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天桥岭林业小学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他热爱人民,胸怀改造社会的理想,在继承中国优秀教育传统和借鉴西方先进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躬身实践,创造性地提出和实践了生活教育理论,对中国特色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 

关于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在许多场合表达过其含义。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1)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生活教育教学生做人,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2)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别人。生活教育不教人升官发财。生活教育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做人中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的主旨包括: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教育是供人生需要、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的,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因此生活教育的内容是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个人生活共始终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是以学校为整体的狭义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陶行知所说的“生活”是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个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二)社会即学校

陶 行知说:“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它从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他还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从陶行知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推知其“社会即学校”的基本主张是:要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生活单位都担负起学校的职能,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同时,学校必须突破围墙之限,要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实行开放式办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这种主张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办,使学校和社会息息相关,学校不再是生活的附庸,而是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必需。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是为批判传统 单一的 教授法,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教学方法论。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⑧]“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他曾对当时中国教师的教学方法作过调查研究,认为有相当多的教师“只会教授,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他,记他,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纸篓”。也就是说,教育界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现象。陶行知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这就从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教、学、做的分离状态,克服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分离的弊端,是教学法上的一大改革。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近代以来中国教育家在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教育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生活教育理论改造了学校与社会脱离、生活与教育分家的“死教育”,构建了学校与社会联系、生活与教育联系的“活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改造了盲目抄袭外国教育的“洋化教育”,构建了切合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改造了脱离人民大众,为少数人服务的贵族式的“小众教育”,构建了面向人民大众,符合人民大众需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大众教育”;生活教育改造了“为教书而教书,为读书而读书”的“超然教育”,构建了密切联系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实践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改造了“教少数人升官发财”,培养人上人的“升官教育”,构建了能“从老百姓中来”、“回到老百姓中去”、与老百姓“同甘苦”的人民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改造了“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的“残废教育”,构建了能使人“手脑双挥”、“在劳力上劳心”的健全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们认识和改进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许多启示,概其要者,主要有以下三点: 

1.教育的原本目的是生活。生活需要教育,正如教育需要生活一样,教育要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条件下为人设计和实现理想的、完全的生活,这应是教育本身的追求。教育联系生活的目的,就在于不仅仅使学生掌握可怜而有限的书本知识,而是使学生体验和构建理想的生活。教育不应设法使学生去适应书本,而应设法使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规则,并努力去创制生活的新规则或创制新生活的规则。狭隘的、封闭的书本教育无法适应丰富而多变生活。  

2.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应发挥对教育的动力作用,要将整个社会作为儿童生活的现实背景来设计儿童的教育,教育要向儿童的生活回归。教育应为了生活,儿童应为了生活而受教育。教育要以生活为源,回归生活世界,用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而教育,生活应成为教育的素材、手段。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3.要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原则,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成长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因此处于主导地应,理应发挥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必须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否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发挥。陶行知提出的“教学生学”,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对矛盾,在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下得到统一,正确地反映了教与学的关系。在当前情况下,教师要特别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的做法,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如果教师只管“教”,是不可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8582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甘地自传》读书笔记 莫 甘地自传

原文地址:《甘地自传》读书笔记 莫作者:hui_ting1979一个人如果想要改造别人,就不应该同时和被改造者保持过于亲密的关系。朋友是相互影响的,在友谊中是不会有轻易改造任何一方的机会的。我以为一切排他性的亲密友情都应当避免,因为人容

《多元智能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多元智能理论》学习心得体会周家中学 张永文半年来通过对多元智能的解读与学习,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一、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但如今的教育基本上是一种以语言教学为重点的教育,

学习《幼儿现代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幼儿现代教育理论》心得体会学习《幼儿现代教育理论》感受颇深。在这以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竟争日趋激烈,所胃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而创造教育应成为一种发

《让孩子心悦诚服》读书笔记 让孩子心悦诚服 微盘

原来孩子真的可以帮助我们成长——《让孩子心悦诚服》读书笔记真的感谢一位朋友推荐这本书给我。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甚至超过当初《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带给我的体验,因为它恰好命中了我最近一直在困惑的两个问题:个人的焦虑和育儿过

声明:《《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笔记》为网友羙媽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