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 李白 登黄鹤楼


很多次来过黄鹤楼,但每次的感受都不同,记得上大学的时候,一个人借假期来到黄鹤楼看着滔滔长江,心里默诵着毛泽东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词句,想着毛泽东是在什么时候写得这词。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楼共五层,高50.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


登黄鹤楼 李白 登黄鹤楼

几十年前,毛泽东曾伫立长江边上的老黄鹤楼,所见是“沉沉一线穿南北”的满目苍凉和“龟蛇锁大江”的沉郁(照片中的龟山和蛇山)。因为他那时的心情是苍凉的。当时,正在修建的长江大桥的桥墩,有如宏图一般耸立在水面。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当时想到的就是哪里找顿武昌鱼吃吃,毛泽东的闻名诗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使武昌鱼名扬中外,香飘万里,成为湖北的一道当家名菜。这道菜的广告何以了得。


后来,又多次来到黄鹤楼,春夏秋冬,晴天雨天,各种感觉不同,不知为什么,有时感到雄伟壮观,有时又感到孤独凄凉,或许是不同的心境带来不同的感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站在雨天中黄鹤楼,想起毛泽东的写下了著名的《菩萨蛮•登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空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 吟诗作赋。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以“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就与崔颢的诗有关,“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至5层的大厅都有其不同的主题,在布局、装饰、陈列上都各有特色。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


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







黄鹤楼,原址在武昌蛇山黄鹄矶头,相传始建于公元223年。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毁,看着一堆历史上各时代建造的黄鹤楼模型,不知是为中国的历史骄傲呢?还是羞愧?毁了建,建了毁,国家的财富就这样耗尽了,何时可以富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2543.html

更多阅读

诗坛趣话:史上最牛模仿诗作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据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记述,李白年轻的时候第一次游历至黄鹤楼,大诗人游此名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胜景,心潮澎湃,诗性大发,自然想留下一首佳作,可惜前辈诗人崔颢已然题诗《黄鹤楼》在前,且蜚声寰宇,为歌咏黄鹤楼诸诗中之千古绝唱,李白这样的

黄鹤楼风光——诗词大全 黄鹤楼相关诗词

黄鹤楼黄鹤楼是蜚声中外的历史名胜,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相对古雅清俊晴川阁,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登上黄鹤楼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辽阔神

菩萨蛮·登黄鹤楼 登黄鹤楼有感

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注释】〔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区之西长江岸边的黄鹤矶(一作黄鹄矶)上,即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楼

声明:《登黄鹤楼 李白 登黄鹤楼》为网友贪一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