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涂医讲故事 胡涂医博客

作者:sophie

俺曾把胡涂医的博客比成茶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雅俗共赏。虽然先生不认他是开茶馆的,但他摆的龙门阵可是白纸黑字赖不掉的。客人来到这里,只一句“吃茶去”,则各取所需。所谓各花入各 眼,前有《胡涂医语录》,后有《胡涂医黄帝内经引用荟萃》,另有各种版本的胡涂医博客摘录。正是学佛者见佛,学道者见道,习医者见医。俺等俗人喜欢这茶馆的热闹与悠闲,兴许还能悟出那么点禅味。大家排排坐,且听《胡涂医讲故事》。

故事一(《中医本质探微4------“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之回复)

唐宋末年,吕洞宾三次应试都没有中举,偶然在长安的小旅馆遇到了钟离权,从钟离权处学得阴阳、术数之后,吕洞宾真人归隐山林。有一天他经过黄龙山,见山上紫云覆盖,知道山上有不凡之人,便上山拜访,当时黄龙禅师击鼓升堂准备开讲佛法,吕洞宾混迹于听众中。黄龙禅师自然知道吕洞宾“混”在里面,大声呵斥:“今天不讲佛法了,此处有个盗法贼!”
吕洞宾即从人群中挺身而出,质问黄龙禅师:“一粒米中藏世界,半升锅里煮山川。请说这是什么?”
黄龙禅师指着吕洞宾骂:“你这个守尸鬼!”
吕洞宾反唇相讥:“你怎奈何得了我的不死药!”
黄龙说:“就算你活千岁万岁,终落空亡。”
吕洞宾听了大惊,于是飞剑直刺黄龙,但剑却刺不进去。吕洞宾当下跪倒请求开示。黄龙禅师说:“半升锅里煮山川我就不问了,什么是一粒米中藏世界?”
吕洞宾言下大悟!当即做了一偈:“扔掉瓢囊摔碎琴,如今不恋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用错心。”

故事二(《中医本质探微5---自古医道不分家》之正文)

据《六祖法宝坛经》记载,当年五祖弘忍大师把衣钵传给六祖慧能以后,知道大众不能理解,要抢六祖衣钵,于是他要慧能六祖连夜离开。六祖离开黄梅以后,有很多人为了衣钵追逐而来,慧明一马当先,赶上慧能六祖之后就要抢他的衣钵。六祖便把衣钵往路边石头上一放,说:“衣钵是法的象征,岂可用暴力来争夺?要就拿去吧。”说完隐身草丛里。当慧明拿衣钵时,无论怎么使劲也拿不动衣钵,知道六祖那里真有“道”,于是心生惭愧,就请求六祖为他开示。慧能六祖就教他:“不思善、不思恶,制心一处而无妄念,没有妄念,就是般若,就是道。就能看到你的本来面目。” 慧明又问:“除了这个,还有没有其它的密意呢?” 六祖告诉他:“如果能说出来的话,就不是密意了。假如你一定要探求密意的话,要从你自己的自性里面去探求,密意就在你自己那里。” ——真正的密意,是“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的。宇宙大道,就在我们的自性里,在我们的心里!领会了大道之理,我们还要落实到吃喝拉撒睡,落实到衣食住行,落实到日常的每一件小事中去活用应变,如此虽然同样是吃喝拉撒睡,同样的衣食住行,同样的小事,因为有了“道”,生活就会有“禅”味,就能在每一个当下心开脉解,得大自在。好比《金刚经》里,佛陀同样的着衣、持钵,同样的入舍卫城乞食,与大家一样,吃完饭,自己收衣钵,洗脚、静坐,与大众无异,但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却看到了这里面的“道”,这里面的“般若”,所以忍不住起来赞叹“稀有”世尊。得道的圣者,虽然也有凡夫的衣食住行,但是却在衣食住行处一一解脱。同样的日子,却有完全不同的般若风光!这正如王安石老兄所说,“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心里有了“道”这朵“梅花”,寻常一样的日子,便大大的不同了,身上有了“道”这朵“梅花”,治起病来,自然与庸医们不一样:)

故事三(《中医本质探微6---大道无形本相通》之正文)

太史公在《史记》里讲到神医扁鹊的时侯,讲了一段颇为神奇的故事。他说扁鹊秦越人同志年轻时在酒店打工,有位客人叫长桑君,扁鹊见他老人家气度不凡,似非寻常之人,便常常很恭谨地服侍他,长桑君也看得出扁鹊这小伙子不错,非常有慧根。来来回回考察了十多年,有一天长桑君找扁鹊私谈,不经意地告诉他说:“我有古传中医秘不外传的方法,现在年纪大了,想传给你,不过你可别轻易外传出去。”扁鹊恭恭敬敬地承诺老人家一定保守秘密。老人家于是从怀里抓出一把药给扁鹊,并告诉他:“这个药,你要用清净的水来冲服,连续服用三十天后,就可以透视、了知一切事物了。”然后把他秘藏着的医书秘方全搬出来交给了扁鹊,忽然就不见人了。太史公于是感叹说,长桑君可不是凡人呐。扁鹊同志规规矩矩“依教奉行”了三十天,果然可以看得见墙隔壁的人,他用这个本事来看病,尽见五脏六腑的症结,但对外还是声称自己是在“诊脉”而已。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五·扁鹊仓公列传》原文: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闲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故事四(《中医本质探微7---医道之至极》之正文)

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和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原来都是婆罗门教的领袖,他们各自拥有很多的弟子,有一天舍利弗在路上看到一个出家人,功德巍巍宝相庄严,心想我们这里怎么会有这样的修行人?于是就过去问他姓甚名谁,师从何人,其师如何调教的他。这个出家人原来就是佛陀最初度化的五个人(史称“初转法轮”)之一的阿舍婆耆。他告诉舍利弗:“我叫阿舍婆耆,家师释迦牟尼佛,常常跟我们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我们今天听到这句“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可能没啥感觉,可是当年舍利弗尊者一听,“这可不得了!”他几十年修行所追求、探索、迷惑不解的问题,顿时有了答案,迷妄、执着一下子被炸得粉碎,舍利弗当下就觉悟了(所以胡涂医常常觉得,禅宗真正的起源,恐怕要从这里算起:)。
世间的万法森罗是怎么“有”的呢?——因缘而起!
世间的诸法又是怎么“没有”的呢?——因缘而灭!
佛陀的教育是圆通无碍的,佛陀的教育讲究因缘和合。
舍利弗回去后就告诉目犍连:“我们哥俩可以找到真正的明师了!”目犍连哈哈大笑:“世上怎么还会有人有资格当我们两个人的老师?舍利弗说:“有的,他就是释迦牟尼佛,我还没见到他,不过他的学生告诉我——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目犍连一听这句话,二话不说,拉着舍利弗,并率领所有弟子,跑去找释迦牟尼佛拜师学道。大家看佛经常常有一句话说佛陀“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其中大部分就是舍利弗和目犍连的徒弟们。
我一直非常遗憾,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和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双双先于佛陀入涅槃,要是他们两个等佛陀涅槃了再走,佛教肯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这就是因缘吧,阿弥陀佛。

故事五(《中医本质探微8---全凭心意用工夫》之正文)

唐朝时,佛门有一位大德叫德山禅师,他俗家姓周,一辈子精研《金刚经》,他熟通诸经,尤其善解《金刚经》,时人称他为“周金刚”(估计他长得高大威猛:)。当他老人家在北方时听说慧能六祖的南方禅宗居然兴起“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风,他很不服气,心想成佛哪有那么简单?于是他决定扛着他注解《金刚经》的大作《青龙疏抄》南下找“南方蛮子”们辩论,教训教训他们。就这样,他一路从北到南走来,有一天好不容易到了南方,眼看天色不早了,肚子也饿了,正巧路边有一个小吃店,便想进去吃点东西再赶夜路。他让店主,是个老婆婆,给他些点心吃:“老婆婆,请您拿些点心给我吃,我还要赶路。”
老婆婆看他挑了一担佛书就问她:“大师父,您挑的是啥子东西?”
“《金刚经》的注解《青龙疏抄》。”
“您挑来南方做什么呀?”老婆婆问他。
禅师说:“您老太婆不懂,我要来南方纠正人们的邪说呐。”
“大和尚,我是不懂《金刚经》,不过有一个相关的问题我倒要请教您,您若能回答我,我就不收钱,这里的饭食点心全部供养您。如果您回答不了我的问题,对不起,您挑的这担《青龙疏抄》我可得留下,不能给您拿去误人子弟。”
德山禅师说:“好啊,老太婆,我钻研《金刚经》数十年,您竟然要考起我来!好吧,您尽管问!”
老太婆就说了:“《金刚经》里好像有这样的说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大师父,您要点心吃,那么您告诉我,您究竟要点哪颗心?”
这一下可把我们的“周金刚”给问懵了!我们的这颗虑缘心,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到来,现在的又是分秒不停妄念纷飞!
德山禅师毕竟是修道之人,知道这多半是菩萨来点化他了。他想路边的茶店都有如此厉害的角色,附近必有高人无疑,于是便起身向老太婆顶礼,请求指点。老太婆便让他去龙潭寺参学龙潭崇信法师。
后来到了龙潭禅院,德山禅师一到便问:“我早已向往龙潭,到了这里,龙也不见,潭也不见。”
龙潭崇信和尚从屏风后走出来说:“因为您已到龙潭。”
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德山禅师决定留下来参学(古人真好,辩不过人家还能蹭饭吃:)。
有一天夜里,他侍立在龙潭和尚旁边,龙潭和尚告诉他:“夜深了,您先下去休息吧。”
德山禅师起身告别,刚掀起帘子就回头往屋里:“外面太黑。”
龙潭和尚便点燃一根蜡烛递给他,德山正要伸手去接,龙潭却把蜡烛吹灭了。

他这一吹不要紧,德山禅师顿时大彻大悟!

不知各位听了这个故事,心中可有一悟?:)

这一切,就叫“全凭心意用功夫”!

故事六(《医家秘传,千里诊病---兼答“中医修正网友”》之正文)

解释这个“千里诊病”法的原理之前,有必要给大家复习一下《扁鹊见蔡恒公》的故事。本来想引用古文原文,有读者建议我写得通俗些,喜欢读文言文的朋友们请委屈一下: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退出以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恐将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问扁鹊为什么转身就跑,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是汤熨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是针灸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肠胃里,是火剂汤药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管辖的部位,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问了.”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就病死了。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神医扁鹊因为韩非子的广告而为国人所熟悉。但大家都把它当“故事”听听就过去了,很少人去想一想,神医扁鹊也没有像我们今天的中医那样“望、闻、问、切”,他是如何知道蔡恒公的病到了几时到了皮肤、肌肉、肠胃、骨髓的?更厉害的是,他最后居然是“远远看见恒侯”就知道恒侯不可医转身溜了?



故事七(《医家秘传---保护肝胆的妙法》之回复)

有位在家居士问智藏禅师(百丈怀海大禅师的师弟):“有没有天堂地狱?”
智藏禅师答:“有”
他接着问:“有没有佛法僧三宝?”
智藏禅师答:“有!”
他继续问:“那么有没有善恶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呢?”

智藏禅师答:“有!”
不管问什么,智藏禅师都答︰“有!”
这位在家居士开始怀疑起来,就说︰“智藏禅师,您说错了。”
智藏禅师问:“我哪里说错了呢?”
居士答:“我问径山禅师,他都说‘无’。”
智藏禅师追问:“径山禅师怎么说的‘无’?”
居士说:“我问他有没有因果报应,他说没有;再问他有没有佛菩萨,他说没有;我问他有没有天堂地狱,他说没有。可是你怎么却都说有呢?”
智藏禅师哈哈大笑,问他说︰“你有老婆吗?”
“有。”
“你有儿女吗?”
“有。”
“径山禅师有老婆吗?”
“没有。”
“径山禅师有儿女吗?”
“也没有。”
“所以径山禅师对你说没有,我跟你说有,谁叫我知道你有老婆和儿女呢!”


故事八(《医家秘传---对治“眼病的”妙法》回复)

“一段风光画不成,洞房深处恼予情。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这首香艳诗倒有一个著名的典故。我上面引用的那首“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是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圆悟克勤禅师悟道后写给他的师父印证的。圆悟克勤禅师自幼有“神童”之称,更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这几天提起这个“能力”,有人想学,其实过目不忘人人都会:)。
有一天,他到妙寂寺游玩,看到案上的佛经,再三翻阅,爱不释手,遂出家为僧 ——古德就是大根器啊!
他参访过许多著名禅师,后来投到湖北黄梅五祖山的法演禅师门下。数年之间,克勤精进不懈,时有所悟,并且将自己所写的诗偈呈给法演禅师印证,但师父却始终认为克勤还没有见性。
后来,有一位在朝廷任职的陈姓提刑官,辞官返家途中,特来黄梅山向法演禅师问法: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法演禅师回答:提刑大人,你少年时代可曾读过一首艳诗?
提刑:什么艳诗?
法演禅师:一段风光画不成,洞房深处恼予情。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这四句中,后面两句就和祖师西来意颇为相近。
古时候的男女,遵礼教要讲究授受不亲,一个女子是不能主动对男性表示愉悦之情的,纵然是洞房花烛之夜,新娘子也不能大声呼叫自己的夫婿,只能枯坐洞房等待,自不免愁恼之情。她只能频频呼唤身边丫环名字,借以引起丈夫的注意。历代的佛门祖师,就有点像这位用心良苦的新娘子,而众生就是那位感觉迟钝的“檀郎”。
而祖师们的语录公案,佛言经卷,就都是那频呼小玉的弦外之声。法演禅师引用这首艳诗,也是有其深意的,在于唤起这位提刑官的自性觉醒。陈提刑听了,口中频频称是,满意的下山去了。
不想这段对话,也让随侍一边的克勤听到了,就疑惑地问:刚刚听到师父对提刑举一首艳诗,不知提刑会也不会?
  法演禅师回答:他识得声音。
  克勤又问:他既然识得声音,却为什么不能见道呢?
  法演知他开悟的机缘已经成熟,遂迅雷不及掩耳地大喝一声: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呢!
克勤豁然开解,跑出方丈室外,看见一只公鸡飞上栏杆,正鼓翅引颈高啼,克勤笑道:这不就是“只要檀郎认得声”的“声”啊!于是将自己开悟的心得写成一偈,呈给师父:“金鸭香炉锦绣帷,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诗中意思是说,男女之间的情事,只有情事中的男女自家才能知道。其他外面的人,无论怎么的去想象,也是不知其趣其味的。证悟佛理禅道,也是这个道理,是只能“独自知”的。
  五祖法演禅师见了这首偈,欣慰道:我侍者参得禅也!

故事九(《秋季养生,无外其志》之正文)

为什么说一年四季好比天堂与地狱呢?引用一则禅宗故事供大家思考。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武士问白隐禅师: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禅师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隐禅师听后笑道:就凭你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此乃地狱。

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拜倒:多谢师父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白隐禅师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一念恶是地狱,一念善是天堂,善恶两不思量,虚空粉碎,还有啥四季?还分啥阴阳?:)

天堂与地狱,我们一天之中不知来回转悠了几趟,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我们一天之中也经历了几回,这个道理,很多”养生大家“就不懂了。

故事十(《春季养生,以使志生》之回复)

《杂阿含经》里有个故事,阿难的徒弟和目犍连尊者的徒弟有一天切磋起功夫来,要比比谁诵出的经呗更多,谁说的法更殊胜。结果挨了佛陀一顿训示:背诵千章万偈,不明自心,于解脱何益?——我还是不敢乱讲《药师经》了,我对这部经典没有研究,不敢诠释解读。若有机缘,我们共同学习吧。阿弥陀佛

故事十一(《你也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之回复)

我不敢乱解佛经,以后请大家把佛学上的问题就近请教佛教的法师们吧,阿弥陀佛。
这一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出自《金刚经》,“护念”有多重意义,这里可以理解为佛陀观众生根器因缘不同,善于调御,垂爱护念付嘱,接引众生破迷证真。“付嘱”就像父母把家业付与儿孙继承一样,佛陀把如来家业嘱咐弟子苛担,并且嘱咐由小乘入大乘,勉励诸菩萨因地修行。禅门中,许多老婆心切的禅师,善于护念付嘱弟子,在一啄一啄间,令弟子打破多劫无明的壳子,接引弟子见性出头。引用一段灵训禅师悟道因缘的故事给大家,看看谁有一悟:

灵训禅师开悟前,在庐山归宗寺参学,有一天动了下山的念头,变向归宗禅师告假。以下是他们师徒的对话:
归宗禅师问:“甚么处去?”灵训禅师道:“归岭中去(回福建去)。”归宗禅师道:“子在此多年,装束了却来,为子说一上佛法(你在这儿呆了多年。你去好好地打点一下行装再来,我给你开示一下无上甚深佛法)。”灵训禅师于是谨遵师命,打点好了行装,又重新来到归宗禅师那儿。归宗禅师道:“近前来!”灵训禅师于是走上前,准备用心聆听师父的秘法。归宗禅师说:“时寒,途中善为(现在天气很冷,一路上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灵训禅师一听此言,终于开悟!
我们且不去分析、讨论灵训禅师是如何开悟的。光看归宗禅师如此这般一句再普通不过的叮咛就让灵训开悟,就得明白——苦口婆心的明师,是如何“善护念”弟子们,“善付嘱”弟子们!
阿弥陀佛。

故事十二(《什么人能看到经络,经络旁通3》)

明代神医李时珍老爷子就把一身绝学都传给了濒湖子弟庞宪。关于这位庞宪先生,有一段明朝的八卦新闻可以跟大家分享分享:)

庞宪出身不错,他的父亲是明朝的国安部领导(一说东厂副都统,一说西厂正都统,总之,是个不小的官儿,大家请向明史大王“当年明月”兄求证:)。庞宪从小能文善武,后来还被他老爹塞进军队去接收明代解放军的再教育。在部队镀完金后,再让他“考进”当年的中国中医大学(“太医院”)去读带薪研究生(“医官”)。别看这家伙打仗可能不怎么样,学起医来却极具“创新精神”,他认为治病如打仗,总爱把三十六计融入诊病治病当中。这还不算什么,这家伙超猛的地方是,竟然敢暗恋自己的师娘——李时珍先生的夫人慕榕。哈哈,共同的“爱好”,带来许多共同语言,严嵩陷害李时珍老爷子的时候,庞宪不惜冒着帮凶的罪名弃官而去,追随李时珍先生逃离太医院浪迹天涯⋯⋯后来庞宪能学到李老爷子的古传中医之道(有人甚至说他最后干脆成仙了),看来也不是偶然的。这中间经过多少“磨性”多少历炼,使他的“接收装置”的开关彻底为李时珍老爷子打开,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呢?一是恶补一下大明医事顺便当作为昨天的诸多错别字道歉,让大家轻松轻松:),二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这种真诚待人肝胆相照的品格是想学古传中医神技必不可少的品格!否则的话,就算遇到明师,也多半是结个善缘而已。

故事十三(《什么人能看到经络,经络旁通3》之回复)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密,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世人爱荣华,我不争场面;名利总成空,贪心无足厌。 金银积如山,难买无常限;古今多少人,那个活几千。这个逞英雄,那个做好汉,看看两发白,年年容颜变, 日月像抛梭,光阴如射箭,不久病来侵,低头暗嗟叹,自想年少时,不把修行办,得病想回头,阎王无转限。 马上放下手,回头未为晚;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4663.html

更多阅读

看萨苏博客 萨苏

萨苏的新浪博客,我是07年底很偶然的一次,在新浪的主页上的一个标题进去的,当时萨苏写的是夺取一江山岛的事情,看的过程是微笑,确实里面的一些语句幽默,但是笑过后,感受到了历史的另外一面,原来当时的战事还可以这样写啊。接下来的阅读,则是大

转载 看看荼蘼花的图片 转载ymt模特博客图片

原文地址:看看荼蘼花的图片作者:朱天骐博客【身边语文】1.一些女生很欣赏“开到荼蘼花事了”的故事。荼蘼,属蔷薇科,枝藤蔓,叶小而绿,夏季开花,黄白色有香气,据说是花季盛放的最后一种花,开得无比奢华艳丽,荼蘼谢了之后,就没有花了,所以它的花

经济学讲义-第二十四讲:货币理论中 作者:本博客管理员

按:本系列文章的作者是本博客管理员(不是张五常教授)!第二十四讲 货币理论(中)从上一讲的学习大家就知道了,由于货币的价值来自于物品的价值,因此要使货币的价值(购买力)保持稳定,必须要使一国之内的货币数量是紧随着实体经济中的物品数量的

关于艾灸单桂敏老师写的文章的总结 单桂敏艾灸博客

关于艾灸2013-05-27 18:13标签:常见病艾灸分类:艾灸、导药、艾灰如果您想治疗疾病,那么你就要潜心研究应该如何治疗,其实我的艾灸很简单,基本是哪里有病就在哪里艾灸,一般大病,加上艾灸扶正穴位就可以了。大家都应该像这样网友学习,在治疗

声明:《胡涂医讲故事 胡涂医博客》为网友丿星座灬匹配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