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于“人类本质”中的“神性”-论“安彦良和”的漫画《JESUS》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JESUS》这部漫画是日本漫画家安彦良和在97年的作品。我也是在其发表许多年后才读到的。现在我手头的这套书,是“香港玉皇朝出版集团”代理汉化的繁体中文版。和日版一样是全彩印刷的。其中名词皆采取的是天主教的译法,让不熟悉《思高本圣经》的人读起来略显费力。

说来,作为一个基督徒的我,按理不应该太过于纠结于这本“异端”漫画,但无奈于安彦良和卓绝的画工以及其在这本漫画内所展现的耶稣基督博爱的形象时常打动我,而这些部分与书中“异端”的部分呈现出一种强烈的“违和”,这使我时常陷入深沉的思考,所以我愿意在此,谈谈我对这本书的看法和解读。

整部书是以作者安彦良和的观点“解读”了《新约圣经》的四本福音书。在书中,安彦良和塑造了一个耶稣年轻门徒的形象。作者认为:在四福音中记载的在最后晚餐时倚着耶稣的胸询问“是谁出卖了你”的那位“他最喜爱的”弟子(约翰福音13:23-25)、逮捕耶稣时“丢下麻布,光着身子逃走”的(马可福音14:51-52)少年、以及妇女们在耶稣的空墓前见到的白衣使者(马太福音28:2-7)很可能是一个人,而他赋予这个角色一个名字,叫约书亚。

漫画内容大纲(懒得自己写了,摘抄自“百度百科”,“安彦良和”词条,自己删节、整理了一下):

在安彦良和所构架的这部作品中:巴勒斯坦正处于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犹太人们终日期待救世主弥赛亚降临。而主人公约书亚在一个家境殷实、严守律法的加利利家庭长大。那里是耶稣的故乡。他常常偷偷跑去听耶稣的传道。有一天他妹妹撒拉生了急病,却苦于摩西在安息日的律法无法为她医治。他下意识地跑去找耶稣。耶稣打破律法治好了撒拉,深受这个人勇气震撼的约书亚决定跟随耶稣。

  之后约书亚亲见了耶稣的事迹:医治、抚慰被社会抛弃的麻风病人,使拉撒路起死回生,洁净圣殿,斥责律法经师和法利赛人的迂腐,质疑犹太文士的权威,作者一板一眼地将福音书记载的用画面表达,不时地引用圣经的原文。约书亚一方面被耶稣的精神触动,一方面因着他不断危害到当权者的利益而胆战心惊。后来终于到了考验的一幕:人们把一个通奸被捉的妇女带到耶稣面前,按律法她要被乱石砸死。然而耶稣说:“你们谁没有罪就可以先打她。”人群理屈散去,耶稣救了她的命并原谅了她。约书亚想起了母亲,是童年的自己依照律法揭发了她的通奸使她被石头砍死。这个恶梦一直纠缠着他,如今他才悔恨得号啕大哭:“我真傻!是我把妈妈……”耶稣对他说:“现在你的泪水赦了你的罪。”书中描述,约书亚那时感到“那时我就像一个婴儿似的在耶稣的怀里哭泣着……就好像是耶稣的婴儿……”由此约书亚对耶稣由尊敬变为了真正的信仰,和其他门徒一同认定耶稣是弥赛亚。


只有犹大不相信耶稣是弥赛亚,作为一个倾向奋锐党的人,漫画中的他并非为了钱,而是为了自己的信仰出卖耶稣的。他在去告密的路上对约书亚说:“耶稣说过自己是弥赛亚吗?你们只是图自己方便罢了!他把律法破坏殆尽,只会招来灾祸和一群蒙昧之徒!神应该是更高的存在!那种人怎么自知能分辨善恶?你要是真信他的话,就等着他复活吧。”约书亚竟无法反驳,后被罗马人逮捕。所有的门徒在那时逃散了,约书亚被绑上十字架示众,他旁边就是被钉的耶稣。三天后约书亚从病榻醒来,想起耶稣说过三天后复活,于是挣扎着来到他的墓,焦急地伏在耶稣的尸体上大叫:“老师,求你复活呀!否则犹大就赢了!”等了很久,耶稣并没有复活……这时抹大拉的玛利亚等人来了,绝望的他叫人把耶稣的尸体移走,自己以白衣裹身,平静地让她们看到空墓,告诉她们:“你们要找的拿撒勒的耶稣复活了,告诉彼得他们,去加利利见他。”玛利亚啊,相信他的复活吧,非这样不可……约书亚这样想着,慢慢闭上了眼睛……

安彦良和如此构架这部漫画,是因为他在思想中不认同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以及耶稣作为基督所行的任何超自然的神迹。

在这部作品中,《圣经》记述的“五饼二鱼使五千人吃饱”的神迹被描画成是犹大唆使主角约书亚秘密地用钱购买了大量的食物。耶稣给主角的妹妹治病,在作品中也主要依靠医学的手段。许多其他的神迹虽然在作品里也有描述,但是都并非约书亚亲眼所见。而最后耶稣在漫画中并没有复活,则切中安彦良和的“主旨”,即:“耶稣并不是犹太预言中具备超凡能力的弥赛亚,而仅仅是一个目光比常人看得更远的人类,他所宣讲的“救世主降临”、以及“最后审判”的话只是劝说愚昧的百姓的权宜之策。而他被尊奉为救世主,只是由于百姓的盲目以及内心对于救世主的期盼。”而作者正是借助书中犹大这个角色的话表达了这个观点。(单行本,《JESUS》,日本NHK授权台湾玉皇朝版【后简称为:单行本】第二册第100-101页)



安彦良和之所以对于耶稣形成了上面那种概念,可能与他从小的经历是不可分的。我们知道,安彦良和出生在一个基督教的家庭。但是幼年时,并没有接受多少耶稣基督的福音。(参单行本第二册,后记)青年时,他受了左翼思想的洗礼。所以后来,他由于创作的需要而研究基督教文献的时候,他无论如何无法接受基督教传统信仰里关于死人复活等神迹的描述。再加之后来,日本经历过“奥姆真理教”事件以后,他认为这种对神迹的宣扬是“盲信、歪曲理性,超常的能力是对科学的否定。”这种态度促使他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基督教。在他的眼中,耶稣不是基督,只是罗马战争前夜,民族危机突出的时代一位犹太教的改革者,旧势力眼中的异端。因主张“非暴力、爱仇敌”的思想,他早已有预感被陷害、被处死。将他的学说发展为新的宗教基督教,则是他的弟子们的工作。(参单行本第二册,后记、参“百度百科”,“安彦良和”词条)

这种想法其实和我看过的另一本美国作家亨德里克-房龙的《圣经的故事》所表达的思想基本一致。只不过房龙的那本书由于调侃的意味太重而使我不屑于深读,而安彦良和美妙绝伦的画风和深刻表现耶稣基督博爱精神的笔触却使得《JESUS》中耶稣的样子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乃至于,我现在一旦脑海中浮现耶稣的长相,必定是安彦良和所绘的样式。)

只是安彦良和如此描写耶稣,在我看,其实是矛盾、且是不能自圆其说的。所以我愿意就着我的看法,对这个问题做一些论述:

首先,我可以感受一点:那就是,安彦良和对于耶稣的问题其实还是十分在意的。这一点从他这部作品是全彩绘制的就可以说明一二。我们知道,安彦良和虽然是一个比较勤奋的画家,但是他在漫画领域并不算多产。他在日本动漫界最为人所知的,应该就是曾给早期的《机动战士高达》动画系列担任过人设。再加上日本漫画出版业的一些惯例,使得《JESUS》这部全彩漫画,虽然只有上下两册,却在作者的所有作品中,乃至整个日本漫画界鹤立鸡群。(他还有另一部全3册的全彩漫画《贞德》。这部漫画也是基督教题材的,所以佐证了我的这个观点。)不仅如此,《JESUS》可说是他的作品绘制最为用心的一作。通篇的构图都很考究、严谨,没有半点儿多余的线条。从各种建筑物的历史考察,和对一些事件深入的研究可以看出安彦良和为这部作品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作品中,作者几乎完全否认了超自然的神迹的存在(至少从物质的角度上是这样),并且竭力把《圣经》上记载的超自然的神迹解释成作者心目中的自然的和符合科学理性的常理。这同样反映了作者的“在意”。因为我们知道,在作者的其他作品,比如《亚利安》中,是有着一些类似超自然的魔法的描写的,而这些描写,不是每一次都可以归入“科学”乃至“科学幻想”的范畴。而在那些状况下,作者也根本没有费力气试图以理性的方式解释他所描述的“魔法”。但在《JESUS》中,不同的是,作者甚至没有试图退一步,以“科学幻想”的方式解释神迹,而只是想将其全然地归于科学和理性。

《JESUS》所表现出的与作者其他作品不搭调的所谓的“写实感”,正表现了作者对于耶稣问题的“在意”。

然后,我们再看,作者对于“作为人类”的耶稣基督,是有着一种极大的赞赏和敬畏的。他对耶稣的赞赏,可以从他对其慈爱和智慧的种种描写中感受到。在这部作品中,读者可以看到,耶稣除了不能行使任何神迹,在品性上几乎被作者描写成了一个完美的人。至于作者对耶稣的敬畏,也是很明显的。因为在作品中,虽然安彦良和竭尽全力否认了一切神迹,但除此外,其它描写耶稣言行和作为的片段却几乎是机械地、不假诠释地照搬《圣经》的内容。有趣儿的是作者作为一个漫画家,还颇有学者风范的将许多耶稣言行相关的《圣经》章节数标注在画框旁,希望能做到旁征博引的效果。

上面这点说明,作者愿意相信一种近乎完人的可贵品质会存在于人类有限的物质躯壳中。但是他却不愿意相信,伴随着这种品质,会有任何超出自然科学、理性和逻辑的神迹出现。

他的这个看法,在我看,是十分“违和”的(正如我在本文第二段已经指出的)。

因为,作者这种对于理性和科学看法,已把自己划入了唯物主义者的范畴。那么从这个角度看,人的思维和情操又怎么能超出他所处的物质限度呢?一个肉身之躯,生长在一个木匠家庭的环境中,出生后第八天就行了割礼,从小受的是古犹太的律法教育,在他四周,皆是最为朴实、庸俗的凡夫俗子,他的思想又怎么可以“成全律法”并“高过律法”,且如作者所描写的那样,拥有如同神明一般的可贵品质呢?

前文提到过,作者从小沉浸在基督教的家庭环境中,但是幼年并没有具体的接受福音,后来受左翼思想的影响,视科学为其认识世界的价值观核心。如果说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分析,这种环境导致了他“感性上接受耶稣精神上的伟大;理性上却否认耶稣超自然的神迹”。那么同样藉着科学和理性,他本人又有什么理由相信耶稣所生长的环境会在他人类有限的物质躯壳中滋生如同神明的宏伟思想呢?

关于这点,作者本人可能也不是特别有底气。所以他在作品结尾的后记中这么写道:“在所谓超能力并未完全被科学否认之前,也不能断言耶稣没有具备超能力,我甚至相信,他多少是具有一点超能力的。不过问题不在于他有没有这种能力,……”(参单行本第二册,后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意思是,超能力也可以存在,只要它(无论是眼下或将来)能够被科学所解释和证明。而他甚至“愿意”相信耶稣多少是具有一点超能力的。这便表明了他自己也未必没感到他所描写的“精神上完人的耶稣”和“本质上凡人的耶稣”之间的矛盾。

(而相映成趣的是最后他又捎带了半句:“不过问题不在于他有没有这种能力,……”。用这半句话表现自己对于这个问题并不在意的作者却没有像他在其它作品中给别的角色赋予神奇“魔法”一样,给耶稣这个角色赋予“一点超能力”,而是全然否认他具有这种能力——以此就更加体现出作者对这个问题并不是“不在意”。)

让我们接着看,虽然安彦良和从《JESUS》中否认耶稣行过任何神迹,但是唯独有一处,似乎表现了他认为耶稣基督也许不是不能行神迹。这点被记叙在单行本的第一册136页,耶稣与巴拿巴对话时,其中有一句话语义十分含糊,而且令人费解:“我在先知约翰那里接受洗礼,之后在关兰和埃撒尼人一起修行的时候,撒旦也走来试探我。他说我若实行神迹,他就把地上一切的荣耀和财富都给我。”


读过新约福音书的人可能知道,耶稣受撒旦诱惑,在《圣经》中记载,撒旦是这样对他说的:“这一切权柄、荣华我都要给你,因为这原是交付我的,我愿意给谁就给谁。你若在我面前下拜,这都要归你。”(路加福音:4章6-8节)

在这里,作者所勾画的耶稣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是否是他向像巴拿巴表达:他原本可以施行神迹,但是他如果真的这么做了就是中了撒旦的圈套了呢?

还是说在安彦良和的内心中,他已经把任何超自然的、无法被科学解释的东西都和魔鬼等同了起来呢?也就是说在潜意识中,他并不否认这个他感性上接受,理性上却拒绝的神迹,而只是他内部的某些机制使他拒绝把超自然的神迹和他心目中完美品性的圣徒联系到一起呢?

这点,由于我对作者还缺乏进一步了解,所以我决定先把这个问题悬在这里,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我们刚才分析了作者眼中的耶稣,其“如神的品性”和“限定于人类本质之内的能力”的矛盾。下面我们看看,《JESUS》中的耶稣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其实这也可以看成是作者对基督的看法的延伸)。

前面说过,由于作者本能的对于基督的敬畏,使得他的这部作品,除了否认神迹,其它几乎是机械的照搬《新约圣经》四福音书的对白和场景。而且还不辞劳苦的为许多对白标注了他们在福音书中的章节位置。

这就不得不使我们对作者所描述的这个耶稣的品性打上一个问号。因为如果耶稣如作者描述那样是一个没有任何“超能力”,但品性完美的圣人,那么他平时对门徒和信众们宣讲说的诸如:末日会有审判,而且人子会驾云下来(单行本,第一册第28-29页),他本人是天主排遣来的(单行本,第一册,101页),以及他死后会在第三天复活(单行本,第一册,149页),又是什么道理呢?难道这个圣人是在欺骗大家吗?

这难道真如作品的犹大所说的:是一种权宜之计么?

那这种权宜之计又旨在什么呢?在于形成新宗教或改良已有的宗教吗?《JESUS》中的耶稣之所以被作者看做圣人不正因为他早已超出宗教的范畴了吗?在于刺激人们向善吗?难道被作者描写得如此睿智和良善的夫子不晓得从谬误中是无法诞生出善的果实的吗?

而这里最为突出的矛盾是:否认了耶稣作为基督的神性后,他的赴死也几乎全然失去了意义。因为古代的犹太人素来喜爱杀害先知。如果,《JESUS》中的耶稣,如作者所描述的那样,是另一个先知(比别人看得更远的圣人),那么他就应该预见,他这样的死既无法拯救犹太人,也无法拯救外邦人。因为这样的死亡仅仅会使他成为一个宗教标志,而非将人的灵魂提升到更高次元的启迪者。

这些东西,可能作者本人也无法全然解释,他也许是顺从着自己内心中的某一种“趋向”,才在否认神迹的同时,尽可能的忠于福音书的描述的。这样,一个因为失去了“神的本质”而失去了“赴死和存在意义”的耶稣,其作为作者对于“耶稣”这个概念的延伸,在作品中似乎也迷惘于自己的意义……

那就是在单行本第二册,耶稣在解答了那个著名的“神的归神,凯撒的归凯撒”的问题后,主角约书亚的一段独白:“但是耶稣也不是每次都能够漂亮的驳倒对方的。有时他也险些被问倒,便只能支吾应付过去。当他被问到他是谁的时候,便是如此搪塞过去的。当然,他如果高呼自己是救世主,便可能被控以亵渎神灵之罪,而被祭司们处死。但似乎……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是什么东西好像……也弄不清楚。”


但是这位不认识自己的人,在漫画中却说自己是天父差遣来的。(单行本,第一册,101页)而且在该亚法问他是不是神的儿子时,没有半点的迟疑说:是。(单行本,第二本,142页)

这显然有些不可思议。

其实,《JESUS》中的耶稣,作为作者对“耶稣”这个概念的延伸,其对自己的疑惑,我们毋宁说是作者本人对于“耶稣”这个概念的疑惑。因为在这个失去了超自然力量的架空宇宙中,作者似乎也无法找到这位“具备神明品性的凡人”存在的意义。

还有一处颇值得我们注意的情节,就是拉萨路复活的情节。这可能是这部否认神迹的漫画中唯一的一处超出常理(虽然它仍可能被看成处于科学和理性的范畴内)的事件了。因为关于这部分的描写,漫画几乎是一板一眼的按照《圣经-约翰福音》相关的记载刻画下来的。耶稣赶到时,拉萨路已经死了四天,按照马大的妹妹玛利亚的说法“尸体都发臭了”。但是听到了耶稣在洞外的召唤,拉萨路还是裹着尸布从洞里出来了。这当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耶稣在呼唤拉萨路前,如同《约翰福音》所记述的一样,照样说出了那句:“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翰福音17章25节)








在单行本第二本中,拉萨路与耶稣对话说:“我真的感到很不可思议!那就是‘死亡’吗?我一直在发着一个梦,我梦见一切尚未结束。直到你的声音把我唤醒为止。那就是复活吗?”这间接地证实了,在作者所构架的剧情中,这也许并不是耶稣和拉萨路合伙演的一场戏。

这就表明了,在作者的构思中,他承认一种“假死”后“复活”的状况存在,只是,在他的深层意识中,他宁可把这次“假死”的机会用在一个死了四天的拉萨路身上,也不愿意用在一个死了三天的耶稣身上。

只是我们想:即使只是从假死的状态下复活,也可以算作是奇迹了。至于耶稣竟然意料到他没有死,还可以以自己的声音为命令让他出来,这几乎已经模糊了神迹与奇迹的界限。

作者唯独在这个地方如此描写,恐怕是他在深层意识中认为:有时,人们认定的神迹,其实是太过神奇的奇迹吧。

但是作者的认识,在这个位置已经撞上了一个无形的障壁。因为这种认识本是以科学和理性为容器的,所以也会以此为止境。

前面我们已经论述了安彦良和的《JESUS》中,耶稣“神的品性”和“人的本质”之间的矛盾。作者因为无法认同任何超自然神迹而如此构架了作品中的耶稣。但是在我看,如果一个“精神上和本质上都是神明”的耶稣是超出理性范围的和不可信的话,那么,一个“精神上如同神明”、“本质上却等同凡人”的耶稣则是比前者更不可信的。

但是说到这里,我们是否可以说:如果作者在作品中把耶稣的品性描写得与常人无异或是仅仅略高于常人,那样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么?

我想不是的,那样只能造成更大的疑惑。(而且作者由于其身世,从小接受基督教家庭的慈爱,也不会认同这种观点。)

因为,以唯物主义史学家的观点看,耶稣是木匠约瑟的孩子。他直到三十岁传道前,一直以一个平凡人的身份生活着。他不像悉达多原本就有着显赫的地位,也不像苏格拉底一样生长在哲学和思辨的环境中。我们甚者可以说:他怎么看都和“尊贵”、“权能”挂不上关系。

那么从这点看,如果出身卑微的他在品性和思维上也没有大为过人的地方,那么,当时许多的犹太百姓为何要追随一个木匠的儿子呢?因为他们对弥赛亚的期待吗?但是这几百年间,以弥赛亚自居而借机煽动百姓动乱的假先知不在少数(这点我们可以从《新约圣经-使徒行传》第5章36-38节瞥见),为何对这一个情有独钟呢?因为先知书上的预言各个在他身上应验吗?那样,如果不把它算作巧合中的巧合,这种思维认识上的神迹发生在耶稣身上又喻表了什么?

如果我们假设耶稣是一个不比常人高出的多少的人。那么,新约福音书中,那一段段深刻的教训,那一则则生动的比喻又出自谁呢?若不是出自他自己,为何门徒们会选择跟从他,并以听从他的教训为一大乐事呢?如果连他的精神都被限定在物质的框架中,他又哪里寻得的智慧用《旧约圣经》上的话语一次次机智的责退了终日研究这些东西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呢?

我之所以这么发问,是因为:如果一个人以一种认真地态度去阅读四部福音书,那么他就会发现那里面每一处关于耶稣言行的记载,无不透露出他卓绝的智慧。而这些言行,除了超自然的神迹部分,皆被安彦良和以生动的笔触,机械的、几乎不假任何诠释的描绘在《JESUS》这部漫画中。

所以,在我看,虽然安彦良和所描述的具备“神的品性”和“人的本质”的耶稣是不可信的,但是如果退一步说,让耶稣具备“人的品性”和“人的本质”,则比前者还要不可信。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一些人提出:耶稣的思想并没有多么深邃,基督教之所以发扬光大,全要归功于耶稣的门徒们。

这是一种什么看法呢?

就好比孔子本身没有太令人稀奇的地方,他之所以出名全是因为孟子。苏格拉底其实是一个目不识丁的鄙陋人,他的死甚至都是因为反对雅典民主,要不是因为他弟子柏拉图,他的名字根本不会被后人记住。

而耶稣基督呢?其实他并没有提出任何有建树的东西。基督教的发扬光大主要是以保罗为首的门徒的功劳(我在以一个愚昧人的样式讲话)。

一种较为强劲的精神无法单靠着自己开花结果,却偏偏要依附于另一种没有实质的精神象徽才能繁育众多;让强者的强大为乌有的虚空效力;让参天巨树的树根扎植于空气中;让宇宙中的恒星围绕着行星转动;把浩瀚的星云牵系于微小的虫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做法呢?

这说白了就是把自己的见解硬是安插在一个不如自己的人身上,让他发扬光大,而自己却甘心仅仅成为他的一种附属品。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么做的人能获得实质的好处,那还可以理解。但是,在早期教会环境中,让使徒们冒着挨鞭子、丢脑袋的危险这么做则是让人费解的(实质上,我们看,除了最小的约翰,其它的使徒的确因着跟从基督而丧失了生命)。

至于安彦良,虽然他本人不见得不持上述观点。但在他的《JESUS》中,耶稣的使徒们,除了主角约书亚和出卖耶稣的犹大,其它的却皆被描画成一副十分平庸、甚至愚昧的样式。(而主角和犹大二者间,又以犹大显得更有智慧。作者如此塑造,我想是有原因的。作者美化犹大,是因为他正是藉着作品中的犹大,陈述自己的观点的。而作为主角的约书亚如果太蠢,则不符合漫画书的创作惯例)



作者对除了犹大以外的其他门徒的描写,其实也是较为可信的。因为这些人皆是犹太人中普普通通的百姓。以大弟子彼得为例,作为一个渔民,且从小在较为贫困的环境生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可以做出《JESUS》一书中种种鄙陋和令人生厌的表现。而其他门徒的在作品中匮乏个性,却更好的凸显出耶稣的个性。

按照唯物主义的看法,人的精神不能超出物质环境的界限(或是说人没有精神,一切源于物质),所以从这点看,可以说如果安彦良和塑造出一个崇高的彼得,那反而是不可信的。

只是这样描述,我们又看到了一个矛盾:那就是“门徒的鄙陋”以及“之后基督教的发展”和《JESUS》中耶稣“人的本质”之间的矛盾。

如果耶稣正如安彦良和所描述的一样,被束缚在人类的本质之中。那么他的死,固然可能使门徒的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但是又怎能使他们有胆识、有能力、有智慧成为挑起新生基督教的脊梁的呢?

我们看,在“胆识”、“智慧”、和“能力”中,胆识固然可以靠着耶稣的牺牲获得(因为我们不否认世上有许多不怕死的人),那智慧和能力又来自哪里呢?

民众会仅仅因为彼得可以豁出自己的性命便乐意听他教训么?拿《新约圣经》四福音的作者来说,作为耶稣使徒的他们可以在事后多年以十分精准的记述和极其富有能力的文笔将耶稣的事迹记述下来,这种记忆力和智慧若不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赋予的,我们很难说它来自于哪里。

说到这里,我愿意再提一个人,他就是保罗(虽然他在《JESUS》中并没有出场)。因为许多唯物主义史学家乐意把他看成是早期基督教最重要的奠基人,且乐于让他在他们的史学观中凌家耶稣基督。

我们可以比较负责人的说,与其他的使徒不同,保罗在未接受福音前就是有一定智慧的,这与他从小师从名师,接受律法教育有关。我们甚至可以说,即使是成为使徒之前,他的思辨和哲学思想可能也不比古希腊的任何一位智者差。但是与其他使徒还有一处不同是,保罗在成为使徒前是仇视耶稣的。那么照着这些史学家看,我们可以说:

“保罗放弃了自己过去的见解,转而服侍一个自己原来仇恨,而且实质上不如自己的人。”

与其如此想,我觉得还是“保罗被一个比自己更大的力量同化”更令我信服一些。

因为保罗并非天生就是“保罗”,在成为“保罗”之前,他首先是迫害教会的“扫罗”。这从“扫罗”到“保罗”的脱胎换骨的变化如果硬说是受到一个他非但看不上,而且实际上还不如他的精神的启迪,这着实令我费解。

有的学者喜欢提出:没有保罗就没有现在的基督教的观点。其实,我更倾向于:没有耶稣,就没有保罗。没有保罗,倒是还有可能有其他的人顶替他的位置。

综上,我在阅读安彦良和的《JESUS》时,看到了两种矛盾,那就是:

1)“拥有神明品质”的耶稣和“拥有人类本质”的耶稣之间的矛盾;

2)“拥有神明言行(行为中刨除超自然成分)”的耶稣和“拥有人类本质”的耶稣之间的矛盾;

然后我们通过结合论证:

“耶稣具备人类品质和精神”的不可信性。

以及:

3)论证“具备庸俗品质”的门徒和拥有人类本质”的耶稣之间的矛盾;

我得出如下结论:

“与其让我相信一个‘品质和实质皆是人’的耶稣,我更有理由相信一个‘品质如神’但‘实质是人’的耶稣;”

“与其让我相信一个‘品质如神’但‘实质是人’的耶稣,我更有理由相信一个‘品质和实质上皆是神’的耶稣。”

以上便是我的看法。

但是刨除这些看法不提,我要说,安彦良和的确是所有绘制耶稣题材漫画的漫画家中最有才能的。他的作品能够给予我灵魂深处的震撼。所以我才愿意花费时间和笔墨写上面这些话。

其它的漫画,我也读过“逐家”所免费发送的《谁是耶稣》的漫画绘本。但是虽然其画工卓著而且完全符合圣经的教训,但是其艺术上的成就还是远小于安彦良和的《JESUS》的。

前一段时间,日本地震并海啸了。我不知道安彦老师是否平安。我愿他平安,以便于神在日后拣选他。

如果他仍旧在世,我愿意为着他的得救祷告。希望上主的慈爱能进一步感动他。因为如果这样一个人能切实的信靠恩主,那他所能缔造的美好是大的。因为安彦良和在《JESUS》中藉着画笔所表现出的对于“耶稣”这个概念的困惑,正是世人的困惑。我通过他所绘制的画面,藉着他笔下的耶稣,隐约感到了他对于他所设想的这位2000年前的“圣人”所透露出的敬意和彷徨。愿这种“彷徨”能在他辞世以先化作倾向“真实”一端的坚强,而不是单单地心灵变得刚硬。

附:《JESUS》美图欣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1489.html

更多阅读

松下幸之助:《年轻》始终是我的座右铭

松下幸之助:《年轻》始终是我的座右铭德裔美籍人塞缪尔.厄尔曼70多年前写的一篇只有四百多字的短文。首次在美国发表的时候,引起全美国轰动效应,成千上万的读者把它抄下来当作座右铭收藏,许多中老年人把它作为安排后半生的精神支柱。美

郑渊洁的《智齿》 郑渊洁智齿全文

郑渊洁的《智齿》不是我们口腔专业的科普,而是荒诞小说。看了才知道,原来“智齿分为数学智齿、哲学智齿、文学智齿、物理智齿、化学智齿、美术智齿、音乐智齿、政治智齿、商业智齿、体育智齿等等。很少出现全能智齿,人类成员中只有一个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张彦彬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启发学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

《大学》里引用的《诗经》 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成句

《大学》里引用的《诗经》凌彰《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按传统说法,作者是孔子的门生曾参(公元前505~前436)作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秦统一全国以后不久。曾参,又称曾子,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是战

声明:《限于“人类本质”中的“神性”-论“安彦良和”的漫画《JESUS》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为网友夳酷拒拜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