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金:静悄悄灭亡的国家

“泰国缅甸柬埔寨,不丹锡金尼泊尔…”这是小时候学习地理时候背的。在那一大坨喜马拉雅山麓国家当中,感觉最神秘的就是不丹和锡金。和伙伴玩“找国家”游戏往往喜欢出这个题目。因为它太小了,又在一个隐秘的山谷当中。在想象中,这个喜马拉雅山的山坳当中隐藏的国家好像藏着无数的侠客.后来看金庸小说,一直遗憾老先生当年为什么不写个锡金的派别...
但如今,这个国家已从世界版图上消失了。以后的孩子如果想看到锡金这个地名的话,只能去找印度地图了…美丽的锡金曾经的锡金王国,有这样的资料:
锡金
别称:山顶之国
人口:54万
面积:7096平方公里
首都:甘托克(Gangtok)
民族:尼泊尔族、锡金族和雷布查族等。
宗教:喇嘛教,少数信奉印度教。
语言:英语为官方语言,通用锡金语和尼泊尔语。
货币:印度卢比在资料上可以看出这个曾经存在几百年的国家和西藏的密切关系。事实上,它也确实在很长时间上是中国附属国的附属国。但在近代史当中,它一步步的被英帝国蚕食,后来又一步步的被印度侵吞。直到现在终于成为印度的一个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国家在干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过程吧。1:政教合一的藩国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北接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南临孟加拉平原,东西两侧分别是不丹和尼泊尔。是从恒河平原通往西藏乃至中国内地的最好通道,在中锡边境东段的亚东(属于中国)是印藏贸易的重要口岸,也是历代达赖喇嘛在遇到重大政治危机时首要的避难所。这也可以看出锡金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十七世纪,在喜马拉雅山麓建立了两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不丹和锡金。其中,锡金信奉藏传佛教的红教。一六四二年蓬楚格纳.穆加尔建立了纳穆加尔王朝,自称法王,从此统治锡金达三百多年,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王室流亡海外。蓬楚格是来自西藏康巴地区的普提亚贵族,他在红教(宁玛派)传教士的帮助下率领族人征服了锡金土著势力,仿照西藏政治制度,建立国王主持下的十二人政事会议,全国建立十二个宗,由宗本统治。基本上,这个松散的联邦的统治权属于当时的贵族喇嘛。他们的统治力量主要来源于西藏。他们也就顺利成章的成为了西藏的附属国。
当时,在其东面的当地土著信奉藏传佛教的白教一支,建立了更为强大的不丹。不丹在一开始经常和西藏发生冲突,也时不时地来欺负锡金。但后来随着不丹自己北部的政治冲突和内乱,加上西藏力量的干涉。他们也终于承认了西藏的宗主地位。并把大清帝国作为自己的宗主国。从此,不丹和锡金都成为了中国的藩属。一七OO年纳穆加尔王朝第二代国王去世,锡金统治阶级内部为了争夺王位,发生了旷日持久的内乱,从而为外敌创 造了可乘之机,首先发难的便是他们的强邻尼泊尔。尼泊尔主要是廓尔喀人。他们是蒙古人的后裔,他们在元帝国灭亡以后经中亚辗转来到尼泊尔建立了廓尔喀公国。当时的尼泊尔谷地存在着多达四十多个的小部落式国家。这些小国很快就被廓尔喀人逐个击破,一七六八年廓尔喀统一尼泊尔,定都加德满都。由于蒙古后裔天生的扩张性格。他们早就把锡金和不丹当作了自己的猎物。一七八八年尼锡战争爆发,尼泊尔军队入侵锡金,攻占首都拉达孜并占领锡金全境,锡金国王越境逃亡到西藏,在春丕谷避难,作为宗主的达赖喇嘛将此地赐给他使用,这也就是后来的亚东。贪婪的尼泊尔军队没有停止自己的侵略步伐。他们继续向西藏推进,一路如入无人之境,一度占领了整个后藏,并洗劫班禅喇嘛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迫使达赖与班禅向清政府请求援军。当时的清帝国皇帝乾隆大怒,先后两次用兵,最后由福康安和海兰察统率清军于一七九一年将廓尔喀人全部逐出了西藏,并越境追击至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城郊。尼泊尔军队无奈只好投降,从此尼泊尔也成为中国的藩属。
在这场战争中受影响最大的是锡金。由于自己实力太弱。在战后领土划分中又被不丹和尼泊尔强行割去不少。只剩下了提斯塔河上游的一小块地方。这大致相当于现在锡金的领土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就是美联邦成立后不久,英帝国实力有所削弱的时期。一七九三年锡金新国王楚格普德开始重整这个国土破碎、内忧外患不断的国家的时候.大英帝国此时打赢了第三次迈索尔战争,控制了整个南印度,他们的殖民主义者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所有喜马拉雅南麓的小国家。云塔山谷2:大英帝国的入侵我们知道,16,17世纪属于西班牙和葡萄牙。当时的一位教皇曾经发过一道御令:西班牙往西,葡萄牙往东。所以后来的印度洋地区基本上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虽然当时的莫卧儿王朝实力很强大,这让葡萄牙并没有占到多大便宜。但基本上欧洲国家还是葡萄牙荷兰法国在这里进行争夺控制权。但后来随着大英帝国的崛起。他们的势力逐渐超过了葡萄牙,荷兰以及法国。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在同葡萄牙、荷兰以及法国在印度次大陆的激烈竞争中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1763年英法第三次卡尔纳提克战争结束后,英国成为印度的唯一殖民强国。当时的南亚最强大的政权莫卧儿王朝已经衰落。帝国处于分崩离析,诸侯割据的状态。东印度公司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一一把他们击败。并把其他欧洲国家赶出了南亚次大陆。截止到一八O五年底,东印度公司已经控制了除旁遮普和信德以外几乎全部印度领土,下一步自然而然就该轮到喜马拉雅国家了。一八一四年十一月英国东印度公司向尼泊尔宣战,英尼战争爆发。东印度公司利用锡金希望收复失去的国土的愿望开始和锡金联系。他们向锡金国王楚格普德保证公司将支持锡金收复被尼泊尔侵占的土地,并在未来的英尼条约中保护锡金的独立。楚格普德极其爽快地与英国人结成同盟,并主动提出帮助英国人开辟通往拉萨的通道。英尼战争最后在锡金的支持下最终以东印度公司取胜而告终。但锡金收复失地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战后他们的土地被东印度公司占有了。但由于据理力争,东印度公司和楚格普德国王于一八一七年签订了一个条约,即《提塔利亚条约》。条约归还了锡金部分领土,作为回报,条约要求锡金承认索果里条约中有关英尼锡三方关系的条款,英国获得锡金与尼泊尔之间争端的裁判权,从而攫取了锡金的部分外交权力。更重要的是,英国人把提塔利亚条约视为打开锡金和西藏大门的开门咒。对于锡金来说,通过提塔利亚条约它收回了部分领土,与尼泊尔发生冲突的风险也大大降低;东侧的恶邻不丹则刚刚被东印度公司修理过,失去了长期控制的比哈尔,一时处于颓势;南面的东印度公司看起来既像绅士又像侠士;北面的宗主国西藏则继续对锡金国王恩宠有加,把热日宗的一片草场供其放牧,并委任他代办热日宗营官事。外部威胁看似没有了。像一切集权制国家一样,在没有外部威胁的时候内部就开始互相争斗了。锡金统治阶级中的两族贵族围绕政权展开了剧烈的争斗。一八二六年争端全面激化,以滕伊克门楚为首的普提亚贵族在老国王楚格普德默许下屠杀了国王的雷布查族舅舅——当时担任首相的昌竺克博莱克全家,他的侄儿克拉特格鲁普率八百多雷布查人逃往尼泊尔避祸,与廓尔喀武士勾结不断袭扰锡金边境。锡金统治阶级没有办法,只好请求东印度公司干预。这也是典型的引狼入室。中国历史上这类事情数不胜数。东印度公司果然大喜过望,他们立即向锡金王权提出了要求并顺利地得到了一块地方:尼锡边境上的一个小山村——大吉岭。这个地方不大,但如果打通大吉岭到亚东之间的通道,东印度公司即可把货物从加尔各答一路畅通无阻地输入西藏而无须经过转口贸易。他们的目标还是西藏。到现在为止,锡金的利用价值几乎已经全部被东印度公司得到了。他们基本上已经被英帝国所控制。3:东印度公司的完全占领:由于在后来的交往中锡金政权逐渐看清东印度公司的贪婪本质。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矛盾最终激化的结果就是战争。当时东印度公司派驻大吉岭的一位专员坎贝尔。由于在大吉岭事实的经济政策影响到了锡金政权的经济发展。逼得锡金政权开始实施贸易禁运。这让坎贝尔十分恼火。便对锡金国王施以压力,他用尼泊尔来威胁锡金。迫使锡金政权妥协。后来又在另外一桩领土纠纷中支持了尼泊尔导致锡金政权大为不满。再后来,坎贝尔又几次触努锡金政权。终于导致了当时的一位锡金首相大发雷霆,他下令巴坎贝尔抓了起来。虽然抓人事件主要是因为坎贝尔的莽撞造成的。但侵略者从来都是霸道不讲理的。他们利用这次事件于1850年出兵侵占了包括提斯塔河和特莱区在内大约六百四十平方公里的领土,并迫使反英的首相同康引咎辞职。但这种恶劣的行径也激起了锡金政权的反抗。一八六O年十一月,一支英军小部队在看贝尔率领下入侵锡金,但遭到了失败。这让大英帝国大丢面子。他们于一八六一年二月大举入侵锡金,顺利地占领锡金首庭姆隆,迫使锡金国王在三月二十八日同英印政府签订了一个新条约。这项新条约的条款最终使英国事实上控制了锡金的内政外交,西藏只在名义上还保有对锡金的宗主权。这很像希姆拉会议后的西藏:名义上英国承认中国是西藏的宗主国,但实际上英国自己才是真正的宗主国。在英国开始统治锡金以前,他们就竭力削弱西藏对锡金的影响,他们限制锡金国王去春丕谷居住。那里是达赖喇嘛赐予锡金国王的领地,也是锡金政权与西藏政府交流的地方。限制国王去春丕谷也就是限制锡金和西藏之间的交往。但英国并不打算就此罢手。他们的目标一直都是西藏。
一八六O年战争的另一个结果是英国人扶植了亲英的政权。他们允许大批尼泊尔人移居锡金,数量上很快超过了当地人,从而为瓦解锡金国王的权力基础埋下了隐患,后来的事实证明,外来移民是锡金亡国的根本原因。4:成为英帝国土邦:喜马拉亚南麓诸多国家历史上大多数与中国或者中国藩属的西藏的属国。但在十九世纪大英帝国强大力量的攻击下,他们就如多米诺骨牌般纷纷沦入英国的殖民地:尼泊尔,阿萨姆,拉达克、锡金、不丹、缅甸无一例外。或许如果没有喜马拉雅山作为屏障以及当时地缘政治的牵制,西藏也会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帝国为了打通通向西藏的重要关口亚东并拓展对中亚的贸易。开始对锡金政权加以控制。一八八一年从阿萨姆的西里古里到大吉岭的铁路通车,从西藏边境口岸亚东到加尔各答的路程缩短到一周,英国人完全接管锡金并全面控制这一商道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与此同时,英国人精心策划的鼓励大量外来移民以削弱锡金政权基础的阴谋开始奏效,黑瘦矮小的尼泊尔人数量很快超过了锡金本地人。双方终于在一八八一年爆发了大规模冲突。这场冲突极大地削弱了锡金政权的统治力,并让东印度公司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当时锡金国王终于又被激怒。一八八六年他与清政府官员在春丕谷召开会议,表示忠于清政府及西藏地方政府,并希望他们帮助他将英国人赶出锡金。该年年底,西藏政府在隆吐山设立军事关卡,开始对英人布防,英国人则宣称隆吐山属于锡金,并宣称西藏军队侵占了锡金领土。虽然锡金国王自己承认这是西藏领土,西藏政府在此驻军征税,只是让他使用这片土地而已。但英国人一定要坚持它是锡金领土并把它作为了挑起冲突的借口。在这次事件的诱导下,英国人再次武装侵犯锡金,囚禁并流放了锡金国王图托布,解散锡金政府,流放了所有反对英国殖民者入侵的亲藏分子并在一八八八年开始入侵西藏领土隆吐山,第一次英藏战争打响。西藏政府与当时的大清朝驻藏大臣文硕均积极备战,但毕竟力量悬殊藏军失败,清政府将文硕革职后,改派懦弱无能的升泰为新任驻藏大臣,前往亚东与英人谈判。一八九O年三月十七日,升泰与印度总督兰斯栋勋爵在加尔各答签订《中印会议藏印专条》。清政府承认锡金由英国保护管理,认可其内政外交均应由英国人经办。这个条约彻底剥夺了西藏对锡金的宗主权,从此锡金被纳入英印帝国,成为英王最高权力下的土邦。并在后来英帝国侵略西藏中作了一条顺畅的通道。锡金国王图托布于一八九五年从流放地黯然返京后成了名副其实的傀儡。王权的继承人也通过英国设在印度的总督控制。一九一五年国王塔西继位后,在锡金建立柴明达尔制度,亦即印度传统的王公土地世袭制度,锡金的经济制度进一步印度化。5:被英国人抛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印度爆发了独立运动。圣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结果是英印政府提出了《印度政府法草案》。这个法案虽然并没有得到印度由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控制三分之二议席的印度立法会议的批准,但于一九三五年七月在英国议会通过并由英王批准。
锡金:静悄悄灭亡的国家
这个条约的重要性在于它和锡金有关:在这部《印度政府法》中,规定了锡金是印度帝国的一个土邦。锡金从西藏的藩属,到1861年事实上沦为英国的藩属,到一八九O年正式成为英帝国统治下的土邦,再到1935年在这部法典中成为印度帝国的一部分。这部《印度政府法》对锡金日后的归属具有重要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这部法典当时印度人是不承认的,但后来他们却以这部法典来确定锡金的归属。)一九四六年,在英国召开印度制宪会议前,这时锡金老国王塔西致信印度国务秘书劳伦斯(英国人),要求英国在确定锡金未来地位时要听取锡金代表陈述。他指出虽然1935年印度政府法规定锡金是印度帝国的一个土邦,但事实上锡金与印度的联系十分松散,在政治、社会和宗教方面与西藏的联系更为密切,锡金人民认可达赖喇嘛为其精神领袖。他希望英国当局在听取锡金代表的诉状之前不应作出任何与锡金命运有关的决定。当时的蒙巴顿总督对此信的答复是承诺锡金国王:在内阁使团提交的土邦问题备忘录中将会给出答案。但最终备忘录上仍然把锡金作为普通土邦看待,并没有提到任何特殊性。事实上英国人对锡金独立的态度一点也不积极。在一封印度事务部秘书给锡金驻扎官霍金斯的通信中就认为锡金早已成为印度土邦,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像英王最高权力下别的土邦一样,就其未来政治地位同新成立的印度政府进行谈判加以解决。这根本上就说明了英国人对锡金的抛弃。在英国政府向印度民族政府进行权力移交之前,锡金国王向蒙巴顿的提交了一份备忘录,特别提到了一些关于锡金和印度关于领土方面的争议。但英国人并没有考虑一个弹丸之地的小土邦所提出的这些要求,而是这些问题和要求抛给给未来的印度政府。这些殖民国家不负责任和只考虑自身利益的嘴脸暴露无遗。一九四七年一月,锡金未来的地位问题提交到印度立宪会议讨论,当年七月十六日,也就是距离英王终止其对印度最高权力不满一个月以前,锡金王储与英印政府代表团就锡金问题举行会谈,要求印度承认锡金地缘政治的特殊性,并承认锡金独立。但英国人一方面继续重弹承认锡金的地位不同于其他土邦、没有加入印度联邦的义务的老调,一方面又要求锡金和印度达成一个有关防御、外务及交通的协定。七月二十五日,蒙巴顿勋爵明确指示锡金驻扎官霍金斯通知锡金国王:为了印度和锡金的利益,锡金和印度的政治关系处于德里外交部控制下;并提出继续设置驻扎官,同时负责不丹、锡金和西藏事务。蒙巴顿竭力说明这样处置是对锡金特殊地位认可的最好保证。锡金多次拒绝但没有任何结果。八月十五日英王对锡金的最高权力解除,但锡金并未获得独立。虽然锡金反复声明自己同印度无关,希望脱离印度独立,但英国人却把它交给印度人处理,这使锡金的命运完全被印度人掌握。6:印度独立后对锡金的控制印度完全独立后,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曾经这样设想印度国家的未来:“我个人对(印度国家)未来远景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认为将会建立一个联邦,其中包括中国、印度、缅甸、锡金、阿富汗与其他国家。”(尼赫鲁自传)当然,这样的设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后来他又把“大印度联邦”定格于“在印度洋地区、从东南亚一直到中亚、西亚,印度必定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中心”。他为所谓“大印度联邦”设计出的理想边界是: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和阿萨姆作为印度的防务内线,把西藏作为缓冲国纳入印度势力范围,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阿伊达线作为中印边界、印缅边界至杜兰线之间作为印度的安全圈。
这条边界线也是很荒谬的。但不管怎么样设计。都可以看得出来。他根本就没把喜马拉雅山麓几个小国家当作国家。在他看来:“小的民族国家注定要灭亡的,它可以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区苟延残喘,但不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不但是想法,后来印度也是试图这样做的。在后来印度扶持的仿效印度国大党成立的锡金国大党就发起了旨在推翻国王的"不合作运动",抵制国王、成立政府。这当然遭到了国王的强烈反对,印度趁机以"防止动乱和流血"为由,派兵进驻锡金,这同印军不久前空降克什米尔首府斯里纳加“保护”那里的治安从而引发第一次印巴战争可谓如出一辙。不过羽翼未丰的印度政府毕竟不敢把锡金一口吃掉,因此选择了逐步蚕食锡金的主权。一九五O年十二月五日印度政府同锡金签订了《印度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锡金的内政外交大权完全被印度控制。7:被印度完全吞并被印度实际控制权利的锡金政权也并非完全没有反抗。上世纪七十年代,锡金王储帕尔顿的西藏裔王妃去世以后。他娶了一位出身名门年仅二十二岁的美国女子库克续弦,做了美国女婿。这桩新闻被国际媒体报道,锡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锡金群众也开始爆发独立运动。在老国王逝世以后,帕尔顿继位。一九六八年首都就爆发了反印游行。但随着一九七一年印度出兵东巴扶植起孟加拉国的成功,以及对中印边界东段和阿萨姆地区大量移民的顺利实施,印度政府的态度开始强硬起来。面对锡金的独立运动形势,羽翼渐丰的印度政府开始解决锡金问题了。一九七三年四月,印度指使锡金的亲印政党上街示威,然后乘机出兵锡金。他们对锡金实行军事占领,软禁了锡金国王帕尔顿。第二年九月锡金成为印度的“副邦”。四月十日,被外来移民控制并得到印度支持的的“锡金议会”决定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至此,印度完成了对锡金的完全吞并。8:国际社会的态度:在锡金被完全吞并的过程中英国人起了很坏的作用。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装聋作哑。虽然帕尔顿国王是美国人的女婿并流亡美国。而且后来他的儿子旺楚也在美国登基并宣布印度吞并锡金是非法的。但美国并没理睬。也没有对印度加任何压力。而欧美其他国家对锡金也根本没有任何兴趣。所以在印度吞并锡金的过程中国际社会一片平静。这和西方社会对西藏和新疆以及台湾的态度完全不同。我想这其中的原因也是不言自明的。无非是西方社会一直仇视社会主义国家的心理在起作用。但中国政府由于考虑到锡金和西藏的关系,以及和印度政府的关系问题。所以并不承认印度政府的决定。这也是中国一直把锡金当作一个国家的原因。在我们国家21世纪前的地图中一直有锡金的名称和疆域。但随着国际社会局势发展的变迁。以及国家利益的要求,中国在近几年一直在考虑和印度政府缓和关系。中印之间的边界问题一直是两国悬而未决的问题。在二零零三年,中国政府也悄没声的把锡金的名字从外交部网站中国家名单中撤掉了。二零零五年四月十二日,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访问印度回来以后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众所周知,锡金问题已经不再成为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问题,这是两国领导人的共识。”至此,最后一个支持锡金的大国也正式把锡金放弃。锡金灭亡了。9:题外话:我一直认为,在中国的地缘关系中,北边有一只熊,东边有一头猪,而南边有一头大象。这三个国家在历史上都具有强烈的扩张野心。不管国际关系如何变幻。也不管有时候相互之间关系看起来是多么亲密。他们都不会和中国成为真正的朋友。不信的话,去看看他们的军力布置态势就明白了。我们中国人历史上有很多的藩属国。但几乎都是对方的主动投靠。中国人基本上都可以随时把他们兼并过来,但在任何时代都没有这样做。这其中有传统文化的原因。也和中国人历史自负感有关。当然,元朝例外,那不是我们民族的朝代更替。而是被异族入侵造成的。这一点只要有历史智慧的人都明白。不信去蒙古国看看成吉思汗的地位就知道了。我有时候想,如果当初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人成功的话。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裕仁天皇呢?---看看台湾人就知道了。我们如果有真正的爱国精神。就应该明白,在思想上真正确立民族意识才是最重要的。盲目自大和满足在自己五千年文化史的象牙塔中只会让我们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吃亏。仔细掰着手指头算一下,我们五千年文化是到底有什么呢?
民族自强不是一句空话。它要求我们所有中华民族的子民在任何时候都要脚踏实地。客观思考历史和现实,要具有思想智慧。不迷信,不糊涂,辨明敌友,看出国家的问题。努力的去解决。认真地去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中华民族真正的强大起来。
锡金灭亡了。我很怀念它...
2006.8.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86289.html

更多阅读

中考长效热点专题: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1、政策

丹麦:一个近乎完美的国家图文

“童话之国”丹麦,一个清廉之风扑面的美丽的北欧国家。它的廉政建设举世公认,腐败现象趋向于零,几近绝迹。这是一个没有穷人,近乎完美的国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同世界”竟在这雪地的国度里实现。哥伦比亚大学日前发布最新一

声明:《锡金:静悄悄灭亡的国家》为网友心碎志不可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