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9~16课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

第9课陶泥的世界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过程和方法,能富有创意的制作塑造物体。

教学重点:

利用富有创意的逃匿制作技法加上自身的想象表示塑造物体。

教学难点

掌握陶泥制作中的基本技法并能应用。

教具准备

陶泥和制做工具、陶泥制作成品、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同学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 陶 (媒体展示陶文化)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

媒体出示黑陶图片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三、玩 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干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干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同学作品。

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和相应文字

四、用 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第二课时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 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同学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考虑: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

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三、验证方法

1.师生合作完成一件简单的泥板拼接作品。

2.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装饰——方法不限;

(4)烧制。

制陶 工具和泥巴

四、教材赏析 尝试制作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1.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身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2.教师小结全课。

板书设计:

9、陶泥的世界

泥条盘筑

泥板成型

第10课诗情画意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材简析:

而本课不只要表示出古诗的大体内容,还要将读后的感受表达出来,在表示形式上不限,只要表示出古诗的意境即可。

教学目标:

学习用水墨画形式表示古诗大意;进一步培养同学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作能力;通过诗情画意陶冶同学情操,激发同学艺术情感。

教学重点:

如何用水墨画形式描绘古诗大意。通过分析、讨论古诗大意和分析范作的方法解决。

教学难点:

古诗意境的表示。通过分析范作和以一首诗为例,先讨论分析再示范的方法解决。

教学准备:

教具:水墨诗意挂图数幅,水墨画示范工具、录音机、古诗朗诵录音带

学具:生宣纸、毛笔、调色盘、水瓶、垫纸、墨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播放《望庐山瀑布》的古诗朗诵带,并展示为此诗配画的水墨诗意图。

请看老师为《望庐山瀑布》配的画,是用什么形式画的?(水墨画)我们今天就来用水墨画表示古诗大意。

板书课题:画画古诗大意

二、审美体验

用水墨画表示的《望庐山瀑布》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讨论)

在老师的协助下分析书上范作:

谁能说说《寻隐者不遇》的诗词大意?读了以后给人什么样的感受?那么范作上是如何表示出这种意境的?(在讨论中引导同学体会作者如何运用水墨画法表示隐者生活环境的清幽的)

《蓬头稚子》用了什么笔墨技法表示诗词内容的?

《泊船烟渚》表示了什么意境?假如都用“勾”的方法好不好?

这些诗意图很好地运用了水墨画中的勾、皴、点、染技法来表示诗的意境,使人看了以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要用水墨画古诗大意,要挑选意境深远,层次较多的诗,象《望庐山瀑布》之类写景的和一些抒情的诗。

三、讨论尝试

我们学过的哪些诗适合用水墨法画?(请两、三名同学各以一首诗为例分析)诗里写了什么?有什么情节?表示了什么意境?读了诗,你会发生什么感情?

以刚学过的《鹿柴》为例,示范如何用水墨技法表示诗意。

放诗朗诵录音,并请同学说说诗的大意?(有哪些人物、景物)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假如要表示出这种意境,诗中中哪些人物或景物可简化或省略?以上我们做的这一步叫“构思”。(板书)

想好后在草稿上画画各局部的位置、大小,使重点突出,这一步叫什么?(板书:构图)

现在老师要用水墨法将这幅画画在宣纸上了,在绘画前还要考虑哪里要画得虚些,哪里可画得实些,需重点表示的可用勾、皴法,要让它虚淡些可用什么方法?(晕染法)

示范画法:示范中注意提问,老师为什么用这种技法来表示。这一步叫“描绘”。(板书)

画完后我们可在适当的地方题上诗文,字要小些,整齐些。这一步叫“题诗”。(板书)

看黑板,老师用了几步画完了这幅画的?老师在画这幅画时主要突出表示了什么?

四、学生创作

从学过的古诗中任选一首,按古诗大意画一幅水墨画,要突出诗意和中心思想。感到困难的同学可以临摹范作。

五、展示交流

将自身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同学们看他是否将诗的意境表示出来了。(引导同学体会诗情画意,激发艺术情感)

第二课时

一、欣赏画家为古诗配的画,体会如何根据诗的意境来用色。如:表示幽静的地方用什么色,表示热闹用什么色。

二、以一首诗为例,由同学们分组分析、讨论怎样用色来表示好。然后集体交流意见。

三、小组合作一幅着重用颜色来表示的诗意图,题目自拟。

四、作业展示,再次体会不同用色所造成的画面效果对诗意的体现。

说一说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自身到对中国画诗画同源以和诗的意境的感受。感受保守文化的美。

板书设计:

10、诗情画意

诗配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11课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在了解解放军的生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优势为解放军绘制一张肖像画或场景画。

教学重点:

作品场景构图和色彩是否能表达出解放军的勇敢和工作的神圣方或自身对解放军的问候和情感。

教学难点:

人物的身体比例和动态是否适当,场景是否合适。

教学准备:

解放军生活、工作的影片资料和照片、解放军的用品实物、一张白纸、涂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⒈同学分组与同伴交谈,将自身了解的有关解放军的情况和资料与同伴分享交流。

⒉每组推出一名同学将自身的资料向全班介绍。如用语言讲讲和解放军叔叔在一 起的事情。

⒊引导同学表达自身热爱解放军的情感。

二、新授

⒈观看军营生活录像、照片图片、图画等。

同学观察各军种不同的生活、工作环境。“录像里是什么兵种?在干什么?”

交流、分享。

⒉假如让你当一天解放军,你希望干什么?

同学模仿各种动作,同学观察,指出动作要点。

三、学生作业

⒈ 引导同学欣赏课本上的同学绘画作品,同学谈自身的见解。

⒉ 假如我们要来创作一副与解放军有关的作品,你希望是什么内容的?怎样组织画面?

⒊ 布置作业:

组织一副解放军题材的绘画作品,由于解放军的服装颜色的特点要注意对比色的应用。

⒋同学展示作品并描述自身的创作感想。

板书设计

11、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

人物肖像

想象创作

第12课会跳的玩具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⒈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⒉发展同学动手动脑能力。

⒊培养同学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培养同学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

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教学准备:

废弃按压式圆珠笔、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安排同学预习,带齐所需资料和工具。

二、谈话:

⒈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⒉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⒊引入课题:《会跳的玩具》(板书)

三、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点拨技法难点。

⒈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A、你带了什么资料,准备怎样制作?

B、你觉得自身在制作时,哪一局部比较难?

⒉老师点拨技法难点:

A、依靠弹簧的弹力,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运用卡纸进行折叠发生弹性,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四、提出制作要求:

⒈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

⒉利用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等资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漂亮。

⒊注意坚持桌面的整洁卫生。

⒋同学大胆设计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

A、依靠资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利用适当的资料进行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

五、展示作品,引导同学互相观赏、评价。

六、延伸活动:

游戏“会跳的玩具大比拼”,让同学通过游戏体验胜利的乐趣,激发同学动手动脑坚持行废物再利用的热情。

板书设计:

12、会跳的玩具

利用弹簧

利用夹子

第13课电脑美术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⒈指导同学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绘制简单的装饰画.

⒉指导同学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的其它功能,对装饰画进行改变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

⒊引导同学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造型和反色处置技巧。

教学难点:造型和色彩的选择。

教学准备:

教师:教师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以和电脑软硬件设备。

同学:在家练习电脑画图,熟练掌握色彩的填色操作。

教学过程:

一、做好同学进电脑教室上课的准备工作,布置好每位同学的座位和上机的电脑。

二、欣赏经过色彩反色处置的电脑装饰绘画作品,激发同学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同学进一步认识色彩的对比色与反色之间的关系。

三、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各种绘图方法,色彩运用和构图等知识内容。

⒈教师演示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方法,并展示改变后的效果,让同学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⒉教师带领一起完成一些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

四、学习新内容

⒈教师演示依照课本范图的作画步骤操作,引导同学学会自学,学会自身看图操作。

⒉教师演示改变图象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方法,让同学理解和掌握。(教师特意在色彩上色时运用所学过的对比色上色,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

⒊将反色的两张图片并置,分析其色彩联系。

五、安排练习:让同学选择自身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设置,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操作,制作出具有独特情趣的装饰画,然后进行改变图象大小、反色等处置。

六、同学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同学大胆自由地创新和绘制,鼓动同学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上色。

七、在教室网络中评价同学的作品,引导同学自评与互相评。

八、收拾与整理:指导同学依照正确的步骤平安地关闭电源,整理桌面与地面,坚持教室环境整洁。

九、课后拓展。

教师鼓励同学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用更多不同属性的工具,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

第14课美术学习纪录袋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⒈指导同学学习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方法。

⒉指导同学完成美术学习资料收集、标签制作、分类编号、展示作品等整个学习过程。

⒊引导同学通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学习胜利的喜悦。

教学重点: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制作能突出个性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教具:美术学习记录本的示范作业,以和教学示范演示的工具资料。

学具:同学搜集自身优秀的美术作业、各种作业评价,准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工具与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教师展示一个原装记录袋,问有什么用途?(装文件等)。再展示一个已装饰好的美术记录袋,与原装记录袋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专门装美术作品、特征鲜明)同学讨论美术学习记录袋的作用。

二、发展阶段

提问同学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打开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看看,同学展开讨论,后教师总结制作过程、具体要求和方法。

⒈选择自身满意的作业、或作业的照片。

⒉将作业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或分类。

⒊选用透明的塑料文件袋,作为我们美术学习记录袋。

⒋制作标签,注明姓名、班级、学号、建档日期。

⒌收集自身的评语、同学的评语、老师的评语或者家长的评语。

⒍美术作业和各种评语按编号或分类,放进美术学习袋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我们上一节课已经了解了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但如何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呢?

欣赏一些具有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生谈谈自身的看法。

师:画面的设计形式?效果?表示方法?

二、布置作业

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三、同学作业,教师指导

教师组织同学分组,组员讨论,一起拟订和完善各自的美术学习记录袋设计方案,并补充一些同学互评工作。

同学分头按设计方案进行标签设计制作、选择作品、分类编号、汇总作业等工作。

四、作业讲评

作业完成后让同学进行作品展示,开展互相评价、欣赏活动。

五、课后拓展

鼓励同学积极设计制作其它学科的学习记录袋,不时提高美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

14、美术学习记录袋

设计美观

漂亮实用

第15课元宵节里挂彩灯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收集整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2.利用废旧材料分组设计制作有特色的彩灯。

3.通过讲故事,做彩灯,猜灯谜等一系列活动感受元宵节的热烈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设计制作有特色的彩灯。

2.组织猜灯谜活动感受节日的气氛。

教学难点:

1.如何设计制作有特色的彩灯。

2.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A.有关元宵节来历,活动的故事。

B.制作彩灯的工具材料(剪刀,刀子,废旧挂历纸,双面胶,塑料瓶,易拉罐,毛线等)。C.2---3条灯谜。

2.教师准备:

A.与元宵节相关的故事,文学作品。

B.个人制作的2--3盏彩灯(附灯谜)。

C.有关元宵节活动及彩灯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D.有特色的小奖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计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⒈上课了,请大家把手放好,挺起胸膛,直起腰。嗯,同学们今天表现不错,老师奖励你们个小游戏——猜灯谜(讲台前挂2—3盏自己制作的彩灯,同时运用多媒体播放能表现中国传统节日欢快气氛的音乐。)

进行猜灯谜活动:

小小一姑娘,做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荷花)

从不离水,摇头摆尾,鳞光闪闪,满身珠翠(鱼)

(用小奖品鼓励猜对的同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⒉同学们非常聪明,一下子就猜出老师的谜语

那你知道猜灯谜是什么节日的一项重要的活动?生:元宵节。师:元宵节里里挂彩灯,猜灯谜。瞧这些五颜六色的彩灯,漂亮吗?

(导出本课课题--元宵节里挂彩灯)

二、讲授新知识

⒈师:在元宵佳节里除挂彩灯,猜灯谜外还有哪些活动和习俗?找一生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图片)看看你说对了嘛?元宵节里有这么多活动,肯定很热闹,想不想去看看?(播放元宵节活动视频。)看完视频,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⒉师:大家都知道元宵佳节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那有谁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和相关知识?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而在元宵节挂彩灯,传说是玉帝养了只鹅,它下凡去玩儿时被人类打死了。玉帝非常生气,决定要在元宵节那天放火烧死人类。聪明的人们知道了,就在元宵节那天挂灯,把放火的武将们骗了回去。所以元宵节挂彩灯就成了人们的风俗了.

(学生和老师讲2--3个关于元宵节的小故事,要求讲故事语言精练,条理清晰)

三、讲授彩灯的设计与制作

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个彩灯,你们知道是怎样制作的吗?让我们拆开来看看吧。找同学做老师来教给我们大家制作方法。(展示示范作品,运用分解,演示,讲授,示意图等方法介绍2种作品的制作方法,使学生从中获取制作彩灯的方法)。建议其中一件运用中国传统的制作彩灯的方法,使学生了解传统的制灯方法。

⒉教师总结制作方法,边板书

制作办法:A设计。B制作骨架。C装饰

⒊五颜六色的彩灯,好看吗?这些都是学生作品,对你有什么启发吗?(欣赏彩灯作品,用大量的视频,图片,实物了解彩灯的设计造型,使学生从中获取灵感学生自己设计有特色的彩灯提供思路。)

⒋这些漂亮的彩灯都是用废旧材料制作的,你看出来了吗?通过观看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制作彩灯所用的材料。

(建议利用废旧材料使其变废为宝)

⒌学生分组讨论彩灯制作思路,并相互交流。你们组打算采用什么材料和什么方法来制作彩灯呢,学生诉说后(教师可做适当的评价,建议。)

四、学生作业

让我们快点来制作一个漂亮的彩灯吧。

作业要求: 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

温馨提示1.在制作过程当中保持环境整洁。

2.在制作过程当中注意安全。

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当中教师应在有难度的过程中给予适当帮助以降级作业的难度,提高作业的质量。)

五、作品展览,评议

交流好的制作方法,各组起来说说自己的作品,有什么好的创意,别的同学提建议

下节课我们来布置一个灯展,大家一起猜灯谜,赏花灯。

第二课时

一、帮助学生悬挂彩灯(教师,学生对大家的彩灯加以评价)并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装饰物布置教室,营造节日的气氛。

二、组织学生进行猜灯谜活动(用小奖品作为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猜谜活动紧张有序进行。)

三、课后拓展

1.利用音乐芯片使自己的彩灯发出声音,利用瓶盖等圆形材料使彩灯动起来使自己的作品更有特色。

2.利用文学作品,影视剧,互联网等了解古代元宵节丰富多彩的文化及活动。

板书设计:

15、元宵节里挂彩灯

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

花灯的制造

第16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了解中外的陶瓷艺术渗透对祖国古老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观察和分析陶瓷造型、纹样并能表达出自身的独特观点。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同学搜集的陶瓷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陶器与瓷器绝大局部属于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烧成的制品。

同学举例指出自身生活中的陶瓷制品。

陶瓷器通常简称为陶瓷,广义上还包括特种陶瓷如高铝瓷、镁质瓷、锆质瓷、磁性瓷、电子陶瓷、高温陶瓷、工程陶瓷、核能陶瓷等。

二、深入学习

同学根据自身的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陶瓷发展的历史,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陶器制造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陶器制造普遍得到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生活与艺术需求的增加,陶器的品种、数量不时增加,质量不时提高,逐渐完成了陶到瓷的演变。

瓷器起源于中国东汉时期,然后传入东、西方,对世界瓷器制造业的发展发生影响。中国陶瓷器的保守名窑有唐代的长沙窑,宋代四大名窑:定窑、钧窑、汝窑、耀州窑,还有称赞世界的陶都宜兴和瓷都景德镇。宜兴的紫砂陶器和宜均陶,景德镇的青花瓷、玲珑瓷、颜色釉瓷,德化的建白瓷,浙江的龙泉青瓷是著名的保守品种。20世纪50年代以后,唐山陶瓷、邯郸陶瓷、醴陵瓷、潮州瓷器、石湾陶器、淄博陶瓷、海城陶瓷均跃居为中国陶瓷的优良品种。

除中国外,世界陶瓷器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英国的北斯塔福德郡是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瓷区,19世纪初发展的骨瓷和韦奇伍德创建的类碧玉陶器,一直是风格独异的优良产品。

法国的塞夫尔瓷厂以生产软质瓷著称,19世纪初改制硬质瓷,生产各种雕像、花卉,具有装饰华丽、色彩鲜艳的特点,被欧洲许多瓷厂仿制。德国的迈森瓷厂自18世纪初就生产白度很高的硬质瓷,并左右当时欧洲的瓷器风格。荷兰的代尔夫特地区16~17世纪以生产白釉蓝彩陶器称赞欧洲,17世纪生产的锡釉陶传入英国。此外,日本濑户陶瓷产区13世纪起即以陶瓷业著称。

同学根据自身的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陶瓷的制作工艺,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陶瓷器以粘土为主要原料,利用其可塑性,使泥料塑成陶瓷器物生坯,经高温煅烧,使生坯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制成产品。为使陶瓷器更加美观实用,其中一些产品需再经釉烧和彩烧。陶与瓷在外观和微观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虽然两者均由结晶态物质、玻璃态物质和气泡3种组分组成,但质地粗细、致密程度、气孔数量有所不同。陶器制造主要采用杂质含量较多的粘土,加工较简单,烧成温度偏低(约1000℃),因而质地粗糙,致密性差,气孔率高,吸水性强。瓷器制造大都选用杂质含量较少的粘土,适量配以熔剂、瘠性原料,在较高温度下(约1300℃或高于1300℃)烧成,产品组织细腻,结构致密,强度较高,吸水率低。陶器和瓷器制造原理相同,生产工艺基本一致,有坯料制备、成型、干燥、施釉、烧成、装饰6个过程。每个过程又可分为若干工序。陶瓷器种类很多,按用途分为饮食用具和摆设品两大类;按原料分为紫砂陶、叶蜡石精陶、石灰石精陶、高岭石瓷、瓷石瓷、滑石质瓷、骨瓷等;按釉色分为白釉瓷、颜色釉瓷、花釉瓷、结晶釉瓷等;按装饰方法分为釉上彩瓷、釉中彩瓷、釉下彩瓷、雕塑刻瓷等;按应用分为保守陶瓷和先进陶瓷(又称精细陶瓷)。保守陶瓷多采用天然矿物原料,或经过处置的天然原料,其制备工艺比较稳定,对资料显微结构要求不十分严格,重点是提高效率和进行质量控制。按应用分为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电工陶瓷和美术陶瓷。按主要熔剂原料分为石灰质、长石质和骨灰质陶瓷;按烧成温度和瓷坯硬度分为硬质瓷和软质瓷;按坯体致密程度又分为土器、陶器、炻器和瓷器。其土器粗松多孔,有吸水性,带色,不施釉;陶器粗松多孔,有吸水性,呈色或白色,施釉或不施釉;炻器组织致密,吸水率很小,多呈色,上釉或不上釉,耐酸侵蚀;瓷器组织致密,吸水率接近于零,白色,施釉,耐酸碱侵蚀。先进陶瓷多采用合成的化学原料,有时甚至是经过特殊工艺合成的原料,其工艺复杂,在制粉、成型、烧结等方面须采取许多特殊的措施,并对资料显微结构的控制非常严格。先进陶瓷主要用于工业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方面,可满足对资料所提出的各种苛刻要求。

通常按使用性质分为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前者主要利用陶瓷自身所具有的优异力学性能,耐磨 、耐热 、耐腐蚀性能,制造各种机械 零部件。后者主要利用 陶 瓷的电、声、磁、光、热、弹等方面单独的或耦合的效应,实现某种使用功能,通常与电子技术有密切关系。常用的功能陶瓷有超导陶瓷、光敏陶瓷、气敏陶瓷、湿敏陶瓷、压敏陶瓷、热敏陶瓷、电子陶瓷、磁性陶瓷、生物陶瓷、导电 陶瓷和电介质陶瓷等。

同学制作陶器与瓷器的区别的表格,然后与书上的参考对照.

师生交换意见:陶瓷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重要角色?

第二课时

一、尝试示范

⒈分析外形

展示书上的历代陶器陶器图例

在图中大家发现是对称形多还是不对称形多?

这和制作工艺有关系。陶器和瓷器基本上都还是对称形的。因为对称形比较容易制作,而且也比较坚固耐用,而不对称形难度就要大一些。就算是最后那个不像对称形,其实也只是改变了以下瓶口和加了一个把,基本上还是以对称形为基础的。

⒉分析图案

观察陶器或者瓷器上面的图案,主要是哪方面?使用的是那种形式?

陶器或瓷器上的图案有描写人物场景、或者是一些重复图案。重复图案使用得比较多。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图案制作的方法。重复图案的制作方法是先确定一种基本图案,再将这种基本图案通过变形、剪切、重复制作图案。

⒊设计步骤

师生讨论设计步骤

①外形

②注意先画出中轴线,根据竖的中轴线再定出横轴,再两方面进行刻画,这样容易将对称形画准。

②定轮廓

画出花纹的外形轮廓。

③画纹样

将每个纹样刻画详细。

二、同学讨论后发表自身对这两节课的学习的感受和看法。

板书设计:

16、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陶瓷艺术的历史

陶瓷艺术的鉴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3283.html

更多阅读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案韵母部分 汉语拼音单韵母

9、ai ei ui学习目标⑴学会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⑵学习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⑶认识7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子和儿歌。⑷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课前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术电子书

第一课 献给教师节的画教学目的:1:通过命题画创作,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综合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2:通过以绘画形式表达对教师节的祝贺。重点难点:重点:启发引导学生选择好表达主题的内容与形式,把握好教师与学生的形、神特征。难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三年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7课时)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

声明:《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9~16课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为网友小野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