先生真挚的情感,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34中李清华[设计思想]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仅84字,但言简意丰。初二的学生理解字面含义并不太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本设计拟通过带领学生反复地诵读课文,以读带讲,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通过品味

《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

《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场桥二小 张卫东设计意图:数学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为:数学+实践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际目标的手段。数学实践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2、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意境 。3、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歌的

声明:《《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王文圣老师 飞向太空的航程训练题》为网友終歸于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