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 揭开大法王寺“嵩门待月”的神秘面纱 揭开公司面纱

图。文 落榜进士

登封市并不大,这里却到处充满了佛的身影。大禹曾在这里治水、周公曾测量这里为地心、孔子和老子在这里风云际会...这里也成为儒道释三教的发源地,这里更是我国灿烂的华夏文明诞生地。

在凌晨登上大法王寺,只听见寺内磬钵齐响,众僧齐诵,唤醒了嵩山脚下的草木生灵。朗朗的经书声响彻在了大法王寺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的佛音从公元68年开始,一直吟唱到了今天。这些佛门弟子物我两忘,进入了他们独有的精神世界。他们合着木鱼,念诵着经文,开始念的是“朝暮课诵”,然后就是那“若般波罗蜜心经”。

大雄宝殿西边有两座山峰,相对耸峙,形状如同一个门的样子,这就是著名的“嵩门待月”的地方。每年的中秋佳节的夜晚,都会在这里看到一轮银盘似的皓月,从这半圆形的门洞中徐徐升起,不偏不倚,正好处在这两座山峰当中。那皎洁的月光,使周围的山峰也好似披上了一层银装,这就是“嵩山八景”的第一圣地。

据说在中秋夜晚来到大法王寺烧香最能保佑人们的官运,财运。每到这个时候,天还没黑,大法王寺门前就已经是人山人海,甚至在上山的路旁当地人也特意摆了很多香烛摊点,供人们挑选,购买。自古以来,登封人就有邀请朋友来到这里赏月的习俗。大家一同坐在大法王寺大殿前的月台上,对酒当歌,等待明月升出嵩门的一刻。甚至古人为这留下了“嵩门待月不忍归”的诗篇。

相传很久以前,在法王寺有一位僧人,在白果树下打坐,突然有一天,他看见“嵩门”中月亮刚好处在正中间,像一个玉镜镶嵌了一个太阳一样,非常漂亮,这个时间刚好是农历的八月十五,这个僧人当发现这个奇景以后,他就每年,每天在树下等待“嵩门”再次出现满月,结果整整等了六十年以后,满月才又在“嵩门”中出现。如今,现在的科学证实了,“嵩门待月”的奇景由于地球和月亮运行的轨迹关系,月亮从“嵩门”中出来的时间大约是十九年才出现一次。

在大法王寺的后山,有很多高僧的木塔,而凝望寺前,可以看到那1400多年前的嵩岳寺塔。嵩岳寺塔高37.6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塔身为砖筑密檐式结构,十二边形,近似于一个圆形的平面,塔的隔层重檐均向内按照一定的曲率收缩,轮廓显得丰圆,饱满,塔顶冠以砖质宝刹,整个宝塔十分巍峨大气,在黄昏夕阳斜照时尤显嵩岳寺塔通体的金碧辉煌。

达摩祖师就在这里创立了禅宗,而六祖慧能也在这里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这里每一道风景展现在游人眼前的时候,相信也能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眷爱和对天地万物的礼赞。

大法王寺创建于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1900多年。


寺内现有房四十余间,全部面积约为五千平方米。寺内保留的文物有不少古塔、古树及石刻。


大法王寺依山而建,从低到高七进院落,

有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西方圣人殿、 藏经阁。

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殿堂楼阁,金碧辉煌。环境幽美,风景如画。


在大法王寺习武的学生。

在这里习武的学生中,还有很多热爱中国武术的外国人。


相传建于汉明帝永平十四年(71)。魏明帝青龙年间改为护国寺。西晋时于寺前增建法华寺。隋初造舍利塔,改名舍利寺。

唐太宗贞观年间,敕命补修佛像,赐予庄园,改为功德寺。玄宗开元年间,改称御容寺。代宗大历年间,重修殿堂楼阁,

改名文殊师利广德法王寺。至五代时废坏,而分为五院,仍沿袭护国、法华、舍利、功德、御容等旧称。北宋初,合称五院。仁宗庆历年间增置殿宇、僧寮,重造佛像,改称“嵩山大法王寺”。

大雄宝殿

殿内正中佛龛额题“恩光普照”,内彩塑释迦牟尼、阿难、迦叶、药师佛、阿弥陀佛。龛后塑观世音和善财龙女像。

其左右两侧绘文殊、普贤菩萨,风度典雅,慈祥端庄。

六祖慧能就在这里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环天下皆山,惟嵩高当天地之中。占名山皆寺,惟法王据形势之最佳。”

大法王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最早的寺院,是汉明帝专为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译经传教而敕建的,

成为中国第一所菩提道场,兴盛于唐宋时期。

诵经声和木鱼声,在山谷回响,余音缭绕,让人恍若梦中...

千年银杏树。

和法王寺同龄。高30米,周长5米。树叶茂密葱绿,犹如大伞遮掩;



形若半圆形的大门位于嵩山顶端,为“嵩门”。

每当仲秋佳节,天气晴朗时,皓月从嵩门升起,在法王寺大殿月台上观赏皓月初生的良景,

可以看到皎洁丰满的明月,置于嵩门之中,如银镜镶嵌山峡,谓之“嵩门待月”,是登封佳景之一。

公元71年,法王寺初建,摄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从鸿胪寺搬到此处,史书上说,二人“遂译经传法,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尊释迦牟尼为法中之王”,穷数十年之功,陆续译出那著名的《四十二章经》。

大法王寺的历史比少林寺古老,没有商业化,也几乎没有什么游人,有的只是学武的小和尚和不间断的敲击木鱼声和诵经声。

习武的少年。

法王寺的妙渡曾说:“人生需经过磨难、困苦的历练、才能走向明天的辉煌。宽厚、仁爱、谦卑会为我们消去无数灾殃。”


大法王寺后山的密檐式唐塔。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刘敦桢曾经专门考察过此塔。

15级方形砖塔,高约45米,周长28米,塔体壁厚2.13米,黄泥砌缝,外涂白灰。塔身密檐层层外迭,迭出塔身最宽者约90厘米。另外,塔身的高度和宽度由下而上递减,呈抛物线形。塔南面辟一塔门,可直入塔心室。塔心室为方形,上部是空心建筑,

从底层可视塔顶。塔心室内供汉白玉佛像一尊,是明代永乐七年(1409年)九月,周王为生子所送,称南无阿弥陀佛,

玉佛之右下角和双手已残损。


西方圣人殿

殿内正中佛龛内供毗卢佛像,梵语名叫毗卢遮那佛,为释迦牟尼的法身像,代表了佛的绝对真理。


嵩岳寺塔,享有“天下第一塔”之美誉。

嵩山大法王寺。

大法王寺同全国其它名寺古刹一样,既是重要的历史文物,又是陶冶人们情操的著名幽境胜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1062.html

更多阅读

揭开羽泉、刘婕冷酷到底的面纱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多年以前,我写了〈冷酷到底〉这首歌,那时刘婕的风头正劲,又和我是同姓,看她的笑容那么纯洁,以为她是可以信任的,于是我把歌寄给了她。之后几年石沉大海。  后来,听羽泉唱<冷酷到底>,看署名是羽泉.我还相信两个人能写出同样的歌词. 再后来

揭开“文化汉奸”李香兰的神秘面纱 揭开神秘面纱

  “中国人不知道我是日本人,我欺骗了中国人。一种罪恶感缠绕着我的心,我仿佛走进了一条死胡同,陷入了绝境。”现年93岁的李香兰在晚年写下了这样饱含忏悔之意的话。  无论在日本还是中国,李香兰都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女子—— 

声明:《嵩山 揭开大法王寺“嵩门待月”的神秘面纱 揭开公司面纱》为网友淡淡地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