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金陵女子学院分数线


德本康夫人

1875—1958,美国人,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校长。

来自人人网 转自霍雪Snow日志

霍雪Snow: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依据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其来源是原金陵女子学院教务长魏特琳在南京陷落期间的原始日记...而姐妹们,金陵女子学院创始人(第一任校长)德本康夫人居然是美国MountHolyoke College毕业的。

Mount HolyokeCollege——蒙特霍利约克(曼荷莲),美国七姊妹女校的大姐,美国最古老的女校。


中间为德本康夫人

一个虔诚德基督教徒,一个把终身都奉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一个让人永远怀念的——德本康夫人!!!

德本康夫人北美长老会传教士;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创始人之一,首任校长。
德本康夫人于1875年5月16日生于美国康涅狄克州的哈特福德郡(Hartford,Connecticut)。她本名马提拉•柯(Matila S. Calder),父亲是早年移民美国的苏格兰人,是虔诚的清教徒。母亲具有苏格兰--爱尔兰血统。受家庭影响,德本康夫人13岁便受洗入教,童年时喜欢玩开办学校的游戏,渴望做一个小学教员。17岁从哈特福德郡公立高中毕业后,进入马萨诸塞州的蒙特霍利约克女子大学(Mt. HolyokeCollege)学习。该校学生多以宣教为己任,但那时她对海外传教并不感兴趣,而是热衷于天文学。1896年毕业后,她决定履行宣教使命,向教会提出到海外宣教的要求。

在康涅狄克州Middletown的高中教了四年书后,教会派她到土耳其Marash学院任教,临行前结识了耶鲁大学的学生劳伦斯•德本康(Rev. LawrenceThurston),他当时是学生立志海外宣教运动的成员,雅礼差会主要创始人之一。1902年9月,马提拉•柯结束海外宣教工作回到美国,并与德本康完婚(此后称德本康夫人)。10月受雅礼差会派遣,一同到中国传教。在中国雅礼传教团(Yale-in-China Mission)任职,成为该团最早成员。但不幸在1903年暑期,德本康罹患肺结核,不得不回到美国就医,次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去世。德本康夫人为减少丧夫之痛便更加努力工作,1904-1906年,她担任学生立志海外宣教运动的秘书;1906-1911年,她又被派到中国湖南长沙的湘雅医学院教书,并协助医务工作,1911年回国。她本以为自己没有机会再回中国,但在长江流域拟成立女子大学的计划,则完全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由于德本康夫人具有良好的大学背景,丰富的生活阅历,特别与美国教会大学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经北美长老会外国差会部研究决定,派她到中国南京参加筹备建校工作。1913年9月20日,德本康夫人到达南京后,一边学习中文,一边在长老会的明德女中上课,同时参加女子大学的筹划工作。在11月4日召开的筹委会上一致同意北美长老会的推荐,确定任命德本康夫人为即将建立的女子大学校长,并暂租南京绣花巷李鸿章花园故址为校址。正式开学时连德本康夫人在内,只有四位外籍教师,两位华人教师和八名学生。1919年第一届学生毕业时,她向美国托事部力荐她们中最优秀的吴贻芳留校任教。


自1913年筹建"金女大"时起,德本康夫人主持校务15年。在12年的校长生涯中,她为学校创建、筹募经费(南北美浸礼会、基督会、南北美以美会、监理会,以及北美长老会某董事部分别捐助一万美元为建校用,还承诺每年提供不少于600美元为常年的一半开支经费)和规划完工耗费了许多精力,在建立教学秩序和扩大规模等方面也倾注了大量心血,同时还要给学生上课。她教过圣经课、天文课、大学代数、三角、几何等课程;还负责学校人事、财务与文书报表等工作,甚至指挥合唱团,所以她被戏称为"Jackof all trades"(三脚猫)。
1921年9月-1922年3月,德本康夫人参加中国基督教大学联合会(Association of Christian Colleges inChina)对整个中国基督教高等教育状况的调查,为后来国民政府教育部制定教育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当年"金女大"图书馆无法保证有好的翻译书籍供应,故原始数据比译本更有价值,也更准确,故此在中文应用课本出现之前,能够使用英文读书就显得格外有利。虽然当时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是若高校英文水平太低就会被人批评,甚至因此连大学的资格也要受到挑战;另一方面,社会上也有人批评"金女大"几乎所有的课程和参考书都是英文的,此种现象不妥,甚至认为学习英语无用。但"金女大"则坚持学习英语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从课程设置来看,"金女大"对中国文化科目还是比较重视的,不断增加中文课程。学校创立之际就规定文理两科学生在四年学程内要学习中国古典著作,毕业前必须修完20学分的国文课程,是所有科目中学分要求最高的。1925-1926年度,学校藏书总计11246册,其中中文书籍6418册,英文书籍4828册,从中可见,中英文书籍的比例较为合理,基本保持了平衡。当时中国许多高校崇尚西学,但"金女大"非但不贬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相反,其办学理想是国学科目一定要有高水平。"金女大"的建筑风格正反映了这一努力。
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金陵女子学院分数线
"金女大"定"厚生"(Abundant Life)为校训,其理念取材于圣经约翰福音第十章中耶稣所说的话:"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我来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这即是"施比受更为有福"的精神。德本康夫人对此专门诠释说:"'厚生'就是在各方面得到至善至美的发展。在多项发展中,学生人格的塑造,基督生命的培育至为重要。获取丰盛生命的学生才懂得为人类社会多做贡献"。学校以"厚生"为目标教导学生,并在学校生活的多方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朝此方向努力。校训"厚生"是"金女大"人精神的源泉。
1928年11月,德本康夫人主动辞去校长职务。在"金女大"举行的新任校长就职典礼上,德本康夫人将她办公室的印章和一把金钥匙交给校董会董事长徐亦蓁。徐亦蓁又代表校董会将它们交给中国人校长吴贻芳,此举标志着"金女大"在本土化过程中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质性一步。德本康夫人此后不再插手校务,而是以顾问、兼职教师,以及建筑监督人的身份继续勤恳地为"金女大"服务。她在辞职演说中指出:"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所活跃着基督教精神,以基督教进行管理的女子大学。大学应该保持高水平的教育,提高社会效率,促进精神发展与最高人格"。
1943年,德本康夫人乘 Gripsholm 号轮船回国,住在马萨诸塞州的 Auburndale,直到1958年去世.


吴贻芳(1893—1985)

吴贻芳金,金陵女校首届毕业生,1922年赴美留学,1928年获生物学、哲学双博士学位,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第一位大学女校长。1928年受聘于母校,先后主校23年,将金女大掌管得有声有色,蜚声海外。1945年,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成为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1979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为世界杰出女性专设的“智慧女神”奖。

新中国成立后,她历任金陵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校(院)领导职务,历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苏省副省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兼江苏省暨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并当选为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常委。
1985年11月10日吴贻芳逝世。

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美各教会在中国办的学校激增,他们提倡男女平等,鼓励旧中国女子走出家门,接触社会、接触知识、打开封建制度下的重重枷锁,这对当时的社会观念造成了一定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教会深感有在我国办女子大学、让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必要。1913 年 ,美国浸礼会、监理会、长老会等教会开始在南京筹建第一所女子大学 ---- 金陵女子大学, 成立了校董事会,由曾经在湖南长沙教会中学任教的德本康夫人( Mrs. Laurence Thurston)担任校长,校址选在南京城南绣花巷的李鸿章故居,内有 100多间厢房可作学生宿舍、教室、礼堂及办公室等,此外还有球场、菜地和大花园,房屋之间有月洞门且以曲径回廊相连,花园里小桥流水,鸟语花香,风景十分幽美。

  1915 年 9 月 17 日,金女大正式开学,首届学生 11 位,来自 4 省 9市。虽然学校处于初创时期,各项措施均不完善,但已自成系统,别具特色,如课程分为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学生管理上采取导师制等,并延续为女大的优良传统。师资方面,从1915 年至 1922年,已陆陆续续聘请到几十位优秀教师,其中外籍教师多为硕士或博士,如生物系主任黎富士博士、教育系华群硕士、化学系蔡路德博士以及历史系主任师以法等。

1919---1922 年的四届毕业生共 33 人,其中赴美深造获硕士、博士的有 20人。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继续深造的金女大毕业生严彩韵,门门功课成绩为 A,该校从此认可金女大毕业生,去该校读研究生可免入学考试,这一殊荣让金女大在海外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1919---1922 年的四届毕业生共 33 人,其中赴美深造获硕士、博士的有 20人

金陵女子大学由美国基督教八个教会1911年开始筹备,1915年在南京绣花巷临时校址正式开学。1919年夏,校长德本康夫人去美国筹集建校基金,于1921年在陶谷(位于今随园)购地建校。1923年7月学校迁入新址。1928年,德本康夫人辞去校长职务,校董会推选金女大首届毕业生吴贻芳为校长。1930年在国民政府备案,改名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女子大学办学的宗旨之一即为教会学校培育女师资。教育学、心理学是全校学生的必修课。1924年增设实验中学。1925年设教育系为辅修系。1925年全国女青年协会所办的体育师范学校并入金女大体育系。1929年增设体育简易科。1930年体育简易科改为专修科。1950年增设托儿工作专修科。至1950年,全校设系科为:中文系、外文系、社会学及社会工作系、历史系、音乐系、体育系(体育专修科)、生物系、化学系、家政系(1951年初改为儿童福利系)、地理系、托儿工作专修科、医预科、护预科。

金陵大学由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于1888年在南京乾河沿创办。1912年基督教北浸礼会与金陵大学合作,在金大内增设师范科,请浦克洛(美籍)为科长。1913年购置陶园,为师范专科及模范小学校舍。1914年聘夏伟师(美籍)为科长,同年师范科改为教育系。同年为改良塾师创设特别班。1917年师范专修科改为优级师范、初级师范,以中学及两所模范小学为师范生实习场所。1923年获美对华赈款委员会捐款,创设乡村师范科,建校舍于鼓楼五条巷,设示范小学三所,郭仁凤(美籍)任主任。1924年秋,农林科成立乡村教育系。

1951年9月,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公立金陵大学(原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师范教育有关科系和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合并,组建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1月改名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3月,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

1911年,美国教会北美长老会、美以美会、浸礼会等倡议在长江流域创办一所女子大学,1913年在南京莫愁湖东南绣花巷筹建金陵女子大学,1915年正式开学,首任校长德本康(LaurenceThurston)。1923年移至随园。1927年后,校务由美国人转交中国人。1928年,徐亦蓁女士被推选为董事会长,吴贻芳女士担任校长。1930年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更名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37年抗战迁至四川成都华西坝,1946年迁回南京。

金陵女子大学办学中设置过16个四年级学科,包括中文、英语、历史、社会、音乐、体育、化学、生物、家政以及医学专科等,在国内外享有声誉。从1919年到1951年,毕业人数为999人,人称“999朵玫瑰”。
















美丽的莫愁湖畔,曾经有一座金陵女子大学,共培育出999名聪明、

干练的知识女性,人称“999朵玫瑰”。




























1952年院系调整,公立金陵大学(原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师范教育有关科系和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合并,组建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1月改名南京师范大学。




德本康夫人的母校——MHC美国最古老的女校(1837)

(照片来自网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85607.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第一所欧美流行音乐学校大探秘一 欧美流行音乐打包下载

中国第一所欧美流行音乐学校大探秘(一)——初识学校2007年9月26日,我从武汉到北京办理我的研究生学位相关事宜,受我非常敬重的贺冰新老师邀请,特地拜访了贺老师开办的“贺冰新欧美流行音乐学校”,收获不小喔!一方面,贺老师将她在英国学习的

中国文理科最难考的大学前二十所排行榜 高考难度排行榜

中国文理科最难考的大学前二十所排行榜(1/20)文科:北京大学高考文科最难考前十所大学之NO.1北京大学。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人文学的实力处于无人能敌的地位,社会科学的实力虽不及人文那般不可动撼,但无疑也是全国最强的。国际知名度最高

A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学院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A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管理干部学院-石油大学)历史沿革195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西北工学院等校部分石油、石化学科合并升格为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大学参见北京:“北京大学(……)历史沿革”

中国10所改名之后更出色的大学 改名之后的影响

中国的很多大学都经过历史的变革,才发展成为现在知名的学府。很多学校也都是在经过更改校名之后才被广大学子熟知。下面就介绍中国10所改名之后更为出色的大学。(本文图片来源:大公网) 1、原名:北京广播学院 改名后:中国传媒大学

声明:《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金陵女子学院分数线》为网友威猛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