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书故事一组 金蝉子传奇故事书

1、鸿 雁 传 书

鸿雁传书,亦称雁足系帛,在通信史上最具代表性。定于今年5月发行的《鸿雁传书》邮票,未发先热,引人瞩目。

《汉书·苏武传》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率副使张胜、随员常惠等百余人出使匈奴。临返国时,匈奴发生内乱,牵涉张胜,苏武一行被扣留。单于逼苏武投降未果,将其流放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放羊,凡19载。至汉昭帝初年,汉匈和亲,遣使要求接回苏武,单于诈言苏武已死。常惠夜见汉使,教其一法。转天,汉使对单于说:“(汉)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大惊,只好放苏武等九人归汉。

鸿雁传书故事纯属虚拟。但鸿雁是候鸟,能“随时南北,不失其节”,“飞成行,止有列”,为人传书,未必是真有之事,却是会有的实情。加之故事主角苏武持节牧羊,艰难备尝,其气节尤其令人钦佩。人们宁信其事以为真,视鸿雁为信使,并常常借雁咏怀,寄情达意,诚所谓“古今多少天涯恨,付与秋鸿寄所思”。此乃情理使然。更令人惊讶的是,古时没有大众传媒,文化又不普及,这样一个传说,能够广告天下,绵延近两千年,本身就足够美丽。

因了这故事,鸿雁、鸿音、鸿飞、雁足、雁书、雁字、传雁、春雁、归雁、征鸿、过鸿、断鸿,以及上林书、上苑传书、子卿归信、鸿羽芳信、云间一纸书,等等,成了书信(或信使)的代名词。又因了鲤鱼传书故事,有了鱼雁、鱼雁传书、雁去鱼来等清词;因了燕子传书故事,有了燕鸿、秋鸿春燕、燕去鸿归、过鸿来燕等丽句。如此众多的书信之别称,个个言近旨远,句句精彩传神。

古时候通信条件有限,举凡军队调动,官员出使,战士戍边,商贾远行,文人交往,书生赴考,红叶传情,等等,都离不开鸿雁。鸿雁成了人们最为忠实可靠的朋友。人们对它的所有褒贬爱怨、赞美咏叹,都是出于对它的信任和依赖。

据《瑯邪代醉编·雁足书》载:宋咸淳癸酉(1273),元国信使郝经使宋,被留真州,南北隔绝十五年……有以生雁馈者。经因作诗以帛书云:“零落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并署年月姓名,通五十九字,系雁足纵之……

郝经(1223—1275),元泽州陵川人(今属山西),字伯常。金亡后徙河北,从忽必烈攻宋鄂州。中统元年(1260)以翰林侍读学士使宋,被贾似道扣留真州(今江苏仪征)十余载。至元十二年(1275)归元,寻病卒。据明代宋濂《跋郝伯常帛书后》(见《古今图书集成》)所说,郝经帛书59字,博二寸,高五寸,背有陵川郝氏印一方。至元十一年“九月甲戌用蜡丸帛书亲系雁足,祝之北飞……(转年)三月虞人始获雁于汴梁金明池”。这里,宋濂道出两个重要事实:一是雁足帛书有物证在,二是雁及帛书在汴梁(今河南开封)被发现。

一个虚拟的北雁南飞,一个真实的南雁北往,两则故事成就了一则信使传书的佳话。

2、鲤 鱼 传 书

鲤鱼传书,无论生活中还是在书信史上知名度都颇高。只因对“鲤鱼”的解读不同,时有误会。直至今天,仍有论者置疑:将书信藏于鱼腹,鱼还怎么活?

最早的鲤鱼传书,大抵来自神话传说:商朝末年,姜子牙渭水边垂钓,曾捕获一条鲤鱼。鱼肚内有一封信,预告他以后会封在某地。后来,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打下天下,果然被封在某地。再后来,相传三国时吴人葛玄与河伯书信往还,均令鲤鱼充任信使。而唐代孟浩然恰有佳句:“尺书如不吝,还望鲤鱼传。”宋代苏轼亦有“淮上东来双鲤鱼,巧将诗信渡江湖”的锦言。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载,公元前209年,壮丁900人调往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因大雨阻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肯定不能在规定期限赶到目的地。“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谋曰:如今逃跑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何不为国牺牲?经过权衡,认为当下举义旗造反,定会一呼百应。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大喜,知道“卜之鬼”是叫他们利用鬼神先在壮丁中取得威信。“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鱼腹丹书帛,由陈胜吴广导演,是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

比较而言,汉乐府中的“双鲤传书”似更著名。语见《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代以前,信封还没有发明。信件是夹在两块木板中间传递的。两块木板刻成鱼形,一盖一底,将信放入,合在一起,用绳子捆好,在打结处糊上泥土,加盖“封泥”(印章),然后发出。因此,书信又称双鲤、鱼书、双鱼、鱼信、鱼素、鱼函、鱼笺,等。如李商隐:“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晏殊:“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晏几道:“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又因古人常用长约一尺的绢帛写信,人们即用尺素代指书信。于是,书信又称尺素、尺鲤、鱼中素、素鳞书,等。如秦观:“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元稹:“重叠鱼中素,幽缄手自开。”张元幹:“梦迷芳草路,望断素鳞书。”

“双鲤”是书信文化中标志性的符号。无论信封信笺,几乎无处不在。古人写信,有把写好的绢帛书信折叠成鲤鱼形状,代替封口,叫做“缄”。唐代自贞观年间开始,民间用厚茧纸做信封,形若鲤鱼,再在正反两面画上鳞甲,称作“鲤鱼函”。再往后,人们在红条封上画一条(或对称的两条)鲤鱼,既是装饰,又是传书的标志。信笺上画个鲤鱼小品或写句“遺我双鲤鱼”等等,屡有所见。至于绣有“鱼雁往来”的“信插”,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间还常有。如此,“鲤鱼”千百年来都藏于人们的生活中,“活”得很好。

3、信 鸽 传 书

信鸽传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民间通信、军事通信、体育竞技及民间表演,都有很多记载。

相传,楚汉相争时,刘邦被项羽围困,曾放信鸽搬取救兵。

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六曾提到波斯信鸽:“鸽,大理丞郑复礼言,波斯舶上多养鸽,鸽能飞行数千里,辄放一只至家,以为平安信。”

唐宋时期,民间伺养家鸽成风。宰相张九龄从小以养鸽闻名。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让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之为飞奴。时人莫不爱讶。”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四《鹁鸽传书》:“颜清甫,曲阜人,颜子四十八代孙,尝卧病。其幼子偶弹得一鹁鸽,归以供膳,于梢翎间得书一缄,书上题云:‘家书付男郭禹开拆。’禹乃曲阜县尹郭仲贤也,盖其父自真定寄至者。时仲贤改授远平县尹,鸽未及知,盘桓寻觅,遂遇害。清甫见之,责其子,便取木匣函鸽,候病稍愈,直抵仲贤官所,献书及鸽,且语其故。仲贤戚然曰:‘蓄此鸽已十七年矣!凡有家书,虽隔数千里,亦能传致,诚异禽也。’命左右瘗之。”鹁鸽,即鸽子。据李时珍《本草纲目》:“鸽性淫而易合,故名;鹁者,其声也。”

国外,信鸽传书也多有记载:

普法战争期间(1870-1871),士气旺盛的普鲁士士兵一度包围了法国首都巴黎。巴黎守军放出信鸽,向邻近部队告急。援军及时赶到解围。从此,法国人深爱信鸽,无论城乡,饲养成风,故法国有“鸽子王国”之称。

1897年,日本东京市郊八王子处发生大火灾。东京各报馆记者纷纷前往采访。因通信和交通断绝,众多记者采写的稿子无法发出。惟有朝日新闻社的记者利用信鸽迅速将新闻稿传回报社。该社也因此成为此次火灾报道的领先者。

1942年,一艘英国潜艇被德国施放的深水炸弹击中,沉入海底。水兵们用一个特制的密封舱将一对信鸽保护好,用鱼雷发射器投放到水面。鸽子带着写有紧急呼救信号“SOS”和潜艇方位的情报飞向基地。有一只鸽子成功飞抵目的地,使潜艇乘员得救。为表彰这只信鸽,英国建了一座信鸽纪念碑。

1943年11月18日,英国第56皇家步兵旅为迅速突破德军防线,计划施行空中火力支援。计划即将实施时,英军意外顺利地突入德军的封锁地带。此时再以火力打击,势必自相残杀。千钧一发之际,一只名叫“格久”的信鸽带着文件,几分钟飞行二十余英里抵达目的地,防止了悲剧的发生,一千多名官兵安然无恙。“格久”因此被授予金质勋章。

1944年末,滇缅战场,一支美军被日军包围。美军因电台遭破坏,无法与上级联络。紧急之际,美士兵将腿上绑有情报的一只名叫“浅雨点”的雌鸽放出。“浅雨点”用约9个小时飞行510公里,安抵目的地。盟军司令部随即派兵击溃日军。战后,“浅雨点”获“缅甸皇后”荣誉称号。

新中国从1951年开始征调信鸽入伍,列入军事编制,广泛用于边(海)防线上。

4、燕 子 传 书

燕子传书,古人多有题咏。宋代王沂孙《高阳台》:“朝朝准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江淹《杂体诗·拟李都尉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孙惟信《昼锦堂》:“燕翎难系断肠笺。”史达祖则不仅有《万年欢·春思》:“燕子春愁未醒,误几处,芳音辽绝”;更有以“咏燕”为题的《双飞燕》:“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

唐代《开元天宝遗事》有《传书燕》:长安豪民郭行先的女儿绍兰,嫁给巨商任宗。任赴湘中经商,数年不归,音信皆无。绍兰见堂中双燕戏于梁间,遂长叹而语于燕曰:“我闻燕子自海东来,往复必经于湘中。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没)有音耗……欲凭尔附书授予我婿。”言讫泪下,燕子飞鸣上下,似有所诺。兰吟诗一首:“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小书其字,系于足上,燕飞鸣而去。任宗时在荆州,忽见一燕飞鸣于厅上,宗讶视之。燕遂泊于肩上,任宗解燕足系书读之,感而泣下,次年归。《全唐诗》收有郭绍兰《寄夫》诗并有燕足系书的记载。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堂前燕”讲的也是传书燕:南京书生王谢,航海遇险,飘至乌衣国。君主见其举止斯文,谈吐不俗,招为女婿。婚后,王谢思家盼归。至家,见梁上双燕呢喃,悟出乌衣国即燕子国。入秋,双燕将南归,终日悲呜。王谢思念娇妻,书一绝句系于燕足:“误到华胥梦里来,玉人终日苦怜才。云轩飘去无消息,泪洒春风几百回。”来春,双燕复至,带来一书,乃爱妻手迹:“昔日相逢冥数合,如今暌远是生离。来春纵有相思字,三月天南燕不飞。”

明代,阮大铖有《燕子笺传奇》——

唐代,茂陵才子霍都梁与乡友鲜于佶同赴长安赶考。霍住美妓华行云家。霍为华作小像一幅,并将自己画在其身旁,题款相赠。送去装裱时,与礼部尚书郦安道女儿飞云所送吴道子真迹观音像错换。飞云展画,观音像变成一男一女,并有“茂陵霍都梁写赠云娘妆次”题款。她奇怪,画上女子容貌与己酷似,“云娘”与己名字暗合,再看那男子俊雅非常,遂惹动情思。春心难耐时,取笺填词一首。孰料梁上燕子忽然冲下,衔住诗笺,急飞而去。至曲江之畔,诗笺不偏不倚落在霍都梁身前。都梁捧笺,啧啧称奇。

飞云相思成疾,其母请来女医孟妈诊治。都梁偶感风寒,行云去请孟妈。孟妈以飞云因画成病打趣,都梁出示诗笺,错画之事顿明。行云赠钗托孟妈送回诗笺,互换原画,孟妈应允。

鲜于佶捣鬼,又逢安禄山造反,天下大乱。逃难中,飞云与母失散,为贾仲南收作养女;飞云之母与行云相遇,认为母女。投到贾仲南麾下的霍都梁献计克敌立功。贾安排其与养女成婚,由是燕子笺合。

战乱平息,郦安道回京,与夫人、行云会聚。霍都梁官授羽林都尉,进京赴任。鲜于佶交法司严究。都梁、行云相见,悲喜交集……

5、青 鸟 传 书

青鸟,传说中的神鸟。据《山海经》载:“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大黧,一名少黧,一名青鸟。居三危之山,为西王母取食。”汉代王充《论衡·说日》又有“三足乌”:“日中有三足乌。”《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鸟。”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后以此典借指太阳。如清代赵执信:“手引三足乌,一照天下红。”

起初,青鸟为力大健飞之猛禽,不但为住在玉山的西王母觅取食物,还能飞越千山万水为西王母传递信息。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五》有云:“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据《艺文类聚》卷九十一引《汉武故事》称:“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两青鸟如乌,夹侍王母旁。”乌,即王充所说的“三足乌”。《续谈助》三引《汉武故事》前半部分基本相同,唯后半部分写做:“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戴七胜,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如鸾,夹侍王母旁。”《博物志》卷八也做此记载。胜,古代妇女的首饰。鸾,传说中的凤凰类神鸟,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如是,后来神话中,青鸟演化为凤凰,算是顺理成章。

三只青鸟,两只夹侍(服侍)王母日常起居,仅一只送信,但青鸟以信使闻名天下。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佳句。

青鸟亦称青雀、青鸾、青禽等。如李商隐:“消息期青雀,逢迎异紫姑。”杨亿:“三山密信传青雀,五日归鞍跃紫骝。”韩元吉:“多情易老,青鸾何许?诗成谁寄?”張翥:“胜游忆遍钱唐夜,青鸾远,信断难招。”朱彝尊:“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据考,约在汉、晋以后,青鸟由《山海经》中的猛禽,逐渐被传为娇弱依人之小鸟,善解人意、忠实可靠的信使,还是人们崇尚的美丽吉祥鸟。今所见汉代画像砖上,常有三足乌与九尾狐同作为瑞鸟瑞兽列于西王母座旁,便是明证。

此外,青鸟在古诗文中常变换形式出现,颇具特色。如“三鸟”、“三青鸟”,“青鸾”、“青鸾翼”,“青鸾信”、“青鸟使”等。另有“青鸟衔笺”与“青鸾消息”,更加传神传情。如刘禹锡:“得意紫鸾休舞镜,能言青鸟罢衔笺。”如邓廷桢:“望断红墙,青鸾消息谁边?”等等。

古时候,民间通信之难难于上青天。“故乡隔兮音尘绝”,“寄声浮云往不还。”“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人们将真情托付给美丽吉祥的信使青鸟,是一种心灵的安慰,也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思。

6、纸 鳶 飞 空

鸢,老鹰。纸鸢即风筝。“纸鸢飞空”见于南朝无名氏《独异志》:“侯景围困台城,简文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南北朝时代,梁武帝被河南王侯景叛兵围困在京城建业(今南京)内的台城,武帝之子简文用风筝飞空向外传送告急文书,搬取救兵解围。

风筝系我国古代的一大发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韩非子》载,最早的风筝称木鸢,发明者为诸子百家中墨家的代表人物墨翟。《韩非子·外储说》介绍,墨翟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但辛辛苦苦“三年而成”的木鸢,“蜚一日而败”,只飞了一天就坏了。据《墨子》载,鲁班削竹木为鹊,比墨子的“木鸢”精巧多了:“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连飞三天不掉下来,可见功夫了得!相传汉初,韩信的风筝以细竹为骨,以薄纸(绢)粘贴,牵以引线,依仗风势,飞上天空,时称“纸鸢”。五代时,李邺在纸鸢头上装上竹笛和丝鞭,风入竹笛做声,发出筝鸣妙音,故称之为风筝。

历史上,风筝屡屡在战争中建功。据《新唐书》载:公元782年,节度使田悦发动叛乱,包围了临洺(今河北省永年县)。朝廷得知,赶忙派大军前往救援。聪明的守将张伾把城中情况写成一信系在风筝上,放飞天空。凭借这位“空中信使”与援军取得联系,最后内外夹击,击溃叛军。

古代,除作为传递军情的工具之外,风筝还有进行测绘、越险、载人的记载。演变成玩具,约从唐代开始。至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周密《武林旧事》载:“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張择端《清明上河图》、苏汉臣《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画面。

清代是风筝艺术达到鼎盛的时期。文学作品中描写颇多。郭麟《竹枝词》:“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郑板桥诗:“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高鼎《春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 风放纸鸢。”曹雪芹《红楼梦》中风筝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当代,风筝不仅是融娱乐、益智、健身于一体的文体活动,还成为一项国际竞技体育。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把风筝列入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风筝可谓功勋卓著:

1749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尔逊·亚历山大把温度计绑在风筝上,测量高空温度;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雷雨天将挂有铁钥匙的风筝放飞,证明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进而发明了避雷针;19世纪中叶,俄国科学家莫扎伊斯基曾设计一只大风筝,把自己捆在上面,用三匹马做引力,升空后验算风筝的升力,最终于1882年制成世界上第一架飞机;1910年,英国无线电发明家马可尼用一只风筝代替无线电天线,保证了由英格兰至纽芬兰、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报的试验成功。

7、“ 石 头 ” 辩

传书故事一组 金蝉子传奇故事书

这里说的“石头”乃两个地名:一在金陵,在今南京老城城西;一在豫章,即今南昌北车站西北,名石头渚、石头津、石头口者。为何要辩?皆因洪乔捎书。

洪乔捎书是尽人皆知的成语。殷洪乔也因此成为代人捎信不到的反面典型。此事见于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晋书·殷浩传》及雍正《江西通志》也有类似记载。投百余封书信于水,事实清楚,历来没有异议。然而投书之地——“石头”,却说法不一。

引发争议的是一篇不足500字的短文:北宋大观三年(1109),江西提学汪彦章在《石头驿记》中写道:“自豫绝江而西,有山屹然,并江而出,曰石头渚者,世以为殷洪乔投书之地。”

南宋时,吴曾《能改斋漫录》指出:“然则石头之名,汪彦章循流俗之失,竟以为洪乔投书之地,失之矣!”还是在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也认为“汪彦章为豫章石头城记,引洪乔附书投诸水事,乃金陵之石头。”

到底孰是孰非?

提学,宋代始设,为管理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的官员。汪彦章为本省一处驿站作记,不在其职责范围,不牵涉其政绩,洪乔投书也不是什么光彩事儿,写石头渚也不是其行文的重点,硬将金陵“石头”移花接木至南昌,似无必要。再说,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的石头城,以“石城虎踞”闻名天下。相比之下,小小石头渚根本不是个儿,“掠美”更不可能。

从《世说新语》看,“临去”是关键词。“去”字既可解作“前往”即“赴任”,也可解为“离开”即“去任”。“都下人”指南京人无疑。如果是赴任,则捎带南京人的信出发,行至石头,悉掷水中,这“石头”必南京无疑;如若是离任,则投水处当为南昌石头渚:两者皆有可能。从两处“石头”比较,投书渚,在唐代即设有供过往官员、驿使等食宿的驿站;南京“石头”城扼守长江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却未必是官员赴(离)任的必经之路。

从两位持“南京石头”论者的文章看,吴曾《能改斋漫录》先说“江南有两石头”,次说“投之石头,谓羡出都而投,非抵豫章而投也”,再说“殊不知豫章之石头,非金陵之石头”,中间无任何分析论证,结论显然牵强。提到“流俗之失”,似指民间流传之说,或许就是今人所称之口述史,未必就错。赵彦卫《云麓漫钞》与吴曾犯一个毛病,除申明“石头城有二”外,再无任何过渡,便直接下结论,未免武断。

再有,经元、明两朝后,清代在南昌石头渚立石碑、建石塔、树石牌坊各一,碑上明确题写“晋殷洪乔投书处”。当时及此后,未见有人再提异议。

殷洪乔不过区区一个太守,远非丞相曹操可比。投书之地更难敌丞相之墓。因此,没有人费尽心思打破脑袋去争。依笔者所见,认南昌石头渚为洪乔投书之地,较为靠谱。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0447.html

更多阅读

驿站传书传语言传心 驿站传书的105种方法

“驿站传书”传来了什么?一段文字,一个密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信任,一个想象,一个启示,……驿站传书a.特点:团队协作型 b.操作:  全队成员排成一列,每个小组按要求约定信号及信号的传递方式。然后将一组自然数交给排尾,由排尾传递给排

仙剑奇侠传四故事简介 仙剑奇侠传3剧情简介

仙剑奇侠传四故事简介主题:寻仙故事起源于昆仑八派之一的琼华派。该门派中几代人的梦想,就是到达昆仑山天光射下的地方,进而修成仙身,只是要到达那里需要极大的灵力。掌门道胤真人发现了每十九年便接近一次琼华派的幻暝界,决定铸一对雌

分享药妆:“金樱子活力修护眼精华”的使用心得

分享药妆:“金樱子活力修护眼精华”的使用心得作为一个上班族,免不了整天长时间的面对电脑,因为只是随便选用了一些眼霜涂抹,这直接导致我的眼部出现了许多毛病:眼部老是感觉酸涩,看东西模糊,一遇到加班还会出现眼袋增大,甚至出现黑眼圈,慢

声明:《传书故事一组 金蝉子传奇故事书》为网友狂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