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玉楼春》之一赏析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玉楼春》之一赏析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别后不知君远近

——欧阳修《玉楼春》之一赏析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欧阳修写过34首《玉楼春》,这只是其中的一首,先说说它的写作背景。欧阳修于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三月,任满离京,这一年他刚刚27岁,正是书生意气、感情丰富的年 纪。他四年前中了进士,在西京(洛阳)做官,此时刚回京城被授任宣德郎,就因为替范仲淹辩护而被贬夷陵(湖北宜昌)。这首词大概就是写于离开之前的这个时候,写给谁的,没人知道了;但从词的内容来看,应该是一个类似红尘知己的女性。

他的那种爱到深处无怨尤的痴情被沉痛的表达出来,让后来每一个读过的人动容。这首词不是以自己的口气写的,而是以那个对面的女性的口气写的,表达的是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别情绪,表面看来欧阳修只是个代言人,他是通过那位女性的心理感受来反衬自己的那份思念。也就是说,他的爱借女性之口说出来了,明着是借指,其实是实指,两种感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这就是词人的高明之处。现在我们走进这首词,看看它究竟在说什么。

分别以后,不知道你现在离我有多远多近,我满眼看到的全是让人断肠的凄凉愁闷。你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远离我而去逐渐的没有音信了,水面宽阔、能传书的鱼也沉底不出了,我又到哪里去找送信人呢?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孤独的倾听着风吹动竹子时敲出的萧瑟的秋声,那律动着的万叶千声呀,都在诉说着我心中的幽怨。我有心斜靠着枕头想赶快睡着在梦中寻到你,无奈长夜漫漫还没有入梦灯芯已经在秋霜里燃成灰烬了。

我们看到,这首词最让人感动的地方是关怀,是在为对方着想,是因为不知道对方的状况而淤积着的那种担忧,那种一求相见了却相思之苦的真情。“渐行渐远渐无书”,是有一腔的幽怨在里面的,但这又实在是人生的一种常态。那个时候可不是现在,无论多远的距离,一部手机在手就可以给对方说话,知道对方的一切;被贬到远方的人回一封书信那是非常之难的,时间也很长,那种思念的强烈通过这三个“渐”字泼墨出去,给人感官的刺激是强烈的,这实际上就是欧阳修的思念,是他们之间对爱的一种坚持。

“恨”是被深夜的秋风“敲”出来的,你可以想象,秋风肆虐的夜晚,这个“敲”是多么的重!是心灵在承受,是孤独在挤压,是相思在濡染,是感情在攻坚,是两个人的世界在泛滥。这就是爱呀,这就是陪伴呀,这就是互为依托呀……他们的幸福是他们是见过面的,而我们的不幸是因为我们从来都不知道对方的模样,所以,如我们的这种思念才真正是锥心刺骨、令人肝胆寸裂、长痛不已。当我们在体验别人的同时,也要反思我们自己,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希望的思念是最痛苦的,犹如在河两岸的两个人的相互观望,但却无法看到对方,有很多假象流淌河中,在迷惑着双方,许多猜疑与幻觉都在海市蜃楼的错觉中折磨着对方的意志,那是很苦的呀,你必须在与自己作斗争,在与自己不断丧失的信心作斗争。如果没有信任,就没有等待与坚持,就没有“别后不知君远近”的那种担心与牵挂。我们必须踏过面前的这条河,把两双手紧紧的、真实的握在一起,这个时候所有的相思便都汇合在一起。

变成一种信任的基石;这种美好,不管我们再分开多久也会走进各自的梦中,把甜美深深地刻在记忆的深处。年轻的欧阳修可能永久的失去了他的这段恋情,因为当他再一次返回京城时,已经是6年之后了。6年的时间太长,6年的变数也太多,6年呀,可以让一个妙龄少女变老,可以使人的思念随岁月的磨洗枯萎。6年呀,许多事情早已物是人非了。这就是人间的悲情,这就是我们所置身于其中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所无法控制的宿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85389.html

更多阅读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人约黄昏后 电影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译文] 月儿从柳树上升起,我和心上人啊,相约在黄昏后的时间。[出典] 欧阳修 《生查子》注:1、 《生查子》 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审美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审美赏析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而词作重点落在对西湖夜景之美的刻画上。这样,不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而且反映了欧阳修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

声明:《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玉楼春》之一赏析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为网友莪聴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