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得”与“教学内容的取舍” 我的教学一得英语课

“一课一得”与“教学内容取舍”

主持:安徽 葛莉

“一课一得”成为了近期教师口中的热点话题,在追求“一课一得”的同时,一线教师常常思索着:“一课一得” 的课堂,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湖南刘昌稳);每一课得什么?每个单元得什么?每个学期得什么?(江苏 宋慧娟);一节课上,得“意”、得“言”、得“法”,如何把握?“一课一得”是随机的“得”,还是有计划的“得”?是否有依据?(江苏 徐志华)……为了更好地追求课堂的实效性,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围绕“一课一得”与“教学内容的取舍”的话题,从四个层次进行讨论:

一、您怎样理解“一课一得”?

主持人:个人认为“一课一得”指一节课让学生有一个收获,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者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您理解的“一课一得”是什么?
“一得”的“一”指的是每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不可太多,也不可太泛,必须要有“一个核心教学目标”。(杭州曹爱卫)“得”实际上就是教学目标要聚焦,围绕一点展开学习,这样学生的“学”就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了。(江苏龙霞)“一课一得”是学生每一课都有所收获。(重庆龙华)“一课一得”是要每课定好重点,设计围绕这一重点,教学突出这一重点,结果要完成这一重点。(山东李笃强)“一课一得”是每节课要有一个核心目标,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性的一得。(安徽李竹平)“一课一得”指教学了一次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于训练,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了一次实实在在的提升。(湖南刘昌稳)“一课一得”指的是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贪多求全,只取一点,重点落实。最终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连点成线,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螺旋上升,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安徽薛万久)有计划的“一课一得”更具实效,单元整体备课的基础上,一课一得,整体达成单元教学目标。(吉林刘立群)如果所有的老师都能有意识地让学生“一课一得”,形成一个序列后,肯定有收获。(江苏杨卫东)

二、您觉得自己的课堂落实了”一课一得”吗?举例说明做法,谈谈你和学生各有什么收获?

(湖北 李声智):针对二年级农村学生写话质量不高的问题,将二年级每个单元说话依据文本内容与表达特点分解成了若干目标,有句式、词语、结构……一年后,实验班的学生在说话、写话都有着显著的区别。(浙江 朱增明):四年级上册《白鹅》一课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是围绕一个重点词“高傲”来写,采用对比的写作方法来表现鹅的高傲,采用“看贬实褒”的表达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而《白公鹅》一课,就要学生尝试着用学习过的方法来具体应用,比较与《白鹅》一课表达上的不同特点了。两课教学设计的侧重点有所区别,“一课一得”于细微处体现出来。

(安徽 薛万久):《地震中的父与子》可以从作者的思路、编者意图、言语形式、思想内涵、遣词造句、写作动机、时代背景等方面来解读文本。从文本原生的阅读价值、文本的教学价值、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三者对比中进行取舍,找到教学的“突破口”:一、初读感知,聚焦“了不起”;二、在“文章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一主问题的统领下,通过默读、勾画、写批注、汇报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解疑中悟人间真情,明叙事线索,知表达手法,并进行练笔补白:同学们在废墟下会出现什么情况?阿曼达此时会如何安慰大家?他又是怎么做的?既有情境,又深化了理解,还让人物的语言得到了及时而有效地训练。
(安徽 李竹平):开始我们引导学生从比较单一的词或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的具体作用,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一组词或句群的作用,到了四年级,要体会的是相关的词与句的合力作用。特等奖江西甘密老师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她引导学生抓住有关的词句,从这些词句的联系中去体会作者如何表现孔隙“窄小”,做到“一课一得”。

三、就一篇课文而言,学习的内容可以涵盖字、词、句、段、篇到修辞方法、写作特点,文本内涵以及拓展训练等,教学时不能面面俱到,中段以《秋天的雨》、高段以《月光曲》为例谈谈您是怎么样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有效地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一课一得”的想法及做法。(一)《秋天的雨》教学内容的取舍

主持人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是浙江教育学院美术教授陶金鸿所写的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她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具有色彩美和动感美的秋景图。我们来梳理一下这篇文章会涉及到哪些教学内容,再谈取舍的问题。

(河南 魏敏):在文中找出描写秋天的词汇,读一读,说一说,读熟之后,讨论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秋天的,感悟秋天的美好,期间可以渗透从几个方面描写一个内容的方法。
(台州 许丽妹):学习文章总起分述写法。
(吉林 刘立群):《秋天的雨》的一得如果落在得法上,应该学习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秋天,并与单元习作指导整合教学。
主持人在反复研读文本后发现就是这样一篇短小的文章可教的内容有很多:①学生字②学词语③抄写句子④学朗读⑤学默读⑥读懂课文内容⑦了解文章结构⑧说写拓展训练等老师们谈谈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取舍呢?
(台州 许丽妹):⑥⑦⑧可以做为一个整体目标推进。
“一课一得”与“教学内容的取舍” 我的教学一得英语课
(河南 魏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浙江 朱增明):④学朗读⑤学默读这个目标在以前教过的课文中已经出现了。在这里,进行巩固就可以了,有些目标是相互杂揉在一起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最应“得”的目标及训练方法。
(湖南 刘昌稳):第一课时重点解决①学生字②学词语④学朗读⑥读懂课文内容;第二课时重点解决与习作相关的目标
(杭州曹爱卫)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品读,感受秋天的雨带个大地的五彩缤纷。感悟比喻句表达对秋天的雨的喜爱之情,并能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仿写。

主持人第一课时解决正确流利的问题穿插默读的训练,提炼文章的关键句子——直接描写“秋天的雨”的句子为下节课了解课文结构特点做准备;第二课时应该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描写“枫叶”、“银杏叶”部分,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品读文章优美的词句,仿写:它把___色给了___,____的_____像_______。

(杭州曹爱卫)还要了解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

主持人在理解感悟第二段后,提出问题:第二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其他段落也都是围绕一句话写的,第1、3、4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分别写出了秋雨的什么呢?用这样的教学策略渗透课文的最大特点——总分的构段方式。
(二)《月光曲》文本特点的甄别主持人常老师执教《月光曲》一课时,把这节课定位为写作指导课,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学习:1、了解六要素并用来讲一讲这个故事?2、知道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3、领悟开篇点题、篇末点题首尾呼应的特点。最后创设情境:以“一段__________的经历”为题,用以上方法,记录下师生之间刚刚发生的故事。
(河南 李蓓):《月光曲》是高段的文章,理解与训练文章的写法是重点,这是我们必须要抓的。
(江苏 赵正江):看了课例,呼应等写法是要带学生所“得”。

(河北张连河):若能再结合其他类似的“首尾呼应”文本来讲解,学生将会更加深刻理解“呼应手法”的运用技巧,在此基础上,再引进“写”的环节,内化技巧,增长言语表达能力!
(湖南 刘昌稳)细读各类优质的教学案例,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教学内容却差异多多。所谓的“同课异构”的“异”,多半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差异上。教师解读教材的角度不同,造成了语文教学内容取舍的“扑朔迷离”。
(重庆 龙华):什么六要素,什么首尾呼应不是这课的重点。“一课一得”中“得”和确定要与全文的中心相联系,取与舍一定要与本单元本课的特点相结合,《月光曲》这一课最重要的就是联想,教会学生联想,这就是一得。

(江苏 赵正江):这节课不应落下联想,联想是丰富内容的有效途径,现在的学生习作内容内容不丰富的关键就是不会“由此及彼”,更不会把联想描摹具体!
主持人《月光曲》所在的单元导语写道: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于永正老师在执教这一课的时候,扣紧“联想”,先是画出第九段描写联想的句子,引导发现有无联想的区别;通过例文《大公鸡》进一步深入了解联想的作用;最后在《荷花》片段适当增加联想部分,实践运用。于老师用了整整40分钟的时间站在“语用”的角度,谱写了简约高效、求真务实的“联想”三步曲。
(三)《搭石》“一课一得”的指向

(河北 王志伟):人教四年级上册《搭石》这课的“得”在哪里?

(江苏 赵正江):《搭石》这一文本我们要带学生到哪里去?要得什么?有方向,才有方法。
(河北 王志伟):在进行第四段教学的时候,想抓住“理所当然”这个词,不知道怎样让学生有所得,具体的方法是什么?
(山西 蔺永红):一方面是体会作者情感,另一方面是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主持人:用两个“总”推动理解“理所当然”,感受乡亲们之间的美好情感。创设情境仿写如果再有人过搭石,会发什么呢?学什么写什么。
(江苏杨卫东)不知道讨论提纲中有没有涉及如何评价的问题?
主持人:学以致用就是最好的检测标准,以《搭石》为例学生会迁移文章写法仿写那个片段,那就是有所收获。

四、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追求这一“得”呢?教学中怎样正确处理“一课一得”与“教学内容的取舍”之间的关系呢?

主持人:课堂要做到让学生“一课一得”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需要大智慧——懂得取舍。刚才我们列举了许多教学的案例深入浅出的剖析了“一课一得”与“教学内容取舍”的关系。现在大家从理论方面提升总结一下。怎样处理好“一课一得”与“教学内容取舍”的关系,如何更好地确立“一课一得”?
(江苏 高子阳):“一课一得”应该分为广义上的与狭义上的,广义的,应该是预设与没有预设的得,必然与偶然的得,狭义的估计应该是预设之得。预设的一课一得,现在比较多。自动生成的一课一得,可能更有味道,一课一得应该是没有限制的、自由的思考,得一词也是,得一段也是,得一思想也是。

(安徽 张文娟):“一课一得”这个侧重点应该有一个科学的序列,课程标准、编排意图、文本特点、学生实际!

(河南 李蓓):现行人教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单元组织教材,每个单元也就是一个或两个训练点,四篇课文训练同一个点,但目标的侧重亦是不同的。
(山西 蔺永红):教师拿到教材时就应当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把握,分清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再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进行设计。

(湖南 刘昌稳):教材解读上要侧重课文的言语形式,教学设计上要关注课文“怎么说”,教学的火力点要聚焦于“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

(江苏 倪思春):教学内容隐藏在一篇篇课文里,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等各个角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要把发掘的目光投射到文本“独特的这一个”当中,停留在那些最能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上。
(安徽李竹平):要关注的是文本特性,包括文章的体裁特点、语体形式、表达风格;要关注学生需要,了解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现实基础。

(江苏 龙霞):语文课的“一课一得”其实是针对现在“泛语文”的现象提出来的,“一课一得”要建立在文本的基础上,从儿童出发,语文知识的学习要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域。
(重庆 龙华):“一课一得”首先要教师与编者对话,知道这一课编者的意图,然后与作者对话,他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最后与学生对话,想想学生有什么需要
(湖南 方西河):可以将学生的成长目标进行分解,再与课文进行对接,看这篇课文与哪个目标对接最好。这样,每一堂课,学生都有收获。久而久之,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主持人:“一课一得”应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出发,在课堂上大胆舍弃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即通过对一至两个目标的训练使学生非常深入、透彻地掌握一两个知识点。在确立的时候应把握住以下几点:1、吃准学段目标《课标》是教学的依据和准绳,教师尤其要把握住学段目标;2、吃准教材特点关注教材编写意图,关注文本独特的地方,重点目标才能成立;3、吃准学生实际“一课一得”应因人而异、因班而异;4、正确处理理解感悟和表达运用的关系把表达运用的训练渗透到理解感悟的环节中,用理解感悟来促进表达和运用,做到内容和形式如“水中盐,蜜中花,性存体匿,无痕有味”。

主持人: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走着走着花开了。只要我们能正确的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科学合理地进行取舍,每堂课都能突出一点,抓实一点,不仅是让学生“学过了”更要“学会了”,做到真正、有效的“一课一得”,学生的收获自然也会聚沙成塔的。



参加讨论的教师还有:

河南 李斩棘福建 傅建林 山西魏国英福建苏武德黑龙江 王首朋

江苏赵树果四川 夏祥川 江苏周丽芳 湖南黎淼 江苏沈松明

深圳 张小红浙江应建君安徽 纪继兰四川 周余 江苏 朱春来

南京陈江华江苏 戴亚兵 安徽汪洁琴安徽孙影 江西罗兴

安徽 汪洁琴山东刘宗顺宁波许金苗 河北杜兵杰 苏州郑先猛

江苏 蔡刚枝 江苏陶亚男 山东孙秀芹 河北张连河佛山郭小鸿

安徽 王晓峰湖北 徐爱枝 广东梁建锴 江苏季希忠江苏林中坤

湖北 郑国喜 山东李艳红 陕西任媛 内蒙古李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2747.html

更多阅读

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家长与老师沟通的内容

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简介与人沟通的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沟通能力的强弱,沟通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国内外的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在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现代的学校,需要

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教育叙事与案例撰写

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包括三个要点:1、是故事,有完整的过程;2、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包含问题或者也包括解决方法;3、是典型事件,具有启发、诠释作用,是真实的,已发生的,而非

李丽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

备课知不足,教后方知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王小槐名师工作室成员李丽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三单元中第二课。这个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的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

声明:《“一课一得”与“教学内容的取舍” 我的教学一得英语课》为网友骑猪追太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