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服装材料

服饰文化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称,有着上下五千年辉煌的历史,在各个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成就。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影响而生成的。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合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中国服饰艺术包括衣裳、冠帽、鞋袜、发型、妆面和饰物几类内容。

(1)衣裳袍裙
衣裳是服饰的主体部分,中国古代称为体衣。中国传统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上衣下裳,二是衣裳相连,历代演化,交替使用。

古代上衣称为襦,有长短之分,有单夹之别。冬季的衣服主要是裘,裘即皮衣,以狐裘为贵,多为贵族穿用。贫贱者所穿为褐,多用野兽皮毛或粗麻制成,故多称贫贱者为“褐夫”。

古代的下衣有裳、绔、几种。裳为裙,绔为裤,只有两个裤筒,类似套裤,因常用细绢织成,故称“纨绔”,富家子弟多穿纨绔,才有“纨绔子弟”之名。是有裆的裤,又叫穷裤。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服装材料

春秋战国之际,产生了上下连在一起的衣裳,当时称为“深衣”,以后逐渐演化成袍。唐宋时的袍服,元代的质孙服,明代的曳,清代的马褂与旗袍,都与其有承继关系。

中国历史上服装的沿革,多在宽袍大袖、长裙丝履和短衣缚裤、窄裙革靴两方面不断摇摆。汉民族服装的特点主要为宽袍大袖,由于受到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也时着短衣缚裤的胡服。

清代的长袍、马褂、旗袍是对服饰艺术的一大发展。女装旗袍初期较为宽大,以后腰身渐趋紧窄,更加突出女性的身材美,终于成为代表中国女性优雅风范的服装样式。

(2)冠帽鞋靴
中国古代,人们把饰在头上之服称为“头衣”,主要有冠、冕、弁、帻四种。

冠是方代贵族戴的帽子,汉代时的种类就达十几种之多。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冠礼,表示进入成年。

冕是古代帝王专用的冠,常在最庄重的场合下使用。继承皇位者,才能加冕。

弁是在一般性场合下戴的冠,分爵弁、皮弁两种,前者为文冠,后者为武冠。

帻是包发之巾,又称幅巾或巾帻,或称帕头、头或头。帻开始时在百姓中流行,自汉元帝始,贵族也用帻束发。南北朝时,出现了将布裁成4个角戴在头上的幞头,经隋唐宋几代,幞头不断改变样式,成为主要的冠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374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一般特点 各少数民族服饰特点

中华各民族是世界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都是少数民族。我们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巡礼,主要是对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巡礼,所以,有必要先对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一般特点进行一些研究。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

中国知名服装设计师 罗铮服装设计师

薄涛:著名服装设计师,薄涛制衣(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艺术总监;最早在国内开设高级时装定制的设计师,第一位服装设计外观专利申请人。曾推出薄涛盛装制服、薄涛高级成衣、薄涛高级时装定制三个系列,2007年与松雷集团共同投资组建北京蝶之尚

|中国戏曲服装图案| 中国服装纹式图案ppt

这套东北戏曲研究院研究室编辑的《中国戏曲服装图案》,梅兰芳题写书名。绘图作者有马强、夏阳、鲁华,这些图案是从中国旧有的戏曲服装和民间刺绣实物以及个别同志的创作中选择比较好的,加以组织整理编绘而成的。书中收各式图案73幅60页

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译中国纺织服装市场升级密码

    2005年春夏之交成为中国纺织服装市场建设又一段极端活跃的时期。    4月10日,中国元通纺织城开盘。该纺织城位于河南郑州,号称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纺织品交易市场;    4月28日,无锡东方国际轻纺城一期开盘,显露出这座建筑

中国传统服装的来历 经营中国传统服装的绝招

旗袍是中国的传统女性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在20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汉族女性改进,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民国以后,上海、北平等地的汉族女性在其基础上予以改良,成为民国知识女性标准服饰之一。1949年之后,

声明:《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服装材料》为网友罔昔年流佀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