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七圣法 洪荒之因果成圣

下面讲用因果七圣法的方式培养菩提心,这是一个很古老的教法,一直以来任何法门都强调用因果七圣法培养菩提心。

在因果七法之前讲述了菩提心的功德,要产生菩提心需要因果七法的认识和修行,一直到产生菩提心为止要修行因果七法,从知母、知恩等一直到菩提心。要产生圆满的菩提心因果七法是修行之路。为什么要为众生发菩提心?前面用平等舍的方式讲授过,现在用轮回因果关系的方式讲授。

第一步,要知道在无始的轮回当中,每一个天下众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细小生命都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也是无始至今通过因果轮回生生死死。因此在六道轮回当中,从轮回的顶端到地狱,没有一处是我们没有投过胎的地方,没有一个生命不曾做过我们的父母和亲人。《辛饶中传》讲:“三界轮回如水车,众生无一不是父母儿女亲情”。在哲学当中认为任何存在都是因果关系而形成的,作为生命的存在,不仅仅是肉体,而且有精神的存在。谁也无法否认我们无论从肉体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都无法离开因果关系,更不能否定没有灵魂的肉体不能成为生命,这是实在的状况。从我们肉体物质的存在来说,可以追朔到他的形成,从父母和合到很多细微的因素,后来又死亡腐烂,又回归到大自然分解成粒子。我们的灵魂意识从形成开始一直到某一时刻不存在为止,他的面貌完全变化了,到完全净化了为止变成意识当中最为细微的东西了。不然轮回中意识无法消除,因为它是非常粗壮的,带有太多被影响的东西储藏着,没有理由消失,还是那么明显的存在。消失要经过时间和空间的净化而慢慢完成,不可能一个东西会突然消失。意识也不是突然存在的,意识有他的流,他的连续。比如从母亲腹中刚生出来的婴儿,他的前一瞬间是腹中的婴儿,腹中的婴儿还可以再追溯,九个月的,八个月的,七个月……,甚至刚开始形成。他的意念是不是这之前就存在着?可以一直追溯到这婴儿还没有形成,还没有投胎到父母因缘和合之前的灵魂。如果没有之前的意识,怎么产生父母结合时而加入进来的意识因素呢?意识因素是主要因素,好比玻璃杯的主要因素是玻璃,如果之前不存在玻璃,就永远不会产生玻璃杯子。如果在父母和合之前世界上没有灵魂这个精神因素存在,永远不会形成带有灵魂的生命,这是绝对的。

在说明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之前,先讲清灵魂的开始。大家才有可能想象出来在无数次的轮回当中,我们之间都有可能有灵魂的关系存在,才能想到作为父母的可能性。这种因果关系是不可能避免的,同时也形成了众多的冤亲债主,是多世形成的,如果没有延续性的关系,也不可能产生人与人、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动,不管善的互动或恶的互动都是不可能的。以因果关系加以说明就形成了不同的生命,人、畜生等等,畜生当中有不同的品种,人当中有不同种族,再细分析里面存在众多不可思议的状况,有很多人不能理解的东西。

了解到众生曾为父母之后,我们进入第二步,知恩。每一个众生作我们父母时无一不是对我们关爱备至;然后以我们今生的母亲为对境想到众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在任何儿女的认识中都有父母的伟大之处或是缺点,或者只是节衣缩食,可我们没想到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本能的愿望是什么?从这里开始思考。天下的父母没有不为儿女着想、不为儿女着急的,但很多时候在儿女心中的认识不同:有些儿女认为我的父母真的不容易,他们真是为儿女好;有些儿女只关注父母的节衣缩食,认为父母不会生活;有些儿女只关注父母与他们之间交流的态度,他们对父母的印象不好。我们也要承认这当中存在父母的问题,他们没有做好榜样,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儿女的心态是善良的,他们面对别人也许自私,但对儿女是无私的,不管在外面多劳累都是为了家和儿女,不管在外面受到多大的委屈和压力为了儿女他们都强撑着。甚至从怀孕开始就在负担生理和心理的强大折磨,想吃的吃不下,原来轻盈的身体去哪儿都可以,现在无法自由走动,原来非常注重的外貌现在不成样子,甚至头发都落了。我们能认识到父母不容易,从这样一个小小的认识培养起来,培养到极大。《佛中传》讲:“即使父母杀生、偷盗等行为也是怕自己的儿女变成弱者而为;狡诈、欺骗的行为也是为了自己的儿女有出路而为,何况为了儿女而修行佛法,我们要无比的感恩。”其他的一切生命在任何时候作为我们的母亲都会是类似的方式给我们帮助,为我们提供一切,对这一切要知恩。

第三步,知恩要回报。怎样去回报呢?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都曾经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帮助。从因果关系,从不可停滞的世界互动当中,我们怎样使自己善的一面发挥作用,使善的因果增长,直至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作用?这必须有善因、善缘。怎样使善的种子发芽,茁壮成长,成为大树,开花结果,又回到大地成为种子,又长成大树,怎样使这种循环持续下去呢?我们要知道回报。我们把父母捧在手中围绕须弥山也无法报答,顶在头上送到三十三天也无法回报,世界的一切美食奉养也无法回报。总之,我们试图给予他们轮回中暂时的快乐,衣食住行、财富、权力都无法报答。因为轮回的快乐都是痛苦的因素,犹如给他们提供有毒的美食。暂时提供的帮助我们并不否定,我们现在所称的孝顺是要做的,不能否定我们要提供物质帮助。但相对他们给儿女的恩德这一切远远不够,不是真正的报恩,不是真正的孝顺,因为这其中暗含有害的因素。犹如你孝顺母亲给她买喷了农药的菜送去,你觉得在进孝,其实是在缩短她的生命。佛法说孝顺、报恩很重要,但要找到好方法。现在我们能提供的“健康食品”是菩提心,发起菩提心,领会菩提心的教诲与教法。我们送有毒的瓜果还不如给他们关心和微笑,让他们感到有人在真正的关心我,而不是做作的关心,其中没有爱心,变成了交易。父母说:“我养你那么辛苦,你太不孝了。”儿子说:“好,那我还你。”变成合同似的交换,这有什么用。儿子带着礼物回家说:“这是孝敬您的,”父母正高兴呢,后面半句:“小时候你养我,现在我养你,公平了吧!”这样一切都破坏了,用公平的方式去思考,不是真正的关心,不是真正的帮助。我们在学习菩提心时,首先面对的就是父母,连父母家人都不关心,何况天下众生,大乘心离我们太远了。面对家人要让他们感到温暖、内心安慰、不孤独寂寞。现在很多儿女嫌弃父母,几个儿女互相推脱,完全是畜生的行为,不像人,这是很讽刺的现象,是人心非常险恶的一面。这就是给自己的儿女做榜样,“我怎么对父母,你们以后就怎么对我”,虽然没有这么说,心里还希望儿女对自己好,但你做的榜样会教会儿女将来如何对你,不知不觉又种下因果。如同黑社会老大每次都对手下说:“在利益面前千万不能手软。”兄弟们经常受教育,最后他最欣赏的兄弟在背后给他一刀,老大问:“你为什么这样对我?”兄弟说:“这是你教的,在利益面前不能手软。”因果,这就是因果。

因果七圣法 洪荒之因果成圣

曾经有个老父亲有三个儿子,孩子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一生中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累了一身的病,可儿子们推来推去没人想照顾他。老大推老二,老二推老三,老人非常失望。有位智者给老人想出个主意,从此老人睡觉、去则所都抱着一个小包,形影不离。老大看着想,我爸肯定有不少宝贝我不知道,他媳妇说:“快把你爸接过来。”于是接过来服侍得好好的。老二看着奇怪,老大突然变了,而且爸爸天天夹着一个包。老二、老三开始夺爸爸。于是老父亲决定,不用挣了每家过一个月,就这样老人的晚年很舒服的度过了。这之后儿子们险恶的一面,狼的一面给自己儿女作坏榜样的一面露出来了。开始抢,打开包袱一看,结果是石子。

真正孝顺父母,知恩图报要从菩提心开始,有菩提心才知道父母不容易,怎样状况下都是为了儿女,才开始关心父母,慢慢发展到其他家人,以及更广阔的天下众生,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第四步,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慈心,才有可能对众生产生慈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本能的基础,要去培养,比如在街上看到与自己父母年纪相仿的老人拄着拐杖向餐馆中张望,他们看到别人团聚在一起,多么希望能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吃个饭,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当我们把他看成自己的父母会马上对眼前的老人产生慈心。说明我们可以从父母开始,把慈心发展到每一个人。至少我们发愿、希望他们有很好的儿女满足他们的愿望,希望他们晚年快乐,希望他们可以没有遗憾的离开这世界。我们会产生希望别人快乐的心态。

第五步,我们可以把这种心态推广在任何一个生命上,这是从慈心发展出了悲心。我们看着父母和其他老人,他们已经习惯了为家庭辛劳,任何时候都是去操劳,已经不容易平静下来了,已经形成有事没事都去操心的状态。不用说无漏的快乐,连世俗相对的快乐都很少见了,被习惯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制约,很少能享用拥有的、享受快乐。永远在比较,又和周围的人攀比,又开始强撑虚伪的面子,炫耀自己的儿女当多大的官、作多大的生意,心里却很不踏实。虽然每天不太快乐但还在为儿女炫耀。我们有了菩提心,会产生无比的悲心,看来如母众生没有对自身的认识,真是很难快乐。他们不愿痛苦却一直创造痛苦的因素,被因素产生的状况长时期地折磨、压迫。面对他们,我们无法产生厌恶的态度和表情,会深深的发愿:愿如母众生离开痛苦的因果关系,能认识到自己的状况,能感受到问题,那该多好啊。我们不厌恶他们的行为和唠叨才能培养起慈悲心,让他们认识到是反思自己、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了,是让自己过好日子的时候了,【】不是需要更多思虑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胡思乱想是无底洞,即使考虑到呼吸停止也没有结果。愿他们能明白这一切,从此平静下来。

第六步,我们产生增上心。想象为了父母众生离开一切痛苦、具备一切快乐,我要做到让他们消除两种障碍达到了悟的境界,要有利益一切众生的承诺。一个夏天我去转山,坐在有经桶的山坡上休息,有很多老人被家人送过来绕山。他们把身上仅有的几块钱和污黑的哈达用颤抖的手放在我面前,那也许是他们一生的积蓄,望着我眼神中充满无比的希望。这个场面让我不自主的觉得他们是我的老师,他们启发我要利益一切母亲众生,希望给予他们帮助和关怀。这样的助缘可以增长我们的菩提心,慈悲心。他们引领、催促、帮助我们真正走向解脱,使我们产生承诺,他们使我们不自禁地在生活中修七圣法。

第七步,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培养出菩提心,是由于前面的承诺,一个不可愈的誓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要实现这个誓言,我们暂时无能力做到。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其他的生命能做到这样的承诺呢?梵天有吗?净天有吗?没有,他们也正被轮回的痛苦缠绕着。小乘也没有,他们的承诺是为自己。诸菩萨也没有,因为他们的慈悲功德还有限制。真心能消除众生的痛苦,具备从痛苦泥潭中拔济众生力量的只有如来,只有绝对的解脱者具备。因此,我们这承诺要达到解脱、了悟、净化,自身要成为完全的净化,不被烦恼遮蔽和障碍,成为无限的宽阔;让自己的一切思维方式,曾经不敢放下的一切东西产生革命性的改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兑现自己的承诺。那现在开始要做什么呢?为达到了悟长期不离开菩提心,不让它片刻停滞,不让它稍许减弱。由于前面的鼓励和加持,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菩提心的行为开始慢慢实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6444.html

更多阅读

成功学习需要的七种综合素质之三——专心致志

成功学习需要的七种综合素质之三——专心致志一、“闭关修炼”的奇迹太阳光怎样才能点燃一根火柴?答案很简单,用凸透镜把所有的光聚集在一点上就行了。一个人怎样才能创造奇迹?答案也很简单,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目标中去就行了。

声明:《因果七圣法 洪荒之因果成圣》为网友坐等吴皇归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