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色中国 男色中国 官方

21世纪以来,整个社会更加兼容并蓄,迎来了轰轰烈烈的“男色时代”。广告电视中到处充斥着各种类型精致的男人,甚至有些比女人还漂亮。很多学者都把花样美男F4的崛起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志,从那时开始,男人可以留长发,外表俊美,可以美容化妆,可以走阴柔路线,紧接东方卫视推出的“加油好男儿”、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等大型选秀节目,更是把“美男时代”推到极致,“男色”作为一种“消费”潜藏的巨大的经济利益,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利用。同时,伴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BL中又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腐女”现象,都昭示着社会属性的变迁。“男色”大行其道,疯狂来袭。

一、“男色时代”的社会表现:
男色中国 男色中国 官方

1、大众传媒下的“男色消费”

娱乐圈是大众传媒的最好代表,当下的男艺人们冲破了男人传统形象的束缚,不再只能表现自己粗犷阳刚的一面,而是向多元化发展。或是阳刚帅气,如李晨、何润东;或是奶油秀气,如陆毅、冯绍峰;或是忧郁深情,如陈坤;或是漂亮精致,如吴尊。他们不断出现在各种时尚秀场,更是电影电视的票房保证,据不完全统计,在台湾热播的偶像剧《下一————站,幸福》中,吴建豪秀肌肉的一段收视率暴涨,达到全剧的最高点。在香港,明星陈小春也为了女性内衣广告的代言人,在广告中从男士的角度对女性内衣做了一番独到的诠释,据说广告一出,这个女性内衣的销量也是显著提升。
对于“男色消费”,名门痞女洪晃也大胆表示:“现在新出来的男人想成名,无论做什么,都要够帅,够好看价钱就高。”她举例说:“歌星,影星自不待言,长得对不起观众,自然不行。布拉德、阿汤、还有偶像组合F4,为什么价钱高,就是他们长得好看。就连搞体育的也要看外貌。就拿刚结束的世界杯说话,无数女球迷狂爱意大利、英格兰、葡萄牙、德国。说实在的,主要还是迷上了球星们的俊朗外表。”。在消费社会中,“男色”已物化为商品,在形成时尚流行文化的同时也为自身赋予了符号意义,它正以占据“女色消费”半壁江山之势,高调地出现在商场、广告和媒介上,让全球的女性为之疯狂,为之消费。
男星们不断展示着自我拍出各种时尚大片,《MANse男色》、《美型男》和《酷魔男》更是当下男人的流行时尚读物。据说,超级帅哥贝克汉姆也染了粉红色的指甲,而大名鼎鼎的NBA篮板王罗德曼竟然也涂着眼影、染着指甲油招摇过市,他们纷纷不约而同地向“花样”和“男色”靠拢……女星们也纷纷加入到男人装的演绎,范冰冰、李冰冰都拍过粘着胡子的男装大片,备受追捧。再回顾我们近年来涌现出的新生代女星,以李宇春、尚雯婕为代表的中性演绎,都受到了粉丝的热切追捧。男人越来越女人,而女人也越来越男人,这无疑都在宣告着“男色时代“的来临。

2、社会生活中的“男色经济”

在日常的生活消费中,我们不难发现,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越来越多的是年轻的帅哥,从做头发的发型师,到买衣服的到导购员,从餐馆的服务生到健身房的教练……而且越来越多的女性习惯并享受在这种帅哥服务中。
人类学家海伦•费希就曾经预言:女人将是21世纪的“第一性”。对于这样的预言最敏感的应该就是商人了,其实,“为她服务”已经成为西方服务行业目前流行的经营策略,英国酒店行业的一项市场调查表明:如果不针对女性服务,就会失去大约40%的客源。
而在国内,很多服务性的行业也看到了这一点,女性消费集中的很多行业,男人作为服务者开始大行其道,并且效果甚佳。这种“男色经济”也成为服务行业的主流。

3、BL怪现象之“腐女现象”

古代的“男色”又称为“男风”或“龙阳”,主要指的是同性之间的相互爱恋与欣赏,著名两性文化学者李银河说:“中国在同性恋问题上是‘起大早,赶晚集’”。我国古代社会几乎各个朝代的皇帝都有男宠,像“龙阳”“断袖”等典故都体现了对男宠的爱护,整个社会对同性之爱的态度是非常开化的。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同性恋却似乎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现在却出现了另一个现象,“腐女”现象。
“腐女”一词源自日本,是指喜欢BL也即少男同志之爱的女性,除了ACG作品和影视剧,大部分腐女也对真实世界的男性关系产生遐想,包括视觉系偶像、历史人物(日本的新撰组或幕末人物,中国古代文人、帝王等)。伴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我国的青少年也大受影响,大多数90后少女都喜欢看耽美漫画,喜欢美少年之恋,花痴地看各种美男,看到男性之间的交往,也喜欢意淫他们“攻”和“受”的关系(攻受是对BL关系中两个男生的身份进行区分的表述,这种说法来自日本在原始定义中,“攻(seme)”属于主动方,“受(uke)”属于被动方)当网络上最出名的一对京城Gay夏荷和洛洛分手后,舆论一时哗然。
“腐文化”属于男男之爱的衍生品,也是整个社会对“男色”最赤裸裸的渴求,无论有多少人嗤之以鼻,它确确实实是真实存在的。也由此说明,女人天生本“食色”,只是过去不说,现在有人公开说和做,“腐文化”作为一种女人间接消遣男人的方式,有时候就为一点,心理的满足,触摸的快感,心理慰籍。 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说的是迷恋于色是自己的行为,非色本身有什么诱因。

“男色时代”的意义远非被消费的图像、面孔与皮囊,从潮流的趋势到审美的变化,越来越多占领公众视野的男性形象看起来不再那么单一、粗暴、嚣张,而选择了一种更具亲和力的方式走出偶像的孤城。“男色”传达出的更多是一种观念,一种选择。
任何社会现象的形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是一种原因造成的。但是,“男色现象”的大行其道到是与女性主义的崛起,女性地位的提高密不可分的。也是在女性消费最强音的今天,社会自觉选择的结果。同时,当今社会处在一个多元的、开放的、融合的世界大环境之中,各种文化相互影响,而且社会宽容度也逐渐提高,社会心理更是趋同存异。以下就试图挖掘“男色时代”来临的幕后推手及其文化内涵。

二、“男色时代”原因分析:

1、“女性主义”的崛起

自古以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但男人喜欢看美女,女人也应该喜欢看美男。但在古代男权至上的社会,只有“女为悦己者容”,否则就被视为不守妇道,这也是不被社会大众接受的。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下,人们形成的观点是: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女人活着的意义是为男人服务的。但是自从女权运动兴起后,社会新女性不断要求进步,参与社会生活,女性的自我救赎与自我解放就一时没有停歇。
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中国女性解放程度可以说走在世界最前沿,无论是体育界、商界、还是文艺界,都活跃着众多成功女性的身影,同时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也发生变化,很多男人选择回归家庭,做“家庭煮夫”,在背后支持在外工作的妻子。在思想上,她们更是要求平等,要享受以前只有男人才能享受的特权,从一个被动的客体,转变成一个主动的主体。可以大声说“好色”,而不必受到大众的谴责,并且由于女性的心理与男性不同,所以我们看更多的追星族是女性,最疯狂的也是女性,而这些可以说是对世俗束缚的最好的宣泄。因此,也导致了大众传媒的社会导向明显的走向“男色”路线,用各式各样的美男诱导着文化产业的消费,赚取着收视率,调剂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另一方面,由于女性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增强,社会上又出现了大量的“白骨精”。越来越多的女性拥有自己的事业,他们有能力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买自己想买的东西,于是,“女性消费”席卷而来,与之相伴的就是更多的服务行业由男性来承担。我们都知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在两性问题上,同样适用。无论是视觉上的审美需求,还是身体上的些许碰触,都能营造出一种微妙的气氛,进而产生一种愉悦感,促进消费,而这就是商家的最终目的。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男色消费”愈演愈烈,逐渐成为商品经济时代的主流,无论在商场、广告、美容、媒介上都占据着半壁江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女性,为之消费。

2、男性的自我解放

女权远动不仅解放了女人,也解放了男人。“男色”的消费群体也并不只有女性,还有很多自我解放的男性,他们冲破社会对传统男人的刻板印象,从美容、美发到美体、美甲,并且很多人都比女生还要精通。而这一切都是男性产品产生的诱因。世界处在相对和平的状态,他们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爱自己、打扮自己。越来越多的潮男更是对潮流的趋势紧紧跟随,甚至不惜重金收集限量版的鞋子。社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所以无论是出现在选秀的舞台上,还是活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都以一种自我、决绝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展现着自己的张扬与自信。
同时,男人也可以阴柔,可以柔弱,可以可爱,可以依靠“大女人”而不是自己当“大男人”,虽然我们现在的社会还是受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大多数人对这种现象还是不太赞同,但是这确确实实是在社会中存在的,也是人们对两性关系的重新认识以及对平等的不懈追求。

3、社会文化的兼容并蓄

伴随着网络文化的日益发展,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社会风尚日趋西化,受西方享乐主义风潮的影响,在我国现代人观念里,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认为:人生在世,需及时行乐。他们高调的放肆着自己的青春,追求一些绚丽多彩的东西,要的就是一种新鲜的快感,对于“男色”这一新生文化,他们更是敢为天下先,并且积极地实施与推广。
受西方开放思想影响,整个中国社会也越来越开化与宽容,对于社会中奇闻怪象都能抱着相对宽容的心态,甚至当下整个社会都流行“审丑”。“芙蓉姐姐”和“罗玉凤”走红网络,更有“伪娘”大行其道,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这是个女人越来越丑,而男人越来越美的时代。这种“中性潮流”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两性的重新定位,也是“男色时代”来临的重要征兆。
此外,社会的宽容度还体现在同性恋问题上。虽然著名两性专家李银河女士曾指出:“中国的同性恋问题,是起大早,赶晚集”,但我们的社会对同性恋文化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同性恋题材的电影也获解禁,像《美少年之恋》、《蓝宇》等同性恋题材的电影都斩获大奖,获得好评。同时由日本传来的“腐文化”在年轻人中也广泛流行,应该说这都是社会开化的结果。而且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喜好也将影响未来社会的价值观走向,这也预示着“男色”这股风潮还将愈演愈烈。

4、摆脱封建礼教的彻底狂欢

中国的“男色”风潮可能不是最早的,也不是最猛烈的,但绝对是有中国特色的。它可以说是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一场彻底狂欢,无论是对男人,还是对女人来说。
其一、在宗室家庭观念中,中国古代对男女交往接触甚为严谨,以免扰乱家庭和宗室的正常秩序。其二、“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对人性的束缚和扼杀,既违背了自然规律,又违反了社会规律。
正是对这种社会封建束缚两性观念的强烈反叛,当今的国人在对待两性的问题上,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互动也更加频繁与热烈,为“男色消费”的滋长提供了温床。

综上所述,“男色时代”扎扎实实地来临了,在“女性消费”的今天,它引领着社会风潮,改变着传统的社会价值体系,这既是女性主义崛起的产物,也是社会文化多元化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男色消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让人们的思想观念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任何事物都要有个度,所谓“物极必反”,因此要正确引导人们的两性观念,使它不至于被过度利用,走向扭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8768.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经济的薛定谔定律 薛定谔是中国人

转自《华尔街见闻》 2012年04月02日 10:13    文 / 张澄2月份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出现了极大的冲突,汇丰市场制造业PMI指数显示连续4个月的收缩,而中国官方PMI显示出现连续3个月的增长。2月汇丰中国PMI指数下滑至

(转载)从“衣俊卿吧”看中国马哲研究 衣俊卿与朱丹事件

衣俊卿的故事本来就奇特——奇在他开创了一条所有贪官未走过的新路,让女方自愿奉上金钱与肉体,财色双收,还能让这些“马哲女”因相思而心有戚戚,因相晤而欣喜若狂。但如果到百度的衣俊卿吧去看看,领略众多“洗衣粉”对衣的狂热,更会觉得这

绿之韵产品搭配 宝健中国官方网站

1、贫血:银杏螺旋藻片+维体康胶囊(螺旋藻里的铁是菠菜大5倍,维体康补气补血)2、三高症:(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深海鱼油+银杏软胶囊+卵磷脂(鱼油里EPA血管清道夫DHA:脑黄金;维生素E防止氧化;银杏软胶囊可排出血液毒素排毒养颜;卵磷脂可排脂类

中国官方居然禁止“东京大爆炸”! 黑之契约者东京大爆炸

一些聪明的中国爱国商人开发出了“东京大爆炸”烟花,来庆祝中国的春节。没想到,中国官方居然禁止,居然叫停,称称会影响中日关系!美联社昨天引述商家的话说,已经接到官方的指令,停售“东京大爆炸”这款烟花。区区烟花居然影响中日关系?这看起

声明:《男色中国 男色中国 官方》为网友薄暮知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