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期性看我为什么选择银行业一 为什么选择银行业

记得最初篇学经济学,都要讲一个小故事: 大致是说第一年,村子里的人都跑去种土豆(随意命名),一个老头看到那么多人种土豆,没有人种花生,于是他就去种花生。 到了秋收的时候,土豆供过于求,卖不掉,价贱,村民们苦不堪言。(要知道天天吃土豆也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可是村民却发现老头的花生卖得很好,于是第二年都改种花生。这时老头发现土豆没人种,又改种土豆。 …… 这个例子好像很熟悉,貌似那句“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是一个道理。但这个故事最初只是要讲供求关系,却也刚好折射了行业的周期性这个道理。 是的,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农业是周期性行业。农业的周期故事一年又一年简单地上演。这个最简单最原始的周期性行业,还可悲得没有技术壁垒,没有资金壁垒,没有准入门槛……所以每次看到CCTV2里那一张张经岁月肆意刻画的老脸,我也忍不住有点心酸。 题外话说多了。 最为典型的行业周期性,主要分两种: 一种是投资期长,建设期长,或产品的生产周期长而导致的周期性。例如房地产从买地开始算,到项目调研,到定位,到规划设计,到工程出图、招标、建设……最后预售证下来开始卖楼回款,平均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行业内速度最快的恒大,也需要八至九个月。再例如:一个钢铁厂的建设,建设周期也很长,而造船产业,则属于产品的生产周期长。 这一类周期性行业,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受周期的影响大。举例钢铁行业,当年06、07年钢铁行业如火如荼的时候,钢价从三千多涨到六千多,期间在钢铁厂工作是多么牛气啊。而这时,由于赚钱的示范效应,大把钢铁项目上马。到07年下半年,钢铁开始走下坡路,此时突然发现我国的钢铁是多么地供过于求,而新的钢铁项目还在源源不断的建设之中,更是雪上加霜。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个产业一旦中国夺得“世界第一”的称号,那么这个产业的辉煌也将迅速褪去,哪怕之前他是多么辉煌——它只不过在蚕食国内市场后,再出口蚕食国外的市场,待到触及全世界的市场容量这个“顶”,终有一天掉头向下。因为世界的平均经济发展速度,我没记错的话是2%~3%。 这里可以看看集装箱(中集集团)、港口吊机(振华重工),都曾经有长达十年的高速增长和辉煌,然而一旦触顶,辉煌不再。你在这十多年辉煌中的任何一年,在那个光环下,你是看不到今天的景象的。同样的例子还发生在造船业,光伏产业。如今这些产业都处在寒冬之中,而寒冬有多长,谁也不知道。 这里补充说明一下,航运业是由于生产工具(船)的周期长而造成的。同时当然也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像这一类行业,如果一旦触碰到市场容量的总“顶”,也即意味着你必须通过杀掉其他竞争者,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时,那么这个寒冬对于你来说,不知道有多长,有多深,似乎永远也看不到头。有个词叫“冰河世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钢铁业。所以我不看好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而今年上半年这两家企业的增速似乎都开始急刹车,三一爆出的裁员门,也叫人倒吸一口冷气。另一种比较典型的周期行业,是受经济周期影响而造成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能力受经济周期影响。典型的有生产耐用品的行业。这一种周期行业要好过于刚刚提到的第一种。因为它遭遇周期,往往是跟随经济周期而动的。人们在经济不好的光景,自然捂紧了自己的钱袋子,减少耐用品的消费。耐用品包括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电,也包括房子、汽车等。凡是买回去能用好几年的,都属于耐用品。而这一类甚至还包括餐馆。吃顿饭当然不需花上好几年,但是如果多看新闻就知道,08次贷危机以及现在欧债危机,当地的人民都大大减少了下餐馆的次数,而改为自己回家做饭。原因很简单:“省钱”。别小看,很多餐馆破产呢!在经济低谷期,企业的行动也跟人一样。企业面临不断收缩的市场需求,为了获得竞争力,也为了满足消费能力不断减弱的消费者,不得不减少成本,收缩开支。这样也就导致第一,压缩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办公成本、渠道成本、运输成本等,如此将危机进一步向上游及其他企业传导;第二,裁员,这样更加使得市场上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减弱(丢掉工作的可能性,也使得人们捂紧钱袋子),从而进一步减少市场消费能力。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汽车行业,他既是投资期长,生产线建设周期长,而生产的产品又是耐用品。我国的汽车行业在09年产销量已经世界第一(经济危机是帮了忙的),而国内的汽车产销量今年才开始减速。汽车的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汽车发展的方向有点像房地产——房地产一直是从一线城市往二线城市发展,往三线城市发展,往四线城市发展……总之往房价低的,买得起房的地方走。而汽车的发展空间也是面向大众化的10万以内车型发展最快,消费领域也是往中小型城市,以后再往县城走。我同样也不看好汽车行业。汽车行业来说,最大的空间在于出口量极少,国内生产的汽车都在国内消化了,往国外拓展还有很大空间。而最大的劣势就是核心技术的缺失。但随着“消费升级”,10万以内车型的汽车厂家,空间还是很大的。目前小城市、县城对此类产品的需求增长非常快。
从周期性看我为什么选择银行业(一) 为什么选择银行业
我的观点,不投入强周期行业!如果你要投资强周期性行业(特别是我刚说的第一种),第一你要对行业非常了解,第二还必须对市场非常了解。而在行业周期顶峰时,大家往往都头脑发热,一片乐观,甚至不管分析的数据,还是得出的结果,都告诉你:“great!”。事实上即使是学者、专家,也很难预料行业拐点,就像无法预测股市拐点一样。始于07年10月房地产顶点,只有万科是事先察觉的,其他房地产企业直到08年3、4月才陆续察觉。而之前的所谓专家学者一年接一年地抛出的房地产拐点论、崩盘论,没有一个将时间预测准确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日本,当时房地产“繁荣”时,所有的人都相信房价只会涨不会跌的“神话”,又有谁会想到接下来是20多年的萧条呢?
再回到本文一开头的故事:行业赚钱——大家眼红——资本纷纷介入——建设周期长——行业继续红火,新建项目也如火如荼——危机浮现——新项目陆续投产——供过于求——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饱和——市场真的饱和,没需求啊!——冰河世纪——产能淘汰,资本退出——陆续退出——供求平衡,达到社会平均收益率—— 这时会出现两种情况:情况一:投资成本高,资本退出困难,退出损失巨大。如果是这样,那么产业甚至会在达到社会平均收益率前,资本就停止退出。这样,这个行业就会一直停顿在不温不火,勉强生计的状态。 友情赠送:某个行业繁荣时赚钱效应越大,投入成本越高,建设周期越长,那么该行业走出冰谷的时间也越长。因为赚钱效应越大,吸引越多的竞争资本介入;投入成本越高,那么撤出的难度越大,在行业景气度下降时,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错下去;建设周期越长,那么靠建设周期“暂时阻挡”的竞争者也就越多。如果要问走出冰谷需要多长时间,那么至少它本身的投资或建设周期是一个参考值。很不幸造船的周期是很长很长很长的。情况二:投资成本低,撤离简单,退出的损失较小。如果是这样,那么行业会周而复始地进入下一个周期,就这样一个周期接一个周期下去。就像前文讲的“种土豆”。 注意:要区分行业周期和经济周期,行业周期可能造成经济周期,经济周期也会影响行业周期的形成,但二者又是相对独立的。即使白菜、土豆、鸡蛋都卖得火热,但花生不一定哦! 举例如汽车:因为他还受产品为耐用品的影响,所以在产业周期的同时,受经济周期影响也比较大。 那么,如何能避免掉进周期性陷阱呢? 下节分解——不是所有“消费”概念,都是“可口可乐”,不是所有“周期”行业,都像银行这么幸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86408.html

更多阅读

我为什么不喜欢英语? 孩子不喜欢英语怎么办

今天在办公室等待上晚课,向秋静(一个学生)问了我一个问题:“余老师,你是不是不喜欢英语?”感觉问题很突兀,只好模棱两个地回答:“没有呀,我哪有讨厌英语?”“那每次你进教室看到我们在读英语,表情不对头。”向秋静看着我的眼睛静静地说。我搪塞

《假如我是真的》:一出未曾“公演”已被禁的话剧

《假如我是真的》:一出未曾“公演”已被禁的话剧来源:南方都市报1979年首演的话剧版《假如我是真的》沙叶新近照。摄影本报记者黄长怡电影版《假如我是真的》剧照。谭咏麟主演3月底,记者在上海见到了沙叶新。他刚刚从香港讲课

我为什么选择温尼伯 加拿大温尼伯现在温度

商业和投资移民转发我为什么选择温尼伯????本来没有想到要移民,当时还正在一个四季如春,眼光明媚的地方享受着小生意者的最高境界: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得手发软.根本没有想到加拿大什么事.突然有一天,想出去看看,正好有个朋友来看

声明:《从周期性看我为什么选择银行业一 为什么选择银行业》为网友表生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