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也在这里张爱玲《爱》刘若英 原来你也在这里张爱玲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了,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青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原刊1944年4月《杂志》月刊第13卷第1期)

张爱玲散文《爱》赏析

这是网上关于张爱玲作品评论最多的一篇,也是误读最多的一篇,许多人还喜欢摘引其中的一两句作为张爱玲的名言,歧见更甚了。

张爱玲在这篇小散文中写了一个小故事,尽管只有一个梗概,但也有了它的凄美之感。

一开头,张爱玲就写道:“这是真的。”确实是真的,据胡兰成《今生今世》所言,故事的主人公为胡兰成发妻玉凤的庶母,她的经历与《爱》中的女孩几乎一样,想来张爱玲是从胡兰成口中听来的这个故事。

又是胡兰成。胡兰成写到张爱玲时有许多谎言,但说这小故事似乎没有必要说谎。

张爱玲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与胡热恋的时候。张爱玲一直拒绝罗漫谛克,但她与胡兰成的这段热恋,又是她一生中短暂的罗漫谛克时期,几乎是惟一的一次。所以在张爱玲众多的作品中,《爱》这篇小散文显出了别样的风采,如此明亮的诗意,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也几乎是惟一的,寄托了她此时此刻对爱的理解与感慨、遐思,人在热恋时,对爱的理解总与其他时期不同。

春天的夜晚,月白的衫子,熟悉而陌生的邻家男孩,人面桃花,擦肩而过,“就这样就完了”,瞬间成为永恒,永恒的惆怅与忧伤。古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化为散文的意境,古典的诗意与浪漫。

尽管张爱玲在小说与散文中有表达的分野,小说更多地表达她的悲剧人生意识,散文更多地表达世俗人生,但彼此又是互为表里的,散文中的世俗人生是以悲剧意识作为背景的。分野,不等于分裂,同一个作家,他的人生观、艺术观是统一的。

从表面上看,这与她在小说中表达的爱情观大为不同。她的小说离不开婚姻与性爱题材,但她写出的是“人间无爱”,没有情投意融持久的爱,至多有一点短暂的梦幻色彩的爱,这种虚幻的爱的面纱迟早要被撕破,还原一个千疮百孔的情感真实面貌,小说里重在写“无爱的性爱”。这篇短文截取了梦幻时期的那个瞬间,——这是理解这篇小散文的核心,因为是瞬间,才成为永恒,永恒地珍惜,永恒地回味。千万人之中的偶然相遇,千万年之中的巧遇,偶然的相逢,这宿命的温情定格于瞬间。“就这样就完了。”本身已经包含了无尽的惆怅,张爱玲在情感最炽热的时候,在截取最浪漫的瞬间之时,也没有忘却爱的漂渺与不确定、短暂,——还是张爱玲。

是瞬间,才成为永恒,若瞬间成为长长的岁月呢?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这诗意与浪漫又将如何?因此,从这篇小散文中透露出来的美学意味是“凄美”,而非其他。

原来你也在这里

“向左走,向右走”,在千万人之中,于浩瀚的红尘,你我擦肩而过。在眼神相互交融的那一刹那,我们谁也没有意识到在彼此的生命轮回中对方将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宿命是“一只无形的手”,它在时间的沟壑里抚平你我相逢的印迹。可惜,我们谁也没有在意那是怎样的痕迹,我们更无暇顾及它会对你我的命运产生怎样的影响。也许,这就是佛说的有缘无分!

相遇似乎只是一场梦境。在那个虚幻的世界里,我们把对方的模样埋藏在记忆的最深处。梦醒时分,当一切泡沫化为一串又一串真实的生活符号,曾经的你我依然真实吗?或许,我真的把你埋藏在最深层的记忆里,连我自己也忘记曾几何时最真实的你;或许,时间冲淡了一切,连墓志铭也无法辛免!

当月色也变得苍白,风花雪月的日子不再,我和你在千山万水茫茫人海中重逢,互道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

原来你也在这里,在这里等待那个陌生人的归来,等待用积累下的爱与被爱的日子换取爱的号码牌。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上帝让你我在时空的某一个岔口遇见了对方,可惜他没来得及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爱和被爱。就这样,彼此错过了!

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刻,又是万千年之中某个宿命轮回的点,我听见冬天从身边悄悄地离开。坐在3路公交的最后一排,我等待着下一站的爱。

若不是渴望那个眼神,若不是渴望救赎受伤的心,我怎么会用沉默埋葬了过去。

停留在回忆的终点,我等待着你,等待着跟你道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爱情竟然如此收场了。

刘若英——张爱玲

午饭之后,将电影《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最后两集观看完毕。闪烁不定的泪光依稀跳动,暖暖的泪迹还未干裂成深深的痕印,心,有丝丝的震撼与灵动,张爱玲的传奇一生就此裸裸地展现于世人面前。

身世背景的恢弘,家庭环境的复杂,个人经历的曲折,内心世界的丰涵,都深深扣击着观众的心,清荡着读者的头脑。我喜爱张爱玲,不仅仅局限于她的作品,她的家世,她的爱情,她的作风,而更多倾心于她的生活,她的人生。

我喜欢故事,倾爱人生,因为世间万物,只有人具备思索传达的灵气,只有人具备才智能将万事万物、千思万绪、人间百态依依呈现出来,或用文字、或用音乐、或用色彩、或用影像,不一而足。张爱玲的不凡之处,便在于此。她懂得自己的真正追求,明白自我未来的生存状态,清晰人生的轨迹与道路。再辉煌的家世背景只能成为一种摆设与阻碍,甚至仅仅充当穷困潦倒之时的救济;可恨可憎可怜的父亲、可亲可敬可叹的母亲、可怜可悲可爱的弟弟,使张爱玲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熟悉与陌生;风流倜傥、才学渊博、绝顶聪明的胡兰成,和蔼可亲、相依相恋、相知相伴的美国作家赖斯,令张爱玲切身体味到爱的艰辛苦辣与无奈无助,触摸了一份迟来已久殷殷期盼的父爱……

影视作品的最后一集有这样一段场景,美国的朋友打电话问候爱玲,因为要前往上海出差,顺便问询张爱玲是否有所依托,有所牵挂;当“上海”两字从电话另一端缓缓传来之时,张爱玲怔住了,沉默良久,吐出了这样一句话:“恍如隔世,无所依傍,无所牵挂,一路顺风!”暮年的张爱玲,深居简出,秉承一贯的“隐士”作风,感叹白驹过隙,体悟形单影只,内心的孤寞与寂寥谁能解,谁能共鸣?难怪乎1994年9月张爱玲死于寓所多日,才为外界所发现,身前好友依照其遗嘱,将骨灰飘洒于广袤的太平洋之中,也许,无穷无尽大海的声音才够格奏响一曲宽慰张爱玲心灵的挽歌。

她从海上来,悄无声息,却掀刮一浪胜似一浪的狂潮;她从海上来,怀揣少年的天才梦,却被世事的沉浮、社会的变迁、人性的沦丧所暗色;她从海上来,夹杂着庞杂艳羡的身世,却成为命运的枷锁与桎梏;她从海上来,追忆着天真浪漫彩色的童年,却演绎诠释了一段非凡传奇的人生……主题曲更是耐人寻味。《原来你也在这里》出自张爱玲作品《爱》,短短的小文,简单而带有一丝温暖。可以说,张爱玲从来没有写过这样的作品,唯一中的罕见。然而,就这寥寥百字,却代表张爱玲对爱情的看法—缘分!

《原来你也在这里》既概括了张爱玲的一生的感情经历,也写出了张对爱情的主张,其中奥妙无比!

请允许我尘埃落定 用沉默埋葬了过去

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 才隐居在这沙漠里

该隐瞒的事总清晰 千言万语只能无语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喔 原来你也在这里

啊 哪一个人 是不是只存在梦境里

为什么我用尽全身力气

却换来半生回忆

若不是你渴望眼睛 若不是我救赎心情

在千山万水人海相遇 喔 原来你也在这里

第一次听,就有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心头莫名地涌起悲伤感,以至于窒息,仿佛在历尽波澜之后的夜晚,不经意间推开自家阳台的门,一抬头,便看见深蓝夜空里毛毛的黄月亮。

  

   心有戚戚焉。

   倘若不曾遇见你,自然不会有着这般的欢喜与悲凉。

   可是,这一生最大的纠缠,竟是遇见你。

  明知道这是一场逃不开的宿命,因此遇见你,只把自己放得更低,满心欢喜的,在尘埃里开出花来。

  淡漠、逃避、遗世独立、临水照花......都是这个女子。我行我素、旁若无人、睥睨世事......也是这个女子。

   因为她的手中,滑过的,只有苍凉。

  爱一个人爱到老去,该是怎样一种决绝?白发萧疏的时日,是不是仍然还记得当年海上明月?平生的气力与半生的回忆,是流言还是传奇?

  那种尖刻与苍凉,竟是一个洞彻世事的年轻女子所看到的全部人生。

  

   原来你也在这里。

   七个字道尽人生悲欢。

  张爱玲若不曾遇见胡兰成,张爱玲仍旧是张爱玲。她在20华年,便已经才名远盛。

  但胡兰成若不曾遇见张爱玲,今日却未必有如此之多的人记得胡兰成。说是以文度人也好,胡兰成写群芳谱,《今生今世》,张爱玲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片段。半生尚不能定,何况今生今世?

  人生的所有温情,也就是擦身而过的那一刹那。我们又何尝不是用一生来回忆那年轻的一瞬?当红颜老去,白首皓然,你回忆的,是第一次指尖相触的颤栗,还是第一次目光流转的柔情?

  想起黄磊的《似水年华》,文与英的等待与错过。当他们在小镇图书馆里目光相接的那一刹那,是不是心里也一样涌起了同样的欢喜?想必人生初见的那一刻,你的心中,也便就是这几个字:

   原来你也在这里。

  

   可是你便在这里,又能如何呢?

   你是在这里等我么?

   你一直在这里等我么?

   你会一直在这里等我么?

   你来生还会在这里等我么?

  

  胡兰成并没有等张爱玲。张爱玲亦知道胡兰成的身边始终围绕着女子。她应当知道,她只是他群芳谱中孤高冷艳的那一朵。既不是全部,甚至也不是最夺目的那一片颜色。宿命中注定的伤痛,无可言表,那就只有沉默应对。

   对人生看得太清楚的人,往往握在手里的只有苍凉。

   张爱玲就是这样的人。

  人间的相遇,是偶然;而分离,则是注定。初见时,无量欢喜;别离时,悲欣交集。可是倘若没有这样的相遇,人生又有着多少的意义?一天的温柔,可以用365天去怀想,而半生的相遇,自是一生珍藏的回忆。

  

  我不能揣想张爱玲远走美国的时候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也不知道她一个人寂寂终老时心底里的回忆是给了胡兰成还是赖雅。但是无疑张爱玲是一个喜欢封闭自己的人,她的救赎,都在她的文字中。而她后期的创作,已经乏善可陈,远不及早期创作的才华四溢。她真的用沉默,埋葬了她奇情的一生。

--  

据刘若英自己说,她饰演张爱玲,非常之累,深陷其中而很久不能够自拔。她与张爱玲,本质上,都是独立而从容的女子,只是一个历尽战火云烟,一个行走不定。也许,这也是她们最根本的不同吧。环境的不同,造就不同的人生。张爱玲自幼历尽人情世故,笔触冷峻苍凉,而刘若英,却还保留着她明净的笑容。这不免让我联想,当刘若英从乌镇的小巷中走出,并且抬起头来的时候,她看到的天空,应该是比张爱玲逃出家中的后院时看到的,要广阔的吧。

  

  反反复复地听这首歌,其实也不完全是为了张爱玲,很大的原因,却也是因为刘若英。第一次看她唱这首歌,是在中央台的什么演唱会上,有歌迷去给她献花,那位歌迷也是有趣,居然冲上去拥抱了她一下,显然这是出乎她意料的,立即满脸便绯红了,歌也唱不下去了。那一刻,忽然觉得她真是可爱,是个很真性情的女子。会脸红的女子,这世上怕是不太多见了,我看着她有点窘的笑容,忽然想起24岁的少女小渔,那种乖巧善良和一无铅华的纯情。

  当年的少女小渔,如今也已经不年轻了,《似水年华》里的英,大概更接近刘若英今日自身的形象吧。干练精致的妆扮,行色匆匆地奔忙,那种永远在路上的感觉,都让人感叹年华如水。

  可是,看到她在台上的满脸绯红,才忽然觉得,原来她的率真与坦然,竟是没有变的。虽然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有着宛转的谈锋,但心底里的沉淀与淡定,还是在的。她的眼睛,虽然多了慧黠与沧桑,但还是留着小渔的干净和安宁。

  能够在心里留着一份自己的天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凭着这一点,她也是可爱的。

歌声背后的故事

请允许我尘埃落定
胡兰成首见张爱玲是登在《天地》杂志上的照片,二人熟识后,张爱玲将这张原照送给了胡兰成,背面写了这样的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所谓尘埃落定 即为此所指。

用沉默埋葬了过去
胡兰成每每过门找张爱玲聊天,总是能滔滔不绝的倾诉,但是张却并不多言。胡曾明确的说过:“感谢你的沉默和谦逊”可以说张爱玲对胡兰成是因为懂得所以沉默。

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
张爱玲与海,我觉得有下面几种渊源:
1身世飘零。1939年张爱玲从上海到香港求学,在乱世中举目无亲,只身面对茫茫沧海,后回上海。1955年,漂移到美国。每次都是满身风雨,飘洋过海。
2到温州看胡。胡兰成因为通日被通缉躲到温州,张爱玲过去看他,提出要他在她和小周中选一人,但胡认为选择即是对她的不忠也是对小周的不义,缄口不选。张就离去,后寄一封决绝信给胡,信中说:“那天船将开时,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人雨中撑伞在船舷边,对着滔滔黄浪,伫立涕泣久之……”爱玲在海上痛哭的记忆,一次是这次,一次是胡离开上海。所谓满身风雨,估计也和眼泪有关。
3张爱玲曾经的译作《海上花》曾经徐志摩说是在即使在海边的沙地上也可以开出花来,海上花应该可以用来形容心性坚韧因哀愁而美丽的女子吧。
4张爱玲辞世后,她的骨灰由她的治丧委员会撒入海洋。
5张爱玲曾经表达过她对海没有好感,在1955年译的《老人与海》的序言中说:“我对海毫无好感,在航海的时候我常常觉得这世界上的水实在太多,我最赞成荷兰人填海。”
她在遗嘱中说希望死后要把自己的骨灰抛洒荒野之地,我们理解荒野应该是类似沙漠的地方,但是她的治丧委员会不知何因将这个荒野理解成无人居住的大海,我想这其实是违背她的遗愿的,在这位叱咤文坛的女子身后,真的是一片荒凉。


才隐居在这沙漠里
张爱玲逝前三个半月(1995年5月17日)致信给林式同,说要搬到赌城拉斯维加斯去。林惊说:“张爱玲这个人怎么老是翻出这些奇奇怪怪的念头来,跑到那些沙漠中间,光是一个人,日子怎么过?”
张爱玲的遗嘱里写到:死后把骨灰抛洒荒野之地,远离尘世,空旷无人。
我认为张暮年搬到赌城,好像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靠近这无人的荒野之地,隐居沙漠……


该隐瞒的事总清晰
千言万语只能无语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这四句指得是1944年张爱玲在散文《爱》里写道:“……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碰上了,拿也没有别的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啊 那一个人
是不是只存在梦境里
张爱玲曾在《天才梦》里写道:“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


为什么我用尽全身力气
却换来半生回忆
在温州见与范秀美同居的胡兰成时,张爱玲问他:“你与我结婚时,婚帖上写现世安稳,你不给我安稳!”她与他的半世婚姻中,他把能带给她的快乐都带给她了,也把能带给她的灾难都带给她了。
这里的半生也影射她的长篇小说《半生缘》


若不是你渴望眼睛
胡兰成说:“因为在她面前,我才如此分明的有了我自己”


若不是我救赎心情
原来你也在这里张爱玲《爱》刘若英 原来你也在这里张爱玲
胡兰成曾写了一首诗给张爱玲,心里说她谦逊,她却回信说了八个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在千山万水人海相遇
哦 原来你也在这里
依然指《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7895.html

更多阅读

张玉华《原谅》翻唱Kiroro的《一滴眼泪》 原谅 张玉华 吉他谱

第一次将博客的背景音乐设置成一首日语歌曲,虽然大家都不喜欢日本人,但是音乐是无国界的。这首歌曲是日本的一个女子组合Kiroro的《一滴眼泪》,曲子就是Kiroro组合中的玉城千春自己的作品,非常的好听。大家比较熟悉刘若英的《很爱很爱

刘若英曾经爱过的人 我曾经爱过的人

刘若英出道 15 年已获得了173 个大奖,被称为"最多奖 "艺人。然而,这位美丽 与才华并举的女子36岁了却还孑然一身。殊不知,刘若英不是不爱,只是爱得太 痴,15年来,她一直深爱着一个不能说爱的男人……   他称她为芬芳的" 奶茶"   1970

刘若英 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很好 刘若英 我很好 flac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作者:本刊记者吴虹飞实习记者 闫迪 覃宪秋 发自北京歌手。 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流行音乐市场趋近成熟,各个唱片公司百花齐放。当时的“滚石唱片”不仅签下众多类型的歌手,还下设了一些工作室,求贤若渴,其中就包括陈升的

声明:《原来你也在这里张爱玲《爱》刘若英 原来你也在这里张爱玲》为网友龙爷无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