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古诗词欣赏 怪物猎人x无我的境地

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诗词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分别: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竹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朱光潜认为:这是一个很精微的分别。王国维所谓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近代美学所谓“移情作用”『“移情作用”简单说就是把我的感觉和情感投射到物的身上,也称“拟人作用”;移情作用不光是由我及物,有时也由物及我;在移情作用中,物我必须同一。比如我们看古松看到聚精会神时,我们一方面把自己心中清风亮节的气概移注到松,于是松俨然变成一个人;同时也把松的苍老劲拔的情趣吸收于我,于是人也俨然变成一颗古松。正因为移情,才有花流泪,花无语等等常识上讲不通的说法』。 根据这个解释,朱光潜认为: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才应该是“无我之境”【或者称同物之境】;他的“无我之境”才是“有我之境”【或称超物之境】。 再举例: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徘徊花上月,虚度可怜宵”;“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都是同物之境【物我两忘,物我不分】。而“鸢飞捩天,鱼跃于渊”;“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兴阑啼鸟散,坐久花落多”都是“超物之境【无移情作用,都是在冷静中回味出来的妙境】。 王国维认为“超物之境”【就是王自己的无我之境,“悠然见南山”等】比“同物之境”【王自己的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等】品格要高;但他没有说清楚。朱光潜认为:“超物之境”是隐而深,“同物之境”是显而浅。在“同物之境”中,物我两忘,我设身于物而分享其在生命,人情和物理相渗透而我不觉其渗透。在“超物之境”中,物我对峙,人情和物理卒然相遇,骨子里它们虽是欣合,而表面上却仍是两回事。在“同物之境”中作者说出物理中所寓的人情,在“超物之境”中作者不言情而情自见。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古诗词欣赏】 怪物猎人x无我的境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1017.html

更多阅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杨伯峻: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有点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钱穆:先生说:“三人同行,其中必有我师了。择其善的从之,不善的便改

我的母亲胡适之与老舍散文比较 _潇元__ 我的母亲 胡适 ppt

(这两篇散文,你更喜欢哪一篇)我的母亲胡适之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甚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地。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

读《论语别裁》有感之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论语》第七篇《述而第七》谈到孔子作学问时,有一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可以做我的老师的。学习他好的方面,对他不好的方面,加以改正。其实这里,“

泰戈尔在我心中——我的大学与缪斯之旅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泰戈尔在我心中——我的大学与缪斯之旅在我的书柜里,有着近百种全世界各地不同诗人的各种诗歌选集/全集,但有一本诗集,却将我青春泪渍斑驳的印痕,一点点烙在那红白相间的封皮上。这本白色背景图四周辅以红色边框封面的诗集,我珍藏了十

我的地图之旅:定州——中山故都完美行

在田野里发现的一块砖,我宁愿相信那是一块古城砖。独自行走在那些或知名或不知名的古城、古镇上,探寻着那些残存的古街、古建,或许有人觉得这种行为不免有附庸风雅、故作高深之嫌。然而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趁着它们还在时,摸摸

声明:《”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古诗词欣赏 怪物猎人x无我的境地》为网友順菑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