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潜水 饱和潜水作用

我国首次饱和潜水 300米海底作业1月9日正式启动,潜水员将在特别的生活舱里逐渐适应海底300米的压强,最终实现海底出舱作业。

1月12日,北纬20度18分、东经115度09分的南中国海海域。5时零9分,搭载着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胡建、管猛、董猛3名潜水员的潜水钟,从300米水深的海底回到工作母船的甲板上,完成与生活舱的对接,3名潜水员返回到生活舱里休息。现场总指挥郭杰宣布,3名潜水员圆满完成我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海底出潜探摸作业,巡回深度达到313.5米。这是300米深的海底首次迎来了中国人的身姿,中国由此具备了人工潜入300米深的海底“龙宫”探宝的能力。

  饱和潜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可以使潜水员直接暴露于高压环境的潜水方式。

那么什么是饱和潜水呢?360百科作如下介绍——

饱和潜水是一种适用于大深度条件下,开展长时间作业的潜水方式。按照国际惯例,当潜水作业深度超过120米、时间超过1小时,一般采用饱和潜水。作为唯一一种可使潜水员直接暴露于高压环境开展水下作业的潜水方式,饱和潜水已广泛应用于失事潜艇救援、海底施工作业、水下资源勘探、海洋科学考察等军事和民用领域。

潜水员在海洋的某个深度工作一段时间后,不必匆忙回到海面上来减压,可以继续在海中呆下去,直到工作干完后再返回海面,进行一次减压就行了,这种潜水方法就叫做“饱和潜水”。按照国际惯例,当潜水作业深度超过120米、时间超过1小时,一般采用饱和潜水。

  作为唯一一种可使潜水员直接暴露于高压环境开展水下作业的潜水方式,饱和潜水已广泛应用于失事潜艇救援、海底施工作业、水下资源勘探、海洋科学考察等军事和民用领域。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饱和潜水技术研究,据了解,英、美、瑞士、挪威、法、德、日本、俄罗斯等8国已先后突破400米深度;海上实际深潜实验,法国、日本已分别达到534米和450米。

据介绍:“减压病”一直是饱和潜水最大的威胁。减压病是由于高压环境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在减压后短时间内或减压过程中发病者为急性减压病。主要发生于股骨、肱骨和胫骨,缓慢演变的缺血性骨或骨关节损害为减压性骨坏死。

水下作业时,身体每下潜10m,大致相当于增加一个大气压的压力,所增加的压力称附加压。附加压和地面大气压的总和,称总压或绝对压(ATA)。机体在高气压环境下,肺泡内各种气体分压随之增高,并立即与吸入压缩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分压相平衡。因肺泡内气体分压高于血液中气体压力,气体便按照波义耳定律,相应地增加了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量,再经血循环运送至各组织。其中大部分氧及二氧化碳迅速被血红蛋白及血浆内成分所吸收,仅少量以物理状态游离于体液中。氮在体液内的溶解量与气压高低和停留时间长短成正比。由于氮在各组织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在组织中分布也不相等。氮在脂肪中溶解度约为血液中的5倍,所以大部分氮集中于脂肪和神经组织中。

当人体由高气压环境逐步转向正常气压时,体内多余的氮便由组织中释放而进入血液;并经肺泡逐渐缓慢地排出体外,无不良后果。当减压过速,超过外界总气压过多时,就无法继续维持溶解状态,于是在几秒至几分钟内游离为气相,以气泡形式聚积于组织和血液中;减压愈快,产生气泡愈速,聚积量也愈多。氮可长期以气泡状态存在。在脂肪较多而血循环较少的组织中,如脂肪组织、外周神经髓鞘、中枢神经白质、肌腱和关节囊的结缔组织等,脱氮困难。除了血管内的气泡外,氮气泡往往聚积于血管壁外,挤压周围组织和血管,并刺激神经末梢,甚至压迫、撕裂组织,造成局部出血等症状。在脂肪少而血流通畅的组织中,氮气泡多在血管内形成栓塞,阻碍血液循环。气泡并可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远端组织缺血、水肿及出血。根据栓塞部位及其所引起的组织营养障碍程度和时间久暂,可产生一系列症状。此外,由于血管内外气泡继续形成,造成组织缺氧及损伤,细胞释放出钾离子、肽、组胺类物质及蛋白水解酶等,后者又可刺激产生组胺及5-羟色胺。这类物质主要作用于微循环系统,致使血管平滑肌麻痹,微循环血管阻塞等,进而减低组织与体液内氮的脱饱和速度。所以在减压病的发病机理中,气泡形成是原发因素;但因液气界面作用,尚可继发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使减压病的临床表现显得很复杂。

骨骼内气泡的特殊作用,骨骼是一个不能扩张的组织。股骨、肱骨、胫骨等长骨内黄骨髓含脂量高,血流很缓慢,减压时会产生多量气泡,直接压迫骨骼内的血管;骨骼营养血管内也有气栓与血栓,容易造成局部梗塞,最终缓慢地引起无菌性的缺血性骨坏死。又称减压性骨坏死或无菌性骨坏死,其形成除了骨骼内气泡的特殊作用外,还有脂肪栓塞、血小板凝聚、气体引起渗透压改变、自体免疫等作用的综合结果。

饱和潜水 饱和潜水作用

有专家介绍,有潜水员从100多米深的海中打捞上来的龙虾,居然会发生爆炸,其对人体的危害可想而知。

在这里再啰嗦说一下有关水下的压强。初中物理中就介绍了液体内部会产生压强,这是因为液体的物重引起的,如图所示——

在水下H深处,横截面为S的液片(人为想象出来的一种模型)上,其上的液柱的物重直接压在这液片上,因此产生的压强为

P = F / S = G / S= ρgSH / S=ρgH

从以上推导可以知道,液体内部产生的压强由液体的密度和所处的深度决定。

若作估算,海水密度取1×103千克/米3【海水中含盐等其它元素,其平均密度为1.025×103千克/米3】,g取10米/秒2,那么海水深为10米处,由于海水物重产生的压强为

P =ρgH =1×103×10×10 =1×105(帕斯卡)

一个标准气压的值为1.013×105帕斯卡,可近似认为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液体内部的压强便增加一个大气————压。根据帕斯卡定律,这个压强将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再考虑到海平面上近似一个标准大气压,因此海水深度为H处的压强为(H /10 + 1)大气压。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包括人体都承受着一个大气压的压强。那么一个大气压是个什么概念?1×105帕斯卡,也就是在一平方米的面积上作用了10吨力,即在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作用了1千克力。由于人体内也存在有一个大气压,因此外界大气压才没有将人体压扁。

潜水员要潜到300米水深,要出去作业,他要承受将近31个大气压,也就是在一平方米的面积上作用了310吨力,即在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作用了31千克力。这是相当大的压强!

在这样一个高压情况下作业就必须给潜水员加压,加压到和海底300米深度一样的大气压他们才能出去作业。他们就必须提前在身体里冲入氦气,然后生活在特制生活舱里,呼吸氦气和氧气的混合物。

媒体介绍了饱和潜水员是怎样生活的——

  呼吸:呼吸气体是由氦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体,氦气多,氧气少,混合的比例因海深不同而不同。潜水员在生活舱和海底呼吸的都是这种气体,呼吸过程倒不困难,但声音变得像鸭子叫一样。

  压力:在300米的深海里,潜水员要承受的压力是31个大气压,比常人多30倍。在这种压力下,人感觉就像被挤压住了一样,骨头与骨头贴得很紧,抬下手、动动脚,都很费力。

  吃饭:有专门的厨师做饭,饭菜通过生活舱上的一个圆柱一样的洞送进来。潜水员不能吃硬的,会损伤牙齿;不能吃黄豆等容易放屁的食物;不能吃萝卜、韭菜等味道重的食物,以免污染狭小的环境;米饭、馒头被挤压粘在牙上,很难受,需要使劲咀嚼,才能吃下去;味觉变迟钝,饭菜吃不出咸味来。

  睡觉:6个人挤在长11米、宽3.8米、高3.5米的生活舱里。舱里有6个上下设置的床铺,中间过道不到50厘米宽,床宽90厘米。没有白天黑夜的感觉,睡觉不能关灯。由于容易疲劳,一天睡12个小时以上。

  如厕:如厕、洗澡前后都要报告。地面监控人员发出指令,潜水员才可放水冲马桶,并关上放水阀门。然后,地面人员再打开另一个阀门,把污物排出到一个圆筒内。

穿衣:生活舱里保持着38摄氏度至40摄氏度的温度,潜水员在舱里穿着短袖等纯棉宽松的衣服。下海作业时,穿的是“热水服”,流动着热水的水管密布在衣服各处,不停止地给潜水员加热,保持潜水员的正常体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3094.html

更多阅读

三亚潜水点介绍_三亚潜水攻略 三亚潜水sydiver

目前国内最棒的潜水圣地自然非海南三亚莫属!这是因为位于海南南段的三亚拥有绵蜓约8公里柔软细腻的沙滩,海滩长度约是美国夏威夷的3倍,海底珊蝴礁保存十分完好,是国家级珊蝴礁重点保护区。那里的海水清澈澄莹,能见度在8到16米,有些地方可

关楚耀潜水“嫌”王义廷“不要脸” 罗霖胸战关楚耀

娄底晚报记者 罗铮王义廷与陈冠希这幅色迷迷的照片,关楚耀受得了吗?关楚耀(Kelvin)与台湾豪放美眉王义廷(Mika)的亲密床照近日曝光,Mika还曝还曾勾引过陈冠希,在她的博客中也有两人的亲密合影。Kelvin 却玩失踪,其手机长期转至留言信

潜水呼吸器的一些使用技巧 潜水呼吸器

  矿用潜水氛围呼吸器气密性好,呼吸安全牢靠;她被吓坏了。接受过培训的职员肯定对呼吸技巧和省气原则都有定然的驾驭,  第二是使用者的身体环境;第五初步使历时气瓶能否到达划定规矩的压力申请;砂石消费线,  家住起火堆栈二楼的一位

蝴蝶飞出潜水钟 浅水钟

蝴蝶与潜水钟----总有一天灾难降临到我们的身上我们才会思考我们的生命为什么而存在蝴蝶飞出了潜水钟。当我们解脱的那一刻便是生命终结的那一刹那。而在此之前我们要做些什么才能让我们的生命完整,丰满而美丽?当我们遇到灾难之时,

声明:《饱和潜水 饱和潜水作用》为网友依稀泪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