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薛刚反唐——薛刚其人其事 薛刚反唐 单田芳

原文地址:薛刚反唐——薛刚其人其事作者:沂蒙山草民陈永杰

《薛刚反唐》

——薛刚其人其事

沂水县高庄镇与薛刚有关的地方挺多,与之有关的村名有上薛、下薛、马兰、小朱家庄等,高庄镇政府驻地西北的藏兵万相传是薛刚藏兵之处,演操顶则是薛刚操练兵马的地方,而山下的点将台——薛王台遗址则名气更大,为沂水县古文化保护单位,属商周文化。下面参考部分资料,从戏文小说中的演绎和历史记载中的真实两方面说说薛刚其人其事。

一、戏曲、小说中的薛刚

  其实历史上并无薛刚此人,薛刚及其相关故事均为民间演绎出来的,原型为薛仁贵之孙薛嵩。薛刚的故事是民间评书和戏曲中薛仁贵系列故事的一部分,为薛仁贵之孙,薛丁山之子。故事见于清代如莲居士的《反唐演义全传》以及流传至今的许多评书、戏曲等。

  有人认为关于薛刚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两个系统的共同点是薛刚闹花灯,闯下大祸,以致全家被灭门。后来薛刚聚集兵马打回长安,得报怨仇并为家族昭雪。但以京剧《徐策跑城》为代表的故事系统中,薛刚反的主要人物是朝中奸臣张泰,故事的结尾是老忠臣徐策调停两方面,让皇帝决定斩杀奸臣为薛家昭雪,薛刚罢兵。而小说《反唐演义全传》为代表的故事系统则将薛刚的故事与武则天篡夺唐朝皇位的阴谋联系起来,以薛刚为代表的反武则天势力先后分别保庐陵王李显和太子李旦,最终打败武则天及其残余势力,恢复李唐王朝,故事枝蔓相对复杂得多。

查考历史记载,薛刚原型薛嵩为名将之后,世代有战功,并非戏曲、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因怀有灭族之恨而起兵反唐,只是曾投安禄山叛军,累战有功,被封为邺郡节度使。后史朝义兵败,薛嵩以相、卫、洺、邢四州降唐,被封为昭义节度使,颇有治名,在大乱之后的重建工作上,贡献极巨。那么戏曲、小说中的故事为什么会和历史事实如此悬殊?史载薛嵩死后,其兄薛崿继任,被其将裴志清所逐,薛崿奔洺州请求入朝,获许之后至京城以素服待罪于银台门,朝廷下诏赦之。因薛嵩、薛从皆有惠政,闻名朝野,薛崿入朝后,朝廷遂以薛嵩的族子薛择为相州刺史,薛坚为洺州刺史,薛雄伟卫州刺史。野心勃勃的武氏势力集团中的田丞嗣企图诱使薛雄反叛,薛雄不从,田丞嗣暗派刺客刺杀了薛雄。后来的“薛家将”故事就是以这些人物为基础,不断演义而成的。况且演义中的薛刚反对的也只是朝廷中的奸臣或阴谋篡权的武则天,矛头并没有对准李唐,“薛刚反唐”其实应是“薛刚反周”。戏曲、小说那样写只是作者为颂扬“薛家将”而进行的艺术形象的夸张和虚构,似有其事,又非全真。而查1998年商务版《辞源(修订本)》第448页“反”字条,“反”字共有fǎn、fān、fàn、bǎn、pàn五个读音,十四个意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薛刚反唐续·前言》中对薛刚反唐的“反”则有另一种理解,也比较有道理。书中认为按《薛刚反唐》一书内容,“反唐”之“反”,实为《辞源》中“反”字的第一个读音、第三个意义,即“回,归还,通返。左传·僖二三年: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何以报不谷?”按:这儿的“公子若反晋国”,即公子如果返回晋国之意,非是公子如果反对晋国之意。故此,《薛刚反唐》之“反”,与“拨乱反正”之“反”字意思相同,也是“返回”之意,而不是“反对”的意思。因“反”的意义众多,“反对”之意又较为普遍,因此,才有以《薛刚反唐》“反”字为非得看法。

【其祖薛仁贵】

出身农民的唐朝名将薛仁贵是我国民间传奇人物,传有薛仁贵征东、三请薛仁贵、薛仁贵征西等民间故事。他是“薛家将”故事中的第一任主人公,是唐太宗朝后期的主要军事统帅。传说他是白虎神,在薛仁贵征东的故事中,他曾留下白衣破高丽、三箭定天山等传奇故事。

《薛仁贵征东》内容简介:

(据刘林仙、黄国祥著、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版长篇评书小说《薛仁贵征东》内容缩写。)

天子李世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徐茂公圆梦说那位“梦中贤臣”的名字叫薛仁贵,家住山西绛州府龙门县。因东辽犯边,李世民决定跨海征东。为寻找“应梦贤臣”,李世民派总管张士贵前往龙门县扯旗招兵。

山西绛州府龙门县大王庄老员外薛英夫妇年过半百,却膝下无子。一年,年近五旬的薛夫人突然生下一子,取名仁贵。传说薛仁贵是上方白虎星转世。薛英夫妇死后,薛仁贵继承了万贯家产。孰料一场大火,薛仁贵成了一名穷光蛋,只能栖身于丁山根底下的一座破瓦寒窑之中。冬天缺衣少食,薛仁贵只好到叔父薛雄家借贷。没想到借贷不成,反遭一顿奚落。灰心的薛仁贵来到松林里上吊自尽,被以卖豆腐为生的王茂生夫妇搭救,与之结为磕头兄弟,重归破瓦寒窑。因饭量大,不几日,便将王茂生家的米吃光。经王茂生介绍,薛仁贵到给柳家庄柳宏老员外盖房的工头周师傅手下打工,虽然饭量大,可力气也大,干活卖力,得到周师傅欢心。柳员外的女儿柳银环见薛仁贵冬天独住窝棚,缺衣少盖,暗生恻隐之心,却误将老员外给柳银环特做的珍贵“火鸡缎”红棉袄暗中送给薛仁贵御寒。次日大雪过后,柳员外发现自家宝衣竟然穿在一个穷大个身上,认为女儿败坏门风,大发雷霆,盛怒之下,令女儿自尽。情急之下,柳银环在奶娘顾妈妈的陪护下逃奔亲友,家人将一只大黑狗推入井中,谎称小姐已投井自尽,柳员外信以为真。薛仁贵见事不妙,逃出至一古庙中,碰巧顾妈妈和柳银环亦到庙中避雪,经顾妈妈做主,撮合二人在寒窑中结为夫妇。婚后薛仁贵便以在汾河湾中射开口雁,再背到集市上卖掉,借以维持生计。

一次射雁时偶遇昔日同窗好友周青,在周青及其妻子的鼓励下,决定参军入伍,报效国家,光耀门庭。分离前为即将出世的孩子取名丁山。薛仁贵与周青前往在龙门县扯旗招兵的总管张士贵处报名参军。可张士贵为让自己的姑爷何宗宪充当皇上的“应梦贤臣”,故意以薛仁贵的名字冲撞了自己的官讳为由,将薛仁贵责打四十军棍后逐出。薛仁贵易名薛礼再次投军,张士贵又以薛仁贵身穿白衣有损军威为由,将薛仁贵重责八十军棍后再次逐出。

走投无路之时,薛仁贵在金钱山赤手空拳驱走斑斓猛虎,无意之中搭救了替天子李世民催粮的开国功臣老柱国程咬金。老千岁程咬金感其救命之恩,赠予金皮令箭一支,嘱其前往张士贵处投军。故此薛仁贵便改名薛礼,留在张士贵军营之中,和周青一起充当了一名火头军。

李世民听从了张茂公的建议,令张士贵带领新招的十万大军开赴山东登州,侯旨接驾。李世民为报答秦叔宝的数次救驾之功,将静罗公主许配给秦叔宝之子秦怀玉为妻,并且将公主嫁进跳涧府。随后传旨新元帅尉迟敬德拜印挂帅,率领精兵十万,随大唐天子御驾东征。

薛仁贵天盖山走马擒董奎,可功劳却归于何宗宪。薛仁贵勇探地穴,误放潜龙,却因吃了女道姑的九牛二虎而力大无穷,女道姑又赠送穿云箭、震天弓、水火炮、白虎鞭、无字天书等五件宝贝和一匹宝马良驹。谢别女道姑之后,薛仁贵直奔登州,追赶军队。一日投至樊家庄,得知风火山寨主要强娶樊员外的女儿樊金锭,遂行侠仗义,手持方天画戟,收降寨主三人,并与之义结金兰,薛仁贵也成为樊员外的乘龙快婿。新婚之后,兄弟四人同投张士贵军中,一起当上了火头军。

此时,李世民为急于见到“应梦贤臣”,在张茂公的建议下,逼着元帅尉迟敬德七日之内在登州城外海滩上摆好龙门阵,元帅转逼张士贵摆阵,张士贵又逼薛仁贵摆阵。借助无字天书,薛仁贵次日就摆好了龙门阵。龙颜大悦,但大元帅却冲阵吓跑了天子的“应梦贤臣”。为见到“应梦贤臣”薛仁贵,天子又逼大元帅七日内写一篇《平辽论》,文盲大元帅不会写,转逼张士贵写,张士贵又逼薛仁贵写。薛仁贵五日之内做好《平辽论》,天子读后赞叹不已。

天子李世民下旨:三日之后,登舟下海,开始东征。途中薛仁贵定下瞒君计,平浪定海,献图打造“避风阁”,却均被张士贵归功于其姑婿何宗宪。随后薛仁贵巧破金沙滩,夺过思乡岭,思乡岭上四对兄弟相认,九位火头军结为生死兄弟。唐军占领思乡岭之后,薛仁贵又不费吹灰之力,一弓三箭定天山,走马取关,夺取凤凰城,占据汉乌关。天子不听劝阻,游览凤凰山,结果被东辽大元帅盖苏文围困。薛仁贵被盖苏文之妻梅月英的金头大蜈蚣咬伤,幸遇一位老道救治。这位老道就是薛仁贵的师父、当今大唐赫赫有名的风尘三侠之一的三原李靖,人称长眉大仙。薛仁贵利用师父给予的三角红旗降服大蜈蚣,用戟挑死梅月英,又利用女道姑赠予的三支穿云箭破了盖苏文的十二口飞刀,大败盖苏文,立下奇功,但功劳又被张士贵归之于何宗宪,薛仁贵九兄弟仍充当火头军。

薛仁贵病中设计伏兵长蛇沟,全歼敌兵,带病戟挑东辽大元帅金面安殿宝,夺下独木关,而张士贵等人却设下毒计,将九名火头军兄弟骗往天仙谷,企图将其全部焚死,薛仁贵等借助玄女道姑赠予的水火袍死里逃生。

天子在三江越虎城中了空城计被围。此时秦叔宝病卒,其子秦怀玉带孝与罗通驰援救驾。东床驸马秦怀玉力杀四门,杀退盖苏文围兵。

因思念“应梦贤臣”,在徐茂公的授意下,唐王写下赦旨,即今后无论薛仁贵犯了什么罪,皇上须一律赦免无罪。唐王围猎巧遇东辽大帅盖苏文,困陷淤泥河无法脱身,危急之中,头顶鹅头峰上飞下白袍虓将薛仁贵,赶走盖苏文,立下救驾之功,被唐王李世民封为御赐王兄。张士贵狗急跳墙,翁婿密谋定计断海,父子回兵长安反叛,薛仁贵及时赶到长安城救驾,活捉了张士贵父子。薛仁贵百日双救驾,被唐王封为平辽王,接任平辽主帅。至此,火头军薛仁贵一变成为“平辽王”,又成为“平辽帅”,还是皇上的御赐王兄,敖国公老元帅尉迟敬德的干儿子,八个弟兄均被封为总兵。

随后白袍元帅薛仁贵登台点将,率兵夺取了摩天岭。这时程咬金亲传圣旨,说皇上于三江越虎城被盖苏文围困,薛仁贵急忙率领将士赶往救驾。薛仁贵调兵遣将,大摆龙门阵,东辽大元帅盖苏文破阵不成,又走投无路,被迫拔剑自刎。为给徒弟报仇,盖苏文的师父木角大仙前来叫阵,被薛仁贵的师父李靖引走。东辽高建庄王见大势已去,自绑请降,薛仁贵为之求情,免去死罪,允许年年进贡称臣。白袍将军薛仁贵征东得胜,皇上班师回朝,赏功罚过。张士贵父子除张志豹外,皆被尉迟敬德于午门外鞭死。皇上加封薛仁贵为一字并肩平辽王,外加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又命程咬金在薛仁贵的老家山西绛州府龙门县督造平辽王府。薛仁贵独马回老家探亲,不料在汾河湾射虎时误伤儿子薛丁山。离家十三年后,薛仁贵夫妇团聚,随即把妻子柳银环和女儿薛金莲接到了平辽王府。

三年之后,成亲王李道宗假传圣旨召回薛仁贵,将其用蒙汗药迷倒,设计陷害。李世民要治薛仁贵死罪,程咬金劝阻不成,诈死蒙君,一头撞在金銮殿上,鲜血四溅,李世民心痛不已,无奈之下答应暂将薛仁贵押入天牢,百日后再行问斩。薛金莲同母亲薛王妃在周青等人的陪护下进京,要见天子伸冤。八总兵兵围长安城,李世民城头见到薛王妃,话不投机,两军对垒,薛金莲刀劈镇京总兵盛彦。尉迟敬德闻信急回京求情,金銮殿上天子不允,尉迟敬德手持打王钢鞭怒追天子,天子躲进紫金门,鞭砸紫金门未开,一气之下一头撞死在紫金门上。恶讯传来,敖国公夫人黑、白二氏带着三位公子杀奔午朝门而来,迫天子答应了三个条件后退兵。护国大军师徐茂公还朝,出示了天子三年前写下的赦旨,天子李世民只好赦免了薛仁贵,捋职为民,仍会老家平辽王府居住。

西凉忽起兵侵犯中原,朝廷才想起了白袍虓将薛仁贵,又引起了《薛丁山征西》中三请薛仁贵等一系列新的故事……

【其父薛丁山】

史载薛仁贵之子叫薛讷,字慎言,为一镇守边关的大将,可为什么民间传说故事中叫薛丁山呢?相传薛仁贵从寒窑别妻从军之时,妻子已有身孕。妻子要薛仁贵给未来的孩子取一个名字。汾河对面有一座土山名为丁山,薛仁贵望了望丁山,又望了望妻子的“三寸金莲”,说:“生男,便取名丁山;生女,便叫金莲吧。”不久,妻子生一男孩,遂名为丁山。现在汾河对面丁山仍存,山下有一村名丁山村。

薛丁山娶有三个老婆,第三个老婆樊梨花在民间传说中,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民间传有薛丁山征西、三请樊梨花等故事。薛丁山曾率军平定西凉,后被武则天杀害。历史上并未见有薛丁山的记载,其历史原型是薛仁贵之子薛讷。

薛丁山征西故事讲述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征东有功,被封为平辽王。因与皇叔李道宗结怨,被陷下狱。幸于危急之际,西凉哈迷国犯境,徐茂公立推荐仁贵挂帅征战,逃过此劫。

  仁贵征西,误中圈套,被困锁阳城,为苏宝同飞刀所伤。当他伤重昏迷、魂游地府之际,得知儿子薛丁山尚在人间,并知自己与儿子有一段难解死结。

  太宗见出征不利,征召能人挂帅。丁山请缨,以无敌之势夺得帅印,与母亲及妹妹出发西征。途中遇窦家兄妹拦路,丁山为求脱身,假意答允窦仙童的婚约,并招揽旗下,同往解救父亲之危。仁贵获救脱险,但却不满丁山阵上招亲,将之锁入天牢,以示惩戒。

  苏宝同死讯传至哈迷国,群臣为之震惊,寒江关守将樊洪悲愤不绝。樊洪有女樊梨花,聪明机智,拜师学艺,临下山前,其师告知她与薛丁山有一段前世姻缘。

  另一方面,樊梨花得悉薛丁山西征而至,遂出关欲会之,途中却遇上另一位青年武士薛应龙。薛应龙欲纳梨花为妻,但因比武输给梨花而被收为义子。

梨花继续赴会,仁贵上阵,亦非梨花对手。丁山与之交锋,梨花一见锺情,唯有装败。丁山欲乘胜追击,再次挑战,梨花显出真功夫,丁山被擒。梨花要丁山娶之为妻,丁山假意应承……这一段姻缘反反覆覆缠绕,爱恨交织,其间夹杂不少恩恩怨怨,情节紧凑。

【其母樊梨花】

樊梨花,是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虚构的一位唐初西凉国(西突厥)女将,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樊梨花投降唐朝后和薛仁贵之子薛丁山成亲。在薛家被满门抄斩后,樊梨花率其子薛刚反唐,报仇除奸。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薛刚】

历史上并无薛刚这个人,他的历史原型就是薛仁贵之孙薛嵩。薛刚是以薛嵩为原型的小说人物,民间故事薛刚反唐中的主人公,薛丁山三子,薛仁贵之孙。在京城元宵闹花灯时,为救民女痛打当朝丞相张天佐之子张宝,结果误进御灯棚,失脚踢死皇太子,惊崩圣驾,成了钦犯,导致薛家全家族390多口人因此被抄斩,惟独他只身逃出。后来,他率领各路人马反抗武则天,最终恢复李唐王朝。

《薛刚反唐》内容简介:

(据清·如莲居士著《薛刚反唐》内容缩写)

此书为薛刚大闹花灯,打死太子,惊崩圣驾,三祭铁丘坟,保驾庐陵王,中兴大唐天下的全部传记。

才人武媚娘深受唐太宗宠幸,高宗又与之私通。经李淳风劝谏,太宗令武氏出宫为尼。太宗驾崩,传位于高宗。此年,高宗寻着武氏,暗派内侍裴中清用车将武氏载入宫中,立为则天昭仪。自此,高宗拒谏不听,日与武氏淫戏,不理朝政。

薛丁山同夫人樊梨花平定西凉后,班师回朝,宫中大封功臣,以薛丁山为上柱国、西京留守、两辽王,子孙世袭,樊梨花为镇国一品夫人。此年,武则天生太子,高宗更加宠幸,高宗称天帝,武氏称天后。高宗听信武氏谗言,欲废王后,诛国舅,经群臣苦谏方罢。不久国舅王守一冤死狱中。武氏又诬王后谋死公主,高宗下诏贬王后为庶人,同时贬窜大臣,册立武氏为后。自是武氏垂帘御政,政令悉决于武氏,武氏宗亲俱居显职,横行朝野。被废王后冷宫中生子,武氏令太监杜回将其母子一齐杀掉,但杜回于心不忍,救走太子李旦,交与江夏王李开芳暗中抚养,王后自缢于冷宫。

两辽王薛丁山生有四字:高兰英所生薛猛,高琼英所生薛勇,樊梨花所生薛刚,程金定所生薛强。四个儿子终日与众友饮酒射猎,无所禁忌。其中的三爵主薛刚,浑名通城虎,更是无法无天。一日酒后,薛刚以奸相张天左犯夜为由将其痛打一顿。一月之后,又以奸相张天右私演禁兵为由将其重责四十大棍。左右丞相在天子面前高薛刚的御状,但被天子斥退。同乡薛义因得罪张天左而受到他的迫害,薛刚把他解救了出来。薛刚让母亲将其应袭总兵的官职让与薛义,不久薛义补了泗水关总兵的缺,择日上任去了。

不久,上元佳节来到,天子传旨,京城百官、百姓俱要大放花灯,欢庆国泰民安。夜晚,唐高宗,武后与诸位皇子一起到五凤楼观灯。薛刚借着醉酒,在观灯之时大闹京城,造成一片混乱。高宗大惊,传旨捉拿行凶之人。七皇子李昭带人查拿,混乱之中被薛刚失脚踢中肾囊而死,高宗跌下五凤楼,受此惊吓,不久驾崩。武后命令关闭城门,捉拿薛刚,但薛刚仍然设法逃出了京城。武后不肯罢休,将薛氏一门家口385人全部囚入天牢。薛丁山二子薛勇远在盗马关,情急之中将一岁幼子薛斗托付镇守锁阳城的姑大窦必虎,随即被捉拿,押解至京城长安。兴唐魏国公李靖见薛家蒙难,急忙救援,在一座小神庙外,运用法术把薛丁山四子薛强送到了大宛国。大宛国公主孟九环彩楼抛球招亲,彩球落到薛强头上,于是将他招为驸马。薛刚一路逃到了徐州,遇到了卧龙山木城寨的草寇。女寨主纪鸾英敬重薛刚是名门之后,为人行侠仗义且武艺非凡,便与他结成了夫妇。

唐高宗驾崩后,中宗即位。江淮侯徐敬猷为了解救薛家,以自己三岁的幼子孝思从天牢中换出了薛猛的幼子薛蛟。多久,武后废中宗为庐陵王,贬往湖广房州安置,自是武后专权。武后为了铲除后患,下旨斩杀薛家老幼。圣旨一出,天下震动。行刑之日樊梨花被师傅梨山老母救走,徐敬猷之子孝思也由太乙山窦青老祖救走。两辽王府内殿前,掘一数丈深坑,薛氏一门三百余人的尸首被填在坑中,上面加盖三层厚石板,后将生铅生铁熔化浇成坟堆,坚固无比,称之为“铁丘坟”。这时,李旦已经懂事了,李开芳这才将真相告诉了他,并把他送往扬州的英王徐敬业之处。徐敬业的弟弟徐敬猷知道留在京城并不安全,便带着薛蛟赶赴扬州他哥哥的府上。途经卧龙山时,他们见到了薛刚。薛蛟被留了下来。薛刚因自己惹祸招致满门被斩杀而心痛不已,又得知薛府变成了铁丘坟后异常悲愤,誓要报仇,他不顾鸾英苦劝,坚持前往长安祭奠铁丘坟。不料,他在京城祭坟遇险,幸得武国公马登的救助,二人一起逃出长安。

武后得知薛刚下落,为斩草除根,封侄子武三思为领兵大元帅,亲自带兵围剿卧龙山。在官军的重重包围下,薛刚夫妇率众突围。已有身孕的纪鸾英却与丈夫失散,在逃奔途中产下一子,取名薛葵,之后在房州母舅处躲避下来。薛刚突围后,想起自己曾救助过的泗水关总兵薛义,于是投奔到那儿。没想到,薛义见利忘义,一脚踢死好言相劝的妻子杨氏,出卖了薛刚。薛义欲将误喝迷酒被擒的薛刚解往长安,行至汉州黄草山,在此被迫落草的好汉吴奇、马赞敬仰薛氏忠义的名声,解救了薛刚,将他留在山寨,三人义结金兰,并推薛刚为寨主。

武后斩杀了李唐的宗亲之后,废唐建周,改元称帝。为了巩固统治,她大兴牢狱,实行暴政。扬州的徐敬业为了恢复李唐天下,起兵讨伐武后,由于力量薄弱而遭失败。随同起兵的马周占据了翠云山,以图蓄势再举。徐敬业的长子美祖在逃跑途中躲避于女娲庙中,睡梦中得到了女娲娘年赠给的天书一卷,并受嘱先到黄草山会过薛刚,后佐庐陵王中兴天下。徐美祖同魏思泉一起赶到黄草山。义士们相聚后,痛斥武后的叛逆行径,决心替天行道,匡救天下。为了打探消息,薛刚一行五人再次秘密进入长安。在铁丘坟祭奠时,又遇到了官兵的追捕。宰相狄仁杰虽辅佐武后,但暗中积极复兴唐朝,保全了许多李氏宗亲和唐朝的功臣。他得知薛刚等人遇险,设法让其脱险,并护送五人逃离了长安。武后欲立武三思为太子,因狄仁杰苦谏而止。不久狄仁杰病危,死前授张柬之三个锦囊,并言依计而行,定然中兴。庐陵王早已得知薛刚的名声,将唐朝中兴的希望寄托在薛刚的身上。他派人与薛刚交结,并资助他积蓄势力。薛刚等人见过庐陵王返回途中,路过九焰山,同在此落草的诸好汉结为生死之交,被推为寨主。于是,薛刚在九焰山建立根据地,暗暗纠结义兵,以图大事。

太子李旦隐姓埋名,一路逃难,在通州沿街求乞时遇着富户胡发,被收留在店中帮助料理,后与其女凤娇结为夫妻。后马周差人寻着太子,辅佐太子李旦在翠云山招兵买马,议图大事。汉阳守将主动献城归顺,引起武后恐慌,急忙派遣李承业带兵围剿。李承业自九龙山紫阳道人处求得万箭火轮牌,大败唐军,气焰十分嚣张。李旦假冒李国柞前往湘州陶仁处就亲,借机盗得女娲镜,并与被陶附収作丫头的妻子胡凤娇团聚。李旦借助女娲镜的神力,破了万箭火轮牌的威力,获得大胜,活捉了李承业,将他千刀万剐。此时徐敬猷之子徐孝德学道有成,师父派其下山保唐王中兴,被唐王封为护国军师,大败周军。面对不利局面,武后不得不采纳张柬之的劝告,派人与李旦讲和。李旦听从了军师徐孝德的建议,同意讲和。自此唐王驻扎汉阳,以待天时。

纪鸾英逃至房州黑龙村母舅丁一守家,不觉十三年过去,薛蛟、薛葵已经长大。薛蛟、薛葵曾于花豹山四神祠中收服四个神灵。庐陵王公主彩楼抛球招亲,二人各得半球,俱被庐陵王招为驸马。薛刚为报家仇国恨,他向西凉新唐国借兵,被新唐国国王招为驸马,借来十万西兵。披霞公主亲率十万西兵,到九焰山与薛刚会合,扯起双孝王薛刚的旗号,讨伐武氏,与武三思展开了鏖战。纪鸾英闻讯携薛蛟、薛葵前来助战,于是夫妻、叔侄、父子阵前相逢,得胜回兵。武后被迫召回庐陵王,并企图加害。薛刚等乔扮进入长安城,救出庐陵王,并借机祭扫了铁丘坟。庐陵王同薛刚等人返回九焰山,以薛刚为保驾元帅,徐美祖为军师,扯旗招贤聚众,以图恢复。武则天闻之,发旨调各路人马攻打九焰山,大败,又令武承嗣调取十路节度使前往攻打,又败,武承嗣也被斩杀。武则天又先后命白云父子、李定率部讨伐,却俱被劝说降唐。武三思亲自出马,亦大败而回。在薛刚的号召下,各地纷纷起兵勤王,薛刚被封为兵马大元帅,母亲樊梨花也赶来助战,大破周兵。薛刚率兵杀至长安,武则天逃往南唐,庐陵王复位,是为中宗,复国号曰唐。朝廷为薛家的冤屈平反,薛刚开启铁丘坟,哭祭之后重新安葬。薛刚尽诛奸犯,大仇得报。武后并武三思得赦免还宫,武三思却跟韦后私通,复思弄权,他们设计毒死中宗,杀死太子。此时薛强等从大宛国返回,保护太子李旦进入长安城,武后惊吓而死,武三思和韦后亦被斩杀。李旦即位,是为睿宗皇帝,加封双孝王薛刚为太保兼中书令。

二、历史中的薛刚原型——薛嵩

【历史中的其祖薛仁贵】

三箭定天山将军威名千秋重

一戟安社稷英雄气概万古传

——薛仁贵庙对

在历史上,薛仁贵确有其人,在《旧唐书》卷83和《新唐书》卷111中均有关于他的记载。薛仁贵,唐朝名将,山西绛州龙门大黄庄(今山西河津修仁村)人,生于隋大业九年(613年)(一说十年,即614年),卒于唐永淳二年(683年),主要事迹在唐太宗、高宗时期。

虓将薛仁贵,堪称举世闻名,辅佐大唐江山,捍卫中华疆土,功勋千古,因而不但正史中铭记着赫赫战功,而且在民间流传着奇闻轶事,古典戏曲、小说中也有大量的记述和演义。一提起戏曲舞台上的虓将白袍,人人皆知他就是以“安市突围”和“三箭定天山”而彪炳史册的薛仁贵。人人喜谈的薛家将故事,也是以其为开端。

薛仁贵出身穷苦农民,太宗征高丽时从军。在辽东战场上屡立奇功,曾身着白盔白甲横扫敌阵,斩敌酋系马首以归,始知名。645年,太宗安市城外被围,情况紧急,薛仁贵只身冲入敌阵腹心,众军乘势出击,击溃敌援25万,由是“白袍”之名鹊起,太宗特引见,赐马、绢、生口等,擢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仍令北门长上。时年32岁。及军还,太宗谓曰:“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寻迁右领军郎将,依旧北门长上。自薛仁贵“衣白”陷阵、功显天下后,其出生之地河津汾河湾修仁村卧虎岗便改称为白虎岗,今天白虎岗上仍有寒窑遗址残存。“虓将白袍”,那么薛仁贵为什么身穿白色的衣服?一说是因父孝在身而“衣白”,一说是因遭受总管张士贵贬斥、压制而“衣白”。

高宗继位后,宫中曾发洪水,幸得薛仁贵所救。后又多次出征高丽,多有斩获。

  薛仁贵武艺高强,曾一箭射穿五层甲。唐龙朔二年(662年),铁勒在天山一带叛乱,仁贵率军平叛。对方派骁骑数十前来挑战,仁贵连发三箭,射死三人,吓得其余人全部投降,薛仁贵将其全部活埋。不久即平定叛乱,此即为“三箭定天山”。时薛仁贵年49岁。

高宗乾封元年(666年),与李绩等同征高丽,连败高丽军于新城、扶余,经两年奋战,终于平定高丽。薛仁贵在胜利后被派镇守平壤,指挥高丽境内的常驻唐军。咸亨元年(670年),薛仁贵率唐军十万征讨吐蕃,但由于副将郭待封私自行事,仁贵部被吐蕃军四十万所围,唐军大败,战后薛仁贵被撤职。

不久高丽叛乱,薛仁贵再次被启用,但不久后又因罪被流放。直到开耀元年(681年),六十八岁的薛仁贵才因大赦回朝,率军抗击突厥。突厥听说领军的是薛仁贵,吓得四散而逃,唐军大获全胜。唐高宗永淳二年(683年)初,薛仁贵病死,年七十。赠左骁卫将军,官造灵举,并家口给资还乡,葬于白虎岗前。

薛仁贵寒窑相传是薛仁贵与其妻柳英环当年住过的地方,明末清初土炕灶迹尚存,窑南有白袍窑一孔,里面塑有薛仁贵夫妇泥像、战马像。窑背丘岭,据说就是薛仁贵夫妇的坟墓,修仁村南滩有白虎塔一座。

白袍窑碑文

津邑东十里奇虎岗首有一仁贵窑,创造不知何季,或曰,是岗也,天造地设,境巍势险,登临远眺,汾流如虹,贯凤山于东峙,砌窑塑像,使人之畅游,怀而壮伟观,或又曰,是窑也,即平辽王夫妇贫居之所,得以应是岗之旺气,因而白虎时现,勇冠唐时,平定绝域,塑像于斯,使人之登其际者,观圣像而思厥始,言之纷纷,俱勿深求。但历年久远,难以守故,门坏被盗,窑崩水浸,神像乃受无辜之污,有清正彦龙可金,心实不安,念系始祖,会集薛姓人等,共议更修,奈丁寡力微,殊■束手,遂各■家人数,每一人输麦一升,营运十数年,银有一十四两六钱二分,于是窑顶砌以瓴瓿,前厦列以楹题,神像补俙,焕然增新,功已告竣,略书其事,勒诸贞珉,以示来兹云尔。

大清乾隆六年二月二十日立铁笔效先刊

修仁村薛仁贵寒窑与白袍窑:

薛仁贵是唐朝一个大将,修仁村东有一土山,俗名白虎岗,上有仁贵贫居寒夭(窑),以及后人纪念他所建的白袍窑,是有历史意义的古迹之地,应认真保护,保护范围:残破的寒窑与砖建的白袍窑,另外村南砖塔也同样保护,在周围五公尺以内,如有兴土动工者,需经县人民委员会批准。

稷山县人民委员会

公元一九六零年元月十五日 立

(注:一九五八年稷山、河津、万荣合并后,统属稷山县管辖。)

《旧唐书·薛仁贵列传》

(旧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三十三。据《二十四史全译·旧唐书》,许嘉璐主编,黄永年分史主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263~2266页。)

薛仁贵,绛州龙门人。贞观末,太宗亲征辽东,仁贵谒将军张士贵应募,请从行。至安地,有郎将刘君昂为贼所围甚急,仁贵往救之,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慑伏,仁贵遂知名。及大军攻安地城,高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兵二十五万来拒战,依山结营,太宗分命诸将四面击之。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大军乘之,贼乃大溃。太宗遥望见之,遣驰问先锋白衣者为谁,特引见,赐马两匹、绢四十匹,擢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仍令北门长上,并赐生口十人。及军还,太宗谓曰:“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寻迁右领军郎将,依旧北门长上。永徽五年,高宗幸万年宫,甲夜,山水猥至,冲突玄武门,宿卫者散走。仁贵曰:“安有天子有急,辄敢惧死?”遂登门桄叫呼,以惊宫内。高宗遽出乘高,俄而水入寝殿,上使谓仁贵曰:“赖得卿呼,方免沦溺,始知有忠臣也。”于是赐御马一匹。

苏定方之讨贺鲁也,于是仁贵上疏曰:“臣闻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敌乃可伏。今泥熟仗素干,不伏贺鲁,为贼所破,虏其妻子。汉兵有于贺鲁诸部落得泥熟等家口,将充贱者,宜括取送还,仍加赐赉。即是矜其枉破,使百姓知贺鲁是贼,知陛下德泽广及也。”高宗然其言,使括泥熟家口送还之,于是泥熟等请随军效其死节。

显庆二年,诏仁贵副程名振于辽东经略,破高丽于贵端城,斩首三千级。明年,又与梁建方、契苾何力于辽东共高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仁贵匹马先入,莫不应弦而倒。高丽有善射者,于石城下射杀十余人,仁贵单骑直往冲之,其贼弓矢俱失,手不能举,便生擒之。俄又与辛文陵破契丹于黑山,擒契丹王阿卜固及诸首领赴东都。以功封河东县男。

寻又领兵击九姓突厥于天山,将行,高宗内出甲,令仁贵试之。上曰:“古之善射有穿七札者,卿且射五重。”仁贵射而洞之,高宗大惊,更取坚甲以赐之。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

乾封初,高丽大将泉男生率众内附,高宗遣将军庞同善、高侃等迎接之。男生弟男建率国人逆击同善等,诏仁贵统兵为后援。同善等至新城,夜为贼所袭。仁贵领骁勇赴救,斩首数百级。同善等又进至金山,为贼所败,高丽乘胜而进。仁贵横击之,贼众大败,斩首五万余级。遂拔其南苏、木底、苍岩等三城,始与男生相会。高宗手敕劳之曰:“金山大阵,凶党实繁。卿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诸军贾勇,致斯克捷。宜善建功业,全此令名也。”仁贵乘胜领二千人进攻扶余城,诸将咸言兵少,仁贵曰:“在主将善用耳,不在多也。”遂先锋而行,贼众来拒,逆击大破之,杀获万余人,遂拔扶余城。扶余川四十余城,乘风震慑,一时送款。仁贵便并海略地,与李勣大会军于平壤城。高丽既降,诏仁贵率兵二万人与刘仁轨于平壤留守,仍授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检校安东都护。移理新城,抚恤孤老;有干能者,随才任使;忠孝节义,咸加旌表。高丽士众莫不欣然慕化。

咸亨元年,吐蕃入寇,又以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将军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等以击之。待封尝为鄯城镇守,耻在仁贵之下,多违节度。军至大非川,将发赴乌海,仁贵谓待封曰:”乌海险远,车行艰涩,若引辎重,将失事机,破贼即回,又烦转运。彼多瘴气,无宜久留。大非岭上足堪置栅,可留二万人作两栅,辎重等并留栅内,吾等轻锐倍道,掩其未整,即扑灭之矣。”仁贵遂率先行,至河口遇贼,击破之,斩获略尽,收其牛羊万余头,回至乌海城,以待后援。待封遂不从仁贵之命,领辎重继进,比至乌海,吐蕃二十余万悉众来救,邀击,待封败走趋山,军粮及辎重并为贼所掠。仁贵遂退军屯于大非川。吐蕃又益众四十余万来拒战,官军大败,仁贵遂与吐蕃大将论钦陵约和。仁贵叹曰:”今年岁在康午,军行逆岁,邓艾所以死于蜀,吾知所以败也。”仁贵坐除名。

寻而高丽众相率复叛,诏起仁贵为鸡林道总管以经略之。上元中,坐事徙象州,会赦归。高宗思其功,开耀元年,复召见,谓曰:“往九成宫遭水,无卿已为鱼矣。卿又北伐九姓,东击高丽,汉北、辽东咸遵声教者,并卿之力也。卿虽有过,岂可相忘?有人云卿乌海城下自不击贼,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今西边不静,瓜、沙路绝,卿岂可高枕乡邑,不为朕指挥耶?”于是起授瓜州长史,寻拜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又率兵击突厥元珍等于云州,斩首万余级,获生口二万余人、驼马牛羊三万余头。贼闻仁贵复起为将,素惮其名,皆奔散,不敢当之。其年,仁贵病卒,年七十,赠左骁卫将军,官造灵舆,并家口给传还乡。

子讷,别有传。

《新唐书·薛仁贵列传》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三十六。据《二十四史全译·新唐书》,许嘉璐主编,黄永年分史主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786~2789页。)

[转载]薛刚反唐——薛刚其人其事 薛刚反唐 单田芳

薛仁贵,绛州龙门人。少贫贱,以田为业。将改葬其先,妻柳曰:“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仁贵乃往见将军张士贵应募。至安地,会郎将刘君邛为贼所围,仁贵驰救之,斩贼将,系首马鞍,贼皆慑伏,由是知名。王师攻安市城,高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等率兵二十万拒战,倚山结屯,太宗命诸将分击之。仁贵恃骁悍,欲立奇功,乃著白衣自标显,持戟,腰鞬两弓,呼而驰,所向披靡;军乘之,贼遂奔溃。帝望见,遣使驰问:“先锋白衣者谁?”曰:“薛仁贵。”帝召见,嗟异,赐金帛、口马甚众,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令北门长上。师还,帝谓曰:“朕旧将皆老,欲擢骁勇付阃外事,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虓将。”迁右领军中郎将。

  高宗幸万年宫,山水暴至,夜突玄武门,宿卫皆散走,仁贵曰:“当天子缓急,安可惧死?”遂登门大呼,以警宫内,帝遽出乘高。俄而水入帝寝,帝曰:“赖卿以免,始知有忠臣也。”赐以御马。

  苏定方讨贺鲁,仁贵上疏曰:“臣闻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敌乃可服。今泥熟不事贺鲁,为其所破,虏系妻子。王师有于贺鲁部落转得其家口者,宜悉取以还,厚加赉遣,使百姓知贺鲁为暴而陛下至德也。”帝纳之,遂还其家属,泥熟请随军效死。

  显庆三年,诏副程名振经略辽东,破高丽于贵端城,斩首三千级。明年,与梁建方、契苾何力遇高丽大将温沙多门,战横山,仁贵独驰入,所射皆应弦仆。又战石城,有善射者,杀官军十余人,仁贵怒,单骑突击,贼弓矢俱废,遂生擒之。俄与辛文陵破契丹于黑山,执其王阿卜固献东都。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诏副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总管。将行,宴内殿,帝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仁贵一发洞贯,帝大惊,更取坚甲赐之。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仁贵虑为后患,悉坑之。转讨碛北余众,擒伪叶护兄弟三人以归。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九姓遂衰。铁勒有思结、多览葛等部,先保天山,及仁泰至,惧而降,仁泰不纳,虏其家以赏军,贼相率遁去。有候骑言:“虏辎重畜牧被野,可往取。”仁泰选骑万四千卷甲驰,绝大漠,至仙萼河,不见虏,粮尽还。人饥相食,比入塞,余兵才二十之一。仁贵亦取所部为妾,多纳赇遣,为有司劾奏,以功见原。

  乾封初,高丽泉男生内附,遣将军庞同善、高偘往慰纳,弟男建率国人拒弗纳,乃诏仁贵率师援送同善。至新城,夜为虏袭,仁贵击之,斩数百级。同善进次金山,衄虏不敢前,高丽乘胜进,仁贵击虏断为二,众即溃,斩馘五千,拔南苏、木底、苍岩三城,遂会男生军。手诏劳勉。仁贵负锐,提卒二千进攻扶余城,诸将以兵寡劝止。仁贵曰:“在善用,不在众。”身帅士,遇贼辄破,杀万余人,拔其城,因旁海略地,与李勣军合。扶余既降,它四十城相率送款,威震辽海。有诏仁贵率兵二万与刘仁轨镇平壤,拜本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检校安东都护,移治新城。抚孤存老,检制盗贼,随才任职,褒崇节义,高丽士众皆欣然忘亡。

  咸亨元年,吐蕃入寇,命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将军阿史那道真、郭待封击之,以援吐谷浑。侍封尝为鄯城镇守,与仁贵等夷,及是,耻居其下,颇违节度。初,军次大非川,将趋乌海,仁贵曰:“乌海地险而瘴,吾入死地,可谓危道,然速则有功,迟则败。今大非岭宽平,可置二栅,悉内辎重,留万人守之,吾倍道掩贼不整,灭之矣。”乃约齎,至河口,遇贼,破之,多所杀掠,获牛羊万计。进至乌海城,以待后援。待封初不从,领辎重踵进,吐蕃率众二十万邀击取之,粮仗尽没,待封保险。仁贵退军大非川,吐蕃益兵四十万来战,王师大败。仁贵与吐蕃将论钦陵约和,乃得还,吐谷浑遂没。仁贵叹曰:“今岁在庚午,星在降娄,不应有事西方,邓艾所以死于蜀,吾固知必败。”有诏原死,除名为庶人。

  未几,高丽余众叛,起为鸡林道总管。复坐事贬象州,会赦还。帝思其功,乃召见曰:“畴岁万年宫,微卿,我且为鱼。前日殄九姓,破高丽,尔功居多。人有言向在乌海城下纵虏不击,以至失利,此朕所恨而疑也。今辽西不宁,瓜、沙路绝,卿安得高枕不为朕指麾邪?”于是拜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率兵击突厥元珍于云州。突厥问曰:“唐将为谁?”曰:“薛仁贵。”突厥曰:“吾闻薛将军流象州死矣,安得复生?”仁贵脱兜鍪见之,突厥相视失色,下马罗拜,稍稍遁去。仁贵因进击,大破之,斩首万级,获生口三万,牛马称是。永淳二年卒,年七十。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官给舆,护丧还乡里。

【历史中的其父薛丁山原型薛讷】

历史上并未见有薛丁山的记载,其历史原型是薛仁贵之子薛讷。薛讷在担任蓝田县令之时,就敢拒绝当朝酷吏来俊臣的不义之举。后突厥犯边,武则天因薛讷为将门之后,将他调往幽州前线。薛讷久驻边关,立有战功。玄宗曾于新丰操练唐军,独薛讷和解琬部进退有序。突厥、契丹、奚联合寇边,薛讷力主出击,得到玄宗许可,但因其余诸将逡巡不前,唐军大败,薛讷被撤职。不久吐蕃军十万犯境,薛讷被重新启用,担任陇右节度使。他连败吐蕃于武阶驿、长城堡,斩获无数。之后薛讷一直镇守青凉,年七十二而亡。

薛讷(649-720),字慎言,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代武将,是唐朝名将、左武卫大将军薛仁贵之子。活跃于武周至玄宗时期,曾多次击败突厥,吐蕃等部。节度使之名即由他开始。

初为城门郎, 后任蓝田(今陕西兰田)令。当时一个姓倪的富商重金贿赂当时的权臣来俊臣,来俊臣便让薛讷拨数千石官粮给那个富商。薛讷克己奉公,坚决不从,并上书来俊臣说:“义仓本备水旱,以为储蓄,安敢绝众人之命,以资一家之产?”(《旧唐书·薛讷列传》)这件事直到来俊臣被捕下狱也没办成。

  圣历元年(698年)八月,后突厥阿史那默啜可汗借口“奉唐伐周”为名,出动10万(一说10余万)骑兵,攻袭静难、平狄、清夷(今天津蓟县、山西代县、河北怀来东)等地的唐军,然后继续进犯妫(治怀戎,今河北怀来东)、檀(治密云,今属北京)等州。接着又攻飞狐(今河北涞源),陷定州(治定县,今河北定州市),围赵州(治今河北赵县),肆意劫掠河北道各州(今河北境)。为此武则天调兵遣将加强守御。薛讷因出身将门,加上父亲又是名将,所以被武则天提升为摄左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

  临行前,薛讷对武则天说:“丑虏恁凌,以卢陵为辞。今虽有制升储,外议犹恐未定。若此命不易,则狂贼自然款伏。”(《旧唐书•薛讷列传》)武则天对薛讷的建议看重视。便让太子和群臣在外庭朝见,以安定人心。九月,默啜见唐援军已至,便率军返还大漠(今蒙古大沙漠)以北。不久,薛讷任右羽林卫将军。

  长辛元年(701年)十二月初二,武则天任命薛讷为幽州(洽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副都督,与都督李多祚共防突厥。此后又任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重,其子李显继位,恢复大唐国号。景云元年(710年),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十月二十日,薛讷升任左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兼安东都护。以加强边防。节度使之名即从薛讷开始。

  十二月十六日,依附于后突厥的奚族、霫族以骑兵进犯唐东北边境,攻掠渔阳(今天津蓟县)、雍奴(今天津武清西北),随后出卢龙塞(今喜峰口至冷口一带)而去。薛讷闻讯后,率军追击,但不克而还。

  薛讷镇守幽州二十余年,从未发兵出塞寻衅,北部和东北的少数民族也不敢入关进犯,由于带兵有方,使幽州百姓安居乐业。但是由于薛讷与燕州(治今北京顺义县)刺史李进之间有矛盾,所以李进向侍中刘幽求诋毁薛讷,刘幽求便推荐左羽林将军孙佺取代薛讷。三月初八,唐睿宗以孙佺为幽州大都督,迁薛讷为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长史,检校左卫大将军。孙佺本不善用兵,因急于建立功名,竟然说:“薛讷在边积年,竟不能为国家复营州。今乘其无备,往必有功。”(《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遂于六月出兵攻打奚族,结果使唐军全军覆没。

  先天元年(712年),皇太子李隆基继位,是为唐玄宗。唐玄宗继位后,平息内患,巩固政权。面对东北的契丹与奚、北方的后突厥、西方的吐蕃及西突厥等的军事威胁,唐玄宗于十一月开始视察边情,这次视察西起河、陇,东到燕、蓟,视察中还选拔将帅、训练士卒。薛讷因带兵有方,于二十九日被任命为中军大总管。

  开元元年(713年)十月初九,唐玄宗到新丰(今潼关东北)视察边情。十三日,唐玄宗与文武官员在骊山脚下讲习武事,共调集20多万大军,旌旗连绵达五十余里,并以薛讷为左军节度。但由于唐军军容不整,唐玄宗打算借此树立声威,欲将兵部尚书郭元振斩首,后流放新州(治新兴,今属广东),随后又误杀了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由于先后发生了郭元振、唐绍之事,使唐军各路军马多震惊失措,队形散乱,只有薛讷和朔方道大总管解琬二人所领兵马岿然不动。唐玄宗还派遣轻骑宣召薛讷,企图进入薛讷的阵营。但薛讷治军严整,这些使者最终都没能进入阵营。唐玄宗对薛讷的才能十分赞赏,特意慰勉一番。不久薛讷便兼任和戎(今山西大同)、大武(今山西代县北)等军州节度大使。

  当时契丹、奚等民族都依附后突厥,屡为边患。营州(治龙城,今辽宁朝阳)为唐东北边防重镇,被契丹攻占后,唐廷开始终图谋收复,以安定东北边陲。开元二年(714年)正月,寄治于渔阳的营州都督听人传说:靺鞨、奚等部落很想降唐,只因唐不建营州,无所依投,再加上被突厥可汗默啜侵扰,故而暂时依附突厥,若唐重建营州,则相率归附。薛讷听信传闻后,便奏请进击契丹,复置营州。唐玄宗亦因冷陉之败,欲伐契丹,以此威服四夷,拒绝了姚崇等群臣的谏阻,于二十五日任命薛讷为同紫微黄门三品,率军进讨契丹。

  五月初三,由于粮食欠收的缘故,唐玄宗下诏罢除所有员外官、试官和检校官,并且规定以后这三种官,除非是立有战功或者是由皇帝降下别敕才能特行录用,吏部和兵部一律不得注拟。但此时薛讷仍然能检校左卫大将军,可见唐玄宗对薛讷是非常器重的。

  七月,薛讷与左监门卫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率兵6万,经檀州(治密云,今属北京)进击契丹。当时杜宾客认为:“时属炎暑,将土负戈甲,赍资粮,深入寇境,恐难为制胜。”(《旧唐书•薛讷列传》)但薛讷却认为:“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旧唐书•薛讷列传》)于是继续率军前行。当唐军行至滦水山峡(今河北承德地区滦河山谷)中时,契丹伏兵齐发,前堵后截,并从山上向下攻击,唐兵太败,死者十分之八九。薛讷与数十骑突围得免,幸免于难,被契丹人嘲笑为“薛婆”。崔宣道所率后军闻前军战败,也退走。战后,薛讷归罪于崔宣道和李思敬等8人,唐玄宗下令将其全部在幽州处死。敕薛讷免死,削官为民,只敕免了杜宾客之罪。

  八月二十日,吐蕃大将勃坌达延、乞力徐等率10万(一说10余万)大军兵临洮州(治美相,今甘肃临潭),继而攻打兰州(治子城,今甘肃兰州)和渭州(治襄武,今甘肃陇西县东)的渭源县(今甘肃渭源东北),夺得大批牧马而还。为对付吐蕃,唐玄宗重新启用了薛讷,令其以布衣之身代理左羽林将军,出任陇右防御使;同时以右骁卫将军郭知运为副,率部将杜宾客、王晙、安思顺等前去抵御。并在全国大募勇士,补充河、陇兵力。

  十月,吐蕃再次向渭源发起进攻。十月初二,唐玄宗下诏准备御驾亲征,并发兵10万,马4万匹,迎击吐蕃。初十,薛讷率大军进至武街驿(今甘肃临洮东)抗击吐蕃军。当时吐蕃坌达延所率10万大军屯于武街南面的大来谷。唐太仆少卿、陇右群牧使王晙选勇士700,穿著吐蕃战服,于深夜向坌达延部发动偷袭,又于前锋部队之后5里处多置鼓角。先遣部队接近吐蕃军营时大声呼喊,后面的鼓角闻声齐鸣。吐蕃以为唐军主力已至,惊慌逃遁,自相残杀,死伤万计。这时驻军武街的薛讷率主力杀到,与王晙部两面夹击,大败吐蕃军。坌达延率残部向洮水(今甘肃临潭西北)逃窜,薛讷指挥唐军紧追不舍,双方激战于长城堡(在今甘肃临洮境),唐军再次大败吐蕃军,斩首1.7万,截获牛羊120万头。吐蕃军见无路可退,便背水一战,誓死抗争。将薛讷军先锋、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郎将王海宾(其子为名将王忠嗣)围入其阵,而唐将嫉其战功,迟不发兵增援,使其战死沙场。薛讷率主力赶到后,将吐蕃残部分割包围,全部歼灭,杀的吐蕃军横尸遍野,洮水都为之不流,吐蕃将六指乡弥洪也为唐军所擒。这一战唐军取得了辉煌胜利,前后共杀吐蕃军数万人,将其所掠羊马全部追回。战后,薛讷升任左羽林军大将军,复封平阳郡公,其子薛畅也官拜朝散大夫。

  开元三年(715年)四月初九,唐玄宗鉴于西突厥十姓部落归降者不断增多,加上击败了吐蕃的入侵,西线战事得以缓解之机,以薛讷为凉州镇大总管,统领赤水(在今甘肃武威西南)等军,驻守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又以左卫大将军郭虔瓘为朔州镇大总管,统兵驻守并州,东西配合,防备默啜,保卫西域。不久,后突厥默啜可汗发兵西进,向西突厥葛逻禄、胡禄屋和鼠尼施三部发动进攻,屡破其众。五月十二日,唐玄宗敕令北庭都护汤嘉惠和左散骑常侍解琬率兵援救。九月,唐玄宗又以薛讷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太仆卿吕延祚、灵州刺史杜宾客副之,征讨默啜。

  开元四年(716年)六月,正当唐军准备大举进攻之时,默啜却率兵攻打北部的拔曳固(铁勒部落),因恃胜轻归,不加防备,而被拔曳固溃卒颉质略袭杀。唐廷将默啜的首级悬挂在大街上示众。拔曳固、回纥、同罗、霄、仆固五部闻默啜被杀,皆来归降。至此,唐朝北部边境暂时解除了危机。

  默啜可汗被杀后,各部落四分五裂。毗伽可汗以默啜的牙官暾欲谷为谋主。暾欲谷足智多谋,深得各部落信服。被唐廷安置在河曲之地的突厥降众闻毗伽自立可汗,多背叛朝廷前去归顺。十月初二,薛讷奉命调集军队追击叛逃的突厥降户。

不久,薛讷因年老体衰,回家养老。开元八年(720年),薛讷去世,终年七十二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常卿,谥曰昭定。

《旧唐书·薛讷列传》

(旧唐书卷九十三,列传第四十三。据《二十四史全译·旧唐书》,许嘉璐主编,黄永年分史主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446~2448页。)

薛讷,绛州万泉人也,左武卫大将军仁贵子也。为蓝田令,有富商倪氏于御史台理其私债,中丞来俊臣受其货财,断出义仓米数千石以给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旱,以为储蓄,安敢绝众人之命,以资一家之产?”竟报上不与。会俊臣得罪,其事乃不行。其后突厥入寇河北,则天以讷将门,使摄左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临行,于同明殿召见与语,讷因奏曰:“丑虏恁凌,以卢陵为辞。今虽有制升储,外议犹恐未定。若此命不易,则狂贼自然款伏。”则天深然其言。寻拜幽州都督,兼安东都护;转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检校左卫大将军。久当边镇之任,累有战功。

  玄宗即位,于新丰讲武,讷为左军节度。时元帅与礼官得罪,诸部颇亦失序。唯讷及解琬之军不动。玄宗令轻骑召讷等,至军门,皆不得入。礼毕,上甚加慰劳。

  时契丹及奚与突厥连和,屡为边患,讷建议请出师讨之。开元二年夏,诏与左监门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吏崔宣道等率众二万,出檀州道以讨契丹等。杜宾客以为时属炎暑,将土负戈甲,赍资粮,深入寇境,恐难为制胜。中书令姚元崇亦以为然。讷独曰:“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时议咸以为不便。玄宗方欲威服四夷,特令讷同紫微黄门三品,总兵击奚、契丹,议者乃息。六月,师至滦河,遇贼,时既蒸暑,诸将失计会,尽为契丹等所覆。讷脱身走免,归罪于崔宣道及蕃将李思敬等八人,诏尽令斩之,特免杜宾客之罪。下制曰:“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检校左卫大将军、和戎大武等诸军州节度大使、同紫微黄门三品薛讷,总戎御边,建议为首。暗于料敌,轻于接战,张我王师,衄之虏境。观其畴昔,颇常输罄,每欲资忠报主,见义忘身。特缓严刑,俾期来效,宜赦其罪,所有官爵等并从除削。”

其年八月,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等率众十万寇临洮军,又进寇兰州及渭州之渭源县,掠群牧而去。诏讷白衣摄左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与太仆少卿王晙等率兵邀击之。十月,讷领众至渭源,遇贼战于武阶驿,与王晙掎角夹攻之,大破贼众。追奔至洮水,又战于长城堡,丰安军使王海宾先锋力战死之。将士乘势进击,又败之,杀获万人,擒其将六指乡弥洪,尽收其所掠羊马,并获其器械,不可胜数。时有诏将以十二月亲征吐蕃,及闻讷等克捷,玄宗大悦,乃停亲征。追赠王海宾左金吾卫大将军,赙物三百段、粟三百石,名其稚子为忠嗣,拜朝散大夫。命紫微舍人倪若水往,即便叙录功状,拜讷为左羽林军大将军,复封平阳郡公,仍拜子暢朝散大夫。俄又充凉州镇军大总管。寻以年老,特听致仕。八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常卿,谥曰昭定。讷沉勇寡言,临大敌而益壮。

讷弟楚玉,开元中为幽州大都督府长史,以不称职见代而卒。

史臣曰:娄师德应召而慷忾,勇也;荐仁杰而入用,忠也;不使仁杰知之,公也;营田赡军,智也;恭勤接下,和也;参知政事,功名有卒,是人之难也,又何愧于将相乎!王孝杰,唐休璟、张仁愿、薛讷、王晙等,皆韬武干,亟立边功。然孝杰失于再擒,休璟亏于余行。先败后胜,薛讷何惭;止雪回风,王晙难掩;仁愿操履,中否相兼。

赞曰:拯物之心,不形于色。将相之材,人何以测。臣有始终,功无爽忒。多忌梁公,自招惭德。唐、张、讷、晙,善阵能师。共服戎虏,不忧边陲。

《新唐书·薛讷列传》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三十六。据《二十四史全译·新唐书》,许嘉璐主编,黄永年分史主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790页。)

子讷,字慎言,起家城门郎,迁蓝田令。富人倪氏讼息钱于肃政台,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报上不与。会俊臣得罪,亦止。

  后突厥扰河北,武后以讷世将,诏摄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使。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俄迁幽州都督、安东都护。改并州长史,检校左卫大将军。讷久处边,有战功。开元初,玄宗讲武新丰,诏讷为左军节度。时诸部颇失序,唯讷与解琬军不动。帝令轻骑召之,至军门,不得入。礼成,尤见慰劳。

  明年,契丹、奚、突厥连和,数入边,讷建议请讨,诏监门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与讷帅众二万出檀州。宾客议“方暑,士负戈赢粮深讨,虑恐无功”,姚元崇亦持不可,讷独曰:“夏草薦茂,羔犊方息,不费馈饟,因盗资,振国威灵,不可失也。”天子方欲夸威四夷,喜奇功,乃听讷言,而授紫微黄门三品以重之。师至滦河,与贼遇,诸将不如约,为虏覆,尽亡其军。讷脱身走,而罪宣道及大将李思敬等八人,有诏斩以徇,独宾客免,尽夺讷官爵。

  俄而吐蕃大酋坌达延、乞力徐等众十万寇临洮,入兰州,剽牧马,诏讷白衣摄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与王晙击之。追及贼,战武阶驿,犄角劫之,破其众;尾北至洮水,又战长城堡,杀卤数万,禽其酋六指乡弥洪,悉收所掠及仗械不赀。时帝欲自将北伐,及讷大克,乃止行。命紫微舍人倪若水即军陟功状,拜讷左羽林大将军,复封平阳郡公,以子畅为朝散大夫。又授凉州镇军大总管,赤水、建康、河源边州皆隶节度。俄为朔方行军大总管。久之,以老致仕。卒,年七十二,赠太常卿,谥曰昭定。讷性沈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

弟楚玉,开元中为范阳节度使,以不职废。

生子嵩。

【历史中的其母原型柳英环】

薛刚原型薛嵩的母亲也就是薛仁贵寒窑的夫人是谁?《旧唐书》中未见记载,在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中亦仅仅提到薛仁贵“妻柳”二字,戏曲、小说中有柳氏、柳迎春、柳金花、柳英环等不同的称呼。有人认为柳英环这个名字比较符合历史真实性一些。

柳英环生子二人:长子薛讷,即小说中薛丁山的原型,武后、玄宗时期于“征西”中建有奇功;次子薛楚玉,“开元中为范阳节度使,以不职废”(《新唐书》)。

据说薛仁贵力大饭健,一般富户不敢雇用。距修仁村五里的黄村中有一位柳员外,力排众议,雇用了薛仁贵。不久,柳员外的女儿柳英环对卖力实干的薛仁贵产生了爱慕之情,冬天暗送棉衣给薛仁贵御寒。柳员外发现此事后认为女儿败坏家风,要女儿自尽而死,好心的保姆把柳英环领到村前的汾河岸边,让柳英环脱下一只鞋后逃走,回去对柳员外说姑娘已投河而死。薛仁贵找到柳英环后二人结为夫妇,后薛仁贵听从柳英环的劝告从军报国,屡建奇功,成为彪炳史册的一员虓将。

【历史中的薛刚原型薛嵩】

历史上并无薛刚这个人,但却可以找到他的历史原型,就是薛仁贵之孙薛嵩。薛嵩为人豪迈,以臂力骑射闻名。后投安禄山叛军,累战有功,被封为邺郡节度使。后史朝义兵败,薛嵩以相、卫、洺、邢四州降唐,被封为昭义节度使。在大乱之后的重建工作上,薛嵩做出了很大贡献,使昭义镇很快恢复了生气。薛嵩好蹴鞠,后被隐士劝,遂止,并图其形于座右,以时时提醒自己。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病死。

《旧唐书·薛嵩列传》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七十四。据《二十四史全译·旧唐书》,许嘉璐主编,黄永年分史主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947页。)

薛嵩,绛州万泉人。祖仁贵,高宗朝名将,封平阳郡公。父楚玉,为范阳、平卢节度使。

嵩少以门廕,落拓不事家产,有膂力,善骑射,不知书。自天下兵起,束身戎伍,委质逆徒。广德元年,东都平,时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遣仆固怀恩东收河朔。嵩为贼守相州,闻贼朝义兵溃,王师至,嵩惶惑迎拜于怀恩马前,怀恩释之,令守旧职。时怀恩二心已萌。怀恩平河朔旋,乃奏嵩及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分理河北道,诏遂以嵩为相州刺史,充相、卫、洺、邢等州节度观察使,承嗣镇魏州,忠志镇恆州,怀仙镇幽州,各据数州之地。时多事之后,姑欲安人,遂以重寄委嵩。嵩感恩奉职,数年间,管内粗理,累迁检校右仆射。大历八年正月卒。诏遣弟崿知留后,累加崿太子少师。大历十年正月丁酉,昭义军兵马使裴志清盗所将兵逐崿,举众归田承嗣以叛。崿奔于洺州,上表乞入朝,许之。至京,素服于银台门待罪,诏释之。

  嵩子平,年十二,为磁州刺史。嵩卒,军吏欲用河北故事,胁平知留后务,平伪许之,让于叔父崿,一夕以丧归。及免丧,累授右卫将军,在南衙凡三十年。宰相杜黄裳深器之,荐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理有能名。元和七年,淮西用兵,自左龙武大将军授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郑滑节度观察等使,累有战功。滑州城西距黄河二里,每岁常为水患。平询访得古河道,接卫州黎阳县界。平率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同上闻,开古河南北长十四里,决旧河以分水势,滑人遂无水患。居镇六年,入为左金吾大将军。未几,复为郑滑节度观察使。及平李师道,朝廷以东平十二州析为三道,以淄、青、齐、登、莱五州为平卢军,以平为节度、观察等使,仍押新罗、渤海两蕃使。

  长庆元年,幽镇叛,杜叔良统横海全军讨伐不胜,王庭凑围牛元翼于深州。棣州为贼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偏师援棣州,平即遣将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居数月,刺史王稷馈给稍薄,兵士怨怒,叔佐不能戢,宵溃而归。仍推突将马狼兒为帅,行及青城镇,劫镇将李自劝,并其众;次至博昌镇,复劫其镇兵,共得七千余人,径逼青州城。城中兵士不敌,平悉府库并家财募二千精卒,逆击之,仍先以骑兵掩其家属辎重,贼众惶惑反顾,因大败。狼兒与其同恶十数辈脱身窜匿,余党降,稍后者斩于鞠场。明日,狼兒亦就擒戮,胁从者放归田里。诏加右仆射,进封魏国公,由是远近畏伏平之威略。

在镇六周岁,兵甲完利,井赋均一。至是入觐,百姓遮道乞留,数日乃得出。时人以为近日节制,罕有其比。宝历元年,归朝,进加检校左仆射、兼户部尚书。逾月,复检校司空,兼河中绛隰节度观察等使。大和二年,复以晋州,慈州隶河中,益兵三千人,加平检校司徒。在河中凡六年,召拜太子太保。明年,上疏乞老,以司徒致仕,居一年卒,册赠太傅。嵩族子雄,初为嵩属吏,知卫州事,嵩殁,特诏授卫州刺史。魏博节度田承嗣诱为乱,雄不从,承嗣遣刺客盗杀之。

《新唐书·薛嵩列传》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三十六。据《二十四史全译·新唐书》,许嘉璐主编,黄永年分史主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791页。)

  嵩生燕、蓟间,气豪迈,不肯事产利,以膂力骑射自将。豫安禄山乱,晚为史朝义守相州。仆固怀恩破朝义,长驱河朔,嵩震惧,迎拜军门,怀恩释之,奏为检校刑部尚书、相卫洺邢等州节度使。方大乱后,人亦厌祸,嵩谨奉职,颇有治名。大历初,封高平郡王,实封二百户,号其军为昭义。迁检校尚书右仆射,更封平阳。七年卒,赠太保。

  诏其弟崿知留后事,累加检校太子少师。十年,为其将裴志清所逐,以兵归田承嗣。崿奔洺州。请入朝,降服待罪银台门,赦之。乃分其地,以蒿族子择为相州刺史,雄卫州刺史,坚洺州刺史。承嗣诱雄乱,不从,遣客刺杀之。

初,嵩好蹴踘,隐士刘钢劝止曰:“为乐甚众,何必乘危邀晷刻欢?”嵩悦,图其形坐右。

嵩子平。

附:《新唐书·薛平薛从列传》

  平,字坦途,年十二,为磁州刺史。父丧,军吏以故事胁知留务,伪许之,已而让崿,夕以丧归。累授右卫将军,宿卫三十年。宰相杜黄掌擢为汝州刺史,治有风绩。王师讨蔡,繇左龙武大将军授郑滑节度使,数战有功。始,河溢瓠子,东泛滑,距城才二里所。平按求故道出黎阳西南,因命其佐裴弘泰往请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弘正许之。乃籍民田所当者易以它地,疏道二十里,以酾水悍,还壖田七百顷于河南,自是滑人无患。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未几,复帅郑滑。

  李师道平,诏分淄、青、齐、登、莱五州为平卢军,徙平为节度使。王庭凑围牛元翼,棣州危,诏平出援。平遣将李叔佐率兵二千往,刺史王稷馈饷陋狭,众溃而归,推突将马士端为帅,劫屯士万人,薄州堞。城中兵寡,平悉公帑家赀募锐卒二千迎战,以奇兵掩贼辎重,贼狼顾,遂大败,降,余党平。引谋乱者二千人斩堂皇下,胁从皆纵还田里,威震一方。诏迁检校尚书右仆射,封魏国公。在镇六年,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宝历初,入朝,民鄣路愿留,数日得出。拜检校司空、河中降隰节度使,复得隶晋、慈二州,益兵三千。进检校司徒,更封韩召拜太子太保。以司徒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傅。

  子从,字顺之,以廕授左清道率府兵曹参军,累迁汾州刺史,隄文谷、滤河二水,引溉公私田,汾人利之。徙濮州,储粟二万斛以备凶灾。于是山东大水,诏右司郎中赵杰为赈恤使,杰表其才,擢将作监。终左领军卫上将军。赠工部尚书。

【薛嵩简史】

(选自《河津县志》上卷)

薛嵩,仁贵孙,讷弟节度使楚玉子。气豪迈,不肯事产利,以膂力骑射自将。予安禄山乱,晚为史朝义守相州。仆固怀恩至,嵩迎拜,怀恩奏为检校刑部尚书,相卫名邢节度使。谨奉职,颇有治名。大历(代宗768—779)初封高平郡王,实封二百户,号其军为昭义。迁检校,尚书右仆射,更拜平阳。七年卒,赠太保。诏弟崿知留后事,累加检校太子少师。十年,牙将裴志清逐之,崿奔名州,乃分其地,以蒿族子择为相州刺史,雄卫州刺史,坚洺州刺史。承嗣诱雄为乱,不从,遣客刺杀之。初嵩好蹴踘,隐士刘刚劝曰:“为乐甚众,何必乘危,邀晷刻欢?”嵩悦,图其形坐右。

三、【历史上的张士贵】

张士贵为唐初著名将领,两《唐书》均为之立传。《旧唐书》卷83《张士贵传》云:张士贵者,虢州卢氏人也。本名忽峍,善骑射,膂力过人。大业末,聚众为盗,攻剽城邑,远近患之,号为“忽峍贼”。高祖降书招怀之,士贵以所统送款,拜右光禄大夫。累有战功,赐爵新野县公。从平东都,授虢州刺史。高祖谓之曰:“欲卿衣锦昼游耳。”寻入为右武候将军。贞观七年,破反獠而还,太宗劳之曰:“闻公亲当矢石,为士卒先,虽古名将,何以加也!朕尝闻以身报国者,不顾性命,但闻其语,未闻其实,于公见之矣。”后累迁左领军大将军,改封虢国公。显庆初卒,赠荆州都督,陪葬昭陵。赞曰:五将雄雄,俱立边功。张、苏二族,功名始终。郭、薛、务挺,徼功奋命。垂则穷边,兵无常胜。

《新唐书》卷92《张士贵传》与之略同,仅文字有所差异。张士贵与薛仁贵的传记同在一卷之内。

张士贵墓志铭全名为《大唐故辅国大将军荆州都督虢国公张公(士贵)墓志铭并序》,为唐高宗时太子中舍人、弘文馆学士上官仪所撰。上官仪为唐初著名文士,与张士贵长期同朝为官,对其生平应了如指掌,《墓志铭》中有关张士贵生平经历的叙述应该不错。

《墓志铭》中历述太宗从秦王至太子至皇帝时对张士贵的除用,说明张士贵在此期间一直受到唐太宗的信任,是“玄武门之变”的参加者之一。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乃太宗夺取政权的关键,参加此次行动的无疑都是太宗的心腹,张士贵为其中之一,当然是深被信任。《墓志铭·序》云:“(贞观)十八年,以谴去官。”旋又“敕为辽东道行军总管,授金紫光禄大夫,洺州刺史。十九年,率师渡辽,破玄菟等数城大阵,勋赏居多,拜冠军大将军,行左屯卫将军。”《旧唐书》卷199《东夷上》记载太宗亲征辽东,“(贞观)十九年,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领将军常何等率江、淮、岭、硖劲卒四万,战船五百艘,自莱州汎海趋平壤。又以特进英国公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为副。领将军张士贵等率步骑六万趋辽东。两军合势,太宗亲御六军以会之。”《新唐书》卷191《忠义上》录武德功臣16人,贞观功臣53人,至德功臣265人,分等著录。张士贵著为二等,冠以震军大将军、虢国公之封号。

《旧唐书》云:“显庆初卒,赠荆州都督,陪葬昭陵。”《墓志铭·序》中说:“(永徽)四年,累表陈诚,辞以目疾,因许休闲。尤加缛礼,授镇军大将军,封如故,禄赐防阁等,一同京官职事。显庆二年,从驾东巡于洛,……以六月三日终于河南县之显义里第,春秋七十有二。……陪葬昭陵。”

以上可知张士贵实为一位战功累累,身历三朝,倍受倚重的军官。而唐以后有关薛仁贵的文学作品,都将张士贵塑造成一个反面角色,将其描绘成平庸无能,嫉妒贤臣,多次将薛仁贵的功劳记在自己女婿的名下,而只让薛仁贵当一名火头军。后来由于李世民乔装打扮,夜访白袍,薛仁贵得以脱颖而出,成为赫赫有名的征辽大元帅。事实上,关于张士贵排挤薛仁贵、冒充军功一事,两唐书中的《张士贵传》和《薛仁贵传》均只字未提,也未见其他史书有历史记载,看来此事纯属子虚乌有,是小说家为了突出薛仁贵而刻意编造出来的。

两《唐书》对张士贵记载寥寥,且不为世人重视,个中原因除张士贵的功劳和地位与当时的其他功臣如李勣、尉迟敬德、房玄龄等人相比略逊一筹外,第二个重要原因可能就和文学作品在民间的巨大影响有关。文学家、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素材,进行加工、整理,为老百姓们奉献了精美的精神食粮。但其对历史人物的加工,往往与历史事实差距过大,倒掩盖了某些历史真实。但对民间百姓来说,文学作品的影响无疑要远远大于史书,甚至会影响到一些史家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对之未加重视,后来事迹渐佚,无法详记,留下缺憾。

(参考马雪芹《唐张士贵墓志铭考释》一文及其他资料改写)

(博文《薛刚反唐——薛刚其人其事》参考董波编辑的《虓将薛仁贵》、许嘉璐主编、黄永年分史主编的二十四史全译之《旧唐书》《新唐书》以及部分网络资料整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1130.html

更多阅读

留美博士翟田田其人其事 留美博士被父砍死

留美博士翟田田其人其事 “翟田田事件”引发国人热切关,翟甜甜的父母更是忧心如焚。据报道,5月25日,翟田田的父亲翟泰山找到外交部寻求帮助,希望通过官方途径了解翟田田目前的情况。5月24日到北京求助的,25日向外交部领事司提交书面材料

转载 叶海燕其人其事 李斯克老师其人其事

原文地址:叶海燕其人其事作者:吴法天提起“流氓燕”,早年混天涯的人或许有点印象,她是叶海燕的网名。为什么起这个网民,应该是跟她自己的经历有关。根据其自述,叶海燕1975年9月25日出

朱蓓薇院士其人其事 朱蓓薇

朱蓓薇院士其人其事易风很荣幸,我曾经是朱蓓薇院士(以下简称朱院士)的同事。至于朱凭什么当上院士,我相信她现在的同事比我更清楚,无须我多费口舌。我只想根据多年来对她的些许了解,粗略的谈点个人对她当上院士的看法。一、朱院士的学

苏丹总统------巴希尔其人其事 苏丹 巴希尔

苏丹总统------巴希尔其人其事(中文最全介绍)侯福斗现任苏丹总统巴希尔,全名奥马尔·哈桑·艾哈迈德·巴希尔,他的英文名字是Omar Hassan Ahmad al-Bashir,阿拉伯语名字为:عمر حسن اح

声明:《转载 薛刚反唐——薛刚其人其事 薛刚反唐 单田芳》为网友古亭白衫少年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