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庙妓——神圣还是低贱? 庙妓 纪录片

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的确有其历史依据。唐僧的原型就是玄奘。唐太宗时期,玄奘去天竺取经,学习佛法。当时的天竺也就是如今的印度。拥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姬陵的印度神圣且神秘。说它神圣,是因为它是很多宗教的发源地,它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它的神秘,就好像是一位戴着面纱的少女,一阵风吹来,掀开了面纱的一角,欲窥其貌而不得。它的神秘不仅仅体现在瑜伽修炼或是高僧的修行,庙妓风俗也是它的神秘之处。庙妓也就是戴沃达锡风俗。

神庙中的庙妓是神秘的印度文化之一。庙妓不管美丑,不管你能不能接受,她就在那里,传承历史遗风。

庙妓何许人也?

庙妓,也称“圣妓”,又称“神庙舞女”。指在庙宇里生活,为朝拜者提供性服务的人。

据史料记载,印度庙妓,来自一个传说。十六世纪时,一位南部君王,发现妻子与人通奸,盛怒下叫儿子把她的头颅砍掉了。这君王见儿子听他的话,问他要什么赏赐,儿子说想要母亲回来。可是,他母亲的头颅已不知哪里去了。那时,一个属于贱民阶层的女子叶蓝玛愿意献上她的头,作为接驳。从此,叶蓝玛和妹妹荷妮伽玛得以归入印度众神的行列,成为女孩子献身作神仆的对象。

按照传统的观点,人们大多以为只有女性才能成为庙妓,其实不然。庙妓不一定是女性,例如在希腊的阿斯她禄的神庙内,就男女皆有。在科林斯的阿佛洛狄德神庙,至少在自古典时代起庙内已驻有一批为数不少的庙妓。公元前464年,科林斯一名叫色诺芬的富有公民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赛跑中胜出,他高兴之余,到阿芙罗狄忒神庙酬神感恩,献上百个女子,而根据斯特拉博的记载,该庙的庙妓在罗马时代多达千人。

庙妓的历史由来已久,不论是古代的印度、迦南或小亚细亚都有过。早在公元前30世纪,在印度次大陆就已有庙妓的存在。直到2000年,世界上绝大多数已发展的地区都不再有庙妓,但在印度卡纳塔克邦北部,仍然有为数多达十万的少女担任庙妓。卡纳塔克邦的白勤岗地区地索德迪村上有一座寺庙每年的1月份就有5000多名少女或是年轻妇女沦为庙妓,情况可谓严重。除此之外,奥里萨、拉贾斯坦和马哈拉施特拉等邦也都有发现。

目前我们看到很多关于庙妓的报道,基本上持批评态度。有人说,庙妓这一制度是印度教里最臭名昭著的恶习,寺庙僧侣借神的名义,将穷人家的女孩带进寺庙,名义上是让其嫁给神或充当“神的侍女”,但实际上她们绝大多数都会成为僧侣及信徒的“私有财产”,任由他们支配。在需要时,她们还要沦为性奴,或最终成为娼妓。还有人说庙妓制度是一种“吃人的制度”。

我觉得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却也有失偏颇。这些报道只不过是基于我们目前的意识形态,流行的社会价值观罢了。很难说这样的报道是客观公正的。在我们这样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的国度,我们没有受到宗教的熏陶,没有对神灵的敬畏之情。说到底,我们只不过是局外人罢了,局外人哪里懂得局内人的想法,哪里知道他们的感受。可能会有人说“旁观者清”,但是这个标准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当局者比比皆是,旁观者又有几人清呢?

至少我相信,庙妓从开始到盛行时期,这些妙龄少女是心甘情愿地步入她们心中神圣的殿堂,绝对不是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心不甘,情不愿”,而且最初的庙妓被赋予了“神之侍女”的头衔。“神之侍女”把自己奉献给神灵,在她们和她们的家庭看来,应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吧!那些少女,沐浴过恒河的圣水,身着飘逸的纱丽,迈着轻盈欢快的步伐,伴随着喃喃地吟诵声,来到了神的面前。

也许,随着时间地流逝,这份神圣随之变味了吧!变成了为人们所不齿的位置。社会地位急剧下降。庙妓这一风俗得以存在并延续至今,与印度的宗教传统,印度教的性文化、种姓制度以及男女比例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宗教传统是印度社会的古老传统,从吠陀前期一直流传至今。生活中的每件大小事都是以宗教、道德、宗教职责为基础而安排的。在印度,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从几岁的的儿童到几十岁的老翁,他们与你交谈,一定会问你信什么教。当你回答你没有宗教信仰时,他们都会感到惊奇,不可思议,甚至难以理解。在印度,可谓是处处有神庙,村村有神池,就是在出租车上面,你也可以看到一个小庙。宗教——避无可避。宗教就是印度人的生活,印度人的生活也是宗教的生活。宗教的基础是对一种力量的信仰,对于这种力量的虔诚和尊敬,亦或是对它的恐惧,使得庙妓她们从内心上接受“神的安排”,欣然“跳入火坑”。

在印度,信仰印度教人数众多,,有8.3亿多人,占印度总人口的82%以上。由于信仰的主神不同,内部又分为若干教派。主要有毗湿奴派、湿婆和性力派。庙妓风俗就是性力派的主张,他们认为性就是神与人的完美结合。和印度教所有的教派一样,他们也寻求解脱,但不在来世,而在“此生”,它不禁绝尘世中的各种享乐,反而去尽力地挖掘种种声色之 娱,它依靠性来达到获取快乐的目的。他们认为修行的最终目的是克服两极对立达到非二元状态,获得灵魂解脱的极乐或欢喜。通过想象的或真实的男女两性的交媾,认为性是最大的创造性能源,通过性交可以使人类灵魂和肉体中的创造性能源激扬起来,与宇宙灵魂的大能合流,达到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这种性仪式或性瑜伽被看作灵魂解脱的捷径。性力派特别重视性能量和性信仰仪式,他们也同样信仰仪式图、神秘符号和公式,为此他们直接把性交本身作为一种宗教仪式,通过性交可以使男女变成一对男女神,这种仪式称为“轮宝供养”。

印度庙妓——神圣还是低贱? 庙妓 纪录片

其实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也存在着性的崇拜,有一首西藏的诗歌就大胆而淋漓尽致的表达了这种图腾崇拜:

雄性的雅鲁藏布江啊

你敢用自己湿淋淋的爪子

一路撕裂世界上最高的山群

我估计你下一步的目标

肯定就是要拉动天空了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

天地交合了

你可以用奔腾的精液的名义

证明天下确有一种东西

叫做男性。

这些都是最原始的表达方式。它直接,直奔主题,毫不矫揉造作,雄壮而富于美感。

为了偿还五大债务之一的“神债”,对神的恩惠要进行报答,庙妓们也无怨无悔。印度人一般认为人生有四大目的,这就是“法”“利”“欲”和“解脱”。“欲”是指对物质生活的享受,特别是感官享受的情欲。有一种叫“坦陀罗”的信仰体系,不但不拒绝尘世的享乐,还极力推崇这种乐趣。世界文化遗产卡吉拉霍神庙群就体现了这一点。这些都让庙妓的存在显得合情合理。

印度教的种姓制度也深深影响着庙妓这一风俗。我觉得这是庙妓存在的根源。

首先,这些女孩多来自贱民阶层,多从事农业劳作、下水道工人或者妓女的工作。这与印度教的种姓制度有莫大关系。按照这一制度,人分为几个等级,依次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人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且生来决定,世代相传,就连他们的职业一般也是固定不变的,不得轻易更改。种姓制度在封建社会更为复杂,更具有反动性。现代印度社会仍然存在种姓制度的残余。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开始萌芽。也正是因为种姓制度,这些庙妓,甚至是其他低种姓的人,才安于现状,不会反抗。种姓制度是宿命论的温床。90%的庙妓是低级种姓的,她们逆来顺受,认为命该如此,不可改变。我们通常说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大概也就是这个理了。

其次,印度为人诟病的妆嫁制度,促使许多贫民将女儿献为庙妓。而且,没有儿子的父母,把女儿献出后,习俗上这女儿可以代替儿子供养他们。利益所在,许多父母便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谁家的女子都想嫁给高级种姓的男子,于是出现你争我抢高价买新郎的现象。女方多出嫁妆,以满足对方要求,这样嫁妆盛行,至今如此。一些贪婪之家,婚后还向女方索取嫁妆,得不到满足,就把女子活活烧死或是毒死。贫寒之家为了省钱,尽早将女儿嫁出,来个“先下手为强”。很多经济状况不好的家庭为了节省家里的开支,除了选择把女儿早早嫁出之外,就是把她们送进寺庙。父母一方面希望送走女儿能够给家里带来好运,另一方面则轻信女儿嫁给神灵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所以,庙妓的年龄很小,一些女孩在两三岁的时候被送入寺庙祀奉神灵。

当然,庙妓的年龄小,还与印度的湿热气候有关。和非洲一样,孩子们发育较快。

虽然印度各邦在上世纪90年代先后制定法律,宣布组织女孩加入“庙妓”是非法行为。但实际上,法律只是让这样的活动走向地下,尤其是卡纳塔克邦北部一些地区,这种习俗仍旧在秘密地改头换面进行。

那么这个古老的习俗到底会有什么影响呢?为什么政府要禁止呢?

一方面庙妓风俗对女性的伤害的确不容忽视,以色侍人色衰则爱弛。到了年老色衰之时,她们往往被卖到红灯区,沦为娼妓。在这个男权社会里,她们没有自己的选择。由无偿提供性服务到有偿地提供。这些庙妓,简直就是色情业的鼻祖。

艾滋病在庙妓中非常流行。一旦庙妓被感染,每位与她有过性接触的男人也会被感染,随后又传给他们的妻子。但是艾滋病经常被忽略,因为在印度,使用避孕套被认为是巨大的侮辱。

为了顺应世界的潮流,政府也不得不明令禁止这一风俗。它对国家形象,对宗教形象的影响让他们觉得很没有面子。

另一方面,这一风俗拯救了一些穷苦之家,减轻了家庭负担。它也减少了社会犯罪,至少强奸案是大大减少了。无形之中帮助国家安置了一部分贫民,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治安。

这一风俗还影响了穆斯林,后者采取的形式不同罢了。例如拉贾斯坦邦的杰斯耳迈地区的穆斯林就是如此。每年阿訇来后,就召集会议表示欢迎。会上先是送各种礼物,然后信徒们向他请求挑选本村一名少女为他服务。于是阿訇从会场上在座的女青年中挑选一名。

庙妓离开这个行业很困难,多数离开者都会选择成为社会活动家或者社会工作者,反对这种传统陋习。成为庙妓后再想过正常生活是非常困难的,在印度,婚姻就是一切,如果有女孩婚前发生性行为,她会受到社会排斥。在一些农村地区,通奸女性依然要被石刑处死。因此对于这些庙妓来说,重建生活几乎是妄想。如果你不能很直观地理解庙妓的生活,可以先了解一下印度对待寡妇的态度。寡妇再嫁,是印度教所禁止的。即使是十几岁的妻子死了丈夫也不能再婚。一个守寡的妇人,要终身服孝。就是在印度1947年独立之前,寡妇殉葬之风依然盛行。对待寡妇尚且如此,更不必说庙妓了。

印度教与佛教在有着不相同的地方,但本质却是一样的。佛门圣地,应该清静,远离世俗的纷扰,提倡众生平等。尤其是印度教,更是主张苦行与乐行为修行原则。“苦行僧”这一说法也是源自于印度教。然而就是在这样条条框框之下,作为僧人,竟然暗设娼妓,供养庙妓让其玩乐。提倡的道德观念不见踪影。岂不是表面衣冠楚楚,暗地男盗女娼,道貌岸然?一旦神明知道这肮脏的事实,会原谅门徒所犯下的罪过吗?印度教还是其他一些国家的国教,国教竟然有如此丑恶事件,国家不是等于也遭受到最大的侮辱吗?

马克思曾说,印度的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加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庙妓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矛盾的结合。庙妓,既是开放的,也是保守的;既是纵欲的,也是禁欲的;既是神圣的,也是低贱的。很难以单一的标准给她们下定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3688.html

更多阅读

结婚买对戒还是钻戒? 买钻戒还是对戒

结婚买对戒还是钻戒?——简介常有新人们问, 结婚买对戒还是钻戒?结婚钻戒和结婚对戒有什么区别?一般来说,结婚要准备两种戒指,一种是订婚时用来表达爱意的对戒,另一种则是结婚时交换用的钻戒。下面将钻戒和对戒的意义介绍一下结婚买对戒还

耶稣究竟是人还是神? 耶稣神迹

何新世界史札记:基督教也有一部伪史(2)尼西亚会议辩论:耶稣究竟是人还是神?【尼西亚大公会议投票决议:耶稣是神!】公元4世纪,基督教虽然取得合法地位,但教内并不太平。君士坦丁大帝的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化以后,出现的问题是基督教中教派林

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 谁能告诉我如何选择

长篇旅途实录《笑看身后云飘飘》之十九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可能是为了缓和气氛,也可能是怕我不再带她,在乘车返回大圩古镇以后,“林妹妹” 特地在路边的一个小摊儿上为我买了几个用粗细均匀的盐粒堆 积掩埋在筐子里的熟鸡蛋(后来听说这

声明:《印度庙妓——神圣还是低贱? 庙妓 纪录片》为网友依恋冰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