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12届二调考试《不知者无畏》作文指导及讲评 不知者无畏 议论文

惠州市2012届二调考试

《不知者无畏》作文指导及讲评

题目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数学家高斯18岁时解开了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多年后,高斯回忆说:如果导师告诉我那是一道两千多年没有解开的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就把它解答出来

海伦·凯勒说:我没有见过这个世界,所以我可以描绘出更加美丽的世界

一位中国作家也说:不知者无畏。

请以“不知者无畏”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一、审题立意

首先,我们要仔细阅读材料,弄清楚材料提供给我们的有效信息

1、18岁的高斯——不知数学难题2000多年无解——结果一个晚上就将其解出
2、盲人作家海伦凯特——没有看过世界——可以描绘出更加美丽的世界
3、中国作家:不知者无畏

在仔细读题之后,我们应该注意:
第一:不知≠无知不知是指不知道真相、实情,属于中性词,而无知往往是指没有知识,不明事理,缺乏知识和重要常识(有时指对象对于相关领域),是属于贬义词
第二:不知≠未知我们所认为的不知是对现有的、既成的事实或真相的不知而对于未来的不知道,不适宜作为材料来写比如有同学写道:韩信因为不知道将来刘邦会杀他,所以他才能够在战场上无畏杀敌;司马迁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代史学大家,所以才无畏接受了宫刑

第三:“畏”字,(将这个“畏”字写错的同学太多了)应该怎样理解:畏惧?害怕?敬畏?我认为题目应该理解为:因为“不知”,所以才可以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地而不受太多的拘束、限制,敢于去想,敢于去做,敢于去冒险
第四:“不知”与“无畏”的关系我们认为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①因为不知,所以好奇、善良、有创新
②因为无畏,所以充满自信、敢于尝试
③因为因为有了一颗无畏的心,所以才更显得不知,才能够将不知变成有知

④因为不知,所以能无所顾忌地冲破教条与权威,大胆探索
⑤因为不知,所以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⑥为人处事要有自信、不断激发自身潜能、要有良好的心态、要敢于尝试,要充满联想

根据这样的理解,我们推断哪些材料合适,哪些不合适,就看它是否符合因果关系例如:我们高三的学生并不是因为对于将来的大学生活是不知,才去无畏去追求李启铭并不是因为不知道撞人的后果,才无畏地开车以致于撞了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做如下立意:①因不知艰险,故无畏探索②因鲁莽无知,常酿成大祸③有知而无畏,是大智大勇④因知而有畏,不敢越雷池

第五:有的同学将题目写成了论信心、潜能(无畏激发潜能)、论心态的重要性、要敢于尝试完全走题了

二:材料运用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炒现卖因为学生的知识面有限,很难找到合适的题材很多学生就只好将材料中的高斯和海伦凯勒的例子拉长了来写各用200—300字来详写这两个例子,勉强凑数字
第二:堆砌事例,生拉硬拽随便写上一个材料,后面就加上一句:不知者无畏,而不点明材料中的人物是怎样地不知又是怎样地无畏,然后又有了怎样的成就
第三:题材不合、论述不当,“伤及无辜”
例如:神农尝百草,不知道草药有毒,才敢去尝福岛五十壮士不知道核辐射的危险,所以才去守护核设施徒手接住坠楼小女孩的最美妈妈,因为不知道会骨折,所以才去救人

第四:选材不典型,说服力不强
哥哥从小就喜欢摆弄电器,因为不知,所以什么电器都敢拆,最后开了一家小电器维修店或者就说我们学校、班级、咱村、咱家等某位成长的故事,不具备说服力
第五:乱编故事,张冠李戴
有一个同学这样写:战争时期,有一位小伙子被应征入伍,首先被告知是去当炊事员的但是到了部队,首长告诉他们说,炊事员也要有强劲的体魄,所以必须要参加操练操练完之后,又给他们发枪练习射击,首长也骗他们说是为了练习他们的眼力再后来,他们被告知要上前线了,但是首长还是没有告诉他们,这支部队将要跟日军最强大的主力作战这位小伙子最后战死在沙场上,脸上还保留着笑容死后的墓碑上写着“中国最年轻的士兵,不知者无畏!”文章到此结束,让人不知所云

三、适用素材

(一)不知者无畏(正面)
1、王勃写就《滕王阁序》
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竣工,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2、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3、项羽“彼可取而代之也”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刘邦则曰,“大丈夫当如此也”

4、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望梅止渴
《世说新语·假谲》,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为激励士气曹操说:“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6、初生牛犊不怕虎、河滩两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7、谒见张之洞的孙中山
一次,孙中山出洋回国,途经武昌,特到总督衙门求见孙中山掏出自己那张只印有姓名、籍贯的名片来,在背面写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字样,交门官递上去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心想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退回孙中山一看,背面写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明白,这是张之洞嫌他不恭在拿架子,不肯买账血气方刚的孙中山来了个照“礼”回敬,在名片背面写上:“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做王侯”,再请门官送进去张之洞一见,大为吃惊,立即吩咐迎见孙中山,并以大礼相待
8、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说出事实真相的小男孩

9、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西红柿原来生长在秘鲁的森林里,叫做“狼桃”由于它艳丽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只欣赏其美而不敢吃它16世纪时,英国公爵俄罗达格里从南美洲带回一株西红柿苗,献给他的情人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从此,西红柿便落土欧洲,但仍然没有人敢吃它当时,英国医生警告人们说,食用西红柿会带来生命危险
1830年,美国人罗伯特当众吃下10个西红柿,仍安然无恙地站在台阶上,并向大家招手致意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乐队为他奏起了凯旋曲罗伯特的行动证明了西红柿没有毒于是,西红柿名声大振,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

10、箭筒中的断剑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号角吹响,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传家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果然,佩戴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使着他猛地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支断箭,箭囊里装着一支折断了的箭“我一直挎着支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间意志坍塌了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说:“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二)不知者无畏(反面)
1、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
2、不知法而提取地沟油假冒食用油的商家
3、摔死的走钢丝者
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因为有大人物要来观看,千万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学生考试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1:开头:开头用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排比句来凑数字,勉强为文,令人反感

例如:大海因为不知道岩石的坚硬,所以勇敢地向其撞去,才会出现美丽的浪花;雄鹰因为不知道天空的广阔,才会勇敢地搏击天空;梅花因为不知道冬天的严寒,所以才会在寒冬里暗香来

2:结尾:画蛇添足者、无病呻吟者不少

例如:勇敢地走向未知吧,即使明天路寒马亡

3:卷面不清、字迹潦草

无法否认这两者的超级重要性!我们尽管知道这个道理,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但还没收到实际性效果,亟须加强

学生范文:

不知者无畏
在人生道路上,拥一怀“不知”的“愚钝”,却能成就未曾预料到的辉煌而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上,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不知”,亦在无意间构筑了其绚烂多姿的精彩
在文学艺术上,浪漫主义的诗人、词人,悠扬婉转的散曲,都无不体现了词曲谱作者的飞扬想象在西方哲学已走向理性的时刻,中华的文人骚客却对“天上人间”、“起舞弄清影”的唯美想象“爱不释手”他们并不知道“天上人间”的存在不过是一片幻影,一阵虚无缥缈的春风,因而更是无畏纵情山水,在柔情细雨中将想象来一个尽情的泼洒,想象“鹊桥相会”的漫美,想象“月老牵线”的佳话,想象“踩云登天”、“袖飘云际”的倾心动人,就连那江南岸边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变成了花中仙子手下的佳作了
中华千百文人,因不知而无畏,纵情挥洒想象的笔墨,点缀玉宇琼楼,舒展浪漫主义的笔墨,为中华文化勾勒了如此曼妙的一笔
不仅在诗词,就连在“思想”著作上,千年前的文人也因“不知”而筑建起令今人亦惊叹的思想《周易》的乾坤八卦,以一种独特的创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深与浩大试想象,若换做今日,在科技的带领下,在“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这般富有想象美而又突显了人生万物规律的博大思想又怎能达到“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精妙绝伦?因不知而能深入,因不知而有探寻,因不知而有更深的思考,因不知,才得以无畏地追溯根源,在文化这条没有指向标的路上,开辟出独具的辉煌
然而,这样“不知无畏”的精神,并非仅中华的文人弄墨者所独具有之,其已深入到中华民族的骨髓,并以生生不息之势代代相传中华民族不知而无畏,因而有了嫦娥飞天、月宫狡兔的神话,并以中秋节的形式在团圆中代代相守;不知而无畏,因而有了玉皇观音,以“人在做、天在看”的警句代代规守着炎黄子孙的行为;不知而无畏,因而有了鹊桥七夕,人皆盼良缘的美满思想……
因“不知”而产生想象,而产生诸多的灿烂文化,根植在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扎根在每个炎黄子孙的灵与肉之间,不容分离“不知者无畏”,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今日,更应坚守!

(评语:文章从小处立意,文学气息浓厚,想象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语言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卷面无一字改动,堪称完美,个别错别字“点缀”其中,也亦瑕不掩瑜得分:59)

不知者无畏
常言道:“初生牛犊不怕虎”意即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总是凭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锐气便启航,不顾礼俗教条,揣着行囊便出发,纵使前方荆刺隔海,险阻重重
想当年,哥伦布怕也是那么个年少气盛的水手汪洋大海中孤帆片片,落日的霞照和日出的晴煦日晚更迭,舵手的方向都有些迷茫可哥伦布的眼中,不知行程有可能艰苦无返,不知氤氲的天泽尽头是另一个怎样的世界,只知那一片新大陆土地上沉重的呼唤,那一片森林中无尽的矿藏他的极目狭眺中,充满憧憬与渴望于是,新大陆在沉沉的梦境中升起了一轮太阳,麻木的双眼最终得到甘泉的滋润
他们,就如墙径中的一棵狗尾巴草,在广阔的世界中奋力寻找自己的光明,最终在缝隙的末端扎根,竭力汲取阳光的雨露挫勇的伤痛哪里比得上风雨后的彩虹
在这一点上,我还得和我的小侄女学学那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却总是泪水涟涟地被电视中的灾难伤痛我们在看伊拉克的战事时况,电视屏幕中那个和她同龄的孩子,正斜倚着坐在枪林弹雨后的沙地那是饥窘和渴求无望的眼神,穿透了时空落在我和侄女的脸上,寸草不生的黄沙地吹起沙尘,也吹裂了那个苍白干裂的嘴唇侄女立马泛起了泪珠,扬言要做温柔的医生,在那个黄沙漫天的土地植起一片绿色我不屑地摇摇头,但那是一个不知者无畏的家伙却怎料自己的内心却有一丝愧疚想到毕淑敏的话:“我们没有承诺勇敢的勇气没有面对真实的真诚”
是的,现实中的磕磕绊绊像麻绳一般套牢了我们尚未张开的羽翼我们逐渐像被抽丝的蚕茧,在浩渺的宇宙中守住自己的天地,“不知”是我们宁愿附加在自身的貌似幼稚的自我评价可是,甘罗十二拜相,康熙十四擒鳌拜,不正是那份不知者无畏的大勇与大智吗?
不知者无畏没有年龄的限制在漫天黄沙中,守住自己的美丽与心境,勇者无惧不知者无畏,是错步向前的自若与坦荡,饱含着沉淀下的智慧与阳光执一份信念,上路吧!
惠州市2012届二调考试《不知者无畏》作文指导及讲评 不知者无畏 议论文
(评语:作者善于抓住细节,文字细腻,生动感人,语言也相当简洁流畅,给人清爽淡雅又包含才气之美,文章所包含的内容也是相当丰富,史实材料、名言警句顺手拈来,议论深刻,书写美观,当为佳作得分:56)

不知者无畏
人贵有志不知者因有志而无畏,自不沉沦不自弃不渺小,然后事乃成
不知者无畏于困难,因抱有执着追求之志
聪明人嗤笑愚公之愚、精卫之痴,以为人单力薄岂能移去巍峨大山?颗粒之石焉可填满汪洋大海?真不知天高地厚啊可愚公自有他的追求,子孙无穷乏,而山不增,又哪有不能移之理?且山夷平地出,为子孙开疆辟土,造福万代精卫亦自有她的执着,怀一颗孝心,抱一丝希望,日复一日地含石填海,以救身陷火海的父亲,证明一种精诚胆怯者面对赫然屹立不倒的困难,越害怕便越退缩,望而却步,或者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把梦想扼杀在摇篮中
不知者无畏于艰辛,因怀有坚韧不拔之志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豫让为智伯刺杀赵襄子,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掩人耳目,皆未能接近赵襄子刺杀成功不知不成功便成仁,不知智伯无德小人之辈,冒然为他人两肋插刀,屈身自残历尽艰辛而不顾,若非有坚忍不拔之志,早已是赵襄子的阶下囚、扯线傀儡其行可敬庸碌者一年到头默而无闻,不是智力难达,而是视艰辛如畏途,想着青春易老,付出可能白费,熬不过别人的质疑,敌不过内心的挣扎,错过了打拼的岁月
不知者无畏于厄运,因负有匡世救国之志
匡世救国之士做天下兴亡有责之事,奋不顾身,谁都不知何时即会大祸临头,生杀予夺,他们无畏于奸佞弄臣把权操纵所带来的厄运,无畏于触龙须冒死面刺所招致的厄运,危言直行,竭智尽忠乱世中的历史,即如近世所知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等不乏其人,他们有着蚂蚁撼大树的神勇,祈望一点星星之火烧成燎原之势就算在伪政府统治之下的粉饰过的太平,学生运动中也不乏有名教授饱学之士不知反动派手段的残忍和肆意的杀戮,就毅然地碰那对准性命的枪口偷生者宁天下人负我,在大义凛然的、清廉不阿的人面前总缩小到一粒米的体积,或卖国求荣,或背信弃义,或甘为棋子,记载入卑污龌龊的历史的一页

志主人灵魂,系功利于事业者,虽难料得失,专心致志而不怨;系命运于国家者,虽难测成败,粉身碎骨而不怕
不知者无畏亦无惧

(评语:此文最大的特点是语言流畅精炼,对于历史材料如数家珍,非常善于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证明论点跟前面两篇不同的是:此文不是将题目拆开为“不知”与“无畏“来写,而是将“不知者无畏”当做一个整体来写,重点分析了,不知者无畏是因为有“志”:执着追求之志、坚韧不拔之志、匡世救国之志立意深刻,境界高远,称之为佳作实为当之无愧得分:60)

科组长评语:教师对本次考试作文题目的分析很详细,总结了阅卷中所发现的大部分问题,且有例可讲,有针对性,从材料的审题、立意到材料的运用,以及给提供的素材,都给了学生较好的引导和启发三篇范文,给学生提供了可供反思和借鉴的榜样重点突出,讲解清晰,有效地指导了学生写作。

惠州二模考试作文

一、作文背景:

数学家高斯18岁时解开了一个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多年后,高斯回忆说,如果导师告诉我那是一道两千多年没有解开的难题,我不可能就在一个晚上把它解出来。

海伦·凯勒说:我没有见过这个世界,所以我可以描绘出更加美丽的世界。

一位中国作家也说:不知者无畏。

请以“不知者无畏”为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提示:

背景由三个材料构成,第一个材料是说高斯在不知道那道数学题是两千年来无人能解的数学悬案的情况之下,竟然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它解出来了。那么假设一下,如果他知道这道题的背景,他能这么快又这么顺利的做出来吗?那这个材料暗示的意思是,对命题难度的不知道,才使得他没有任何压力与负担,在不知中完成了这道数学题。这个材料我们也可以延展到对权威、权力、知识、常识、能力、水平、管理、技术、地域状况、事物特性等有关无知的问题上来。

第二则材料是美国的盲人作者海伦所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因为看不见这个世界,她无知这个世界,所以她想象这个世界都是美丽的。如果把海伦的话作一个反向的理解,那就是说因为我们能够看见,我们有知,所以我们不会只描绘这个世界的美丽,因为在我们的眼中,这个世界是复杂的,并不像海伦想得那样单纯,它有阴暗,有阴险,有不公······针对这则材料,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延伸,一个人如果把眼前的障碍、困难、挫折等估计得不足,即不知,他就能爆发出无穷的勇气去面对当前的这些障碍、困难、挫折。

正因为这些人的不知,才能使出勇气去面对自己并不知晓的领域,他们果敢,勇猛,不胆怯,不退缩,在未知领域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以上两则材料所产生的结果是正面的,说明命题人对它的态度是肯定的。这个命题的重点是肯定“不知者无畏”的精神,强调不知者正是由于不知道,而没有心理负担,不会产生畏难的心理,最终获取成功。 那么这就意味着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与命题人的态度保持一致。不能写不知者无畏所产生的恶果,比如有的同学写不知道吸毒的危害,所以染上了毒瘾。有的人在食品里添加三聚氢氨,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就属于此类错误。

第三段话的意图主要是对上述材料的中心作的一个说明,并引出命题。

在审题的时候,不仅要审出题目蕴含的意思,还要学会比较,以使自己的审视更加准确。比如把“不知”与 “无知”放在一起,看看一样不一样,虽然“不”与“无”在有的情况之下意思是相同的,但它们也有自己表意的特殊性,不能完全把“不知”等同于“无知”,虽然“无”有“不”的意思,但它与“无知”组合却表示的是幼稚,认识肤浅。而“不知”却没有这层意义。另外,“知”即知道,也有了解、懂得之义。

以上是我们对命题材料以及命题意思的分析,要写好作文,还需作进一步的比较。比如把不知者无畏与“有知者有畏”、“有知者无畏”(比如方舟子、孙中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吃狼桃的人)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它们的语义是不同的,或条件发生了变化,或结果发生了变化。如果依照改动了的意思去行文,那是不符合题意,或者说是部分不符合题意的。原命题中,无畏是无知的结果,无知是无畏产生的条件,随意改动条件与结果的作法都是错误的。

从“不知者无畏”的构词方式来讲,属于条件关系,即只有不知,才能无畏,或因果关系,因为不知,所以无畏。“不知”与“无畏”是两个动词,那么这两词动词的宾语或状语分别是什么呢?可以这样讲,不知道至高无上的权威的存在,才能不惧权威;或者因为不知道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才不畏惧权威。依次类推。

三、存在问题

1.判断作文中心立意时错误,将“不知者无畏”理解为不懂做事原理而去蛮干,结果遭到失败,这类立意有违材料设定的构想,即背离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如:不知违反交通的厉害关系,所以撞车;不知吸毒的危害,所以吸毒;小偷不知偷窃的后果,所以偷东西。

2.不理解“不知者”的意思,把“不知”理解成了“无知”,没有知识,不懂道理。

3.作文中心侧重在“无畏”上,强调人只要有无畏的勇气,就将克服一切困难,这类立意忽视了导致无畏的原因——“不知者”。只审出了命题的一半,另一半则置之不理。这类作文最多只能得30分。比如说,贝多芬失聪,成就了他后半生的音乐。可是他的“不知”在哪儿呢?

4.本次作文最大问题是套作现象,即在文章中虽明确中心并举例论证,但这些“论据”只是讲述了某个人物或故事,内容与文章中心不能紧密联系,事例与议论牵强附会,甚至根本无法与论点挂钩。如:事例﹢正因为某某是“不知者”,所以才成就了他的辉煌。这是因为不懂得“不知者”的意思,才成了简单的套式化论述。

比如,(1)贝多芬失聪不知音乐。(2)马拉松比赛的过程中,山田本一把比赛路途分成一小段一小段,他不知前面的路有多长。(3)霍金不知宇宙黑洞,他才去研究天体。(4)不知者无畏,有源于心中的希望。//不知者无畏,是因为主观意志得到补充。//不知者无畏,把所有的困难当作脚边的石头。

目前学生模式化作文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喜欢使用总分总结构,中间分述部分列举并列的三个例子的方法。我觉得作文可以按套路去写,但必须要在列举例子的时候要能为中心论点提出有力依据。而且例子不是为了凑字数,作为一篇优秀议论文,论述部分才是文章闪光点。

应侧重培养自己在作文中大胆发表自己观点、抒发真情实感并通过论据为观点提供可信度的写作习惯。我们年级学生写作水平有限,能用通顺的文字表达观点(无错别字),并辅以有力例证,有真情实感,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对学生文采的培养问题,老师觉得这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可能只对个别优生特殊辅导才能用到。

5.通篇用的都是反例,偏离了写作的重心。背景材料是从不知者无畏能产生积极影响的角度来说明命题的,应该以正现事例为主,反面事例为辅。

6.瞎编故事的学生比较多,故事简单幼稚,冗长繁琐,是不值得提倡的。

四、可用事例:

1. 被“时间”忽悠的矿工们。

这是发生在非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6名矿工在很深的井下采煤。突然,矿井坍塌,出口被堵住,矿工们顿时与外界隔绝。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言不发。他们的心里都很明白自己的处境,现在,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氧气,如果应对得当,井下的空气还能维持3个小时。最多 3个半小时。

外面的人必须重新打眼钻井才能救出他们,而这项工程在 3个半小时之内绝不可能完成。
这些有经验的矿工决定尽一切努力节省氧气。他们商量,尽量减少体力消耗,都关掉了随身携带的照明灯,平躺在地上。
在大家都默不作声,四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很难估算时间。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戴着手表。
过一会儿就有人不安地问一句:现在几点了?
这时,连多说一句话都是奢侈的了,因为那会消耗体能,过早丧命。他们当中的负责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要求由戴手表的人来掌握时间,每个小时通报一次,其他人一律不许再问。大家遵守了命令。

时间被拉长了,在他们看来, 1分钟就像1个小时那样难熬。似乎过了一天的时间,这个戴表的人才低声说:“过一个钟头了。” 大家默默听着,都不再说话,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愁云惨雾。
又过了很久很久,戴表的人用更低的声音说:“又过一个钟头了。” 每听到一次报时,大家的心里就增加一份绝望。

井下的空气最多能维持 3个半小时······

6个人的呼吸越来越急促,几乎奄奄一息了,他们都在心里计算着自己还有多少时间。

四周似乎越来越黑暗,时间似乎越来越缓慢,呼吸似乎越来越艰难。

过了很长很长很长时间,那个戴表的人用微弱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又嘀咕了一句:“又过一个钟头了······” 接着,他就再没有任何声息了。

一般说来,接下去他们就该依照体质的强弱,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了。现在的坚持,完全是靠毅力了。此时,他们甚至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躺在被堵死的矿井中,还是漆黑的地狱中······
就在这时,他们听到了头上传来挖掘的声音!而且那声音越来越清晰!很快,一缕光线就射了进来······

这时,矿难发生已经 7个小时了。

营救人员发现, 6名被困矿工,竟然有5个人还活着!只有一个人窒息而死,他就是那个戴表的人。被困的时候,随着时间慢慢过去,戴表的人发现自己成了死神脚步的通报者。他擅自决定,把时间拉长,在他第二次告诉大家过了一个小时的时候,其实已经过了两个小时。最后一直过了4个钟头,他才用生命最后一丝力气说出:“又过一个钟头了······”

最后他死了,其他五个人全活了下来。

2. 最后一片叶子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3.马云与阿里巴巴

  马云从小就是一个傻孩子,一个头脑愚钝的孩子。小时候爱打架,打了无数次的架“没有一次为自己,全是为了朋友”。“义气,最讲义气”。打得缝过13针,挨过处分。被迫转学杭州八中。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家庭压力大,父亲脾气火爆。马云在父亲拳脚下长大,在家呆不住,却特别爱交朋友。

  他说:“我大愚若智,其实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你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从小,马云功课就不好,数学考过1分。只有英语特别好,原因竟然是:“爸爸骂我,我就用英语还口,他听不懂,挺过瘾,就学上了,越学越带劲。”从13岁起,马云就骑着自行车带着老外满杭州跑。

  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数学31分。高考数学21分。高考失败,弱小的马云做起踩三轮车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在金华火车站捡到—本书,路遥的《人生》,这本书改变了这个傻孩子:“我要上大学。”

  1984年马云几番辛苦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是专科分数,离本科差5分,但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幸运地上了本科。

  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1991年、马云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第一个月收入是600元,房租是1500元。

  大家动摇的时候,对经商不甚了了的马云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去义乌,卖小礼品,卖鲜花,卖书,卖衣服,卖手电筒。“喏,看见那个大陶狗吗?当年我就卖过它。”记者采访马云时,他兴奋的指着一个卖小玩意儿的人说道。

两年马云就干成了这件傻事,不仅养活了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而且他是全院课程最多的老师。

1995年,在出访美国时首次接触到因特网,回国后他就创办了网站“中国黄页”。1997年,加入中国外经贸部,负责开发其官方站点及中国产品网上交易市场。

  1999年,正式辞去公职,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尤其是B2B业务。目前,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网站之一。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使马云多次获邀到全球著名高等学府讲学,当中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麻省理工、哈佛大学等。

4.袁隆平的自述

 我为什么研究杂交稻呢?那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天,我到田里选种,突然看见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穗大而且数特别多,后来我把它收入做种子。第二年种上去,我管理非常细致,因为当时的品种亩产一般只有五六百斤。我把它作为一个非常有希望的品种,每天去观察。可是到出穗的时候,我大失所望:我种了一千多株,没有一株像它的“老子”那样好。我一声叹息,坐在田埂上发呆,后来突然来了灵感,心中一阵欣喜,因为只有杂种的后代才可能出现分离,正好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这就证明了我发现的“鹤立鸡群”的优良稻种是一株天然的杂交稻。这样,我就萌发了要研究杂交稻的决心。

  但是在那个年代,传统的观点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植物是没有杂交优势的。因此,我的研究受到不少人的反对和讽刺。而我对自花授粉也知之甚少。但是我认为,杂交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小到微生物,高到人类都有杂交优势,有没有杂交优势不是由生殖方式决定,而在于杂交双亲的遗传性是否有差异,而水稻也不会例外。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也为了证明水稻具有杂交优势,1972年夏我们在湖南省农科院做了试验,种上杂交稻来说服有关人。我们种了四分田,还有对照品种,就是一个是高产品种,另一个是常规品种。我们的杂交稻长势很旺,对照种只有七、八寸高,我们的有1尺高了,对照种只有四五个分蘖,杂交稻就有七八个分蘖了,长势非常旺。可最后验收的时候,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产量还比对照种略有减产,而稻草增加了将近7成。于是有人讲风凉话,说“可惜人不吃草,如果要吃草的话,你这个杂交稻就大有发展前途了”。

后来就开会研究到底要不要支持杂交稻,我们那个时候是少数派,大多数是反对,说这个杂交稻是一堆草。我冷静地分析,站起来发言的时候,我说:“从表面上看,我们这个试验是失败了,我们稻谷减产,稻草增产。但是从本质上讲我的试验是成功的,为什么?因为现在真正的焦点是水稻这个自花授粉作物究竟有没有杂交优势,现在试验证明了水稻具有强大的杂交优势,这是大前提。至于这个优势表现在稻谷上,还是稻草上,那是技术问题。因为我们经验不足,配组不当,使优势表现在稻草上了。我们可以改进技术,选择优良品种,使其发挥在稻谷上,这是完全做得到的。”

  领导们被说服了,他们说:“是呀,老袁说的有道理,应该继续支持。”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好多事情失败里包含着成功的因素,因为失败当中有经验、有教训。搞科学实验决不会一帆风顺,不要怕失败,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一失败就灰心丧气,到此止步,这样的人是很难成功的。马克思有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的体会是,只要大方向是对的,就应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有希望取得最后的成功。

5.对演艺一无所知的史泰龙

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世界顶尖级的电影巨星,可他对演艺却一无所知。

史泰龙出生在一个“酒赌”暴力家庭,父亲赌输了就拿他和母亲撒气,母亲喝醉了酒又拿他来发泄,他常常是鼻青脸肿,皮开肉绽。高中毕业后,史泰龙辍学在街头当起了混混儿,直到20岁那年,有一件偶然的事刺痛了他的心。“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要不就会跟父母一样,成为社会的垃圾!我一定要成功!”史泰龙开始思索规划自己的人生:从政,可能性几乎为零;进大公司,自己没有学历文凭和经验;经商,穷光蛋一个……没有一个适合他的工作,他便想到了当演员,虽说他自己认为自己当演员还有天赋,但对演员应该具备的资质及条件却一无所知。但他就是喜欢这个职业。

凭着喜欢,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求导演、找制片,寻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四处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一定能够成功!”可他得来的只是一次次的拒绝。史泰龙依旧痴心不改,一晃两年过去了,遭受到了1000多次的拒绝,身上的钱花光了,他便在好莱坞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以养活自己。

“我真的不是当演员的料吗?难道酒赌世家的孩子只能是酒鬼、赌鬼吗?不行,我一定要成功!”史泰龙暗自垂泪,失声痛哭。“既然直接当不了演员,我能否改变一下方式呢?”史泰龙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开始写起剧本来,两年多的耳濡目染,两年多的求职失败经历,现在的史泰龙已不是过去的他了。一年后,剧本写出来了,他又拿着剧本四处遍访导演,“让我当男主角吧,我一定行!”“剧本不错,当男主角,简直是天大的玩笑!”他又遭受了一次次的拒绝。

“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你的精神一次次地感动着我。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在他遭遇1300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终于给了他一丝希望。三年多的准备,终于可以一展身手了,史泰龙丝毫不敢懈怠,全身心地投入。第一个电视连续剧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史泰龙成功了!

6曹操与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7.王勃接笔写《滕王阁序》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不知,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

8.萧伯纳与小女孩

一次,英国著名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漫步在莫斯科街头,遇到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便和她聊了起来。告别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萧伯纳。”小女孩望了萧伯纳一眼,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莫斯科小女孩安妮娜。”萧伯纳一时语塞。

后来,他常回忆起这件事,并感慨万分地说: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平等对待,要永远谦虚。

9.沙漠中的智者

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来到了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他们在茫茫的沙海里负重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就像烧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他们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有了。这时,探险队队长拿出一支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于是,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的源泉,成了求生的寄托。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最终,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了那壶支撑他们精神和信念的水——但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10.俞敏洪与新东方

  “大学5年没有一个女孩子爱上自己。”

  俞敏洪不止一次提到北大,这个令他百感交集的伤心地。

  现在的北大依然冰清如初,在他的梦痕里无法剥落。树影婆娑的北大校道,爱情、学业、事业在激情地向前奔流,却似乎全与他无关。

  “我是全班惟一从农村来的学生,开始不会听说英语,结果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进大学以前没有读过真正的书,大三的一场肺结核使我休学一年,结果练就了现在这副瘦削的土魔鬼身材。”俞敏洪一打开话匣便不胜唏嘘。

  在多数人眼里,俞敏洪属于沉默寡言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别人津津乐道的爱情对他来说却完全真空。“北大5年,没有一个女孩子爱我。”他说。因此,孤独、耐心、坚韧······所有磨练人的品性他都一一具备了。他说对爱情的饥渴使他“见到任何一个女孩都想扑上去”。显然是夸张之说,但依然贴切地描述了他那时的心境。

  俞敏洪回忆,他的第一次爱情邂逅是在 1986年3月26日晚上9点,那时他的身份是北大一名英语教师。这第一份忠贞的爱情在历经波折后一直延续至今天。采访当中,他说他刚刚收到老婆的短信,并一五一十地念出来:“老公,我好想你啊。”说这句话的神情竟然比他之前那句“去年已经有80万学生”还要振奋。

  由于在外做培训惹怒了学校,当时北大给了他个处分。他觉得呆下去没有意思,只好选择了离开。那时是在1991年底,他即将迈向而立之年,走出北大成了人生的分水岭。

  “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充满了感激。”俞敏洪说,“如果一直混下去,现在可能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

这些幸运和不幸,都在北大降临于他。他注定是大器晚成的人:高考三年,迟到的爱情,病魇的耽误,拖沓三年半出国未果,还有学校的不公处分。北大成了一切的酸甜苦辣的吞吐地。

辞职后,一条充满挑战的路横亘在他的面前。对于他来说,当个大学的英语老师还可以,要走出北大创办学校还真让他摸不着头脑。

  “我是惟一他们不会想到我会搞出这个学校的人。”俞敏洪坦然地说,“任何一个人办了新东方都情有可原,但我就不能原谅。因为我在同学眼里是最没出息的人。真是这样,你可以去问他们。所以我用事实告诉那些在国外的大学同学,我的成功给他们带来了信心,结果他们就回来了。”现在他自诩他像“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在奋斗。”

  俞敏洪的高三补习班同学、现在北京新东方校长周成刚调侃地说,“苦苦奋斗了20几年,想不到竟要受他制裁!”

  北大这个令他爱恨交加的地方成就了他和他的新东方。俞敏洪表示他仔细思考过自己的一辈子,没有像别的同学盯着名次和荣誉,他的眼光跳过了这个境界。

现在俞敏洪被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他主编了多套实用教学光盘,成为中外颇负盛名的英语教学专家,由他创办的新东方学校目前已经占据了北京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年培训学生超过15万人次,国外的留学生70%是其弟子,由于他对留学教育专业的杰出贡献,被社会誉为“留学教父”。

11.伽利略不迷信权威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从少年时起,就好学不倦,喜欢思考。

有一次老师讲胚胎学时说:“母亲生男孩还是女孩,是由父亲身体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壮,母亲生男孩,反之母亲生女孩。”伽利咯发问道:“我家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壮,从来没见他生过病,可他老婆一连生下5个女儿,怎么解释?”老师搬出了理论根据,说:“我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

从这时起,年轻的伽利略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研究,虽然他对物理学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古希腊大学者亚里士多德论断,重的物体下落速度比轻的下落速度快,这个理论一直被人们奉为绝对真理。但伽利略经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如果没有空气的阻力,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为此,伽利略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他在比萨斜塔上扔下两个同样大小的球,一个是木头的,一个是铁的,站在塔下的无数观众亲眼看到两个球在同一时刻落地,大家都惊叹不已。

12.琴纳不受干扰,坚信牛痘接种能成功

牛痘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琴纳是英国医生,不是兽医,他却设想把牛的这种病原体接种在人的身上,以此来预防天花。他经过多次实验证实这种方法对于天花是有效的。没想到这一结论被当时许多人认为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有人说他褒渎神明,有人指责他把人当牲口,有人提议剥夺他行医的权力,有人建议把他开除出医学会。但对这些世俗的偏见和恶意的攻击,琴纳不予理会,他坚信自己的结论。不久,科学证明了他的正确。他依靠自信,打开了免疫学的大门,并因此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13.世界上年龄最小的发明家——杜冰蟾

杜冰蟾,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在读初中时就发明了“汉字全息码”,一举解决了汉字电脑化的世界性大难题,成为世界大发明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被载入《世界名人录》。

她的成功,靠的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一天他爸爸正在校对《新部首大词典》,杜冰蟾突然发现“义”出现在两处,他爸爸解释说,有的字很难定部首。她却不以为然,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什么不按笔顺规则来收呢?如果按先上后下的笔顺,义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为了分解200个字的部首,她把自反锁在房间,谁也不许进去。一顿晚饭,妈妈不知要热多少次。

三年的辛苦,终于使她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校园走向社会。

14.乔布斯把每一天都当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见资料第7页“我的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死亡的”)

15.蜘蛛人因为怕高布戴上眼镜爬高楼。

16.郑和下西洋。

17.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中小孩说出“皇帝没有穿衣服”。

18.《狼图腾》的故事中,猎人在黑夜中追狼,不知脚下是悬崖峭壁。

19.两个探险的人,其中一个遇到过熊的人不敢穿越森林,另一个不知有熊的人却穿过森林。

20.哥伦布航海,他不知有新大陆,他不知前路中的困难与危险有多少,也不知道凭着自己的能力及条件能否发现新大陆,可他却发现了新大陆。

21.邰丽华听不到音乐,却在音乐伴奏之下表演《千手观音》。

22.爱迪生不知道哪种材料可以做灯丝,强烈的好奇心使他勇于探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85416.html

更多阅读

《放风筝》作文教案两课时 放风筝安全教案

黟县实验小学 程国英【教学目标】1.组织放风筝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情感。2.指导有重点地写出放风筝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感受。【教学重、难点】1.指导写出独特的感受。2.指导写好一个场面,一个细节。【课前准备】学校赴洪星

《陋室铭》阅读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陋室铭对比阅读

《陋室铭》阅读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徳),是(唐)朝人。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

声明:《惠州市2012届二调考试《不知者无畏》作文指导及讲评 不知者无畏 议论文》为网友依稀泪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