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版画教程--下篇铜版画的制作转载 铜版画制作

下篇

铜版画的制作

第一章 铜版画制作的材料、设备与工具

铜版画因利用凹版原理印制,所以在材料、工具、设备的使用上与其它版种有很大的不同,同时金属版材的可塑性,材料、工具、设备等外在因素对于铜版画的最终完成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观铜版画艺术的发展史,技术的不断革新极大的丰富了铜版画的表现领域,进而推动了铜版画艺术的发展。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材料、工具、设备等表现工具和物质媒介的性能和特点,就不可能准确地将艺术观点转化为物态化的视觉形式。

第一节 版材

铜版画版材是铜版画印刷媒介的物质材料。通过物理和化学的制版手段,从而在版材上获得版痕,经转印到媒材上以后成为艺术作品。铜版画的版材包括诸多的种类,熟知它们的性能与特征对于铜版画的创作大有宜处。

1.铜版画版材种类

铜版画最常用的板材为铜板和锌板,板材的厚度一般在0.8 mm—1.2mm为宜。如果太薄易弯曲,影响套版的准确度。另外在经过铜版机时板下面很小的杂质都会给板材带来损坏。相反板材太厚的话,一是浪费(因板材都是按重量出售)。二是会损伤版画纸。铜板和锌板最好去印刷材料店购买,因为那里的板材为印刷专用质量较好,而一般工业用的板材不太适合版画的制版要求。利用干刻技法作画时,可选择0.5㎜ 左右厚度的板材;腐蚀技法锌板的厚度以1.0㎜左右为宜,而铜板腐蚀厚度在0.8 ㎜左右的即可。

①铜板

铜板是铜版画最为理想的板材,印刷用铜板是一种专用板材,它含有镉、锶、银等金属,腐蚀时它比纯铜容易。而一般工业用的铜板杂质较多,有腐蚀不匀的感觉,另外容易损坏制版工具。铜板比锌板表现起来更为细腻,特别是在表现线的时,其质感和精巧度是其他板材无法比拟的。利用美柔汀和干刻技法时,铜板的优势尤为明显,铜板硬度适中,能够保证充分数量的印刷。一般在选择腐蚀用铜板时要求其无杂质、无划痕、版面光洁为佳。

②锌板

锌板是多种金属合成的板材,比铜板稍软一些,腐蚀的速度较快,但其效果比铜板略显粗糙。且四边和背面不处理好的话,更容易被腐蚀破坏,造成制版印刷的不便。锌板的优点:由于锌板较软的特点,腐蚀时比铜板快,所以表现飞尘、蚀刻技法的效果较为理想,做深度腐蚀的效果更佳。因锌板被腐蚀后有粗糙之感,所以表现的效果又带有较为明显的绘画表现力,因此锌板被广为使用。同时锌板比铜板容易修版,价格也比铜板便宜许多,所以初学者利用锌板更好一些。缺点在于:运用直接技法(如,干刻、美柔汀)表现时,因锌板的质地较软,不能保证充分的印数。飞尘、蚀刻技法表现时细腻的部分较难把握。因此在利用锌板表现时要注重锌板的这些特点,并在制版中体会锌板的本质特性。

国内生产的锌板都是印刷专用材料,所以使用起来较为方便,国内有许多生产锌板的厂商,印刷用锌板背面一般都涂有防腐漆。规格一般在50㎝×100㎝,厚度在1.0㎜——1.2㎜左右,价格每张人民币140元左右。

③铁板、铝板、塑料板及PS版

铁板一般都比较硬,所以要选择较软的铁板。铁板硬的特性决定它在直接技法表现时,能比锌板多印许多张,但表现时比铜板还要困难。铁板的不足在于,铁板腐蚀后其效果比锌板还要粗糙。在选择铁板时,一般厚度在0.5㎜—0.8㎜即可,同时要注意板材的光滑和平整,手工很难把铁板处理平整。价格上铁板比锌板便宜许多。

铝板、塑料板、PS版,一般是初学者在利用干刻技法时较为常用的板材,因这些材料质地较软,在表现时比较容易把握。塑料板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因具有透明的特点,所以可直接把草稿放在板材的下面直接表现即可。PS版(presensitizedplatede的缩写)可利用印刷厂用过的废PS版背面,而且价格相当的便宜,尺寸也比较大,是学生练习干刻的最佳版材。除以上板材外还可以采取卡纸上涂蜡的方法进行干刻练习。上述三类版材虽然在制作中比较容易操作,而且也能产生干刻“毛刺”,但由于版材质地较软,不能保证充分的印数,所以在制作时避免打样次数过多,而失去干刻技法润泽的艺术特色。

2.板的准备

①板的裁剪

根据画好的草稿大小裁剪所需的板材,裁板有两种方法:一是用裁板机,这种方法非常的简单,但一定要按要求操作,不然会发生危险(图14)。另一种是用钩刀,使用钩刀时,先用铅笔在版面上画好位置,再用钢板尺和钩刀反复钩划板面。注意第一刀钩划的时候一定要轻划,因版面比较光滑,很容易打滑损伤版面其他的地方,要先轻后重的划。划到板面的1/2的厚度时,把板放到桌子边上,压住一面后另一面用力向下掰,断开后需打磨一下边缘部分,以防划手。如需要异型的板材,可以利用曲线锯切割,然后再用砂轮机或锉刀处理整齐。

②板的清洁

新的板材上面涂有一层油脂,另外有的板面上有划痕,所以要进行清洗和打磨。清洁的作用是去掉板面的油渍,使板材与腐蚀液能够良好地接触,从而得到较好的腐蚀效果。板材在腐蚀前和腐蚀结束后,都应用清洁液处理净版面。一般的清洗可用清洁剂,专业的清洁液效果更好(图15)。

清洁液配制: 冰醋酸50 ml+食盐150g +盐酸25 ml+水500ml,上述比例可适当增减,但要注意盐酸不宜太多,以免影响版面。

还可以食醋250 ml+食盐10 g作为清洗剂,但注意清洗后要马上用清水冲洗,不然食盐会腐蚀版面。

美柔汀技法制好版后版面会发生轻微的氧化,可用10:1的弱酸进行清洗。

③板面的划痕处理

新的板材保护不好,就会在板材的表面上产生一些深浅不同的划痕,这是最为头疼的问题,但如果出现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较浅的划痕可用木炭和水,在版面上研磨,直至没有划痕为止(图16)。而较深的划痕可用砂纸研磨,先用较粗的砂纸400—600#左右,再用1000#的砂纸,最后再用木炭整体的处理一遍(图17)。如果是大面积的划痕可用打磨机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版面上的一些划痕不一定必须处理掉,有些划痕未必影响画面,应根据画面总体考虑,有些划痕效果可能在不经意间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并产生独特的韵味。但要表现一些细腻的内容则必须处理版面。

④板的保护

板的保护分两个阶段:一是腐蚀前,板的四边和背面一定要用防腐液保护好:印刷专用的锌板背面虽然涂有防腐漆,但也可能有一些遗漏,所以要认真的检查(图18)。有些背面没有涂防腐柒的,就要先涂一层防腐液,然后最好再贴上胶带以防万一。四个边的部分用防腐液认真的加以保护。

另一种保护就是印后,作品批量印制完成后,需要保留版子,首先要认真清理版上的油墨,清理好后用防腐液全部封住,然后用纸包好平放保存。如用铁板更要如此保存,因铁板更易氧化腐蚀(图19)。最好的方法是直接用防锈纸或油纸密封包装。

第二节 工具

铜版画的工具大体包括制版工具和上墨工具两类,因铜版画的凹版原理,制版工具随意性较强,即能在版面上产生凹痕的工具皆可利用。上墨工具即能够使油墨涂刮到版面的凹陷部分,又不损伤版面的材料即可。

1.制版工具

①雕版刀(Burin)(图35)

铜版用雕刀与木口木刻用雕刀类似,刀柄为木质蘑菇形状,握刀时比较牢固。雕版用雕刀的钢质较强。刀的尖部为三角形、菱形、圆形、方形和平口等多种刀口,尖部为45°斜面。三角刀用来表现直线、宽窄均匀和平缓的弧线;方形刀能表现有粗细变化的线条;圆型刀多用于表现宽线和弧线;平刀为清理版面之用;排刀表现平行线或交叉线。刀的长度和刀尖的角度很重要,所以在购买时,一定要根据自己手的特征选择刀的长度,舒适为宜。如刀过长可以把刀片从木柄上拔出锯掉一段即可。

使用方法:用手掌心握住刀柄,拇指、食指、中指把住刀杆,用掌力向前推,三个手指把握方向同时向下用力。各种刀型中角刀较容易掌握方向。

雕刀的尖部的断面的角度很重要,打磨时要注意,断面与磨石面要一致,不能摇晃,要前后方向打磨。(图36)

②刻针(Needles)(图37)

刻针是干刻和蚀刻最基本的工具。刻针分两种:一种为干刻用,另一种为蚀刻用。干刻用刻针需要很高的强度,尖部比较锋利,易产生“毛刺”。国外有一种刻针尖部装有金刚石(或人造金刚石)的刻针,但比较昂贵。现在国内也有铜版专用刻针,但强度不太理想,用一段时间就需打磨。另外牙医用的钻头钢的硬度很好,打磨后是非常好的刻针。

而蚀刻用刻针则不需要太高的强度,用干刻针做蚀刻的话,不是很理想,因干刻用针比较尖,所以刻出的线过细,影响腐蚀效果。一般只要能划破防腐膜即可,但不能太钝,钝的话不能完全划破防腐液,而影响腐蚀。另外蚀刻用刻针也有很多的形状,可根据需要选用。

③刮刀(Scraper) (图38)

刮刀是铜版画使用的最基本工具之一,刮刀也需要钢质较强,形状为三角形,刮刀主要使用刀的三个棱,所以要经常打磨,保持棱角的锋利。刮刀有很多的用途,在美柔汀技法中,刮出中间调子;在飞尘技法中可以修版,用尖部可做蚀刻和干刻。

作画时应准备几种不同大小的刮刀,同时也要注意刀尖的角度,腐蚀技法中大面积的修版,可用大号刮刀,双手用力时,刀棱部分应用胶带缠上,用着方便的同时,也不伤手。局部修版或做美柔汀版时,常用一些小号的刮刀,并且多使用尖部分,所以最好准备几把尖部角度不同的刀,尖部角度大,尖部的使用面积就大,反之就小。所以自制刮刀时要考虑用途。

④压刀(Burnisher)(图39)

压刀的用途是把版面上的凸凹部分压平,而获得各种层次的调子。压刀有很多的型号、种类,压刀一般都是尖部微弯,弯曲的角度根据需要有很多变化,在表现细小局部时,用尖部微弯,头部较尖的,而刻画大面积的地方可选择大号的,弯度较大尖部以圆尖的为宜。在购买压刀时,要特别的注意尖部分,因压刀大部分是使用尖部,一般的情况刀尖不要太尖,以形状光滑的为佳。

在表现细小的局部时,应该用握铅笔的方式使用。而表现大面积时,用五指握住使用。长期使用后,尖部会被磨平,所以要经常打磨,打磨时先用粗砂纸,蘸点儿机油打磨基本形状,然后再用细砂纸进行磨光。

⑤滚点刀(Roulette) (图40)

滚点刀是在金属杆前有一个会转的圆滚,滚上有规则的凸点。用力在版面上滚压的话,就会在版面上产生凹点,那么交叉的话就会在版面上形成很重的调子。也可以用来表现规则的点线,因为滚上的纹理规则,所以做出的效果有极精密的感觉。

滚点刀有很多种类,有单片状的,只能滚出一条点状线。也有几条线并行的,一次能滚出很多条平行线。圆滚的宽窄变化很多。滚上的凸点依疏密分很多型号,45#—150#,一般点越密价格越贵,现在国内也生产滚点刀,但质量还有待提高,美国产的滚点刀质量最佳。

滚点刀虽然能在版面上制造出丰富的调子,但用它做美柔汀版太费力气,而且长期使用滚点刀做美柔汀版会损伤滚点刀上的凸点,凸点钝了以后不能打磨,滚点刀也随之报废,所以滚点刀最好是用于做干刻和飞尘时,修补局部的调子,或表现局部的明暗,或在美柔汀制版时修改局部问题,总之滚点刀效果与其他技法灵活运用为佳。另外也可以在涂有防腐液的版面上用滚点刀滚点,然后腐蚀而达到制造调子的效果,同时还不容易损伤滚点刀。

⑥摇点刀(Rocker)(图41)

摇点刀的形状如同扇形,一侧有一排排均匀的凹线,向外侧有一斜面,从而使凹线的尖部形成一排尖齿。正是这排尖齿能在版面上摇出无数的凹点。由于尖齿长时间在金属版面上摇点时很易钝,所以摇点刀的钢质一定要很硬。摇点刀根据齿的密度分45﹟、65﹟、85﹟、100﹟、120﹟、150﹟等,从粗到细分很多目数。另外摇点刀的宽窄也分很多种,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刀的大小和目数(图42)。

摇点刀的打磨:摇点刀因长期使用而钝时,就需要打磨,但打磨摇点刀需要一定的技术性。首先,把刀尖侧面的斜面对准磨石(或砂纸),角度一定要准确,而且要小心,如果失误的话,就不易弥补。然后呈弧线型前后打磨,一定要用细的磨石(或砂纸)并滴些机油,打磨好后可在纸上确认齿是否磨好,然后再用更细的砂纸处理,最后再用真皮反面上点儿油进行抛光处理。(图43)

⑦车刀(图例)

即车床用车刀,是腐蚀技法中大面积修版时的工具。由于其钢质较硬且呈方形,修版就用方形直面棱角与版面呈30°角向前推,并靠手的力度掌握深浅。

2,印刷工具

①调墨刀(图53)

一般调墨刀大都用腻刀来代替,但这种腻刀过厚,而且缺少弹性。进口的专用调墨刀薄而富有弹性、不易断、不易生绣。一般应准备大小型号的多把调墨刀,一种颜色一把为宜。

②刮墨胶板(图55)

一般的间接制版技法都可以用刮板上墨,刮板可用丝网用刮板,根据画面的大小,断成5㎝—10㎝大小,丝网用刮板也有软硬两种,依需要选择,深度腐蚀的版面可选择软刮板,而一般蚀刻的版面可用硬刮板。

③油滚(图56—1、2)

油滚也应根据需要准备大小尺寸的油滚5㎝—50㎝,专业用油滚分硬滚和软滚两种,特别是在海特技法中,油墨就是通过油滚的软硬度上墨。另外在印美柔汀版时,也必须用油滚上墨,因刮墨胶板容易损伤美柔汀的“毛刺”,而以油滚上墨就会避免这种现象。

④纸夹(图59)

在铜版画印制过程中,手上常常粘有油墨,易弄脏版画纸。另外,有些纸经加湿后变软、易破损,所以最好做两个纸夹,这样拿纸比较方便,纸夹最好用薄铜片来做,铜板的弹性比较好不宜锈蚀。纸夹的四角要剪成圆形,以免划破纸张。

第三节 材料

铜版画的材料包括制版和印制两方面,在制版环节中因画面的印痕效果不同,所使用的防腐和腐蚀材料也有所不同。印制环节中以油墨和纸张为主。

1.制版材料

①防腐液

国外有铜版画专用的防腐液并分多种型号。国内一般都是用工业沥青来代替。沥青具有黏结、防水和防腐的性能。以前是以松节油溶解沥青块。现在有一种沥青漆,比较适合做铜版防腐液,且比较方便,这种沥青漆可直接使用,稠时可加入适量松节油稀释。根据所做技法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工更好。(图44)

铜版画防腐液分三种:硬防腐液、软防腐液(软蜡)和快干防腐液。

硬防腐液的比例:沥青漆+石蜡+松香=2:2:1

软防腐液的比例:沥青漆+凡士林=3:1

快干防腐液的比例:松香粉+工业酒精+沥青漆=1:3

防腐液涂刷方法:

第一种方法:为了使防腐液在版面上牢固的附着,首先把版面上的油污洗掉,去掉水分,并把版均匀加热,再把防腐液涂在版上,这样边涂边溶化,然后用真皮油滚滚均防腐液,一定要薄,并要在短时间内做完,因为皮滚过热就会变形。也可自制一种拓包进行(图45)。

第二种方法:涂防腐液时下面铺一张报纸,并把版下垫一个平的物体使版悬空。这样防腐液不会流淌到版的背面,破坏背面的防腐层。用汽油擦版时也要这样,汽油因流淌更容易使背面的防腐液剥落,那样还要重新刷,非常麻烦。有的技法书中讲,把版子斜立起来涂,但这种方法有几种弊病,一是有流淌的痕迹;二是上面薄下面厚,所以不太可取。如想把防腐液涂平,用松节油把沥青稍加稀释,用宽的底纹笔或海绵向一个方向快速的涂刷。(图46)判断防腐液厚度,可以通过防腐液的颜色进行,正常的颜色为黄褐色,黑色和近似黑色说明防腐液太厚、沥青太多,用刻针表现交叉线时防腐液容易脱落;而呈淡黄色时,说明沥青太薄,那么长时间腐蚀或在强酸中腐蚀时容易漏腐,影响画面。防腐液非常稀的话,在腐蚀时会出现无数的细小点,有时肉眼难以观察到。如发现以上问题应采取补救办法,但在细微的局部表现时,腐蚀过程中出现上述情况就很难修补。所以开始时一定要用心。但形象以外,如背景等地方出现这样疵瑕,并且在一定的程度内的话,也不必紧张。实际上这也是铜版画独特的一种韵味,有的画家就追求这样的效果。

腐蚀中途需要用防腐液封堵版面时,普通防腐液干燥较慢,所以这时可用快干防腐液。

②腐蚀液

间接技法都是用酸作为媒介来最终完成制版。而酸对人体具有危害性,所以要谨慎操作。腐蚀场所应该是独立的,酸应装在玻璃或塑料瓶内放在安全的地方保管,并标明酸的种类、浓度、购买日期等。

腐蚀液的种类:硝酸、三氯化铁、盐水电解腐蚀液

A.硝酸

硝酸是一种无色发烟的液体,分子式为HNO3是金属版腐蚀最常用的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酸内散发的气体也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所以腐蚀槽附近的铁制品一定要涂上防腐液。在调配腐蚀液的时候即水和酸混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顺序首先按比例在腐蚀槽内装好清水,然后按比例把酸倒入水中,反之是绝对不行的。如果水倒入酸中,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喷溅,同时还会产生有害气体是相当危险的。另外在腐蚀槽内放取版时,要养成戴胶皮手套工作的习惯。且要轻拿轻放,注意不要发生喷溅。(图47)

金属版材在腐蚀的时候释放的气体对人体也有害,所以腐蚀间一定要做好通气和换气的装置。另外酸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必须马上用清水清洗,严重时应去医院进行处理。

一般在化学品店卖的硝酸都纯度极高,不能直接使用,一定要用水稀释后再用。腐蚀锌版的时候酸和水的浓度比例应在1:2—1:10之间,比例的大小应根据版面腐蚀内容决定。弱酸内腐蚀的线,比在强酸内腐蚀的线更细腻,所以细部的腐蚀飞尘和蚀刻一般1:6—1:8为宜,而一般腐蚀浓度在1:4—1:6为佳。但铜版腐蚀因比锌版慢许多,所以酸的浓度应在1:2—1:5之间,而铁版腐蚀应介与上述两者之间为宜。

硝酸腐蚀时常常在被腐蚀版面上生成气泡,如果气泡就那样放置的话,有防腐作用而使被腐蚀的线或面产生不均匀的效果,所以要用羽毛或软笔(羊毫)等,轻轻涂掉气泡。也可轻轻晃动腐蚀槽,利用水流把气泡冲掉。

B.三氯化铁

三氯化铁为铜板腐蚀液,腐蚀细腻的形态尤佳。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的化合物,三氯化铁为黄色固体或黑褐色结晶体,极容易潮解。在腐蚀制版时用水溶解成金黄色液体与铜产生置换氧化还原作用。

三氯化铁腐蚀液配制:将三氯化铁用水溶解至需要浓度,经过滤和澄清即可。一般浓度为波美35-40度。如果三氯化铁溶液内酸性过大,需用旧的腐蚀液或酸性小的三氯化铁液调和。这种腐蚀液所产生有害气体少,对皮肤的伤害也小,所以操作比较安全。但手接触的话,也要立即冲洗。三氯化铁的腐蚀方法与其他腐蚀液的方法略有不同的是必须把版正面朝下进行腐蚀,这样的话,能加快腐蚀速度。因为三氯化铁腐蚀时产生的化合残渣易附着在被腐蚀部分的表面,而影响腐蚀速度。反着腐蚀的话,所产生的化合物会自动剥落到槽底,所以腐蚀槽内放木条或塑料条,使版与槽底产生空间,以便化合物有剥落空间。但是在三氯化铁内腐蚀时,因液体不透明对腐蚀过程难以观察,操作不便。

如果想进行深腐蚀的话可以再加入10%的盐酸,腐蚀时版要经常拿出来,用20%的食醋洗刷版面上细小的部分,这样洗掉线条内的化合物使腐蚀加快。腐蚀结束后,版面上会留有许多褐色的化合物,这时可以用1:9硝酸溶液清洗版面,稍等片刻就会非常干净。

C.盐水电解腐蚀液

盐水电解腐蚀原理参见(第四节 设备1——④电解蚀刻机)

蚀刻液的配制方法:500ml水+10克食用盐+2 ml的润滑剂,用热水溶化即可使用。

D.腐蚀的基本方法:

腐蚀前一定要认真的检查版的背面和四边是否涂好防腐液,版的背面最好再用塑料胶带牢牢粘上,每次腐蚀后都要认真检查反正面和四边的防腐液是否破损。槽内腐蚀液的量一定要淹没板材,把版放入酸槽时一定小心,先把版的一侧放入,然后轻轻地把版全部放入。这一过程一定不要溅出腐蚀液。

另外,硝酸比三氯化铁腐蚀的粗糙,所以深腐蚀或多次腐蚀时,容易产生平腐的现象(undercutting)。这是因为硝酸腐蚀锌板时在向下腐蚀的同时也向左右腐蚀,所以腐蚀时要多加注意。(图48—1、2)

E.腐蚀的时间:

一般来说腐蚀的时间要根据所需的效果来加以判断,同时具体的时间是无法准确的预测。通常用新配的腐蚀液时间可短一些,旧的腐蚀液就要长一些。同样浓度的酸,因气温的变化也影响腐蚀速度,气温高腐蚀快,低则慢。所以应掌握气温的变化,夏天酸的比例要弱一些,冬天比例强一些。但是酸反复使用后,强度会随之减弱,因此腐蚀时要经常观察确定线的深度,可用针尖插入线内检查线的深度,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图49)

如果画面很小的部分需要腐蚀的话,可采用局部腐蚀的方法,即用橡皮泥类的材料把需要腐蚀的部分围起来,然后倒入腐蚀液。(图50)

铜版和锌版应分开腐蚀,腐蚀液不能混用。换言之如果在铜版腐蚀过的酸内,再放锌版腐蚀,会产生化学反应,防腐液容易剥落。因此腐蚀槽上一定要标明腐蚀种类,但一般看酸的颜色就能判断该酸腐蚀过什么版。

③松香粉

松香是用天然松树脂经蒸馏提炼而成。把松脂用水蒸气蒸馏,随蒸气出来的是松节油,剩下的是松香。松香是由多种树脂酸构成的透明、硬脆的固体熔化物,淡黄或黄褐色。常温下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并具特有的化学活性。铜版用松香可选用工业用松香,然后把松香块捣碎,越细越好。

④红粉

一种专业用制版防腐材料,既粉末状氧化铁,用时需用酒精调整。它的特点是比沥青防腐液干燥的快。在腐蚀中局部封堵版面时,可用红粉封堵。其调制方法:酒精100毫升+80克红粉,调至红粉完全溶解于酒精,装入密封的容器中,用毛笔蘸取使用,用后密封好以防酒精挥发使红粉干固。但由于现代印刷业已淘汰了此材料,所以购买较为困难。

2.印刷材料

①油墨

油墨是版面印痕转印到纸面上所使用的媒材。铜版画油墨的主要成分是颜料粉末加熟亚麻仁油调制而成。其特性有一定的黏稠度、分离性好、不变色。国内没有专业用铜版画油墨,常用的外国产铜版画油墨有:Graphicchemicalg Ink Co、Daniel Smith、F·Weber(美国),Charbonnel、Lorilleux、LeFranc(法国), L.Cornelissen & son、T.N.Lawrence& son(英国)等。(图51)

国内的凹版油墨为造币专业油墨,购买较为困难。一般用胶版油墨代替,但胶版油墨黏性大,需加工后使用。

②调墨油(图54)

调墨油根据油的黏稠度的不同有很多种类,国内调墨油为印刷专用。它分号外油和0—8号油,另外还有一种扯淡剂(Commpourd),也可用熟亚麻仁油。一般铜版的印制,油墨加适量的6号油即可,而需要一些特殊效果时,如油墨需要透明时,则应加入适量的扯淡剂、号外油。这样即能保持油墨的浓度,又使油墨达到了透明的效果。

③颜料

制作套色铜版时,一些专色可用油墨加油画色调制,特别是一版多色技法,则更多的采用油画颜色替代,但在使用油画色时,应事先把颜色挤在吸油的过滤纸上,放一天,使油画色中多余的油脂去除,这样就不会使版画纸面透油。但同时因油画颜色的油脂被吸出,油画颜色失去附着力,而使印到版画纸上的颜色容易褪色,不能长期保存,因此油画颜色不宜多放,尽量使用印刷油墨为宜。

④滑石粉(或爽身粉)

滑石粉学名为含水硅酸镁,有润滑性、去污性较强。擦版用材料,特别是高光部分,用布或纸擦完版后,应用手撑或手指蘸滑石粉,再整理一遍,这样就会把留在高光表面的多余油墨擦掉,版面的四边也是如此,因为有时肉眼很难看出光洁面存积的油墨。

⑤纱布(图57)

铜版画擦油墨时最好用纱布,很多人习惯用报纸擦版,报纸擦版有很多的问题,刚上完油墨的版面积墨很多,且油墨较黏,用报纸很难擦,需要大量的报纸和时间才能把多余的墨擦除。另外最后处理擦好的版面时,报纸很容易在版面上产生划痕,影响印制的质量。同时擦版需要大量的报纸,影响工作室的卫生。

纱布擦版就避免了上述的种种弊端,国外有专用的铜版画擦版纱布,其主要特点是相对较硬,便于擦版。一般可买普通纱布,然后浆洗加硬晾干,裁成1㎡左右的方块。印制套色版时要每个颜色一块,用时把纱布团成团,擦版的面要保持平整,握于手心,用力擦版,并不断更换纱布的位置,尽量用纱布清洁的地方擦版,纱布用完后展开晾干,以便下次再用。

⑥棉签(图58)

在擦版面细小的局部时,用纱布很难擦,棉签非常适合擦版面上局部的细节。版面上局部的细节需要擦干净时,可用棉签蘸一些汽油或松节油擦拭,再蘸滑石粉整理效果更佳。

⑦铜版画纸

版画的最终结果是由纸和油墨构成,版画纸是作品完成的最后媒材,纸的质量决定版画的效果。因此,铜版画纸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特性:吸墨性和耐久性,即版画纸能够吸取足量的油墨并具色彩的还原性以及铜版画纸能够长期的保存而不变色、变质、发霉。同时,铜版画纸要软硬适度因需加湿后使用,因此版画纸用水加湿的时,纤维质不易分解水汽、伸缩性小、伸缩方向均匀。版画纸应对油墨反应敏感,并要有一定厚度和弹性。

A.进口铜版画纸:

铜版画纸质量较好的是法国生产的Arches、 BFK以及意大利的Fabriano,德国的HahnemiiehleGermanEeching。另外还有许多欧洲、日本产铜版画纸。

铜版画纸有手工纸和机制纸两种,都是纯植物原料制作。手工纸和机制纸的区别,手工纸纤维交叉复合在纸的中间,但不是很均匀、经纬都有纤维,四边有自然的毛边。而机制纸的纤维是一个方向,所以一个方向强度和张力较大。机制纸的质地比较均匀,撕纸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由于都是植物原料制作所以可以长久的保存。(图60)

法国产Arches纸,色泽微黄,纸上有水印商标,并有毛边。规格为56㎝×65㎝、56㎝×76㎝、65㎝×90㎝、75㎝×105㎝等,重量为250克、270克、300克等。优点:100%植物纤维,浸泡后也不易破损、纸的弹性好,做浮雕效果极佳。另外吸水性和色彩还原性好。

法国产BFK纸,纯白色,100%植物纤维,毛边50㎝×65㎝、56㎝×76㎝(250g)、75㎝×105㎝(270g)、80㎝×125㎝(300g)。

B.其他代用纸:

手工宣纸:手工版画用宣纸,纸地较厚,分白和淡黄两种。此种宣纸的特点厚度较合适,而且是单层,质地较粗糙,对一些较细腻的画面印制效果欠佳,但印一些飞尘等技法的效果还原性还可以。

夹宣:国产夹宣一般为三层六尺,这种夹宣纤维较上一种细,但厚度不足,印制铜版时最好再托裱两张,达到6层至9层为佳。

因宣纸质地较软,所以不能在水中浸泡,使用前用喷雾器喷水为宜,喷水后放在干净的报纸上,上面再放一张,用手抚平吸干宣纸上多余的水分。宣纸的拿放一定要小心谨慎,因宣纸遇水后易破。(图61)

宣纸的几种缺憾:一是印好的作品必须平放,不能卷放,宣纸卷后,宜产生褶皱,这些褶皱不能复原影响效果。二是有些夹宣质量不好,遇水后很容易起层,也影响画面效果。另外宣纸长时间保存会发黄、发脆。保存时一定要平放、避光。

水彩纸:水彩纸一般应选择250—300克为宜,其使用方法与专业版画纸相同。

白卡纸:白卡纸(双面白卡纸)的特性是较脆,所以在使用时,一是要注意版面的四边,一定要打磨好,如不打磨会损伤白卡纸。单面白卡纸不能使用。市场上的一种正面白色,背面灰色的卡纸,不适合铜版画的印制,因此种白卡实为两层,经水浸泡后极容易起层,而且更不宜卷放。应选择双面白卡纸,双面白卡纸有一定的韧性、纸质较软,有一定的手感。这种白卡纸要浸泡15分钟以上为宜。

⑧版画材料中的有害物质

版画材料中的各种油类、酸及其他化学药品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这些材料会散发出的有毒的气体,被吸入的可能性非常大。吸入有害气体的主要原因是换气装置不通畅。

首先在工作室安装换气装置,使工作室内的空气能很好的流通,但这样的装置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排出有害气体。工作时戴防腐手套和口罩等保护装备也能起到防护作用,一些非常有害的物品如酸,应在专门的室内存放和使用。同时工作室内严禁吸烟。

下面表内是版画使用的材料的有害等级,易燃性。

名称

用途

危害

注意事项

稀料

擦版背面的防腐漆,转印技法

易燃,损伤皮肤,大量吸入对人体有害

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或户外,使用时,应戴胶手套,皮肤接触及时清洗

汽油、柴油、煤油

清洗油墨和防腐液等

易燃、损伤皮肤

严禁烟火,戴胶皮手套操作

松节油

清洗油墨和防腐液等

易燃

严禁烟火

硝酸

腐蚀用

硝酸液体能灼伤皮肤,气体对人体危害较大

腐蚀间独立,并有较好的通风换气系统,腐蚀槽有盖,戴手套和口罩。

用密封容器独立存放在避光、阴凉处。

松香粉

飞尘技法

吸入后难以排出,危害健康

操作时应戴口罩,在独立的房间操作,完成后要马上通风

医用酒精

清洗松香粉

可诱发眼鼻、嗓子等的炎症

注意室内通风

工业用酒精

清洗松香粉

麻醉作用,对肝、肾等危害较大

注意室内通风

感光胶

感光制版技法

对肝、头、心脏危害较大

戴防毒面罩、手套,注意室内通风

沥青防腐液

防腐

气体对人体有害

注意室内通风

紫外线灯

感光制版技法

易灼伤皮肤,伤害眼睛

曝光时,避免光线外露

第四节 设备

由于铜版画利用的凹版原理,因而版材上的版痕需通过铜版印刷机强大的压力才能够转印到纸面上,铜版印刷机是完成铜版画创作的重要设备条件。另外根据不同的需要还包括裁版、制版等各种设备。

1.设备

①铜版印刷机(图20)

自铜版印刷术发明,铜版印刷机械经过了不断革新,由直压式发展到滚筒式。铜版机结构是滚筒式,构造比较简单,上下两个滚筒,中间有一张厚铁板或厚铝板的托床。上面的钢制滚筒可以上下调压,下面的滚筒为固定的。铜版机的关键是机械的连接部位的不正确易造成压力的问题,滚筒的轴要粗,同时润滑性能好,铜版机质量优劣主要是压力是否均匀,滚轴能承受较大的压力。

在托床上放置版和纸,然后上面盖上毛毡,加上压力后,转动滚筒,使托床向前移动而印制出版画。湿润的纸、有弹性的毛毡和铜版机的压力相结合,版面上凹陷的油墨就会转印到纸面上,同时纸上的水汽被毛毡吸收。

铜版印刷机分手动和电动两种。

②裁版机(图21)

裁版机一般有两种:铡刀式裁版机和脚踏式裁版机。脚踏式裁版机的规格有500㎝、700㎝、900㎝等多种。操作时一定要按操作规程进行,以免发生意外。

③涂布烘干机(图22)

涂布烘干机是制作感光技法的设备,该设备能把感光胶均匀的涂在版面上,同时又有干燥的功能。感光胶虽然也可以手涂,但不够均匀而影响以后的感光和腐蚀。

使用方法:首先,把需要的版材裁好,调节机器的温度、转数。将版材固定在机器内中心位置的版架上,在版子的中心适量地倒上感光胶,盖上盖,开机旋转,感光胶要涂布均匀、无条痕、无气泡、无灰尘。机器的烘干温度不能超过70℃,转速60—80转,时间为10分钟左右。

④电解蚀刻机(图23)

电解蚀刻机是一种能对金属表面进行蚀刻的设备,由主机和电蚀刻喷头两部分组成。利用电解的原理,将铜板、锌板蚀刻。电解蚀刻机的特点是蚀刻溶液不含特殊化学物质,不会对操作人员健康造成危害,也不会污染环境,还具有腐蚀速度快的特点。特别是在做感光制版时效果极佳。此设备国内有许多厂家生产。

使用方法:主机、水泵均接入电源(电压220V),再将主机输出导线前端连接的夹具夹在将要蚀刻的金属板上。开启主机电源,再开启水泵电源,从电喷头阴极铜片小孔内应有电蚀液喷出,调节调压器电压为30V—40V,将喷头对准要蚀刻的部位来回移动喷淋,喷头与版面的距离在2㎝左右。

⑤美柔汀摇版机(图24)

摇版机是一种半自动的装置,在机器的一端装有摇点刀,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摇点刀,因装置本身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所以摇点刀摇动的同时也会慢慢前移。装置倾斜的角度越大,移动的越快,但越快线的间距就越大,所以角度适当为宜。

本装置只能直线前移,如同人工摇版一样,需要一行一行的摇,摇刀摇到版的尽头,需人工移动版材调节方向。机器摇完后,最好再手摇几遍,因机器摇出的版子,点比较均匀,机械味道很浓,手工整理几遍,可以破坏点的规整性。(图例)

⑥晒版机(图25)

晒版机也是铜版和PS版感光制版的重要设备,虽然丝网用的曝光台可以替代,但由于亮度不够,所以需要长时间曝光。晒版机的特点是上面来光,且光源较强。一般菲林片曝光3—5分钟即可。

操作方法:先把菲林片贴在涂好感光胶的版面上,菲林片朝上,放在晒版机上,然后盖好玻璃盖拉好防护帘(因光源对人体有害),真空吸气(一般应达到7个压左右),根据菲林片的情况,调节曝光时间表,最后打开电源曝光。

2.辅助设备:

①加热台(图26)

加热台一般是由三组电阻丝组装而成,可调节高、中、低档三个温度。具有操作方便、安全、便利的特点,加热台是飞尘和软蜡技法中必备的设备。同时也是擦墨时非常重要的设备,但它的重要性经常被忽视,不用加热台在常温下虽然也能上墨,但粘度较高的油墨,很难擦墨,而且费时,低温下上墨中间调子很难表现出来,画面的层次较差。加热虽也可用电炉子、喷灯等替代,但危险性较高,且加热不均匀。

②飞尘设备

A.飞尘箱(图27)

飞尘箱是铜版画飞尘技法的一种装置,即在密闭的箱内置放松香粉,转动风扇后,使粉末扬起,稍等片刻待大颗粒的粉末落下后,把版材放入箱内,粉末会均匀的落到版面上,达到需要的薄厚、疏密后取出,加热腐蚀。但此种方法不能控制版面上松香粉的粗细和疏密,所以也有一定的缺憾。

飞尘箱的结构在箱体1/3的高度安装一个铁网,铁网尽量要大一些,铜板放上后,四边留有充分的空间,能使大量松香粉通过。箱的底部安装一个电风扇,利用风扇吹起底部松香粉末,关闭电源使飞起的松香粉末自然降落,5——10分钟以后拿出。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放版的时候,版子的下面要放一块比铜版大一圈的板子(锌板、三合板、厚纸板均可)如果没有的话,版边的松香粉不容易均匀,另外取出时手指容易破坏版边上的粉末,影响飞尘效果。拿出时一定要轻拿轻放,不然会使版上的粉末移动,而影响飞尘效果。

B.飞尘筒(图28)

如果没有飞尘箱,可以自制一个飞尘筒,利用废旧的塑料瓶,把盖子的平面部分用刀割去,留下丝扣的部分,把研磨好的松香粉放入瓶中,然后用丝网(或其他织物,可根据需要选择粗细)封存瓶口,再把盖子拧好即可。

③调墨台(图29)

调墨台是油墨调制的地方。多以白色大理石制成,板面需平滑、结实,因调墨刀在上反复调色,所以一般的板材长期使用易受损。也可用较厚的玻璃板替代,玻璃板下应衬一张白纸,易于观察色彩。

④腐蚀槽(图30)

腐蚀槽要用防腐的材料制成,比如塑料、合成树脂材料等。现成的大显影槽也是非常实用的,但显影槽易老化。临时腐蚀时可以在木框内铺上较厚的塑料布也可以。较为理想的材料是用PVC板制作的,PVC板有各种颜色,最好是用灰色的PVC板,灰色不易脏。另外要在腐蚀槽下面安装一个塑料排水阀门,用于更换腐蚀液。但是安这个装置的话,腐蚀槽一定要固定好,不要经常移动,以免损坏水阀。再做一个合适的盖子,使酸不挥发、减少污染的程度。

因腐蚀槽底部非常的平滑,版在槽里拿起时很不方便,这时可以在槽的底部5㎝左右的间距粘一条薄的塑料。更简单的方法,用一根塑料绳放在槽内,两头留在槽外边。然后把版的一侧放在绳上,观察和拿出时,手提绳子的两侧,版一侧自然提出。

3.其他辅助设备

①曲线锯(图32)

曲线锯是制作一些异型版时所用设备。分台式和手提式两种。

②砂轮机(图33)

砂轮机是打磨铜板的设备,无论是手工裁版还是裁版机裁版后,边上都有毛茬,很容易伤手,所以裁板后要用砂轮机整理一下四边。另一个重要的工序就是制好版以后,四边要用砂轮机打磨成45°的边便于印刷。

③台钻(图34)

特殊效果的工具,可用此工具进行打眼,可根据需要选择钻头的粗细。

④毛毡

毛毡以纯羊毛的为宜,厚度应在0.2—0.5㎝之间,毛毡在铜版画印制中非常重要,所以对质量要求较为严格,另外也要注意选择毛毡的厚度。尺寸应与铜版机上的铁板相符或四边小1——2㎝,大与铁板会影响铜版印刷机的转动。一般情况下用一张薄的和一张厚的两张。一般根据版的状态选择毛毡,薄毛毡放在下,厚毛毡放在上面,也可把最细、软、薄的毛毡放在下面,上面放厚的硬一点的毛毡。细腻的画面,三张毛毡为宜(图149),同时纸与毛毡中间加一张薄纸,以防止油墨透出弄脏毛毡。但美柔汀的版,最好不要垫纸,因为纸影响毛毡的弹性。

批量印制作品时,由于毛毡吸水过多,会影响印刷质量,同时也容易使铜版机滚筒生锈,所以印十张左右应该换毛毡,把湿毛毡晾干。

批量用宣纸印制的话,宣纸中的胶被毛毡吸收,使毛毡变硬,所以为了保持毛毡的弹性和柔软,应经常清洗毛毡,清洗时不能用手搓,以免破坏毛毡质地,并用吹风机吹干,购买毛毡时一定要注意质量,质量以羊毛质地、没有杂质、薄厚均匀的为佳。

⑤遮光板(图31)

遮光板是制作美柔汀技法时必备的设备。因铜板表面比较光泽,在制版时有反光产生,使画面形象呈负像影响观察。为了使版面不反光,所以需要遮光以便观察。

制作方法:做一个木框,中间贴一张硫酸纸(或喷砂玻璃),在硫酸纸的后面装一盏灯,光线透过硫酸纸后折射在版面上就不会有反光产生且呈正像。

第二章 铜版画的制版

铜版画是利用凹印原理制版、印刷的一种版画。了解了铜版画的原理以后,必须从铜版画的物质和技术的角度来认识制作过程。铜版画是利用工具或腐蚀等方法制版,在金属版(主要是铜板和锌板)上制造出凹陷的线条和肌理,施墨后通过铜版机的压力转印到纸或其他媒材上。铜版画的技法、效果虽然很多,但都是利用了这个基本的原理,也有少数的技法运用了凸凹版的原理。

第一节铜版画的基本原理

铜版画作品中柔软光泽的油墨、精细的线条和神奇的肌理,加之制作手段的丰富性、灵变性、可塑性,具有其他绘画所无法替代的艺术特性,因而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家参与铜版画的创作。铜版画的原理与凸版画正相反,铜版画是由凹陷的部分构成形象,而凸版画则是由凸起的部分构成形象。铜版画有别于其他版画的最大特点是印制方式,首先是把油墨擦到凹陷的部分,然后用加湿的版画纸通过铜版机的压力进行印制,使版面上凹陷部分内的油墨转印到纸上,最后形成艺术作品。(图1、2)

由于铜版画制版方法和擦墨方法的不同,能产生千变万化的效果。如直接技法由于是在版面上直接表现形象,所以是一种复杂、精确和细腻的技法。由于版材质地的坚硬,表现较为困难。在具有严谨态度的同时,利用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熟练自由的表现技巧,在金属版上精确刻画,理所当然会得到理想的效果。间接技法是利用化学方式进行制作,金属版通过酸的腐蚀,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制作过程虽然复杂,但是其自由的表现手法和极大的可塑性,特别是富有魅力的肌理变化给人以启发。

由于是在金属的版面上制造凸凹的线条和肌理,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获得,因而其技法大致可分为两类:直接技法(物理方法)和间接技法(化学方法)。

1、直接技法:雕版技法(图3)、干刻技法(图4)、美柔汀技法(图5)等。

2、间接技法:蚀刻技法(图6)、飞尘技法(图7)、水墨技法(图8)、糖水技法(图9)、软蜡技法(图10、11)、漂油技法(图12)、感光制版技法(图13)等。

第二节 直接技法

直接技法即物理的制版方法,利用制版工具(摇点刀、雕刀、刻针等)在版面上直接进行刻画和表现,使版面上产生凹陷的点和线,从而获得形象。

1.雕版技法(Engraving)

铜版画最初就是由金属雕刻技术发展而来,早期的工匠们利用各种型号的推刀、排刀在版面上进行绘画复制。他们在画面上制造出非常明快的线,利用交叉线的排列表现明暗关系,也运用线条的粗细表现体积感。到了丢勒时期雕刻版技法才从复制技术中分离出来,成为版画创作的手段。雕版技法的特点是表现细腻入微,结构严谨。丢勒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雕刻版画,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的精美的雕版作品(图64)。在19世纪的欧洲多用这种方法印制书籍中的插图,直到现在为止纸钞、邮票等还使用这一印制技法。

雕版技法类似于木口木刻,但在印制时两者正相反,雕版技法把凹陷的部分转印到媒材上,而木口木刻是利用凸版印制方法。雕版表现的线没有干刻技法中的“毛刺”,但雕版技法所表现的线比其他技法干净利索,这种技法能够表现比较细致的形象,并能表现多样的线条,利用交叉的线则能表现更为丰富的效果。因雕版技法的直接性,在制版时需要熟练的技巧和耐心的精神,雕版技法的板材以铜版为佳。

首先在版面涂上一层稀而薄的防腐液,这样易于观察、刻制方便。防腐液干燥后,用硫酸纸把草图透到版面上,画的越细致用雕刀表现时就会更准确(图65)。想要熟练和自由自在的运用雕刀,需要相当的经验,可先在废版上进行练习。各种角度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波浪线、振动线、直线、曲线以及粗线和细线等,利用推刀和排刀的刀尖在雕线的时候刀尖的角度和斜面的倾斜角度要适当,用手握住刀柄,食指和拇指把住刀的前部,利用刀尖在版面上向前推(图66)。如果刀尖过长,离手太远的话不易控制刀法,所以购买和自制推刀与排刀时要依据自己手掌的特征及使用习惯进行选择或加工。另外木柄可以用布或皮革裹上,以免长时间使用损伤手掌。推刀在刻线时产生的“毛刺”,要用平刀或刮刀刮掉,但注意不要在版面上产生划痕,最后还要把整个版面进行抛光。雕刀刻粗线用方形刀,刻细线用菱形刀,排刀可以一次排出均匀的几条线。推刀在版面上推线时容易跑刀,所以一定要抓住版,要推深线时,把木柄抬高,用力向下推。推线时起刀和收刀很重要应把版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由浅入深的开始,到认为理想的深度后,保持这种状态向前推(图67)。但有时刀会突然的跳出,那么就要从头慢慢的推到跳出的地方继续向前推。表现弧线和曲线时,版的下面放一个圆皮垫(图68),然后握住推刀不动,而转动板材,这样就可以推出流畅的曲线。如果对推出的线深度和宽度不满意的话,也可以用上述方法重新推。全部刻完后,把“毛刺”刮去,再用极细的砂纸打磨一遍,也可用木炭打磨,最后抛光。

以线为主表现形象的叫线雕版技法(Lineengraving),也有用点描绘的方法,即用刀尖轻轻地在版面上敲,由细细的点构成形象。

2.干刻技法(drypoint)

干刻是一种简单而自由的铜版画技法,用刻针直接在铜版、锌版、PS版或塑料版的版面上表现,不经过腐蚀,刻完线后即可上油墨印刷。干刻技法的特征是线条富于变化,画面色调丰富,给人一种轻盈和自由的感觉(图69)。

干刻是铜版画的最基本的技法。因为干刻是利用刻针在版面上进行表现,所以线的深浅直接影响油墨量的多少,从而对形象的表现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用力划画的话,可以在线的两侧形成“毛刺”(burr),如同犁地时两侧翻起的泥土,在上墨时因“毛刺”可吸收油墨,使每根线都形成一种柔和的润泽感觉,其效果非常独特,犹如水墨线条的美感,“毛刺”是干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由于刻的力度不同有重有轻,所以要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把握,同时“毛刺”有角度、强度等要求(图70),因而以铜版为易(铜版的硬度比锌板强)。因为印刷时机器过大的压力容易把“毛刺”压平,而不能多印,所以这种技法最多印15—20张,再印就难保作品质量。没有“毛刺”虽然也可以印制,但其效果却完全不同,因此制版完成后应小心的保护版面,以免损伤“毛刺”。

在处理好的版面上直接用石版用油性铅笔或4B、5B的铅笔画上草图。但最好的方法是在版面上涂一层薄薄的防腐液,这样画稿既容易,又能得心应手的表现。画稿时注意刻与印的图像相反,所以如果表现文字等有反正关系的图形时要多加注意。如果用油性的蜡笔、油画棒直接在版上画稿前,先把版放到弱酸里,腐蚀3—5秒钟,这样油性笔在版上就不会打滑,也很容易表现。(图73)

初学者也可使用塑料板、PS版,因为这种版材质相对较软,一般的针或锥子就可以很容易的表现,且也能产生一些“毛刺”,并且能印十张左右,是一种很好的练习材料。因塑料板其透明的特征,所以不需要透稿,把稿子放在版材的下面就清晰可见。因而这一点比其他材料更具优点,但塑料板太薄易破损。

刻针是干刻的最基本的工具,也可与滚点刀、摇点刀混用,另外也可寻找其他的代用品。干刻顾名思义,只要能在金属板上产生划痕的工具材料均可,即有创意性效果的工具都可以选择。另外,国外有些版画家常利用电动工具(如小型的电钻或牙医用的电钻等)(图71),在金属板上进行表现(图72)。但刻针刻画可以产生“毛刺”,这些“毛刺”的大小形态决定线的表现力,用刻针的时候,如同拿铅笔一样方便,在光滑的版面上细微的划痕都能印制出来,所以不必要的轻微划痕一定要注意(图74)。另外为了表现线的力度和速度感,所以在表现时一气呵成为宜。

刻针的使用角度影响“毛刺”的形态和感觉,应根据形象的内容调整刻针的角度,熟练后,可以表现丰富的效果。刻针倾斜时可在一侧产生“毛刺”,巧妙的利用就可产生柔软与粗犷的效果。而直立使用刻针,两侧产生“毛刺”,用力小“毛刺”就少而弱,印几张后“毛刺”就会消失。直立使用刻针时要稍加用力,这样两侧的“毛刺”印出后,就会有中间重两侧淡的效果。线条过于密集的话也会产生糊版的效果,而且线与线也不明确。可用压刀或刮刀进行修改,但不是刮掉所有的“毛刺”,只需把糊版的地方或多余的“毛刺”稍加修整即可。这种方法也叫“雕版干刻”法。用刮刀刮“毛刺”时,因线的深浅无法判断,需要依靠感觉和经验。“毛刺”刮掉后因刮刀产生的划痕应用压刀压平。如果需要在画面中表现一些灰调子,可利用粗细不同的砂纸在必要的局部打磨,产生浅灰的调子。也可用摇点刀或滚点刀等点状工具在版面上进行表现,进而制造程度不同的灰调子。(图75)

3.美柔汀技法(Mezzotint)

17世纪在欧洲发明了美柔汀技法,美柔汀是利用柔软细腻的中间调子表现形象的一种技法,能够表现极为精细的效果,漆黑润泽的底色和富有魅力的中间调子,营造了画面深邃的神秘感具有其他版种无法替代的特点(图76)。

①摇点刀美柔汀技法

初期的美柔汀是用滚点刀进行,所以画面效果有粗糙的感觉,后来开发了摇点刀,摇点刀可以在版面上做出规整、均匀的凹点。美柔汀的制版首先用摇点刀在整个版面上摇出无数的凹点并产生“毛刺”,在这些无数的点和“毛刺”中可以存积大量的油墨,印出一张柔和漆黑的底色,然后以刮刀和压刀刮、压出灰调子、亮调子和高光。美柔汀技法的制版方法铜版画的其他技法相反,美柔汀技法是由深色向亮色进行表现,而其他技法是由亮至深表现形象。

在使用摇点刀时,用力握住刀柄,(摇点刀的木柄比一般刀柄粗,这样握起来比较方便)然后以刀齿对准版面,刀与版的角度应是80°左右为宜(图77),用力在版面上左右摇压(既要左右用力,又要向下用力),并慢慢前移,不能太快(太快每条线的间距太宽)。这样才能在版面上摇出规整的凹点。然后一排一排地摇,一遍摇完后换一个方向继续。摇版的方向应呈米字型,最少摇15遍(图78),这样才能使版面漆黑。美柔汀的摇版过程关系到作品的质量,因美柔汀的特征就是通过这个环节体现出来,所以要认真对待,如版摇的不均匀,做中间调子和亮调子的时候会显粗糙而不耐看,如摇的太浅,又会影响印数。

另外摇版时的桌面最好比普通桌子低一些,这样摇版时较为方便,因身体的重力也能用上,所以比较省力,而在普通桌面上摇版时,摇点刀应反握,这样较方便。如果力度不够也可在摇点刀上加些重物(铁块等),以增加刀的自重,达到省力的效果。

现在有一种半自动摇板机,这种机器如同人工摇版一样,需要一行一行地摇,需要人工调节板面的方向(图79)。

②划线美柔汀技法

即利用无数的凹线交叉使画面产生黑色,然后用刮刀和压刀进行表现。划线的方法有很多种:用干刻针在版面上“米”字方向的密密的交叉画线,但此法较慢;用滚点刀在版面上滚出无数的小点,此种方法易伤滚点刀,且也较慢;用雕版的排刀比刻针要快许多;最好的方法是用美工刀片划线,事先把10片左右的美工刀片用胶带整齐的捆好,注意的是手握的部分更要捆好,以免伤手。画线的时候用钢尺,然后在版面上划不同方向的交叉线16遍以上,这样版面上会产生无数的凹线和凸起的毛刺(图80),版面就会形成黑色调子。另外国外有画线的排线刀(图81),同时能画几条线,可节省相当的时间,线美柔汀因其规则的线交叉,所以画面的效果也非常独特(图82)。

③飞尘美柔汀

飞尘美柔汀的效果,是把整个版画做几遍飞尘后,版面就如同美柔汀一样,形成黑的底色,然后用刮刀、压刀表现明暗调子,但一定要做细点飞尘,使底色尽量细腻均匀。飞尘的密度有所区别的话,能表现流动的空间。画家戈雅曾经做过这种技法的尝试,取得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④制版

摇制好美柔汀版后,就可以制版。首先是透稿,用复写纸和刻针即可,然后,用刮刀和压刀进行表现,大面积亮部表现时,可用刮刀,比较细腻的局部和渐变效果以压刀进行处理。初习美柔汀技法时由于对最后的效果不了解,把握不住调子的程度,通过实践就可以掌握,也可通过打样试印来确认画面的效果。但不能过多的打样,因为过多的打样会影响最后的批量印制。用刮刀制版时,版上会刮掉一些粉未,应及时的擦掉,如留在版面不经意间就会在版面上产生划痕,而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画面如需大面积提亮可先用刮刀刮,然后用砂纸打磨,先粗后细,直至版面上无任何的划痕。在美柔汀制作时,要在遮光板下面操作,便于识别形象,而且图像与制印状态一致(图83)。如果没有遮光台的话,制作中间可以用硫酸纸铺在版面上,也可清楚地辨别形象。

美柔汀的特点是在重的底色中表现形象,认识这一点非常的必要,那么在题材的选择中就应考虑适合于美柔汀技法表现的对象,如表现夜景或表现强光下的物体,尽可能的充分的借用版面上的黑底色。美柔汀技法的特性适合于表现一些明暗强烈的物象,一些物质的质感也非常适合美柔汀的表现,如玻璃器皿、不锈钢制品等反光强烈的物象,另外一些柔软的布质物品也适合于美柔汀的表现效果。(图84)用美柔汀技法表现一些高调的物象,就得不偿失,即要刮掉大面积的黑色,又因版面上的点痕和划痕难于清除,而带来制版上的麻烦,给擦版也带来诸多的问题。

⑤套色美柔汀

套色美柔汀是德国画家伯隆受牛顿三原色的原理的启发而发明,当时是为了复制油画,即制作红、黄、蓝三块版,然后依次印刷。此种方法因分色复杂,现在很少有人使用,现代美柔汀套色多为专色套版。即根据草图效果,先制作主版,根据需要做色版。套色美柔汀主版要比黑白美柔汀版提亮几个层次,这样其他色版叠印后,能保持明快的色彩。反之,画面沉闷。

先制做主版,然后根据草图分色版,把相距较远的色块分在一个版面上,所有的颜色尽可能控制在两个左右的色版内,也可制一块暖色版和一冷色版。色版可采用飞尘腐蚀的方法,小的局部也可用滚点刀制版,色版完成后对版打样,直至达到满意效果,再批量印制。

制完版后,打磨四边和四角。美柔汀技法的印数的多少,是与摇版时的结果有直接关系,摇的深而密的版可印40—50张质量较好的作品。

第三节 间接技法

间接技法则是一种化学方法,利用腐蚀的手段在版面上产生凸凹的版痕效果,进而获取形象。间接技法的种类非常的丰富,印痕效果个性分明。间接技法是铜版画重要的表现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间接技法的表现领域还在不断的扩展。

1.蚀刻技法(etching)

蚀刻虽然比雕版技法略显粗糙,但不像雕版和干刻由于版材的硬度,而影响线的自由表现,所以从这一点上说蚀刻技法在表现形象时,能更灵活的运用线造型的特性。操作的简便性及工具的随意性使其画面效果自然比雕版与干刻丰富而多变(图85)。

首先在版面上涂上防腐液,干燥以后用刻针在版面上描绘,再进行腐蚀,因被刻针划过的部分被腐蚀,而涂有防腐液的部分不会被腐蚀(图86)。同时随着划线的轻重、酸的浓度和时间长短的差异直接影响腐蚀线的深浅宽窄,印制的线条就会产生浓淡变化,因而使画面富于变化(图87)。这一技法不单单表现线,还可以表现点、面及笔触等,与滚点刀结合也能产生诸多的变化,所以这种技法极具表现性。

制版:可以用复写纸透稿,也可以用铅笔、炭笔、蜡笔等在纸上画稿,然后利用铜版机转印到涂有防腐液的版面上,(图88)然后进行表现。表现时由于用力过大而发生失误时,版面上会产生很深的划痕,影响画面的效果,因而要做到胸有成竹(图89)。

蚀刻的时间直接关系到画面的效果,因而巧妙、恰当的利用这些特点可以表现线的多样风格,其腐蚀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分层腐蚀法:即把线全部画好,按深浅进行腐蚀。如先把画好线的版腐蚀一遍,拿出把浅色调的线条用防腐液封堵上,然后再进行腐蚀,以这种方式分段腐蚀,就会使线产生深浅变化(图90)。

另一种是分段腐蚀法:即根据草图的要求,把需要表现的线分清层次,如先画最重的线,然后腐蚀一段时间拿出,再画中间调子的线,然后进行腐蚀,最后画浅线,画好后再进行腐蚀。每段过程不用封堵,与前一种技法相反(图91)。

如果表现交叉线时,细部过多的交叉会使腐蚀液剥落,影响画面效果,所以最好先腐蚀同方向的线,然后重涂防腐液,再腐蚀另一方向的线,这样反复进行就可以创作出明暗丰富的调子,但注意每次腐蚀时间应一致,只有时间的大致统一才能使画面中的线统一而和谐。最后进行打样观察效果,边打样边修整,直到满意为止。

2.飞尘技法(aquatint)

蚀刻的技法的目的是在金属版上制作出凹陷的线条,而飞尘则是创造明暗效果的一种铜版画技法。飞尘的特点是能够营造画面丰富的层次,结合以蚀刻更能表现形象的肌理、质感、明暗等效果,飞尘技法也是铜版画技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法。蚀刻是用刻针表现点和线的效果,但表现明暗调子就比较难。而飞尘是以点状防腐材料来进行表现,利用点的疏密,可以在瞬间表现出丰富的明暗层次,一般蚀刻和飞尘两种方法结合较为自然。戈雅使这一技法走向成熟,在他的作品中朴实的线条结合层次分明的飞尘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图92)。

飞尘技法是把点状防腐材料均匀的撒到版面上,通过加热使粉末熔化粘到版面上。将版放入腐蚀液中,凡未粘上点状防腐材料的地方均被腐蚀形成凹陷,除去点状防腐材料后,上油墨印刷形成调子。腐蚀时间长,色调就深,反之就浅,以防腐液控制画面各部分腐蚀时间,就可得到许多的层次变化。再因版面上点状防腐材料的粗细、疏密,或反复多次飞尘腐蚀可使画面赋予变化。

①松香粉飞尘法

把防腐的松香制成粉末,均匀的撒在版面上,然后进行加热,待松香粉溶化后,就产生了防腐作用,经过腐蚀,版上就形成了许多小点,那么根据松香粉的疏密和腐蚀时间的长短,版面上凸凹不平的点形成浓淡变化,这种方法虽然和美柔汀的方法有些一致但美柔汀使用的是摇点刀,所以能做出更深的黑色。如果飞尘的腐蚀时间和松香粉的疏密调整好的话,也可很容易的制造不同层次的调子。

撒松香粉时一定要注意,松香粉中大颗粒的一定要碾碎,因为大颗粒的容易在版面上产生大面积的防腐,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撒松香粉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工方法,即把飞尘筒口朝下,在版面上方10cm—20cm的上方,一手握瓶,一手轻轻拍打瓶底,这样边拍边移动,直到版面的松香粉均匀为止。也可以根据画面需要调整瓶口沙布的密度,需要大点的飞尘可以用粗目的丝网,也可直接做几个不同目数的飞尘筒,这样就可以同时使用粗细不同的松香粉。这种方法虽然没有飞尘箱那样匀,但可以局部调整颗粒的大小和密度。手工撒松香要在没有风的地方,撒的过程中首先要确认瓶口是否密封严实(图93)。另一种方法是利用飞尘箱飞尘,均匀是飞尘箱飞尘的最大的优点,但操作时一定要小心避风并不能晃动。以上原因可能使松香粉移动,那样的话就要重新做。

松香粉末的最佳的密度,应该颗粒大小的间距,即两个颗粒之间应是一个颗粒的大小。如果间距太小加热后,颗粒相互连接起防腐作用,而达不到飞尘效果,撒完松香粉后用放大镜检查疏密效果,掌握一定的经验后,肉眼也能判断密度的大小(图94)。

版面上撒好松香粉,就可以加热。加热的方法有很多,利用加热台加热是其中最好的方法,加热台一定要比版子大。加热后颗粒溶化并变成透明状,然后再用放大镜检查一下颗粒相互是否粘连和溶化程度。另一种方法用电炉烤的方法,首先把飞尘版小心的放在铁网上,然后用电炉在下面加热,要经常移动电炉,使版面受热尽量均匀,版面上的松香粉溶化后会呈透明状的晶体。注意加热过度或不够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加热过度会使松香全部溶化,不能产生调子,而且版面容易弯曲。加热不够松香粉会粘连不牢,腐蚀中会剥落。加热后把版拿下平放到台面上冷却。

把不需要腐蚀的地方用防腐液封堵,然后腐蚀,腐蚀时间的长短和酸的浓度决定着调子的浓淡。一般飞尘腐蚀液的比例为1∶6为宜(飞尘腐蚀时间不同浓淡的差别很大,从30秒—15分)(图95),飞尘一般是越腐蚀越重,但过长时间的腐蚀也会出现问题,因为开始时点是向下腐蚀,长时间后,点的腐蚀向左右延伸,过长时间的话,相近点的中间部分就会被腐蚀掉,调子不但不重反而呈不规则的浅灰色,产生平腐蚀的现象(UnderCutting)(图96)。精密的细部腐蚀时间不能过长,用弱酸比较好。飞尘腐蚀后版面上的松香粉需要用酒精清洗(图97)。

②自喷漆飞尘法

油性自喷漆(或定画液)也可做飞尘防腐液。购买时要挑选附着力强的自喷漆,用自喷漆喷的时候可以把版立起来,在一定的距离上喷,刚喷的时候点状较大,可以在纸上或版的面缘开始,慢慢点状均匀后向里喷,特别是细腻形象的部分,密度应该是50%的程度为佳。自喷漆的密度用肉眼不太好观察,因为有许多半透明的小点不好识别,所以初学者往往喷得过多,这时用放大镜观察更方便。把版平放喷漆的话许多小的颗粒更容易附着,但喷嘴应在版面以外的斜上方(图98)。这种方法比立着喷更细致一些。腐蚀后版面上自喷漆可用煤油、汽油清除。自喷漆飞尘法也可以反复多次进行,直到达到满意的画面效果。与松香飞尘结合使用效果更理想。

③喷笔飞尘法

这种技法是在18世纪末开发,即利用一种树脂液体(也可用炳稀颜料代替),利用喷笔进行表现的飞尘方法,此种飞尘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人为的控制点的疏密,而松香粉飞尘很难控制点的疏密程度,同时也可按形象的结构表现明暗调子(图99)。

先在桌面上铺一张大一点的报纸,然后把版材倾斜的放在上面,用喷笔在版上方20cm—30㎝,45左右角度处喷射,注意喷前要在纸上试一下,调整好点的大小,再到版面上喷射。画面亮的部分多喷,重部分少喷,按上下、左右均匀的喷射,需要遮挡的部分,可用卡纸或涤纶片剪裁好形再喷,其疏密程度的把握可以观察版边纸上的点的疏密,同时此种方法也需要制作时积累经验,然后才能充分地自由表现。另外喷完版以后要马上清洗喷笔,如不及时清洗就会堵塞喷笔。

只用飞尘技法制版画面比较单调,一般是利用飞尘结合蚀刻,两者相互补充,一是制调子,二是表现细节和轮廓,从而使作品更具绘画的表现性。

3.糖水技法(Leftground)

糖水技法是一种表现自由、操作简便的技法,其效果粗犷而灵便,表现性极强,从毕加索、米罗的作品中能够清楚而直观的体会到。一般糖水技法要与飞尘技法相结合,表现笔触般肌理效果(图100)。

首先,用糖水在版面上自由的表现,(可用毛笔、板刷、自制的竹笔等工具),待糖水完全干燥后,用硬防腐液薄薄的涂上一层,待防腐液干燥后,放到热水里,这样糖水就会溶化,防腐膜也随着剥落,没有画糖水的部分就会牢牢的固定在版面上,所表现的形象就自然的显现,然后做飞尘腐蚀处理(图101)。不做飞尘直接腐蚀的话会产生独特的效果,版面上露出的部分,腐蚀后会产生断层面,这样上墨印制的话,腐蚀的面会出现非常薄灰的色,而边缘的部分的断层面会存积一定的油墨,印制后就会出现轮廓重而中间浅的效果。

糖水技法的材料是糖水加墨汁混合液,稍加一点肥皂水也可。把版面上的油渍洗净,使糖水容易在版面上附着。为了使糖水易溶解,可以画的厚一点。

制作糖水技法材料很多,只要是水性的材料即可。

①糖水+肥皂水+墨汁

②桃胶水+墨汁

③蜂蜜水+墨汁

④普通胶水+墨汁

⑤水粉颜料(或水彩颜料)

糖水黏稠度可以按自己画面的需要调整,但应注意糖水厚度。同时防腐液也尽量薄涂,如果防腐液太厚,在水中不易化解,防腐液难剥落。放到热水中溶解时,如局部不完全剥落,可用笔或软的羽毛轻轻的在糖水部分擦拭,细致的部分也是如此,直至糖水完全溶解露出版基。另外利用手指轻轻地在糖水部分柔擦,也能够使糖水剥落。

4.软蜡技法(Soft—ground)

软蜡技法制作的线条形式丰富、变化多样、灵活而不刻板、轻盈而不粗糙。这种技法是在1735年由英国人首先发明,后传入法国,最初的软蜡技法是为了表现铅笔和蜡笔等效果。在石版画没有发明以前,欧洲主要是用软蜡技法复制名家的素描,后又利用软蜡技法复制多色素描,它一经出现就替代了用雕版复制素描的方法。柯罗惠支的作品充分的展示了软蜡线条的魅力。而实物软蜡转印法,则能把多种物质的肌理充分的表现在作品中,使画面肌理丰富而深邃,增强了铜版画的表现力(图102)。

在防腐液中加入凡士林,使防腐液软而粘,且不宜干燥。软蜡技法包括两种:

笔痕软蜡效果是在版面涂好软蜡后,覆上一层薄薄的纸,在纸上用笔(铅笔、蜡笔、炭笔、刻针等)作画。凡画过之处,软蜡即被粘在纸上。用力重软蜡被粘掉的多,反之则少。画完把纸揭掉,放入酸中腐蚀,蜡被粘去多的地方先被腐蚀,因而腐蚀较深;蜡被粘去少的地方,酸须透过一层薄蜡才能受到腐蚀,因而较浅;未画之处,则不被腐蚀。去防腐蜡之后,即可上墨印刷。由于作画用笔的轻重,画面上产生了浓淡层次的变化(图103)。在版面上表现时如果对画面效果不满意,可以擦掉软蜡,重新表现,所以不要有负担。用铅笔进行描绘时,为了防止手印到版面上,可以使用垫版。软蜡的粘度非常重要软蜡太硬细腻的部分反应迟钝,反之太软粘掉的软蜡过多。法国产Chanhonne软蜡的效果非常好,细部的质感也能充分的表现。另外地板蜡、家具上光蜡也可做软蜡技法。

实物软蜡效果能够在版面上表现不同物质的肌理,比如在软蜡上压印不同的肌理,其效果可以腐蚀出来,从而表现出物质的质感特征。实物肌理表现时,可找一些符合自己画面意图的实物,其种类是非常丰富的。比如丝网、树叶、砂纸、麻袋布、壁纸、头发、羽毛、废纸、网状物等自己喜欢的肌理(图104),但实物一定是薄片状,因为要在铜版机上转印,太厚容易使毛毡压坏,同时铜版机也难以承受。首先轻轻地把实物放在涂有软蜡版面上,置于铜版机上,盖一张不吸墨的纸或涤纶片,盖上毛毡,铜版机的压力一定要轻,绝不能太强,另外毛毡可以用硬一点的更好,如果太软容易贴下更多的软蜡,如没有硬毛毡,可放上一张卡纸在毛毡下面。这样可以避免上述现象。另外软蜡过软或实物过厚的话,也可直接用手转印。软蜡可以表现许多丰富的效果,一些偶发的效果虽容易表现,但须结合作品的内容来加以实现。

软蜡的涂法:首先是薄而均匀的在版面上涂软蜡,不要有笔痕,移动时不要把指纹留在版面上。软蜡和硬防腐液一样,用皮滚最好,且边加热边涂为宜(图105),用拓包也可。值得注意的是软蜡薄一些为宜,如果太厚不利于细腻的实物表现。

5.水墨技法

表现水墨韵味的铜版画技法,比飞尘技法更自由灵活。飞尘技法由于画面的许多效果需用防腐液封堵与描绘,所以会使画面产生过于生硬的视觉效果。水墨技法则具有自由、不可预见等特征,在画面中恰当的运用,会产生许多神奇而独特的效果。(图106)

制版方法有两种:

①石版用汽水墨效果:

石版用汽水墨因具有油性的品质,所以具有防腐作用。把石版汽水墨研磨好,以毛笔醮水墨在版面上自由的表现,待水墨完全干燥以后就可以腐蚀。石版用水墨效果的优点在于腐蚀后的效果细腻(图107)。

②复印墨粉的效果:

以复印机的黑墨粉加酒精调制后用毛笔在版面上表现,酒精挥发后,呈淋漓的流动感觉,但墨粉不具防腐性,且一碰就掉,所以需要在加热台上加热,加热时注意观察墨粉的变化,墨粉呈现出光泽时即表示加热完成,墨粉也牢固的附着在版面上,而产生防腐作用。此种效果的特点是,操作简单,材料方便可取(图108)。但不足在于层次变化没有汽水墨丰富,表现时要注意不能太厚、太密,淡一些为宜。如厚而密,加热后墨粉溶化,就会造成大面积防腐,而达不到预期效果,这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此种方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加热后的墨粉不易清除掉,所以需要用碱水清洗。

6.漂油技法

本技法是利用水油分离的原理进行制版,律动的视觉效果是漂油技法的主要特征,恰当的运用能够活跃画面的氛围,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图109)。

制版方法:首先在水槽内加水然后将稀释的液体防腐液倒入水中,就会出现油水分离的现象,然后用木棍等工具搅动就会产生流动的节奏,满意后把水中防腐液粘到版面上(图110),如不理想可以将水中防腐液粘滤净,把版面清洗干净,重新制作,然后加以飞尘处理。这时应把不需要的部分用防腐液封堵,腐蚀后就会产生独特的律动形态。

第四节 感光制版技法

现代铜版画作品中非常多的运用感光制版技法(PaotoEtahing),这种技法借用了商业印刷的感光制版材料,并利用点状的菲林片或在透明纸上手绘,进行感光作业加以完成,其效果是其他技法不能替代的。作品体现了一种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在保持铜版画传统特征的同时又增添了现代科技的因素。特别是结合数字技术处理手段加工图形,然后出制版菲林片感光制版,则更增添了画面的意韵。在硫酸纸或其他透明的纸上手绘的话,利用感光制版法可以很容易的制作出自然的形象。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感光制版法的手段会进一步扩展。(图116)

利用涂有感光材料的版材,进行曝光制版。这样被光照射的感光材料牢牢的固定在版面上,而没有照射到的地方,在显影的过程中剥落,干燥后做飞尘或直接腐蚀,那么菲林片的图象就会在版面上表现出来。

1.版的处理

为了使感光胶能够牢固的附到版面上,首先用清洗剂或化石粉(爽身粉也可)加少许水擦版,也可用800—1000#的砂纸打磨版面,其目的是除去版面上油迹。打磨后,用清水洗净,版面上如有水油分离反应,说明版面上还有油,那么就再擦一遍,同时手印不要留在版面上,把水擦干并干燥,准备涂感光胶。

2.感光材料的种类

①感光胶

感光胶具有感光特性的同时,也起到防腐作用。感光胶有很多种,进口感光胶、国产感光胶和自制感光胶等。

利用涂布烘干机涂感光胶:

把裁好的版固定在涂布烘干机的旋转架上,感光胶适量倒在版面的中心部分,调整好涂布烘干机的转数和温度,然后打开涂布烘干机的开关,由于涂布烘干机的离心作用,感光胶会均匀的分布在版面上,待干燥后拿出,并避光保存。(图117)

利用海绵涂涂感光胶:

用海绵蘸感光胶,薄薄的均匀的涂到版面上,平放10分钟左右版面上的笔痕消失后,以加热台或电吹风干燥。感光胶涂好后一定要加热,这样能使感光胶牢牢的固定在版面上,加热台的温度120°的话,加热10分钟左右(图120)。

②感光膜

国外生产一种感光膜,该膜尺寸很大,且具有防腐功能,因而使用十分方便,首先把版面清洗好,然后按版面的尺寸裁好,撕掉感光膜一侧的塑料膜,用喷壶在版面上均匀的喷水,把感光膜覆盖在版面上,上面覆盖一层干纸,用铜版机施压2—3遍,感光膜就会牢牢的附在版面上,然后避强光保存,用时再把感光膜上层的塑料膜撕掉,感光制版即可(图121)。

本感光膜的使用有两种方法,一是只用感光膜感光制版不进行腐蚀,即整个画面全部为感光膜,那么曝光、显影结束后,再用晒版机曝光5分钟以上进行固化处理,因感光膜具有一定的厚度,晾干后可直接上墨印刷。另一种方法是局部利用感光技法(此技法在铜版画创作中最为常见),即结合铜版画的其他技法进行创作,在画面中需要的部分进行感光处理后,固化感光膜,用防腐液封堵好其余的部分,然后进行腐蚀,腐蚀时间依画面所需的黑白灰关系而定。这种方式的顺序是第一步先做感光技法,因新的版面清洁光滑利于操作。另外感光技法因操作不当中间环节易出问题,所以感光版制好再做其他技法。注意感光膜的部分一定要封堵好,最好再粘一层胶带为宜。

③预涂感光版

现在广州生产一种印刷专用的预涂感光锌板,即锌板上预先涂好感光胶的版材,这种版材使用方便,是制作铜版画的较为理想的感光版材,且价格与普通锌板差不多。

制版时与上述的方法大体一致,一是尽可能回避强光,普通的室内的光线下,3—5分钟露光问题不大。二是腐蚀前一定要加热固化感光胶,以免腐蚀时感光胶剥落。烤版时间为180℃——190℃,十分钟左右。三是腐蚀结束后用碱水去除感光胶。

3.菲林片的制作

凹版用菲林片要用正片,如用凸版技法印制则需要用负片。可利用数码相机或光学相机摄取形象,然后用Photoshop进行加工处理,并设定需要的尺寸,精度设定200dpi左右即可,储存后到印刷制版厂出菲林片。一般铜版画制作使用的菲林片网目选择范围在50—100线左右,75线的图像已经很精细,如精度特别高,在腐蚀中难免损失部分细节。一般精度的图像需浅腐蚀,深腐蚀自然对细腻的部分有损伤。

在透明纸上手绘时,一般要在透台上进行修整,因为在透台上可以很容易确定绘制的深浅是否适合感光。

4.感光与腐蚀

准备好菲林片,把菲林片放在版面上正确的位置,然后用透明胶带贴上,(注意菲林片一定要反贴)然后用平版晒版机感光,感光时间一般为3—4分钟。如自制感光台,光线较弱的情况,时间可适当延长。另外根据感光胶涂的薄厚情况,感光时间也不同,薄时间短,厚则时间长。最好做几次实验,然后找到最佳的感光时间。(图118)

曝光结束后放到显像液(专用显影液或苏打水,苏打水的配制:10克苏打+200ml的水)中显影,然后观察版面显影是否彻底,达到预期效果后,拿出用水轻轻冲洗后干燥。注意显影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直到效果满意为止。如显影不理想可拿出用手指或海绵轻轻地擦拭,直到形象全部显出(这一过程不在暗室里进行也可)。显影结束进行加硬处理,在加热台上加热20分钟左右后即可腐蚀。(图119)

根据菲林片的情况或画面的效果进行飞尘处理,如不想做飞尘也可,腐蚀后用水洗净,用碱水把感光胶洗掉,如果想检查腐蚀状况,先不擦掉感光胶,直接上墨印刷,想继续腐蚀,可用煤油擦净油墨,再用洗涤剂清洗,进行第二次腐蚀。

所有感光材料都对人体有害,所以一定要在通风良好的室内进行。感光胶如有剥落的部分,用沥青封堵即可,然后腐蚀。再用碱水浸泡一会再擦掉版面上的感光胶膜。

第五节 特殊技法

铜版画由于金属版材的可塑性,并经过画家在铜版画创作过程中的不断创新,发明了许多的特殊的技法。运用凹版的原理与各种材料的结合在版面上获得各异的版痕效果,进而极大的拓展了铜版画表现的可能性。

1.铜版画的综合版技法(Collagraph )

综合版可以利用许多材料的肌理,以一版多色的手段表现个性的创意,是一种具有创作性的表现方法。生活、工业用材料使用的可能性都具备。比如,塑型膏、砂纸、麻袋、瓦楞纸、木片、沙子、铁屑等等都可以用,另外许多材料还有待探索。(图122)

这种技法大部分是采用凸、凹版技法,以刮、刻、剪、堆、对印等手法制版。在卡纸或其他的厚纸上,用实物或树脂堆压的方法做出肌理,可用凹版方法印制,也可用凸版的方法印制。凸凹方法结合做一版多色更佳。另外综合版技法的肌理比较深,可以做出浮雕效果,材料的灵活性使制版自由,与传统技法结合可以做出许多新奇的效果。

这种技法的材料非常广泛,这里不能详细介绍,只能就基本事项作说明。

版基的种类:

①卡纸:厚一些的卡纸,可以做综合版的版基,因为卡纸硬度合适。用刀、剪等工具容易剪裁。另外用针、刀等工具划、刻的话,可以产生锐利的线条,同时还可使用塑型膏在卡纸上表现凸凹的效果,最后在版面上涂一层漆片为宜。

②胶合板:胶合板也是综合版的材料之一,但是在铜版机上印制时要注意压力的调整,同时四边要磨成斜面。因胶合板较厚易把纸压坏,所以最好在铜版机滚筒的两侧放两根通长的胶合板条,厚度一定要与制版用胶合板厚度一致。

如要利用胶合板上的纹理,先用铁刷打磨一下,一是可以使肌理更清晰,二是可以使附在胶合板的毛尖去掉而有利于印制。也可以用火烤一下,再用铁刷刷,最后上漆片。

③金属板:锌板、PS版、铅皮版、铜版、薄铁片都可以用,首先要用砂纸打磨,这样有利粘贴。制版后四边同其他方法一样要打磨斜角,金属版也可与腐蚀等技法结合运用。

④塑料版:塑料版、有机玻璃板也可用,但粘贴的时候有的胶不适合,所以要采用合成胶或强力胶,另外可与干刻结合,同时四边要打磨。(图123)

2.其他特殊技法与效果

①宣纸托印法

传统的宣纸托印法,在19世纪西方高级书籍印刷中已采用这种方法。即把宣纸裁成版面大小,放在版面上,背面涂上糨糊后,放上一张版画纸,印制后宣纸就会贴到版画纸上,这样的话,版画纸和宣纸形成一体,使作品产生不同的媒材质感。

有湿托法和干托法等,湿托法是传统的方法,先把宣纸裁成比画面小1mm—2mm的程度,大幅画面要再多裁一些,因宣纸湿后的张力使纸增大。然后擦版上墨后,把版放在水槽内,然后把宣纸放在水里,一边把版子拿起一边用版对准纸,完全对准确无误后把版子拿出,纸就会贴在版上,然后把多余的水除去,在上面涂糨糊,糨糊要稠度适当,上面再放一张版画纸,然后上机印刷。干托法首先把宣纸按版的尺寸裁好。把版放在铜版机上,再把宣纸放在版面上,其后与前面相同印制即可。用糨糊薄而匀的刷在宣纸的背面,把多余的糨糊刮去。

这两种方法因纸的含水量多,所以毛毡易湿。一是版画纸上覆盖一张吸水性好的白纸,还要经常更换毛毡。二是糨糊用面粉去筋为宜,不宜使用化学胶,因为化学胶干后容易出现斑痕。

另一种方法,就是先在宣纸上印好,等油墨完全干后,再涂糨糊用铜版机粘在一张版画纸上。还可直接把宣纸放在版面上,用自喷胶粘贴。宣纸托裱法可依个人或画面的需要选择不同颜色的宣纸,其效果各异。(图124)

②浮雕技法(拱花技法)

利用凸凹结合的手法,拓印出浅浮雕的效果,如同中国传统水印的拱花技法。(图125)通过深腐蚀制版,然后不上油墨,把打湿的版画纸覆在上面,直接用铜版机印制,这样版面腐蚀的凸凹版痕就会转印到纸上,版最好用2mm厚的,纸也要用较厚的,手工纸效果更佳。厚的水彩纸在水中多泡一些时间也可以用。毛毡也应比平时增加一张。浮雕法印制的作品干燥方法,只能用自然干燥法,重压干燥法和托裱法都会使浮雕效果削弱。

深腐蚀时,要经常检查主要形象的周围的防腐液是否剥落,及时修补,同时形象的四边立面也应涂上防腐,以防止腐蚀至形象部分,同时版的背面一定要涂防腐液,并经常检查。

③异型版组合法

这种技法是由几块不同形状的版组合而成,不同的版用不同的颜色就可构成多色铜版画,它的特点是风格多变、形式自由,与综合版技法结合更能表现出凸凹版相映成趣的效果。为了自由的裁剪金属版,用曲线锯剪裁为宜。

根据构思把版材大致裁剪成型进行制版,几块版全部制好后,进行精确裁剪,这时就需要用曲线锯、电钻等工具,弧形部分可用曲线锯直接处理,版面中心部分则需先用电钻打眼,再用曲线锯把多余的部分锯掉,精细的部分最好用手工曲线锯,最后用砂轮机和锉刀打磨周边。值得注意的是,版与版中间的缝隙不宜过宽,所以版与版交接面部分不要打磨成45°角,而是直角,并反复确定缝隙是否对的严谨,如果缝隙太宽(画面上出现白线),造成画面散和乱的感觉。但也可根据需要调节缝隙合理巧妙的利用白线,营造画面的节奏。

拼接完成后,各自上色后,在铜版机上组合好一次印制完成,这种方法制版更加灵活,也可采用多种技法综合在一起,但应注意画面的多样统一(图126)。

④直接腐蚀法:

直接腐蚀法是在飞尘版上,用酸直接在版面上画,在没有涂防腐液的情况下直接腐蚀,结果会出现一种烟云状的形态。这种方法不太适和表现明确的线条。还可用桃胶水加酸液混合,从而控制腐蚀液的任意流淌,调子的强弱可以用桃胶水和酸调解。酸在版面上的时间的长短也决定调子的浓淡(图127)。

这种技法因为是用酸直接表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安全的因素,所以要戴手套和口罩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

⑤沥青粉的效果:

沥青粉末如同松香粉一样能做出丰富的调子,但是沥青粉的溶解度比松香要高,所以加热的时间要长一些。沥青粉和酒精混合后,能产生非常有趣味的效果。首先在版面上涂上酒精,然后撒沥青粉,沥青粉自然溶解后,再用笔追求所需的效果。那么酒精蒸发后,沥青就会附着在版面,然后在进行加热,沥青就会牢牢的附在版面上。腐蚀的时间和其他技法一样,这样的技法能制出流动的形态(图128)。

⑥转印效果:

把纸上复印的形象转印到版面上的一种效果,这种技法虽然比感光制版法粗糙许多,但也不失为一种铜版技法,特别是在没有感光条件的情况下,此种方法也能够表现一些照片的效果,由于不能把图像百分之百的转印过来。所以其效果粗糙中带有朴拙之感。喷墨打印机的图像不能做转印,因打印机墨不具防腐性能。

依据画面图像的大小,复印好图像,然后按版面上的位置、大小剪裁,把图像面放在版面上所需的位置,用透明胶带贴好,然后用布蘸硝基稀料在复印纸的背面擦,直到图像转印到版面上。注意稀料不能用的太多,这样易造成图像的模糊,转印完成后,在加热台上稍微加热即可腐蚀(图129)。

⑦砂纸的效果:

飞尘的目的是制作出深浅不同的色调,所以另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是用砂纸。其方法有二,第一种方法即把砂纸放在版面上用铜版机压,也可以根据形象把砂纸剪成所需的形状,这样效果更准确。调子的深浅可以用铜版机的压力调解,粗细可调整砂纸的目数(图130)。第二种方法是在版上薄薄的涂一层硬防腐液,干燥后把砂纸放在版面上,用铜版机压,然后腐蚀,调整方法与第一种方式相同。

⑧防腐液流淌的效果:

这种方法与深腐蚀技法结合能产生奇特的效果,特别是表现自由流动的感觉,并通过分层腐蚀,使线的层次分明而有趣味(图131)。首先把防腐液调稀一些,装入瓶中,然后将防腐液小心的倒在版面上,并边倒边组织线条,注意防腐液的流量及线条的粗细。干燥后进行腐蚀(不做飞尘处理),可采取深腐蚀的方法,第一遍腐蚀结束后,重复第二遍的过程,反复几次,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注意每一遍结束后,千万不要擦掉防腐液,如果擦掉线就失去了流畅的感觉,画面也会杂乱无章。

⑨刮刀的效果:

即利用油画用刮刀,蘸防腐液在版画上直接表现的方法,其效果畅快而自由。利用油画刀的弹性,蘸防腐液(防腐不能太稀,最好不调直接用,或事先把防腐液倒出,干燥一段时间,像油画颜色的黏稠度一样效果更佳),在版面上自由表现,采取分层腐蚀法(图132)。

⑩色彩渐变效果:

在调墨台上把需要的两种或三种油墨调好,根据版面的宽窄选择油滚的尺寸。用调墨刀把几种油墨在调墨台上排列好,用油滚以直线方向运动,并刻意左右移动油滚的位置,反复至两色间过渡均匀,然后在版面上一次滚过不能重复,因油滚上已把版上的图像转印上,所以直接重复上墨会把图像又转印到版面上,而影响画面效果。如重复的话应在墨台上再次打均油墨重新上墨。(彩图4)

①①盐、糖的效果:

在版面上薄薄的涂上防腐液,在防腐液未干的时候,撒上食盐或白糖,防腐液干燥后,用热水清洗,这样版面上的食盐(白糖)就会溶化,而带掉防腐液,经腐蚀后版面上就会出现不规则的小点。飞尘技法中的点因具防腐性所以印制结果呈白色,本技法则与之相反,点是被腐蚀的部分所以是黑点(图133)。

①②干、湿防腐液结合效果:

在版面上涂好防腐液待其干燥后,用毛笔蘸防腐液画线条或其他形状。防腐液要尽量稀一些,画完的线条过1—2秒后用干净的没有油的布擦拭,版面上就会露出锌板与流畅的线条,这种效果其他工具所难以达到,很像糖水技法的效果(图134)。

①③湿防腐液的效果:

把不需要做肌理的部分涂上防腐液使其干燥固化,然后在需要肌理的局部涂上防腐液,待防腐液没有完全干燥时,放入腐蚀槽中腐蚀,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些防腐液会自然剥落,而产生一种斑驳的肌理效果(图135)。

①④塑型膏的效果:

在版面用塑型膏(立德粉加乳胶也可)制作一些肌理。与软蜡技法有些相似,即可在塑型膏上转印实物的肌理,也可粘贴一些片状的实物。它的特点是画面凸凹鲜明、肌理效果明显,与细腻的腐蚀肌理结合可使画面更加丰富(图136)。

①⑤锡纸的效果:

锡纸(包装用的薄锡纸,超市有售)质地较薄、弹性较弱、表面光滑、不易变形,可预先根据需要做一些褶皱肌理,再放到铜版机上压制一遍。也可在锡纸上用刻针画点线后,按需剪裁成型,上墨印制,其肌理的跃然纸上,结合其他技法效果别有一番趣味(图137)。

①⑥蜡笔的效果:

一般蜡质和油性的材料都具有防腐性,蜡笔、油画棒、玻璃用铅笔、石版用铅笔、油性笔等都可在金属版材上表现,其效果颇具绘画性,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各种笔在版面上画出的线条印制后是白色,熟知了这点后巧妙的运用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图138)。同时本技法所使用的材料附着力较弱,所以腐蚀时间不易过久。

①⑦防腐液加胶水技法:

先按1:2的比例把胶水稀释,再适量加入经松节油稀释过的防腐液,一般情况下防腐液多则版面肌理少,反之则多。调匀后的液体会出现均匀的气泡。然后把锌版洗净后打上一层薄薄的六号油,用笔或板刷在锌版上画出自己想要的形,最好选择稍硬一点儿的笔,画时要掌握力度,用力粘在锌版上的防腐液多,反之则少,切忌重复用笔。将锌版放入温水中,轻轻摇晃以便让粘在锌版上的胶水脱落,干燥后即可腐蚀(图139)。

①⑧固锡法

从原理上讲,传统铜版画总体上利用了凹版的原理。就是使版面结构上造成局部的减少而使其集墨,经过印制而成为作品。而“固锡法”从版面结构上讲正好和传统的版面结构原理相反,它是使版面局部结构增加,从而达到集墨。这种方法有别于铜版画中的其他技法。

A材料:铜板、铁板、工业用锡(铜板和铁板不能用锌板和铝板代替,因为这种方法需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锌板和铝板与锡的熔点相近,这样当锡熔化的时候,锌板或铝板也会跟着熔化,达不到制版的目的。)、盐酸(经过软化后的盐酸)、软化盐酸用的铅皮子、或铅质牙膏皮、雕刀、松香粉、电烙铁、电炉、钳子(图140)。
B清理版面:把选定好的铜板或铁板用盐酸进行清洗,如果未清理的铜板或铁板上有油,锡就不好粘或根本粘不上。因此,清理版面的时候要根据在版面上粘锡的多少或图形来决定要清理的地方,不粘锡的地方不用清理,把版面全部清理也可。
C版面的加热:这一步骤是制版的关键。首先把清理过的地方涂上一层焊锡油或松香粉,把版放到电炉上加热,边加热边把锡放到上面,使锡熔化并粘到版面上,如有细小的地方粘不到,可用电烙铁进行局部加热处理。当锡熔化时,它的表面特别光滑没有肌理。当温度较高时,表面能看到蓝色的金属层,这时可用工具或材料制作肌理,然后把版拿开冷却。
铜版画教程--下篇铜版画的制作(转载) 铜版画制作
D固化:根据需要的不同,版面的冷却方法也有所不同。一种方法是自然冷却式,即版面加热到一定程度,使其离开电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冷却。采用这种方法冷却后的效果比较直接,保持加热时的原来效果。另一种方法是随心所欲式,即版面上的锡在还没有固化的时候,用布快速地把熔化的锡擦下来,擦的方向可根据作者的需要而定,向上、向下、旋转皆可。采用此方法冷却后的效果比较自然、丰富,是其他冷却方法所达不到的。还有一种方法是实物固锡,即使用一种具有很强抗热能力的金属作实物,用钳子夹住实物放到电炉上稍稍加热,然后放到已经溶化的锡上面继续加热,观察锡的表面肌理是否丰富,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使版离开电炉,进行自然冷却,冷却后把版的背面朝上,打击版面,实物自然与版面分离。采用这种方法冷却后的效果,不仅具有丰富的肌理,而且可以把实物的形象固定在版面上,具有一种独具匠心的冷却效果。
E制版:刻制即把木版画的技法运用到铜版画中来。加刻使用的刀,可用雕刀,也可用自制刀具。固锡的版面虽然没有木板那样易刻,但没有铜板、铁板那样坚硬,锡的硬度介于木板和铜板之间,其不仅可以刻出各种刀的痕迹来,还可以加一些赋予变化的刀痕效果。刻制后的版面,由于使用了木版画的技法,再加之版面上的锡熔化时留下的流动感,使其形成固化后的肌理美,经过实物制版后呈现出强烈的凹凸感。因此,印刷后的画面效果,即具有铜版画的意味,同时又具有木版画刀法的组织和变化,浮雕似的画面和丰富层次的肌理达到完美的统一。

根据需要可作减焊或加焊。减焊就使用电烙铁把铜版上的锡一点一点地熔化,使锡随着电烙铁的一次次拿开而减少,当达到所需要的程度,冷却后的版面上就能够出现似潮汐退却后留在岸边的纹样痕迹。

加焊就是用电烙铁把铜版上的锡熔化后,加进熔化的焊锡条。如果焊接比较困难可加一些焊锡油或松香粉。加焊有些像无线电电工焊电路板一样,它能够焊出凸起的点、线和面。因此,印刷后的铜版画可产生浮雕式的凸起感和线条的流动性的画面效果(图141)。
腐蚀即在加工过的版面上在进行点、线、面的腐蚀。由于锡为金属,因此,它可以进行腐蚀处理。至于版面的再度加工,腐蚀方法和传统的方法一样(图142)。

第三章 铜版画的印刷

印刷是铜版画作品完成的最后环节,即版面上版痕通过铜版机转印到纸面。印刷环节中比较重要的步骤是上墨、擦版和印刷,两者具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都决定着作品的最终效果与质量。

第一节 印前准备

严谨和充分的印前准备是为了使印刷能够顺利的进行,印前准备包括:版边的整理、版画纸准备、油墨调制、设备调试等。

1.版边整理

制版完成以后,对四边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初学者往往不太注意这个环节,实际上铜版画除画面本身的魅力以外,四边的压痕也是画面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凹版画有别于其他版画的特征之一,国外画廊很注重这一点,因此,四边和角的处理尤为重要。

首先要把制好的版归整为正四边形(异型版除外),然后用刻针在四边划0.5㎜左右的线,按此线在砂轮机上(也可用锉刀),打磨成45°左右的斜面(因砂轮机打磨较为粗糙),再用磨石蘸油打磨一遍,然后用800#——1000#的砂纸蘸油打磨,直至斜面上没有砂轮留下的划痕。四角要打一个圆角,直角容易划破版画纸,最后用压刀把斜面抛光,这样处理以后,斜面上不会存积油墨而且很容易擦版,印刷后的画面干净利索(图143)。

2.版画纸准备

铜版画印制时纸需要加湿,因而铜版画纸应具有韧性和柔软性,印制时能够使凹陷的部分充分凸起。

浸泡铜版画纸时,如果使用一二张纸,最好浸泡30分钟以上(图62)。纸完全的湿透后,用新闻纸等吸水性强一些的纸上下各放一张,用手压吸掉浮在纸面的水,再进行印刷(图63)。也可放在直立的玻璃上,然后用清洗玻璃用的胶刮板,由上至下把纸上多余的水分刮掉,再用新闻纸吸一下,即可上机印制。

需要批量印制时,需提前一天泡纸为佳,这样纸内的纤维能完全的吸水,印制效果更佳。泡纸时要一张一张的放到水槽里,每放一张要使版画纸全部浸湿,再放第二张,如同时把多张纸放入,中间的纸张不易泡透。版画纸充分的吸水后,把纸平放在玻璃板上。用海绵把水擦干净,一张一张的对齐放好,最后用塑料布包好,上面放一张胶合板,放点儿重物更好,这样纸与纸相互吸水,放一天左右,使纸吸水均匀。

3.油墨调制

国内一般用造币厂的凹版油墨代替(但不易购买)。也可用胶版油墨代替,但胶版油墨黏性大。黑色油墨可用适量的炭黑粉加6号调墨油(或熟亚麻油)调制(图52—1、2、3、4、5),而彩色油墨可用氧化美粉加适量的6号油调制。油墨非常稠的话,一是不好擦墨,二是容易贴纸。另外黏度低且粉气的油墨也要加入比6号油黏度高的调墨油(如号外油)。调墨油有0号—8号,数字高的黏性大,低的则稍稀,根据油墨的性质选择调墨油。另外油墨中的杂质一定要排出,然后用调墨刀调匀油墨。铜版油墨对温度反应很敏感,油墨稍微加热,就很容易擦版,且中间调子能充分的表现,但太热的话也不行,这样擦墨会使版面上的油墨不均匀。

一般两色以上印制时,浅色先印,重色后印,反之也可印出别样效果。有时印完一版后印第二版时,发生不易上墨的情况,这是因为第一版油墨调墨油太多,或是油墨放的时间过长。而在印制美柔汀时,应用熟亚麻仁油加黑碳粉,再加入美国产铜版用55985号黑油墨,其印制的作品,墨色柔和而凝重,效果奇佳。

在油墨筒里汲取油墨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很多人有一个不好的习惯,为了方便用调墨刀直接向油墨的深处挖取油墨,在油墨上留下一个大洞,这样长时间的存放容易干涸,反复下去最终会浪费掉近一半的油墨。最好的方法是,在使用新的油墨时,先小心的打开上面的油纸注意不要撕破,不要用力向下挖,而应该用刀在上面轻轻的一层层刮下油墨,使筒内油墨始终保持一种平面状态,这样易于保存。取完墨后再把上面的油纸盖好,用手轻轻的压实,使油纸与油墨没有空隙,盖好筒盖,再用胶带封好口。如果油纸破碎,可用牛皮纸替换,牛皮纸吸油性好。另外为了防止油墨上面的部分干涸,可喷防干油。

如果油墨调制好后暂时不用,量少的可以用硫酸纸或保鲜薄膜包好,量大时可以装在密闭的瓶子里。如果不是密闭的瓶子就一定要加水防止油墨干燥结皮。

4.调试设备

铜版机压力均匀而适当才能印出高质量的作品。首先把没有上墨的铜版摆到托床的中间,放纸加上毛毡,然后加压力。小的版画机可以一个人两侧同时加压,而大的铜版机需要两个人同时加压,不能一侧先加压,这样易造成机械故障。一般情况加压到转不动的程度,然后再向回转1/4圈,两侧同样。而有压力刻度的铜版机则可根据刻度调整压力。然后进行试印,看纸上的肌理和四边受力是否均匀。

铜版机的托床上放一张与托床大小相同的透明涤纶片更方便,其一可以防止铜版机托床生锈,同时塑料版下放一张坐标纸,这样便于套色对版。

5.其他材料的准备:

印制前清理干净调墨台、锌板、油滚、纸夹等。在铜版机上粘上纸和涤纶片,并在纸上画好锌板的大小。标好上下方向,防止印画过程注意力不集中而颠倒位置导致印制失败。一般都用三角号来标明版子的方向位置。准备棉布、纱布、一次性手套、棉签等擦版材料。棉布最好是T恤衫的布,这种布柔软、吸墨。棉签是用来擦拭细节的,而合适的一次性手套则是防止经常接触油墨弄脏手。用浆过的纱布擦拭油墨,擦得既快又省力。

第二节上墨与擦版

与其他版种比较而言铜版画的间接性不仅仅包括间接的制版过程,同时也应包括上墨与擦版过程,版面上形成版痕以后并不是作品的最终结果,上墨与擦版的控制把握也对作品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上墨方法

在版面上墨的方法有两种,其一,用刮墨胶条或硬纸板等,蘸墨均匀的刮到版面上,这样可以把油墨刮到版的凹陷部分。本方法仅限于间接技法制版的版面,特别是蚀刻更佳,它能使油墨深陷到线的底层。其二,用油滚在版面上滚油墨,此方法适用于直接制版的技法(干刻、美柔汀等)。因直接技法中的“毛刺”很脆弱,刮墨胶条很容易损伤“毛刺”,所以用油滚为宜。美柔汀上墨时,应在加热台上进行,边加热边上墨能使油墨深入到版面的每一层面,且擦墨容易(图144)。

2.擦版方法

上墨时要细致的把油墨刮(滚)到每个角落,再进行擦墨,擦墨时最好是用纱布,开始用硬一点的纱布,然后用软一点的纱布,最好准备三块纱布,每块在1m²左右为佳,然后团成一团,用手掌握住纱布,触及版面的部分要平整一些。第一遍擦版应尽量向下用力并按一定的方向揉压整个版面上的油墨,这样可以使油墨深入底层。再换干净位置擦直至亮部显露出来,再换布的干净位置擦至油墨均匀,没有遗漏不存余墨。干刻的版最后要用手掌做整理。版面凸凹的部分能完全着墨,中间调子更加丰富。

最后用手整理时,要调整手的力度,特别要注意亮部调子的变化,在擦墨时最好在放在桌子边上,用右手把住版子,身体自然站立,然后快速的擦,同时观察版面上调子的变化,手掌上的余墨擦到抹布或围裙上,也可蘸一点滑石粉,保持手掌的干净,这样能更好的擦版,但滑石粉不要太多。用纸擦版,最好用旧报纸或电话簿,裁成手掌大小,用手掌带动纸擦版,但油墨多时,因油墨黏性较大,纸很难移动,用胶棒在纸的中间抹一点胶,这样纸与手掌黏在一起,纸就很容易移动,从而便于擦墨(图145)。

美柔汀的最后整理可利用绸缎擦版,绸缎擦墨和用手差不多,它擦得版比较干净。擦好版后,把四边擦干净,然后印刷。

套色版的擦版,应每色准备一块纱布。一版多色的情况,可用纱布的一角或裁小的纱布块进行擦拭。套色中黑色版的擦拭非常的重要,因黑色版留墨太多,会造成画面脏、花、灰等现象,所以黑色版一定要擦的干净,亮部用 棉签蘸煤油或滑石粉擦,这样叠印后下面的彩色版颜色能够充分的显露出来。

印刷之前做最后的检查,主要检查版面上的油墨是否均匀,有无擦痕,四边是否干净。确定后上机印制。

第三节 印刷

印刷是图象转印到纸面上的过程,印刷包括两方面的环节:作品打样、正版印刷。打样是为了确定作品的最终效果。正版印刷是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作品。

1.作品打样

作品打样实际上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试印来观察版痕的转印效果,结合创作预想分析和判断画面的效果,并以此为参照进行修版或变换上墨与擦墨的方法,以求得其他的效果。二是取得满意的画面效果以后,以此为依据进行批量的印刷或交予版画工房按打样效果批量印制。

以打样品为参照进行修版是铜版画创作非常重要的环节,铜版画的间接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根据画面的需要再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技法整理加工,循环反复直至满意为止。但值得注意的是利用铜版画的直接技法中干刻和美柔汀制作的作品不宜反复打样,因多次重复打样会破坏版面上的“毛刺”,而影响画面的效果并影响最后的印数。

采用不同的上墨方法也可获得各异的画面效果,这一点也是铜版画不同与其他版种的特征,如油墨粘稠度差异、色彩的试印以及套色的次序等。另外打样过程也为批量印制提供了各环节的技术参数,如油墨性能、印刷机的压力、纸张的着墨状态等。印刷时如果画面一侧偏灰,可通过检查作品背面的四边的压痕,是否都清晰,如果一侧不清楚,那么说明压力不匀,需调整压力(图146)。

国际上一般用T.P(Trial proof)或S.P(state proof)的缩写来表示打样作品。

2.正式印刷

铜版画的印制形式与其他版种有明显的不同,以套色为例其他版种是同时印制一定的数量的作品,而铜版画是一张一张的完成。换言之,其他版种是按一定的数量依次印制色彩,如作品完成即可获得批量的作品。铜版画是将不同的色版同时擦好,并依次印制在一张版画纸上。所有的印前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印刷,首先掀起毛毡,在有机玻璃板或涤纶片上把纸的尺寸画好,在纸的尺寸内再画好铜版的位置。或在版下面放一张与版画纸同样尺寸的纸,上画好铜版的位置,铜版的位置应该是上、左、右边等距,下边稍宽一些,因要留签名的位置(作品的四边一般要留5公分以上的白边)。如果铜版机上是铁板,那么用油性笔画标记,这样就不能印到纸上。按标记的位置(注意上下不要放反)放好铜版,再按标记放好打湿的纸(因擦版时手较脏,所以要用纸夹拿纸为宜)

把毛毡铺平进行印刷,注意要保持毛毡的清洁,手上有油墨时最好用废纸夹着毛毡放平。如果压力小的话,可以来回印两次,一块版反复两次印的话,由于方向的影响容易印的较重。

第四节 作品的干燥与保存

作品干燥的目的:一是使画面油墨干燥。二是为了作品平整,其方法有很多。

1.干纸机的干燥

印完的作品,因纸内存有水分,所以要把纸展平,但是油墨的颜色没有干的情况下,马上干燥不行,等20—30分钟左右,用干纸(厚的吸水性较好的干净的纸)每张作品中间放一张,(但要比作品大一点)。然后放在干燥台上,压好,放在干燥台上面的时候,干燥台的上面先放一张厚的卡纸铺在下面,然后把作品放在上面,最上面再放一张厚卡纸,加压干燥。但第一次加压的时候,不要太用力,第二天打开换干燥纸,因为干燥纸吸水,一直用的话,作品不易干,而且不平。第二次换纸后应尽力加压,3—4天后就可以使作品又平又干(图150)。

但这种方法易使干燥纸粘上油墨,所以也可印完后作品自然干燥一天左右,油墨干后,用喷壶把纸打湿(纸稍微有一点湿度即可),再进行干燥压平。次日换完干燥纸再用力加压为宜。

2.托裱干燥

在版面或墙面上用糨糊贴上干燥,这不是一个好的方法,这样强行的干燥,会使凹版画原有的凹凸变化和四边的压痕失去,干燥后取下时纸的毛边会被损坏。

基本方法:印制完成后,先放在晾画架上自然干燥20—30分钟左右,然后在作品背面的四周刷1公分左右的糨糊,裱在画板或平整的墙面上,注意在糨糊上放一张1—2公分的纸条,以备接画时用刮刀启开(图151)。

另一种较好的托裱法是印刷完成作品后,放在晾画架上自然干燥至80%的水分蒸发后,用美浓纸胶带把作品背贴在裱画板上托裱干燥。用压刀压实胶带,但此种方法的注意事项是,每隔一段时间要用压刀压一遍胶带以防开裂。干燥后撕掉美浓纸,此法优点不会损伤版画纸的毛边。

专用干燥纸我国没有生产,可用其他纸代替。如:工业用过滤纸,多层夹宣或厚的宣纸,较厚和吸水性强及不易破损的纸。

3.晾画架干燥(图152)。

晾画架有立式和升降式。立式又分全开、二开等,一般为50层。

2.铜版画的保存

版画用的材料如纸张和油墨的质量,关系到作品的长久保存,作品虽然经过了干燥,但纸张对于湿度非常的敏感,特别是吸水强的宣纸尤为敏感,所以一般作品应在5%左右湿度18℃——20℃的温度的环境中保存为佳。同时纸张油墨对光线的反应也很敏感。所以套色版画镶在镜框保存,没有在抽屉里保存好,阳光会使纸张和油黑变色,而影响画面的色彩,因此,镜框应放在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就会减少这样的损伤。大量的版画作品存放应按纸张的大小,分类存放。宣纸因没有漂白,所以长期存放自然也会变黄。保存版画作品的方法:

①可以按作品的大小做一个纸袋,把作品整齐的放入;

②用塑料布包裹也可以;

③用胶合板裁成作品的大小尺寸,把作品夹在中间;

④整齐的摆放在底图柜里;

⑤少量作品可以放在大的画夹里。

注意摆放时作品与作品之间最好放一张同版画纸大小相同的薄白纸,以防时间过长颜色透油或粘连作品。一般博物馆保存版画都是平放在底图柜里,作品千万不能立着放,这样容易使纸张变形。

版画运搬时,最好用大小合适的画夹,如需邮寄,一般尺寸的作品最好用三合板夹好平寄,如果尺寸太大,用圆筒寄时圆筒最好粗一些,让作品在里面有充分的空间,筒太细的话,作品卷放里后不宜展开(图153),宣纸(单宣除外)印制的铜版画绝不可卷放。

第四章 彩色铜版画技法

伴随铜版印刷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牛顿光学原理的发现,更为彩色版画印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画家在实际中的不断探索形成了多样的铜版套色方法,极大地拓宽了铜版画艺术的表现领域。

第一节 多版套色技法

运用飞尘技法制作多版套色铜版画的第一人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画家第伯柯尔特。铜版画多版套色如同套色木刻一样,按色分版,制成后,按顺序印制,当然版的尺寸要大小一致。套色也有骨套色和无骨套色之分。

有骨套色可先利用铜版画的所有技法制作主版(即黑色版或重色版),然后把主版上的形象转印到色版上。过程为先把主版上墨,然后把版放在铜版机上,并画好对版标记,然后放纸,一侧用胶带纸贴上尽量由上至下全部粘上,主版印好后,轻轻掀起纸,把主版拿下,再把准备做色版的空白版按位置放好,把纸盖好,再进行印制,那么纸上的油墨就会转印到色版上。然后用刻针轻轻的描一遍轮廓(色版需要的形象描下来即可,其余部分不用描)然后用煤油擦掉版上的油墨,制作色版。色版应以飞尘技法为主,因其他技法肌理在叠印后很难显现。距离较远的颜色可以在一个版面上做两个以上的颜色。色版也可采用一版多色的技法,表现丰富的色彩变化。印刷顺序为先印色版,后印主版,主版对画面起决定性作用。(图111)。

无骨套色即无主版的套色方法,除上述的方法以外,也可以硫酸纸分色,因无主版所以每版可施以各种技法和肌理,以表现丰富的画面效果。叠印的顺序,应通过实验决定。一般是亮色先印,重色后印。而要表现色彩的透明叠印时,多以重色为先。(对版问题在下面的对版一节中着重介绍)

第二节 一版多色技法

一版多色技法是铜版画优于其他版种的一大特点,其他版种因制版和印制程序的限制,很难利用一个版通过多色处理手法完成作品的最后印制。一版多色的特征是色彩通过叠压,使画面的色彩中带有凹印的肌理美感,同时色彩的润泽变化及和谐的色调使作品充满了神秘感。铜版画一版多色的方法有很多种,而且也在不断的开发。如手工局部擦墨;利用大小不同的油滚上各种颜色的方法;也可利用版面腐蚀的深浅度进行分别上墨的方法(海特技法)等等。

1.手工局部上墨法(图112)

把需要的彩墨调好,彩色油墨可用专业铜版墨,也可用普通的胶版墨和油画色来替代。先由6号油调好所需的颜色(注意色墨的黏稠度要比黑墨低一点为宜)。首先把整个版面用黑墨擦好,需要彩墨的部分尽量地用力擦净表面的黑墨,以保证色彩的纯度。用刮板局部上彩墨,每个颜色各一个刮板为宜,更小的局部可用手指上墨,然后用布擦墨,一个颜色一个颜色的擦。

颜色间尽可能细心擦拭,但有时相交的两种颜色边缘自然的相融效果也别有趣味。有些要求准确的色彩形状,可用涤纶片刻出形状,采用漏版托印的方法把油墨拓到版面上,拓包可用纱布捆成拇指状,醮墨时在调墨台上把墨醮均匀后,再拓到版面上。印前再最后整理一遍,同时擦干净四边的油墨,上机印刷。

2.油滚上墨法(图113)

上黑墨后,把版上凸面部分的油墨擦干净,使第二层色彩更纯。调好所需的彩色油墨,然后在调墨台上用小尺寸的滚墨,油墨完全打均匀后(胶版用油墨更佳,这种色更纯、更亮),用油滚局部上彩墨。再用大的油滚(油滚的周长一定要比版大一些)在打好墨的版上最后滚上一层薄薄的油墨。如果油滚周长不够的话,油滚上就会产生一条印痕印到画面上,影响画面效果。上墨时,压力不要太大,一遍油墨后,如果不均匀,可以再上第二次,但应在墨台上再滚一遍油墨为宜,(因墨滚上已粘有版面上的其他颜色),上二遍墨容易使色调变暗,所以视画面的效果而定上墨次数。另外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制作色彩渐变的效果。

一般认为在背景加一层色彩比单一色印制的效果好,所以这种方法也广为利用。但是依据创作意图运用为佳。如开始没有设计色彩,后来强加色彩,那么就会使画面复杂,使画面空间减少,细微的调子被覆盖。所以这种技法不能滥用。应在开始时做计划,考虑色彩的叠印效果,这种技法的画面黑白灰、肌理等不宜太复杂,比如飞尘过多版面上会存积一定的黑墨,再上彩墨就容易使色彩变脏。

第三节 一版多套技法

一版多套技法的制版方法与其他铜版画技法一致,在套色原理上运用了三原色的原理,即把同一块制好的版分红、黄、蓝三色依次印制。色彩的叠印使画面产生丰富的层次变化,同时保持了色彩的纯度。

1.印前准备:

这幅画需要准备的油墨是黄、红、蓝。在胶版油墨中颜色比较适合的是淡黄,大红,孔雀蓝。先要降低颜色的饱和度,可用一些撤淡剂来提高颜色的透明度。印制前最好做一个较完整的色稿。因为一版多套,是在同一个版面上以不同的颜色反复叠印而完成。它的优点是减少版数、降低成本,对版相对比较准确。但这一点也有它的弊端,因同一张版面上反复印不同的颜色,很难准确达到每次颜色均等,因此一版多套技法的作品很难保证每幅作品色彩完全一致。所以强调借助色稿来控制颜色,根据色稿明确红、黄、蓝的色彩比重。

锌板属于软性金属,所以擦浅色的油墨时会带下锌版上的颗粒,使黄色变成黄黑色。想避免这种情况有两种方法:一是锌板电镀。二是直接滚油墨不加擦拭,但这样效果很局限。如果充分利用它的这些特性,这种变化反而使画面增加丰富的层次变化。

2.印黄色版:

①用油滚把整个版面滚上黄色,留住人物面部的黄色,其余部分以纱布擦即可。因为铜版画的凹版特性怎么用力地擦凹陷的地方也会留有黄色的墨迹。如果一点都不想留下墨迹,可以棉布沾煤油,擦净凹陷部分的油墨。面积较小的局部可用棉签擦。画面中蓝色部分一定要把黄色彻底擦净,否则就会偏绿。版面颜色的量是靠擦版的力度来控制。擦完版后一定要注意擦净四边保持画面干净即可印制。

②把版放在标好的固定位置上后,把浸湿的版画纸放上,在纸上再盖一张薄纸以保证作品背面的清洁,调好压力就可以印制。注意滚筒不要摇过一定要压在纸上,这样能保证纸不会移动位置。

③拿开锌版后要用沾过煤油的棉布擦涤纶片,以防止锌版背面有油墨沾到画上。印制时必须注意每个细节,这样才能印出满意的作品。放下毛毡就可以保持版画纸的湿度,如果印画时间较长时就一定要喷水,保持湿度防止收缩,如果版画纸收缩那么作品就会错版。

3.印红色版:

①因黄色和红色颜色接近,且红色能覆盖黄色,因此不用把留在锌版上的残墨擦去,直接上红墨。墨要均匀的刮到版面上,使墨充分填到凹陷的部分,用纱布擦版,如果担心控制不好力度,把版面大部分多余油墨擦去后,用纸来擦细节。

②因在制版时已把形象的形体、明暗、肌理充分的表现出来,所以版面不需要的红色要用棉布或棉签擦去。画面中桔黄色的部分,要保留一些红色油墨。

③为了使人物衣服上的红条颜色鲜艳,另外单独做一张飞尘红色版,以增强红色的鲜亮度。

3.印蓝色版:

①印蓝色版与红色版是一样的,用纱布或纸擦去多余的墨,蓝色版是三色套中的主版,因此不必擦去过多的油墨。但注意画面中红或桔红的地方则一定要擦净蓝色,每次擦完油墨都要擦边就可以印制。

②印完蓝版后不要急于把滚筒摇离纸面,还要让它压在纸上,掀开版画纸检查画面的整体效果,如果某些局部存有缺憾可以在补印一版,如果已完成的作品画面颜色太重,则没有办法补救。

③作品印制完成后把毛毡撒掉,直接在背面涂上掺有少量水的白胶,大概涂一厘米宽既可,并用一张小纸条放在画边上,作为裱后揭画的开口。把画裱在裱画板上用鬃刷敲打画的边缘使其完全粘到裱画板上,这样就完成了一幅一版多套的铜版画(图114)(彩图2)。

第四节 海特技法

海特技法(hayter)比任何一种套色铜版画都具科学性。因著名的“17版画工作室”海特发明,所以叫海特技法。这也是一种一版多色的方法,这种方法比局部擦墨的方法,更具稳定性,它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利用油墨浓度不同。二是通过版的深浅腐蚀原理来完成。运用海特技法的原理,能够非常有趣的表现色彩,利用油墨的浓度差和油滚的硬度差可在不同的腐蚀层面上表现出自由的色彩效果(彩图3)。

海特技法在制版时必须采用深腐蚀的技法,也可结合以糖水技法。制版时应尽量在版面上制造深浅不同的多个层次,从而使版面产生明确的凸凹利于上墨,画面色彩也能够丰富。

首先以调色油将各色的油墨调制成不同的浓度,高浓度的油墨吸收低浓度的油墨,实验表明调好两种不同浓度的油墨,然后准备两个油滚,比如黄色的油墨加入适量的调墨油,再从红色油墨筒内直接取出油墨,不加调墨油,用调墨刀调软即可(或加少许调墨油,几滴即可)黄色油墨浓度低,而红色浓度高,用油滚分别滚上油墨,在白纸上先滚一条黄色,然后交叉滚上红色,可以发现黄色的油墨的地方不粘红色油墨,再仔细观察的话,红色的油滚滚过的黄色部分比较薄,这些油墨被红色的油滚贴下,这时,油墨的浓度差异大的话,贴掉的油墨更多。如果反过来的话,先滚红色,然后上黄色,这样交叉的两色,浓度高的红色吸收的黄色,

油滚由于胶质的不同,有软和硬之分,版面腐蚀较深的版用软油滚上面的话,那么最底层的面也能粘上油墨,但硬滚,只能在版面凸起的部分上墨。

用普通凹版擦墨法擦上浓度最高的油墨。把油墨擦到最底层,其余部分尽量擦净。然后,浓度低的油墨用硬滚薄薄的滚到版面上,颜色基本上在凸起的部分附着。浓度较高的油墨用软滚上墨并稍加用力,那么第二次上的墨就变的稍微弱,但不影响深层部分的着墨,这样印的话,一次可印制三个颜色。同时三种颜色叠印的部分又生成其他颜色,使画面色彩丰富而润泽。

反之,擦好高浓度的最底层油墨后,软油滚上第二色直至深层的平面。然后,硬滚上第三层墨,在最凸起的部分上墨,这样硬油滚上过的部分,二三层油墨结合的部分,形成重色,深层平面部分的色彩不变,这样也能产生多种色彩。(图115)

如果多腐蚀几层,多用几个油滚,那么可以表现更多的颜色,这种方法虽然很费时,多进行实验也可以印制许多同样的作品,但是每印一张要擦洗干净油滚和版。以综合版的原理制版可以制作更多的层次。

第五节 套色对版的方法

多版套色顾名思义即是用多块版按不同的色彩依次印刷,所以每一块版材的尺寸和对版的准确性尤为的重要,关系到作品的最后成败。

多版套色对版有很多方法,为了套色的准确性最好在铜版机上放一张与托床尺大小一致的透明塑料版或涤纶片,塑料版下面放一张坐标纸最好,这样比较方便。

方法一:

1.首先版画纸裁成大小一致,这也是批量印制时所必需。再裁一张与版画纸大小一致的普通白纸。

2.把版放在普通白纸的中心位置(注意版的一侧多留10—20㎝),版边与纸边上、下、左、右一定要平行,把版的四边的位置准确的描好。

3.把这张纸放到塑料板的下边,用胶带稍加固定。

4.依秩序上墨后,按标记放好版,如有差异最好用刻针等慢慢移动,用手移动容易弄脏版面。

5.用纸夹夹纸,按塑料板下面纸的位置放好版画纸,先对准一侧,然后轻轻放下,放下后不能再移动,因油墨已贴到纸上,盖上毛毡印制。

6.转动铜版机,滚筒在版画纸余白较多的一侧停下,用滚筒压住版画纸的余白处,换版印制。(图147)

方法二:

1.第一步与方法一基本一致,但版画纸一侧不用留较大的余白,按完成稿的尺寸裁版画纸即可。

2.版画纸覆在版上以后,一侧用胶带(美文纸胶带为佳,装饰材料店有售)固定版画纸,胶带应从上至下粘(图148)。

3.转动铜版机后,不需用滚压住版画纸。然后掀起纸换版印制,印制完成后撕胶带时一定要小心不要伤纸。

因多版套色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打湿的纸,长时间制作时,很容易干,也容易造成对版不准。所以操作时也不易过长,应尽快进行。

后记

版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一个种类,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作为国内外高等美术院校绘画专业普遍设置的课程,包含了人类文化中科学与艺术知识的丰富内容。这套版画教材的编写以科学性、系统性为原则,力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美术院校本科的版画教学提供全面、详实的教学内容;也为版画创作和研究提供参考。

《版画艺术导论》从发生和发展、本体形态、创作和接受等方面探讨版画的特质与自身规律,作为版画学习和研究的理论导入;《石版画教程》、《铜版画教程》、《木版画教程》、《丝网版画教程》从不同版种的角度介绍版画的历史知识和制作知识,作为版画创作学习的引导。这五部教材基本涵盖了史、论、制作技术等有关版画各个方面,并尽可能详尽地收入了国内外版画艺术研究的成果,以及历史和当代版画艺术创作的资讯。

本套教材的策划和编写有幸得到对我国版画事业卓有贡献的著名版画艺术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张坚如先生的指导与关注,谨此致以敬意。

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欧洲著名版画技师——比利时布鲁塞尔浩克版画工作室主持鲁道夫·布鲁里姆(RudolfBroulim)、旅美中国艺术家王公懿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王连敏教授的支持,同时得到天津美术学院教师华绍莹、谢睿、熊永平、杜超、石磊的帮助,诚挚地表示感谢。

编者

2005年11月

主要参考书目

《二十世纪版画艺术史》(美国)Riva Castleman著 张正仁译

2001年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铜版画入门》王维新著 1997年 广西美术出版社

《铜版画工作室》魏谦著 1999年 湖北美术出版社

《世界版画史》黑崎彰、张珂、杜松儒 2004年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现代版画史》李允经著 山西美术出版社

《西方版画史》张奠宇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铜版画技法》(韩国)郭南信著

《版画艺术的世界》(韩国)徐承元著 书籍堂

《八十年代美国版画的风华》黄丽绢《艺术家》杂志1993年12期

《美术家手册》(美国)拉尔夫·梅耶著1992年

广西美术出版社

《艺术发展史》(英国) 贡布里希著 范景中译 1998年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4075.html

更多阅读

双绞线的制作方法图文教程 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制作RJ-45网线插头是组建局域网的基础技能,制作方法并不复杂。究其实质就是把双绞线的4对8芯网线按一定的规则制作到RJ-45插头中。所需材料为双绞线和RJ-45插头,使用的工具为一把专用的网线钳 。以制作最常用的遵循T568B标准的直通线

转载 丝网花金色鲤鱼的制作 丝网花制作轻松学

爱洛,好样的!终于见到你们把美丽的金红鲤鱼作法发出、与众花友分享了,谢谢你、谢谢蒉老师、谢谢青青无私奉献!原文地址:丝网花金色鲤鱼的制作作者:爱洛丝网花最近有不少朋友向我询问关于金色鲤鱼做法的问题,为此专门

excle表格制作教程 word表格的基本操作

excle表格制作教程——简介本教程为Excel入门教程,详细介绍一般excel表格的制作过程。制作表格前需要你在心里先构思下表格的大致布局和样式,以便实际操作的顺利完成。 excle表格制作教程——方法/步骤excle表格制作教程 1、

转载 三白膏与茯苓霜的制作方法 三白膏

原文地址:三白膏与茯苓霜的制作方法作者:晓薇茯苓其实是寄生在松树根之间的一种真菌,所以中国古代人就把茯苓看作是松树精华化身的神奇之物,有很好的滋补养生作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保存的慈禧太后内服的13个长寿、补益的方子里,使用

声明:《铜版画教程--下篇铜版画的制作转载 铜版画制作》为网友暧昧持心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