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宋璟 宋璟瑶

宰相宋璟 宋璟瑶

宰相宋璟

开元四年,姚崇辞官,他向唐明皇推荐了时任广州都督的宋璟来接他这副担子,肯定是唐明皇也看中了这个人。于是,宋璟上任,姚崇也舒舒服服的辞官休养去了。班子的交接圆满完成。最高领导满意,百姓称道。然而,宋璟是那方神仙呢?

宋璟,字广平。河北邢台人,十七岁中进士,历经则天武周,唐中宗,唐睿宗,唐明皇四朝,为官五十二年。公元737年善终,享年78岁。

在武周长安三年(703),宋璟时任凤阁舍人(中书舍人),武则天这娘们好标新立异,所以她那个时代的许多官名都改了,这官类似于秘书,权力挺大,但级别并不高,为正五品。武则天后期有两个宠男,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他们的家人在洛阳为非作歹,洛阳方面的官员不敢管,后来宰相魏元忠坐镇洛阳,魏元忠是条汉子,对张家人毫不手软,该打的打,该杀的杀。武后亲自提名二张的老弟张昌期担任雍州刺史,也被魏元忠给顶回去了,惹的武则天不高兴了。张家兄弟更是对魏元忠恨之入骨。后来武则天身体不好,张家兄弟害怕一旦武则天驾崩,魏元忠会杀了他们,于是张昌宗就到武则天那儿诬告,说魏元忠与太平公主的手下高戬商量说:“太后老了,不如投靠太子才是长久的保身之计。”武后一听就怒了,马上就把魏元忠和高戬抓进了大牢。并要亲自审问,她想使张昌宗与魏元忠当庭辩论。张昌宗私底下秘密找了宋璟的同僚张说。给他许愿要他做假证,张说答应了。第二天开审,双方辩来辩去相持不下,张昌宗提出:“张说听魏元忠说过,可以找他作证。”于是武后就派人找张说。就在张说要去作证时,宋璟义正词严地告诫张说:“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政以求苟免!若获罪流免,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璟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其他的同僚也都激励张说讲真话。这个案子当时震动很大,武则天尽管偏袒自己的宠男,但是也摄于一派正直大臣的反对,死罪免去,魏元忠给贬到广东高要当县尉,高戬和张说也都流放到岭南。这个案子在历史上很有名,开元九年著名史官吴兢在编辑《则天实录》时忠实地记载了这一段,当时身为宰相的张说听说他在写这一段,觉得有损自己的形象,私下央求吴兢改几个字。吴兢拍案而起,:“若徇公请,则此史不为直笔,何以取信于后!”。吴兢就是有名的《贞观政要》的作者。以武则天的行事,张说当面作出不利的证词推出去斩了也未可知,如果此时宋璟叩阁面诤,必死无疑。列位看官可能不以为然,以我对那段历史的解读则深信不疑。

唐中宗时,有个叫韦月将的隐士(处士)告武三思私通后宫(此时的后宫就是唐中宗的老婆韦皇后,平头百姓说自己的老婆更别人睡觉,皇上脸上当然挂不住),唐中宗大怒,命令推出去斩了,负责执行的黄门侍郎宋璟奏请推审。唐中宗更怒了,衣冠不整地就出了侧门,对着宋璟大吼:“我告诉你斩了,怎么还不斩呢?”宋璟回道:“人家告发后宫中有人私通武三思,不审不问就把人家斩了,我怕天下人有议论。”坚持要审问,唐中宗不许,宋璟于是说:“您要是一定要不审就把韦月将斩了那就先把我斩了吧!不然我一定不会听命的!”唐中宗也没辙,好在其他的大臣出面说夏天不宜杀人,这才给了唐中宗个台阶下。

开元初年,宋璟调任广州都督,宋璟在广州很得人心,当时广州是蛮荒之地,居民都用泥土作墙茅草为顶,到了冬天经常着火。宋璟在广州教老百姓用砖瓦盖房,于是火灾大为减少。宋璟离开广州后的开元六年,广州的官民为他立了遗爱碑。宋璟知道后,上奏唐明皇:“我在广州并没有可称道的奇功异事,如今当地为我树碑,不过是因为我当了首辅,底下人拍马屁而已。如果您想改变这种风气就从我这儿开始吧!请您下道禁令禁止此类行为。”唐明皇听从了宋璟的建议,于是其他州也不敢为首长立碑了。

开元三年十二月,宋璟接替姚崇就任首辅,此时唐明皇要到洛阳去,就派大太监杨思瑁去迎接宋璟。一路上,宋璟神情端庄,不与杨思瑁交谈。杨思瑁在宫里骄横惯了,觉得很委屈,回去后就向唐明皇告状,唐明皇听了不禁唏嘘,越发敬重宋璟。史称:“璟为相,务在择人,随才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刑罚无私,敢犯言直谏。上甚敬惮之,虽不合意,亦曲从之。”其实这杨思瑁太没眼力了,这个正气凛然的宋璟,唐明皇都得让他三分,更何况你这个下身都不全的家伙呢!

突厥的首领墨啜自武则天时代就是大唐的一大祸害,当时由于突厥内乱,另一突厥首领杀了墨啜,并将其头献给了唐朝的将军郝灵荃,郝灵荃自以为是不世之功,但是宋璟认为本来就唐明皇好战,如果大张其事会导致唐明皇的野心膨胀,把这事的赏格有意压低,过了年才赏了郝灵荃个郎将的职位,把个郝灵荃气的痛哭至死。宋璟这种识大局顾大体的决策最终还是得到了唐明皇的认可。

有人推荐山人范知睿的文章好,并把他的文章献给宋璟看,宋璟看后说:“我看他那篇《良宰论》有拍马逢迎的嫌疑。既然是山人,当然应该有切中时弊的高论。怎能溜须取荣呢!若是文章真正好应该走科考的正路,不必托关系。自古而言“三百六十行,马屁第一行。
”这回到宋璟这里失灵了!宋璟主政时对自己的亲友和权贵也同样铁面无私,甚至更为严厉。宋璟有个三堂叔叫宋元超,那是在开元七年,按正常程序宋元超的名字作为候选官员名单已经报到了吏部,但是,他老人家不知深浅,自己跑到吏部称是宋璟的尊长,希望以此得到优惠,宋璟听说后给吏部发了道文,称:“元超,璟之三从叔也,常在洛城,不多参见。即不敢缘尊辄隐,又不愿以私害公。向者无言,自依大例,即有声听,事须矫枉,请放。”此时宋璟是吏部的最高主管,自家长辈想沾点光都不行,他是我的三叔,三叔当然得认,但绝不因私废公,如果不出声,还有可能走正常程序。这一牛逼,必须矫枉过正!坏了!直接PASS掉了。

唐明皇在家排行--老三,上边有个哥哥李宪,原先封为宋王,后来改封为宁王,按立长立嫡的封建继承的规矩,本来应该是老大继承的。但是唐明皇有功于国家,所以他继承了皇位。正因为此,唐明皇非常尊重他哥哥,一次宁王上奏唐明皇请给他的亲戚薛嗣先封个小官,这事批到宋璟那儿了,按一般人的反应这事太难处理了。宋璟对此上了个奏折,说:“嗣先两选斋郎,虽非灼然应留,以懿亲之故,固应微假官资。在景龙中常有墨敕处分,谓之斜封。自大明临御,兹事杜绝,行一赏,命一官,必是缘功与才,皆历,中书,门下。至公之道,唯圣能行。嗣先幸遇姻戚,不为屈法,许臣等商量,望付吏部知,不出正敕。”这意思是说,薛嗣先已经两次入选候选官员名单了,这次虽然不是名列前茅的必选之人,一般来说因为他是皇亲国戚,原本是应该考虑给个官做的。但是,中宗时代常有从宫里来的条子给某人封官,称为“斜封官”。自从您大明皇帝勤政以来,杜绝了这种不正之风。行赏赐,授官位必定是因功量才而行。而且一定通过正常行政程序来进行。这种公平的行政之道,只是因为您才得以实行。此次薛嗣先私下请托是违法,请您允许我与同事商量通知吏部,不给他发任命。奏折一上,唐明皇只能照准。唐明皇并不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唐尧禹舜之类的神人,宋璟其实很难办。顺旨办了,有违法度,不顺旨既是忤逆上意,即便不是当即大祸临头;怀恨在心,骨鲠在喉,也未可知。古人言:“两害当前取其轻”,宋璟偏不!这得需要多大的魄力!多坚定的信念啊!孟夫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宋璟实践之!

在唐太宗当政的贞观时代,宰相和六部首长以及三品以上的官员向皇帝奏事必须有谏官和史官陪同,以便于有错漏随时纠正,无论善恶必须记载。各个部门必须在正式的衙门奏事,御史弹劾官员的时候必须冠带整齐,与被弹劾者当面宣读。这样大臣就不可以蔽塞皇上的视听,小臣也不可以背地里打上司的黑报告。高宗时代许敬宗,李义府主政,有很多见不得光的事儿,奏事的官员往往屏退左右向皇上单独报告。监察的官员远远地地等着,至于谈了些什么监察官员无从得知。武后以严刑峻法治官,谏官和御史都可以风闻奏事,所谓风闻奏事如同字面,位居此官者可以没有事实根据仅凭耳闻就提出对某一官员的控告。而且允许御史大夫和监察可以互相揭发,如此一来,人身自危,彼此攻讦成为常态。宋璟上任后向唐明皇建议回复贞观时代的作法,唐明皇支持了宋璟的建议于是发布政令:“自今以后除非特别需要保密的事情一律当面奏明,史官按照贞观时代的规矩执行工作。”如此一来上层政治就大为清明了。这在上层政治中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在以前的时代,许多的官员,特别是中下级官员,一生忠心耿耿为朝廷服务,却因为卷入了连自己都搞不清楚的上层政治阴谋而掉了脑袋。这种阴谋政治严重地损害了帝国的统治力。

开元八年,那些因为有罪或有过失的人因为受到处分而屡屡上诉不止,宋璟烦透了。于是对御史中丞(相当于纪检委书记)说:“那些服罪的人就放了,不服的都关到大牢里。”这话得罪了好多权贵,时逢天大旱,有戏子在唐明皇面前演傩戏,按古时候的传说之所以天旱是因为一种称为旱魃的妖孽出来作怪,也不知是哪个王八蛋买通了戏子,在唐明皇面前演了一出讽刺宋璟的活报剧。史载:“会天旱有魃,优人作魃戏于上前,问魃:“何为出。”对曰:“奉相公处分。”又问:“何故?”魃曰:“负冤者三百余人,相公悉以系狱抑之,故魃不得不出。”上以为然。”这段记载看似唐明皇糊里胡涂地相信了旱魃的胡言乱语,其实另有隐情,那时宋璟正和他的副手苏珽正在推行一项肃清货币的计划,古时候用铜钱,铜钱是官家按一定的重量制作的,除此之外,市面上还流通一些不足分量的铜钱称为恶钱,这种钱大都是私人铸造的,也就是假币,这种假币在江淮一带尤多,于是宋璟派监察御史萧隐之作为钦差督办。萧隐之严格清查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民间沸腾。于是唐明皇归罪于萧隐之办事不力,撤了他的官,此后又借此罢了宋璟的首辅,给他封了个开府仪同三司的名誉,另选他人接任首辅。对这事我觉得不是宋璟有什么大错,而是宋璟太冲了,他的正直让唐明皇觉得不舒服了。而且此时即便换掉宋璟也不回出什么大乱子。

宋璟作为首辅的时间只有四年多,之后可说是享受着最高荣誉,退居二线,但一直能参政议政,直至正式退休大唐帝国的政权仍能正常运转。而宋璟仍然保持着他正气凛然的风骨。

王毛仲是个很得唐明皇宠幸的近臣,王毛仲是高丽人,原为唐明皇的贴身家奴,又是参与唐明皇诛灭太平公主的主要人员之一,后因为养马有功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誉职衔。很多官员都买他的账。开元十三年,王毛仲嫁女,唐明皇问他缺什么,王毛仲说:“万事俱备,就缺贵客了。”唐明皇说:“难道宰相们招呼不来么?”王毛仲说:“他们都会来的。”唐明皇笑了说:“我知道了,你请不来的就一个人,一定是宋璟”王毛仲说:“然也。”唐明皇说:“我明天为你把他叫过来。”第二天,唐明皇对宰相们说:“朕奴毛仲有婚事,你们一众高官都应去上门喝喜酒,时至中午,客人都到齐了,菜也上好了就是没人敢动筷子,众人在等宋璟。好不容易来了,宋璟举杯拜了一拜,一杯酒没干完就装着肚子痛,借口告辞了。这算是给了唐明皇一个面子。宋璟一向刚直不阿,到老更甚,真真个“和而不流”的君子。

宋璟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在左丞相位置上退休回洛阳养老。开元二十五年,大唐帝国的最后一位贤相宋璟在洛阳辞世。公元756年,安禄山叛乱,唐明皇仓皇逃出长安来到咸阳,时值正晌午,当地的官员们听说皇上都逃了也都仓皇出逃了,只有老百姓献出糙米饭,皇子皇孙们饥不择食直接下手抓饭,唐明皇见了掩面而哭。一个叫郭从瑾的老头对唐明皇说:“安禄山包藏祸心已经不是一天了!有人上告他谋反,您都命令斩了。正是为此他才能阴谋得逞,让您颠沛流离地逃命。先王要您延访忠良,以保持耳聪目明;就是为了防备不测。记得当年宋璟为宰相。屡屡直言进谏,天下于是太平。后来朝廷的大臣们只知道阿谀奉承,宫外边发生了什么,您一点都不知道。其实我们老百姓早就知道必有今日了。可是您那宫里戒备森严,我们有心跟您说,哪儿有门儿啊!不是到了今天我们也见不着你那!”唐明皇听了老百姓的数落,一点儿脾气也没有只能点头称是:“都是我的错!后悔莫及啊!!!”目只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4461.html

更多阅读

南澳岛上的宋井和总兵府 国庆开车上南澳岛

南澳岛上的宋井和总兵府宋井位于南澳岛澳前村东南海滩。据记载,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5月,因元兵进迫,礼部侍郎陆秀夫和大将张世忠等护宋少帝退经南澳,驻跸澳前村,并挖有供皇帝、大臣和将士兵马饮用的“龙井”、“虎井”、“马井”三口宋

闲话宋明帝刘彧那渺茫的节操 宋明帝被称什么王

原发链接:http://tieba.baidu.com/p/2732038195全文如下:对宋明帝的果体派对,现存最早的记录,我们姑且看作原始文献,是这一段:上常宫内大集,而裸妇人观之,以为欢笑。后以扇障面,独无所言。帝怒曰:“外舍家寒乞,今共为笑乐,何独不视?”后曰:“为

宋要武祸害了宋彬彬 宋要武杀了多少人

自“要武”嘛,这个恶魔般的名字从圣上金口吐给宋彬彬以来,邪恶的宋要武一直在祸害正义之心未泯的宋彬彬,长达40多年之久。终于,让世人在2014年1月12日得以洗冤。——题记宋要武祸害了宋彬彬——读《打死校长的红卫兵闯将宋彬彬和刘进

宋光宗赵惇·古代历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 古代皇帝玩妃子

宋光宗赵惇·古代历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 赵惇当上太子后,开始尚对宋孝宗毕恭毕敬,但他并非真心对父皇谦恭,不过是为了保住储君之位而被迫做出来的表面文章。这样表面的文章做得久了,难免会有所厌烦。过了四十岁以后,赵惇已经当了十几年的

声明:《宰相宋璟 宋璟瑶》为网友准你一世柔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