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文学家-平陽张著_光明人家 张著

明代著名文学家-平陽张著_光明人家 张著
明代著名文学家-平陽张著--平阳人(现苍南),号永嘉子,有《永嘉集》传世文:光明人家2014-07-07

张著(约1318-1377),字则明,明代温州平阳蒲门人(现苍南马站)。自少研究经史,元至正(1341-1367)游学至江苏常熟琴川,以兵乱道阻不得归寓居,学者争师事之,举为州学训导,乡望甚重。据周榘《永嘉先生传》“遂占籍焉”。自称 “永嘉子,世人尊称“永嘉先生”。故清代学者钱谦益、朱彝尊和曾唯误称其为永嘉人。民国时,平阳人黄群在《永嘉集》敬向楼丛书本后记;“宋元之际,吾乡之流寓姑苏以文学称者,俞先生德邻,郑先生东、采,张先生著,皆平阳人。俞、张两先生皆自署永嘉者, 以从古郡名也。” 在明、洪武三年(1370),朝廷开科取仕,张著领乡荐(举人),未及参加会试,由于明朝廷急需人才,派专使到他家中,面授延安府肤施知县。《陕西通志》称其:“招谕抚循,修举废坠,民始安辑。”在任3年,由于政绩显著,被升为临江府(江西)同知,后终于任所,时年60岁。生平事迹见《列朝诗集小传》甲集、《永嘉集》卷首周某《永嘉先生传》。  他生平著作有《易经精义》、《长安唱和集》、《永嘉集》等。因历经兵乱,只剩下由其子所编的《永嘉集》(见《爱日精庐藏书志》三十四),但流传不广,至明末已罕见,所以《四库全书》未曾加以著录。民国时,先贤黄群经过十多年的访求,终于从蒋氏天健楼所藏明人钞本“假归钞之”,并据《明诗综》、《东瓯诗存》等加以增补,刊于《敬乡楼丛书》第三辑。后由杨奔加以点校,列入《苍南文献丛书》刊印发行,得以传世。 吴讷在《序》中评云:“为文纡徐曲折,丰约合度;发为声诗,兼备众体。”吴讷为明初诗文大家,常熟人,有《文章辨体》50卷,足见他对张著的诗评价之高。王直《序二》云:“先生之诗,取法唐人,皆清远有思致。”谏田《明诗纪事》:“《永嘉》一集,雅健丽则,诸体并工,亦明初诗家罕见之笈也。”《苏州府志》言:“其文醇正有则,诗清婉。”元末明初,诗坛应酬之风颇滥,张著独榜唐音,风格清俊,足见其诗文成就之高,可说是明代温州地区一位杰出的学者与诗人。 张著在诗歌创作上努力继承杜甫的诗歌传统。“我歌杜陵诗,思渺青冥鹄”,杜甫的片言只字,都应该成后世学习的典范。不仅从创作理论上张著持此观点,他更在自己的诗歌创作实际中践行着宗杜甫的思想。如:《西征》:“十一月既望,陆出陈州北。暮投青龙冈,天色向昏黑。疏林风萧萧,破屋夜寂寂。。。。。。猛虎号我前,妖狐立我侧。。。。。。荒村邈无人,虚亭但四壁。土灶炊青烟,野饭带砂砾。卧帐垂毡裘,梦寐不终夕”。 张著的诗歌创作体裁多样且清丽别致。“《永嘉》一集,雅健丽则,诸体并工,亦明初诗家罕见之笈也。”如:《次韵题小景》:“云树苍苍接四邻,小桥飞尽碧桃春。 孤舟烟雨不归去, 愁煞沧州采绿人”此诗中的“采绿人虽化用《诗经、小雅》中“终朝采绿,不盈一铜,”但整首诗却依旧读起来清新自然,画面唯美又给人以暇思。 张著的长短句写的更是通俗自然,几乎接近口语。如《渔樵闲话》: “有山可樵,有水可渔。山水之间,我与尔俱。我歌呜鸣,尔行徐徐。我出而舟,尔归而庐。玉堂金马,其将吾如吁买臣五十归衣锦,太公八十载后车,何如老我虞之山、尚之湖”。 作者是借二人之口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功名富贵有何用,还不如即终老林泉,过着耕渔般的日子。“男儿读书得官职,何如田舍谋衣食”。张著自从寓居常熟以来,经常在虞山、尚湖流连,二处风景优美,更有他和旧朋之间的记忆,这在他到陕西后所写的《西征》一诗中也得到验证。
而在流传很广的暖红室本《西厢记》里,也转载附录了元末明初诗人张著的两首诗,其中一首是《待月诗》,又作《莺莺待月》。《题西厢记》诗曰:“娇花红处月团团,几夜想见只暂欢。惆怅不知两下月,从他别去到长安。”诗全用白描,以时间为线索,先从西厢的“月色溶溶夜”起头,“几夜”句,即《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表达了内心的依恋和无奈。“他”指张生,集中抒发了离愁别恨的情愫。此诗《永嘉集》所未收,可以说是一首佚诗。《待月诗》又作《莺莺待月》,收入《永嘉集》第七辑。诗如下:“立尽黄昏瘦莫支,西厢朱户半开时。风生花树寒微动,露滴瑶钗湿不知。清思著人凝望久,柔情抱影欲眠迟。可怜最好今宵月,正恐--风流负宿期。”诗抒写了崔莺莺待月西厢的心理感受,使伤春与伤情浑然一体,衬托出起伏的心底微澜,透彻淋漓,形容尽致,达到了深沉的审美意境。  张著曾到过山西省蒲州,如《过蒲州》诗:“张生自笑早风流,不遇莺莺已白头。今日西厢花满树,寻芳无兴过蒲州。”又《憩朝邑东郊》:“堑垒余兵迹,关河入战图。西秦行已尽,又过晋中蒲。”普救寺在蒲州东郊。可见张著的《题西厢记》、《待月诗》是有感而发的。自洪武至宣德近百年间,由于朱明王朝实施封建文化专制主义,一般文人对戏曲很少注意。正是在这种禁锢的境遇中,张著之诗显示出创见和功力,这可能是暖红室《西厢记》刻本加以引录的原因所在。张著除诗词外,他的文章也是很有特色。“先生之学,根柢乎六经,旁及乎子史群书,故理明气昌。为文,纡徐曲折,或约或丰,而动合矩度。”“先生所为古文必本于经传,其义正,其词确,盖凿乎有用之言。“越三年,余至琴川。。。。求遗稿阅之。其文纡徐汗漫,有关键,有工致,终篇无窘束态。”吴讷、 王直和周榘三人认为张著的古文写的委婉舒缓,广漫曲折,丰约有度,义理严正,用词准确。纵观《永嘉集》中四十三篇文章,三人所评并不为过,但有时张著 笔下还会生出一股孟子似的劲道。 张著所作的文章有三类是比较有特色的:其 一,记斋堂;其二,讲医术:其三,谈风景。另外,游子在外,思乡之情也是诗人心中深藏的浓浓怀念的离别忧愁。 诗人别乡多年,流离在外,故国家园,以兵乱道阻不得归还家乡,梦中依稀回放,现仅以《送郝州判官郑士钦南归序》来看其文:“余思昆阳佳山水,清淑秀丽为东南最,右陆左海,其土沃衍。。。。其俗尚文学。余与君生其间,岁时得以荐新,闲暇得以游玩,而往来多衣冠缙绅之士,相与上下古今,啸咏风月,初不知其为适也。。。。。吴中山水,固无昆阳之胜,土产风 俗则不下之。余犹梦寐不能忘吾土??”这是张著还在陕西做县令时,送别一同乡回家所写文章。文笔静美,读之令人动容,遂起思乡之意。郑士钦,平阳人士,曾任明代洪武朝湖广随州、河北郝州判官,余事不详。 总而言之,张著是老平阳元末明初杰出的诗人与学者,他的学术思想、文学造诣与杰出成就,应该在浙江、温州以及平阳的明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页与显著位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0163.html

更多阅读

7月1日起新增鳌江直达北京动车_光明人家 鳌江到温州动车

7月1日起新增鳌江直达北京动车--京沪高铁开通,新增【北京南--福州】动车组D301/D302次文:光明人家2011-06-13最新综合消息:随着京沪高铁开通,新增【北京南--福州】动车组D301/D302次,其中福州上行北京南经停鳌江站,也就是说,从7月1日开始就

瑞安的一些古地图_光明人家 浙江瑞安地图

瑞安市的一些古地图--《万历--乾隆温州府志--嘉靖、嘉庆、瑞安县志》收集:光明人家 2013-10-09--明《万历--温州府志》瑞安古地图--瑞安县镜图地图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

浙江全省域文化地图面世_光明人家 浙江全省排查危房

浙江全省域文化地图面世--全国首张,手绘展示浙江文化浙江在线 2015年02月05日浙江省文化地图(点击看大图)前天(3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编制出版、以手绘卡通的形式呈现的全国首张全省域的文化地图新鲜出炉,全省的5A景区、非物质文化遗

声明:《明代著名文学家-平陽张著_光明人家 张著》为网友薄情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