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2中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的为师之道 北京市特级教师公示


北京市22中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的为师之道 北京市特级教师公示

对于孙维刚老师,许多人是熟悉的。孙维刚老师出生于1938年,山东海阳郭城人,2002年1月因患癌医治无效逝世,享年64岁。他生前系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中国数学会理事,全国人大代表,是北京市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数学奥林匹克首批高级教练,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从1962年开始,他任教于北京二十二中学,历时整整40年。自1980年开始,他进行了从初一到高三的三轮半六年一循环教学教育改革实验,经过20年的长期探索、反复实验和比较研究,取得了大面积、全方位、高质量的育人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被人们称为教育界一大“奇迹”。他先后出版了《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清华》、《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等专著。

对于孙维刚老师的爱人王海亭老师,许多人可能陌生的。王老师原是从医的,40岁时,为了支持孙老师的教改实验,她放弃了自己很多梦想,一直默默地支持孙老师的工作。在孙老师全力进行的长达20年的教改实验中,王老师一直陪伴在丈夫身边。孙维刚老师为什么能取得一系列令人称奇的成就呢?她从爱人这个独特的视角看孙老师,给我们特别的启示。

孙老师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孙老师”是王海亭老师在全部的访谈过程中一直采用的称呼。王老师坦言,作为妻子,她对丈夫是敬重的,甚至还有一点崇拜。也许有人把孙老师半晌55%的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看成是孙老师成功的重大体现,而她和孙老师的学生却认为,德育的成功才是孙老师最大的成功。曾有一位孙老师的学生向报社投书5000言,谈了这件事。

在不少人眼里,德育是虚的,与智育关系不大,甚至认为搞德育工作会耽误学生的学习。而孙老师则认为,“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和归宿”,“德育永远第一”。这种教育理念是如何落实的呢?

王老师说,孙老师在工作中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不是如何较好数学课,而是班主任。他用80%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班主任工作。在王老师的讲述中,记者发现,孙维刚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至少有两点做法与众不同:家长会和班规。

在六年一轮的三轮半实验中,孙老师在每一个实验班开家长会都有一个特别的规定:不仅要求家长必须到场,不能缺席,而且是父母双方都必须到场,同学生一起开家长会。因此,每次家长会,都会看到这样一个“壮观”的场面:前面有42小学生,后面就会坐着84位家长。

这么严格的规定,学生家长能执行吗?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王老师给出的答案让记者久久不能平静:刚开始,欣然有些家长来不了,孙老师就在课余时间亲自上门给家长“补课”。家长缺一次就补一次,决不拖拉,不合并,而且是学生父母双方只要有一位不在家,就一定要约他(她)在家时再上门补一次。渐渐地,再没有一位家长不准时到学校开家长会了。

王老师告诉记者,孙老师在第四轮实验班只工作了短短20个月,但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他仍然召集了28次家长会,而且最长的一次居然开了7个小时!用这么多时间和这么大精力召开的家长会主要讲什么呢?王老师说,讲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用什么方法去培养;讲为什么要订一些很细的班规,如何落实这些班规:讲学生在学校能做到什么,家长在家里要配合做什么等等。

王老师说,有些班规很特别,但体现了孙老师深刻认识社会环境和学生成长规律后的教育智慧,如,实验班的学生不能参加父母在社交中的宴请:男同学必须留短发;学生在中学六年间不准谈恋爱;第一轮实验班时还规定学生不准穿皮鞋等等。有趣的是,为了实现育人环境的最大优化,孙老师甚至给家长提出这样的希望:学生在上班期间,家长不要离婚。这些给学生和家长定的“规矩”,有不少还“严厉”,但经过孙老师召开的家长会后,学生和家长都能很好地理解并积极配合。

这些特别的班规能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什么?王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在每一轮实验班的首次家长会后,孙老师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用双手挽住父母的胳膊离开学校。就这一条“班规”让全体学生和家长重新体验了一次浓浓的亲情,好多家长为此专门向孙老师致谢。

在德育上的巨大投入,换来神奇的回报。

王老师说,每一轮实验班在的一年到一年半中,是孙老师最累的时候。他要用很大气力去抓班里的纪律教育,统一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行为习惯。由于精力都在这个方向上,学生在第一学年末的考试中,成绩总是平平,表现一般。但从第二年开始,学生成绩就会发生大的飞跃。更重要的是,学生们从第二年开始,发生的变化是全方位、整体而深--刻的。22中的老师们都记得,孙老师班上的学生和老师讲话一定会起立,接物时一定会用双手;实验班的考试都是无人监考,但从没有一个学生作弊;连学校的门卫都记得,孙老师班上的学生上下学时会向他们致意问好。关于孙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承包学校实验室的打扫,每个寒暑假全班学生拿出两天时间到教育局仓库把全校师生的新课本、练习册等搬回学校,在献爱心捐款捐物中实验班每次都是全校最多的班级等等,学生们都是做的十分投入,无怨无悔。

这样一种“飞跃”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样的“飞跃”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样的“飞跃”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普通的班主任从中可以借鉴和学习到什么呢?深层的问题一个个从记者心中升起。

神奇是如何“打造”的

孙老师的数学课可以讲到“出神入化”的程度,这难道不是孙老师“打造”神奇的主要原因?

当记者提到这个问题时,王老师认为,这固然重要,但要让一个处于普通学校中的普通班的学生,各门功课的成绩整体上都能大幅度提高,各方面都有优秀表现,走出校门后成为优秀人才,这还远远不够。王老师向记者介绍了孙老师的做法。

刚进入实验班的学生都需要认真学习并领会孙老师的三条建班原则:诚实,正派,正值;树立远大理想,为人民多做贡献;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

这是孙老师的人生价值体系的准确表述,也是他明确希望实验班的学生努力去构建的人生价值体系。这一套在当今有些人看来“陈旧落伍”、“与市场经济不协调”的人生价值体系,孙老师竟能成功完成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构建,这才是奇迹,才有了我们看到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和做人做事上的巨大的“飞跃”。

王老师向记者介绍了孙老师的学生从哈佛、清华等知名大学毕业后,在择业、择偶、为人做事上的种种优秀表现,实现了孙老师生前“为祖国和人民炼一炉好钢”的愿望。她满怀喜悦和自豪的说,这是孙老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结果。这激起了记者的更大兴趣:“价值观”是看不见摸不照的,何况是如此高境界的价值观,在当今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孙老师是如何完成“移植”的?

王老师向记者讲述了她了解到的孙老师的一些做法,记者进行了如下归纳,力图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和读者共同探寻孙老师留给我们的财富。

一、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王老师说,孙老师对我国五六十年代形成的良好社

会风气和人们的理想信念、道德追求十分怀念,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下一代身上得到延续,由此冯永生了这样的“建班原则”。孙老师说:“作为一个中学老师,面对流俗,我是苍白无力的,我无法左右社会上的大气候,但可以构建自己的小气候。”正是有这样的美好愿望,孙老师成就了他的事业。

二、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高尚的人生价值观要靠高尚的精神生活来培育,而高尚的精神生活要靠人类优秀的精神产品来维系。王老师说,与孙老师的同龄人一样,孙老师的精神世界深受前苏联文学和文艺的影响,他认为这是跨时空的属于全人类的优秀精神养分,因此,他总是给新一轮佤族学生一项特别的作业:认真阅读前苏联的一部文学作品《普通一兵》。他总是要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他常给学生讲诗,讲历史,讲军事,讲世界风云,讲足球,一节数学课有时自然地联系了物理和化学。他带学生游泳,举办球类比赛,只要对学生身心有益的事情,他都去做。

三、学生一个现实的榜样。孙老师是实验班“班规”的倡导者,更是“班规”最忠实最的实践者。王老师说,孙老师基本上每天参加值日扫除;大扫除他会到厕所干拧墩布的脏活儿;学生有病,他亲自送他们上医院;他做错了事,或哪怕心里错怪了谁,都会在全班面前检讨……有一次孙老师在上班路上,因帮助人耽误了几分钟的上课时间,便在上写下“对不起大家,我迟到了”,并在下课后自学在教室门口“罚站”一小时。

孙老师所做的一切,已深深根植在学生心中。孙维刚的学生吴韦山说:开学那天,我才知道,对于学生来说,有比学习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品德的培养。学生王一回忆说:我们班同学有良好的修养,来自孙老师每天上下班都和看门的老大爷亲切地打招呼:大家严格遵守纪律,来自孙老师迟到了便向我们做检讨甚至到教室外面罚站:我们班坚持男生每天跑1500米,女生跑800米,因为孙老师会和大家一块跑:大家喜欢文艺活动,因为孙老师会和我们同唱、同奏、同台表演……

孙老师班上曾有一位特殊学生一“江姐”的孙子彭壮壮,但壮壮并不快乐,常常苦恼自己为什么不是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为什么别人提到自己的时候总会提到自己的爷爷奶奶。一个初秋的下午,孙老师特地把他叫出来,在二十二中的校园里,他边走边说:“你的爷爷奶奶为国家的自由、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生命。他们是我年轻时最崇拜的偶像,把你教育好是我对革命先烈的一份责任。不过,我今后不会在班上提起这件事,你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取得成绩。”孙老师这短短的几句话对壮壮以后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因为孙老师,壮壮才能真正地将先辈的革命史化为进取的动力,而不是压力。

“传统”如何打造“神奇”

在采访前,记者一直想,孙老师创造的神奇一定会用到一些很新很现代的“神秘武器”。但令记者不解的是,王老师介绍的都是一些“传统”的做法。难道用“传统”也能打造“神奇”。

请学生父母同时参加家长会,频繁地开家长会,这是记者感到有“新意”的做法。当记者问到孙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时,王老师说,这和孙老师的家庭有关。孙老师兴趣广泛,吹拉弹唱、多种体育活动都喜欢,这得益于他的父亲。因为他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人。孙老师的二伯父是同钱伟长等一块回国的科学家,其爱国热情、治学态度、节俭的家风等都对孙老师有深刻影响。孙老师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认识到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所以才用这么大气力来与家长结成教育的“同盟军”,通过教育家长,更快的转变孩子。王老师深有感触的说,孙老师曾教育他,为了孩子,我们应该多看社会的光明面,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看来,这一“新”做法还是从传统上“长”出来的。

初次看孙老师倡导的“建班”原则,记者第一感觉是:这么“传统”!不会是又在喊口号吧?认真学习有关孙老师的文章,特别是和王老师长谈后,记者真正认识到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并在当今教育中还能大放异彩。从孙老师身上,记者感悟到,如果说一些“传统”的提法正从课堂上和学校中退出,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有的老师不再相信这一价值体系。如果像孙老师一样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传统”同样会打造出“神奇”:孙老师用20年时间进行的三轮半实验取得的巨大成功,不正是他用生命向世俗社会证明,用高尚的价值体系教育当代的学生,不仅行得通,而且行得很“精彩”。

王老师在接受采访的最后提到,她认为国家总督学顾问、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主席陶西平在今年1月孙老师逝世三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对孙老师的评价很中肯,其中就讲到了继承与创新的问题。现摘录如下,以此表达我们对孙老师的深深敬意和无限缅怀:“孙维刚同志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杰出代表,他为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奉献出了毕生的经历。这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以及他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的经验,为我国正在推进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中国的教育必须在继承中创新,这是纪念孙维刚同志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正在进行一场顺应时代潮流的教育改革,这场改革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但这场变革并不是对原有教育的全面的否定,而是在继承原有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克服我国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从而实现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完善。”

“今天纪念孙维刚同志,不只是对他的教育成就的肯定,不只是要用孙维刚的教育思想充实我国的教育思想的宝库,更重要的是表明我们要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的决心。我们只有旗帜鲜明地反对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使我国的教育改革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才不会由于缺乏对我国教育的记忆,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显得苍白无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4900.html

更多阅读

西藏藏泉酒介绍来自遥远圣地的祝福 孙维良遥远的祝福

西藏白酒第一品牌中国 浓香型 青稞酒第一品牌好水好粮出好酒好 水 西藏藏泉酒业公司地处拉萨河河谷平原、冈底斯山系东部。海拔6950米的冈底斯山亿万年冰川雪水融化注入拉萨河,河水在重力作用下经过砾石层、中细砂层、亚粘土层、第

特级教师孙维刚 特级教师待遇

孙维刚灵魂微笑,感动万千中国人——“平民教育家”孙维刚的超凡人生2002年1月24日上午,一向哀乐泣天的北京八宝山公墓竹厅飞出曲调悠扬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4000多名京城官员、百姓、莘莘学子肃立在暖融融的冬日里,举行一场独特的告

大学教师岗位职责 大学老师的发展前景

大学教师岗位职责一、总则(一)为加强学校教学和科研管理工作,规范教师教学科研行为,维护正常、稳定的工作秩序,树立良好校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精神和《武汉纺织大学岗位

天津数学特级教师王连笑老师的教学风格 天津市特级教师名单

王连笑“激趣——激活——激励”教学艺术及“灵活型”教学风格简介王连笑老师从1961年从事数学教学以来,已经有43个春秋了,43年来,王连笑虚心学习,刻苦钻研,潜心教育科学研究,努力实践数学教学,形成了“机趣——激活——激励”教学艺术和

知情人披露:孙维世不为人知的秘密往事(图)

1949年孙维世送给任均的她与邓颖超合影。照片背面写有:亲爱的我的六姨 兰敬赠  任均,冯友兰的妻妹,孙维世的六姨,是四十年代的“延安梅兰芳”,五十年代的外交官夫人。孙维世为何被养父周恩来亲自下令批捕?批捕前的那 段时间她经历了怎

声明:《北京市22中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的为师之道 北京市特级教师公示》为网友旧时微风拂晓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