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那些人那些事 那些人那些事歌词

观·万象

芦山那些人那些事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芦山工作站志愿者

北京咨询师俱乐部婚姻家庭咨询师曾考拉

编者的话

“4·20”芦山地震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灾后心理援助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在芦山地震灾区建立了中科院心理援助芦山工作站、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援助隆兴中心校工作站、龙门乡中心校工作站和芦山县先锋社区工作站,通过在学校培养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展心理创伤团体小组治疗、开辟儿童天地,在社区组织儿童绘画治疗、社区电影治疗、社区“心灵茶社”支持互动等诸多社会工作,致力于恢复和提升地震灾区学生、教师和受灾群众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作者曾考拉是北京第一批心理援助专业志愿者一行三人中的一位。两个月的灾后心理援助和辅导,所见所闻、感同身受,让她回到北京后心绪依然久久不平静……本版编辑特邀请她记录下那段难忘的生活,并此祝福灾区中自强不息的每家、每户、每人……

司机老王

芦山地震第七天,我们一行三人从北京起飞前往四川成都。在当日首班航班上,全体乘客与全国人民一道为灾区逝者默哀三分钟,我的心登时有了进军灾区的紧迫感。我们按计划到达成都,此时灾区已实施严格的车辆管制,需乘当地公共交通转车雅安至芦山。中科院成都分院的司机老王自从灾情发生,就一直在成都至雅安的路线上来回奔跑,有时晚上睡车上,有时回家换了衣服就走,他坚持到双流机场接送我们去雅安,一路奔波。仅有的提供餐食的地方,是成都至雅安中途的服务区,服务区没有热饭菜,一碗凉粉打发了中餐,便马不停蹄抵达雅安旅游汽车站,老王说了句:“我只能送你们到这里了。”便匆匆地离开了。

回乡者

等了很长时间,终于上了去芦山的小型中巴。汽车不允许超载,但随身所带的装备、器材、箱子和背包还是把我团团围在了座位上。邻窗坐的一位青年眼睛一直盯着窗外,沉思状,让人不忍打扰。我一直在调整自己与行李的位置,抱着包包,一只脚放在箱子上,一只脚挤在箱子与座位间。他扭过头来,问了句:“你是志愿者吧?!”我说:“是”。他二话没说,把我的箱子放在他座位前,脚缩在箱子上侧倒着,拿来我的包包放在脚上,像守着自己的行李一样。我表示出不妥,他也不说话,只紧紧地抱着我的包包不放。

我问:“本地人吧?”他回:“是的,在江苏打工。震后一直想回来,路没通。”我问:“家在哪里?”他答:“龙门。”我又问:“还好吧?”他说:“父母还好,房子不行了。要谢谢你们!”我说:“家人安全是最好的,你回家看望他们,家人会很高兴。”

一路上,也没再多说话。我们各怀心事,他盼望快点回家见到家人;我期待我在芦山的工作可以尽到绵薄之力。

到芦山,他卸下我的行李迅速放到路边,我说“谢谢”时,他已经钻回到了车上。

志愿者小方

抵达芦山来接我们进工作站的小方,一直在北川站坚持做志愿者工作。第一眼看上去像弱弱的文艺男青年的他,把心扎在灾后心理援助志愿者工作中,一干就是三年。灾情第二天他受命与其他几位老师来到了芦山,与地方各级部门协调开始前期艰苦的建站等保障工作,启动灾后心理援助。在后来开学第一课的照片中,我看到他展开双臂、带领孩子们游戏的瞬间,像展翅翱翔的雄鹰。接我们进站的第二天,他离开芦山回到了北川工作站。

老伯伯

进村进组走访,是我们最基层也最基础的工作。

先锋村上后头组在姜维路尽头的后山,

虽有当地志愿者随行,语言不是问题,但村民的情况与村居的分布我们不能完全掌握。进村后,一直有位老伯伯叼着一根烟袋跟在我们身后,与我们不很近,但也不远离。我们站在分岔路口打量时,他就微微笑着喊话:“上面有两户人家。”村里养狗是常事,我们走近一间民居前的帐篷,忠诚的狗狗就开始大叫,老伯伯即刻跑上前训狗:“走开!走开!”并用烟袋把狗支开。有一间帐篷里没人,但可以清楚看见帐篷外小婴儿的衣服、尿布挂在竹椅上,人应该没走远。老伯伯招呼我们:“等一下,我去喊他们。”不出五分钟,老伯伯带着一对怀抱孩子的年轻夫妻出现在乡间小路上。直到我们全部完成走访,老伯伯还站在村头目送我们下山……

骆奶奶

芦山地震的特点是房屋外观很好,但里面损坏严重。村民们都住进了帐篷。我们走访到村的时候,村民们会主动上前,跟我们聊他们的故事,助我们了解本村的受灾情况、提供线索。龙门乡的骆奶奶没有在我们中间坐下,她来到我身边扯我衣袖,坚持让我去看看她家的房屋。

骆奶奶家的房屋在另一栋倒塌房屋的后面。她家原是个两层楼的房子,现在能看到的只剩一堵墙了。看着倒塌的房子骆奶奶很伤心:“我70多岁了,从没经历过大灾难,这次是最大的。”我问奶奶:“您现在有什么难处?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奶奶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知道房子要再建起来不是一时的事。我们听政府的安排,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解放军对我们的帮助。姑娘,我想给你们下跪,真的谢谢你们!”说着立即往下蹲,我用全力托住骆奶奶双臂,拉住了她。我深深拥抱着奶奶,贴着她耳边告诉她:“全国人民关心灾区,就是为了看到灾区人民生活早日恢复正常。有些困难我们自己克服,有些困难政府和全国人民帮助我们克服,大家的生活一定要好起来。其实大家也感谢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积极生产自救。我们一起加油!”

中学生志愿者

小何是一名中学生,我们走访到小何家时临近中午,她还在帐篷里睡觉。家人告诉我们,她在地震时被困二楼,受到惊吓,现在不想去上学,也不出门与外界接触。向站里汇报情况后,我们着手关注这名学生。第二次进村时,她参与我们在村里的走访,帮助我们做向导和翻译;后来,她进工作站帮助我们做简单的装订工作;再后来,按当地教委政策,她在就近的板房学校借读;再再后来,她回到自己的学校……我清楚地记得,最初走访小何家时,与我同组的两名本地志愿者分别来自四川绵阳和西昌,他们是5·12汶川大地震的亲历者,五年前,他们是高中生。

留守儿童

9岁的小万和弟弟小强在隆兴中心校小学读书,父母在成都打工,他们姐弟和爷爷奶奶住一起。地震发生时,爷爷奶奶下地去了,姐姐小万拖着还没睡醒的弟弟从晃动的屋里跑了出来,连鞋也没来得及穿。我问小万:“你如何判断是地震了?”她非常沉稳地回答:“五年前我经历过地震,我知道地震是怎样的。”邻居告诉我们,小万学习成绩很好。震后第二天,父母火急火燎从成都返乡,连夜从雅安走路赶回芦山,看到安全的孩子像如获至宝一样,心情复杂地大哭。第三天,妈妈给小强洗脚,小强喊痛,妈妈抬起小强的脚底一看,一根小钉扎在了小强的脚板肉里,他这几天在田埂间到处奔跑,竟没感觉到痛!说起自己的孩子,妈妈哽咽了:“打工再苦再累,我以后也一定把孩子带在身边。”

老乡

芦山县隆兴中心校有我们的心理援助工作站,每天工作完成之后,我们需要搭乘公共汽车返回到芦山县城。一日我们出了学校,正预备过马路,一辆急速的摩托车向我们冲过来……司机打了个急转弯,摩托车重重地摔在我们面前。司机老乡本能地爬起来,一只手握着另一只手,双膝曲着,四肢向身体内紧缩,表情痛苦。我看到老乡的左手大拇指一块皮破了,血慢慢地渗出来;左脚膝盖处的裤子蹭了一个洞。我们问:“要不要去医院?”“去前面的临时医院检查一下吧。”“要不要通知您的家人?”他只说:“你们是回芦山吧?”同时招手叫停了一辆从龙门开往芦山的公共汽车,告诉司机:“她们是志愿者,回芦山,你载上她们。”汽车启动时,我在后窗看到老乡多次尝试扶起摩托车,但没能扶起来……

人民子弟兵

一日,隆兴中心校对面来了位白发老人乞丐,他放下肩挑的两个麻袋,坐在地上吃起了方便面。这时有两个身着迷彩服的人民子弟兵打此路过,手中持有文件袋,还有未曾吃的早餐粽子各一枚。看到街边的乞丐,他们俩上前,蹲下,与乞丐寒暄。我看见他们把手中的粽子一叶叶剥开,放入老人碗里,看着老人一口口吃起来,他们才匆匆离开。

王教授

中科院王教授的“暴力沟通理论”流传甚广。但你可别以为他是个狠角色。在工作站,王教授除了做好本职,还为自己另加了一份工作:每天为志愿者们做饭。前期阶段菜市场还没恢复,八宝粥、方便面、火腿等被王教授做出了意外的美味。后来当地集市和生活逐渐恢复,有了开张的铺子,早晨出门前和下班回来后,总能吃到王教授做好的热气腾腾的食物。一日我早起,看到炉上熬着粥,客厅没开灯,王教授在桌前打开的电脑前敲字……

父母之道

培养孩子思考的能力

乔剑

珮嘉:你好!

上次你来信说,安妮在纽约的中学要求一周要应付老师交代的数篇小论文,这对她确实很难,毕竟安妮在国内几年的学习一向是以老师灌输为主要形式的。我记得巴顿老师在家长会上也曾说过:“中国的孩子很会念书,但不擅长思考。”因此,你在家里还要额外付出些努力,帮孩子补上这一课。我这里正好有个真实的例子,是这周末发生在琳达身上的事,讲给你,可能比教方法更直观些。

周末,琳达的学校安排他们负责接待来自韩国的高中男孩儿。学校的要求是让中国的学生带韩国的学生参观北京城中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场所。于是,三个中国孩子便带着四个韩国学生到了国家博物馆。参观不到五分钟,除了一个韩国学生去听中国孩子的讲解,其余的三个都流露出很不耐烦的情绪,并提出了要去娱乐场所的要求。最让中国孩子猝不及防的是,韩国学生要以民主投票的形式通过离开博物馆的方案。结果,三个中国孩子就这样,被“民主”地带到了某商城的娱乐场所。晚上,我去接琳达的时候,她居然委屈地掉泪了。我问她原委,琳达说,没想到当时举手表决的时候,只有她一票是参观博物馆,关键时刻,连那个原本喜欢博物馆的中国同学也没和她站在一起。

两天后,等琳达平静下来,我向她提出,能否围绕着“你们为什么会被带出了博物馆?”这个议题讨论一下。听了我的提议,琳达觉得很神奇:是啊!本应是我们中方主导的接待活动,怎么半路上却把方向盘交给了人家呢?说到这儿,原本委屈的琳达也不禁摇头发笑。

请注意,这个当口便是我们父母对孩子进行“文化输出”最好的时机。利用这个机会,我向琳达介绍了当年韩国与我们在端午节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存在分歧的风波;描述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百姓举国捐金救国的现象,甚至还谈到了世界各国的各种政治体制形式,弱小民族的生存法则,跨文化差异等等一些孩子们鲜见的社会现象。口干舌燥的我私底下也很忐忑,那些对于成人都不太接触的理论探讨,一个小孩子到底能听懂多少呢?正在犯嘀咕的时候,只听琳达插嘴问我:“金首饰和金融危机有什么关系?”“民主难道不是最完美的体制吗?”读到这儿,你不觉得兴奋吗?这样的问题简直可以成为大学生的论文题了!

不过你也许会觉得,这样的讨论似乎有些像不着边际的闲扯,而这正是我要向你展示的妙处。这样的闲扯表面上看是偏离了我们所讨论的事情本身,但实际上却离孩子将来成人后要面对的世界更近。想想看,如果没有这样的闲扯做延伸,又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让孩子们真切地接触那些抽象的政治、经济、哲学的概念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在生活中找不到相应的概念,孩子们对书本的学习自然就不会产生主动思考的欲望,痛苦地去背书便是必然的结果。

此外,还有另一层含义我想表达给你:其实孩子们是不是善于思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他们随时随地的提醒和启发,而要做到这一点,师长本身有没有思考的习惯是我们首先要自问的。

再叙姐姐

家常滋味

暑天正是做酱时

鲍海英

酷暑来临,小狗热得直吐舌头。每年这个季节,我最爱吃的是酱,最常想起的是母亲做的酱。

母亲做酱花色很多,有蚕豆酱、黄豆酱、豌豆酱等。其中数蚕豆酱最好吃。

母亲做蚕豆酱时,先将蚕豆放入温水中浸泡,等到蚕豆吸饱水分之后,再一一剥去外壳。等把蚕豆皮都剥好了,母亲就会把蚕豆米收到一起,用清水反复淘洗,沥干后,放到蒸笼上蒸。母亲说,此时一定要把握好火候,不能蒸得太熟,也不能蒸得太生。

等蒸熟的蚕豆米凉下来,母亲就会用麦面拌匀,放在筐箩、筛子里面,摊匀,接着盖上高粱叶、艾草,或是麻叶,再挪进房屋的阴暗角落。这个时候,母亲告诫说,不仅筐箩筛子不能移动,连窗户和门也不能打开,更不许我们掀开叶子偷窥。做酱,似乎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等过了一周时间,母亲再去揭去盖在蚕豆米上的叶子,奇迹出现了,呈现在眼前的是绿茸茸的霉层,恰似生长在青石板上的青苔,好看极了。上了霉的蚕豆,或者是黄豆、豌豆,通称酱豆子。接下来的工序是,把发了霉的酱豆子拿到室外饱经日晒,晒透之后,再寻一个大热天的早晨,将烧开的水加盐放缸里凉透,把酱豆子放进去和匀,盖上玻璃,再放到太阳下暴晒成暗红色,油光光的。这个时候,母亲总是带着自豪的神情,用手一掀盖子,让带着鲜气的酱味扑面而来——母亲做的酱,滋味无穷。

爱家有方

为健康投点资

张忠全

退休后的老爸迷上了麻将,半年下来身体都熬垮了。老妈心疼,求他别再玩麻将了,老爸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了。老妈没辙,让我想办法劝老爸。

那天下班回家,一进门,我便从兜里掏出一张健身卡递给老爸:“我们单位隔壁开了家健身中心,这两天优惠,我帮您办了张卡。”老爸摇摇头,说不去。我忙装出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一脸惋惜,说:“唉,这卡老板肯定不给退的,这可是我半个月的工资啊!”老爸心疼我的钱,答应去健身中心看看。

第二天,我陪老爸来到健身中心,老爸左看右看,见没几个顾客比自己年龄大,便立刻打起了退堂鼓,求老板把卡退了。嘿嘿,老爸,估计到您会使这一招,我跟老板早就打好招呼了!所以,任凭老爸怎么央求,老板坚决拒绝退卡。

我抓紧添油加醋,劝老爸既来之则练之,“健身是全民运动,哪管年龄大小?人家毛主席73岁还横渡长江呢,您才60岁出头,上5楼都得歇两次,这差距……”我话没说完,老爸脸已经红到了脖子根儿,转身上了跑步机。我连忙跟上前去,帮他调好跑步机的速度。老爸“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一个多月我紧盯老爸锻炼的结果,是老爸的精气神明显好了许多,上下5楼再不费劲了。老妈看到老爸如此有效果,也想办张健身卡,可又分明舍不得钱。

我开导老妈,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有了好身体才能有更好的生活。其实办健身卡正是为了省钱,如果得了病,花销的钱会远远超过办健身卡的钱,而且会影响生活质量,说得老妈频频点头。当我表明我愿意掏钱为老妈办卡时,她连忙摆手,说我已经把话说到了点子上,使她意识到当初的观念是错误的、不积极的,为了锻炼身体换来健康,这个钱应该花,况且,这点投入并不影响家里的正常生活。

万类霜天竞自由,既然人类对健康如此渴求,那么,为健康投点资,何乐不为?

享·美事

食物的爱之旅

罗 颖

上周从四川彭州出差,跟我一起回来的,除了13个红肿的蚊子包,还有20个军屯锅盔。锅盔是特意让店家现做的,做好后装进行李箱直奔机场,几个小时以后回到家,锅盔还是温热的。马上取了一个放在平底锅上,不放油,小火煨着,不一会儿大料混合着花椒的香气在空中弥漫,锅盔也恢复了刚出锅时的口感,奔波一天后,一口松脆下去,舒坦极了。剩下的赶紧包好放进冰箱,准备带回家给爸妈尝尝。

当地随处可见的小吃,不值钱,也谈不上有多高的营养价值,为什么要千里迢迢的带回家?在我看来,再好的包装食品也比不上新鲜的、现做的食物吸引人,那是一种“无法复制”的珍贵感。但凡一个地方的特色食物,不是食材、配料是当地特有的,就是有一套特别的制作方法,即便你把所有原料都备齐,方法全掌握,只要换个地方,做出来的东西就会感觉不对劲,差点什么呢?也许是离开了当地的水、空气、温度、湿度?听上去很玄妙,细想起来还真是那么回事,不然怎么会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俗谚呢。

也正因为这份“不可复制 ”的价值,互送当地的特色食物也成为人们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印象最深的是藏族朋友拉杰送我的新鲜牦牛肉。几年前去西藏阿里采访,我坐在拉杰开的越野车上,拉杰话不多,但人善良朴实,开车胆大心细,坐他的车心里特别踏实。回京不久后接到拉杰的电话,他要陪亲戚到北京买车开回西藏,问我想带点什么,我说西藏的牦牛肉很好吃,拉杰毫不犹豫地说:“好,我给你带新鲜的牦牛肉”。那时正值寒冬,拉杰临走前一天买好了5斤牦牛肉冻起来,从拉萨到北京坐了四个小时飞机,到了北京的宾馆后,赶紧把牛肉吊在窗户外面等着我来取。那是我第一次在自己的家里吃到新鲜的牦牛肉,炖了一锅肉,又把剩下的做成了酱牛肉。这份情意我会永远牢记在心,感恩不尽。

今年端午节,我从朋友那里收到了四个粽子,别看数量少,得来可不容易。朋友家住珠海,那里的粽子很好吃,除了糯米之外,还加入了绿豆泥,里面的肉不仅入口即化,油也全部浸到米中,回味无穷。不过今年端午雨水多,不少店家因为粽叶不新鲜不做粽子了,朋友的父母冒雨跑遍了珠海,终于找到一家定做了一批,我想能够吃到这样的粽子真是自己的福气。

这些年我从朋友那里收到的和我送出去的新鲜食物还真不少,而恰好在我周围,如我一样贪嘴爱吃又不怕麻烦的人又很多,我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不仅自己吃美了,还要想方设法把美食带给自己在乎的人,而收到食物的人心里升起的那份感激之情,也是任何名贵的礼品无法替代的。此时的食物早已超越了充饥果腹的功用,在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中承载着满满的爱和情义。

房祖名成熟看待父母

记者 陈滨

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让人们对优越的“星二代”嗤之以鼻。房祖名也是名副其实的“星二代”,但是,他的戏越演越好,人也越变越成熟了,年轻人对他的好评甚至超越了他的老爸成龙。

房祖名现正在拍摄一部喜剧《了不起的周先生》,他演男主角酒店服务生周小跑。相识、相知、相恋,是周小跑和女高管“女追男”带着“笑果”的故事。房祖名特别喜欢自己演的这个不折不扣的现代小人物,因为在生活中,房祖名因为其比较特殊的“身份”,常常被人当成“大人物”,曾经“被关照得很严,像在一个笼子里”。戏里戏外的反差,让演了不少角色的房祖名有了不同的体会。

出道十年,逐渐成熟起来的房祖名已经能够正确看待那些“额外”的关照了。“是父母的光环带来的,我做我的。”这是房祖名一直持有的态度。

速描

理性温和自驭人生

因为父亲是成龙,母亲是林凤娇,房祖名一出现在演艺圈,各种不同的“眼光”就向他“照射”过来。聚“光”下,房祖名认为自己一直是一个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人。“我没有别人以为的那么多光环。”而这个定力靠的是妈妈的保护。身为“星二代”,却没有长在演艺圈,房祖名说,功劳是妈妈有意让我离开这些,在美国长大。爸爸的光环是在我进了演艺圈以后才“照”进来的。

房祖名认为自己的个性很像妈妈,很理性也很温和。刚出来当“公众人物”的时候,房祖名常常要不由得“讲述”父母,因为作为“星二代”,大家对他家庭的兴趣远远高于他本人,但是,每每碰上这样的情况,房祖名都很耐心地配合,有问必答,从没有烦恼过。“刚出道的那几年,好像所有采访都提我的家庭,我很理解,我都如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长大成人的过程,房祖名一直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所以房祖名也一直没有掩饰自己亲母亲疏父亲的心理,房祖名公开说过,林凤娇在他心中的排名永远是第一,至于爸爸可能排到第三四名,看他的心情而定,“被称为林凤娇的儿子,我感觉亲近。”而现在要房祖名再来重新看待父母,房祖名心里就有了一份岁月带来的沉淀,他说,看到父母一天天变老,特别是父亲成龙,看着他头上的白发,我心里就很感慨,父亲希望我能在演艺上有出息,他也作出了很多贡献。

虽然那个时候不常见到儿子,但成龙对儿子的要求一直很严格。又因为长时间不在家里,他们双方都感到过一种陌生。“我还在念书的时候,有时候爸爸回来,他总是讲家里这不行,那不对的,我和妈妈都希望他早点回香港去。”房祖名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也有了虚荣和叛逆,心里有了自己的小九九。“但是父亲不给我这份感受,有一次爸爸说去学校接我,我很惊讶,可是我都上中学了,他还跑去小学等我,当然等不到。”房祖名可以开车的年纪和众多年少青葱的小男人一样,酷爱好车。有这个条件的他却依然不能得到满足。“我特别喜欢好车,可爸爸根本不给我开,他手里有好几辆好车,可他明确规定,我不准动他的车子。有一次,爸爸不在家,我准备偷偷地开走他的车子,为了不被他发现挨骂,我事先用准备好的粗笔沿着他的车画好线,再把车开出去,在他回来之前,我再按照事先画好的印记,把车停好,他根本看不出来。”

现在回忆起和父亲这些“猫捉老鼠”式的生活,房祖名心里涌现的是一种幸福孩子的味道。

对父亲的“怨”,那个时候的房祖名是通过另一种方式表现的。他曾经在一次电视访问中说,“如果没有我,爸妈可能20多年前就离婚了,妈妈为我牺牲了很多。”而现在,尝试到了更多人生经历的房祖名谈起父母,则不再完全从个人的视角出发了,他说,做儿女的看父母亲的关系,其实常常是狭隘,自私的。父母能走在一起,不管多少年,自有他们在一起的理由,以前,我认为父母是因为有我才没有离婚,其实这是片面的,父母之间有自己的相处方式和价值观,一个男人能找到一个好老婆,是一辈子的幸事,我父亲非常幸运,他有我母亲,是他一辈子的福气。“我的父亲他一定这样想过。”

而对母亲林凤娇,房祖名的评价是坚强和了不起。“我母亲心里特别强大,哪个女人也不能和她比,母亲心里有悲哀的东西,但是她特别坚强。”

这就是不同。一些浅薄的“星二代”或炫耀,或跋扈,或拿着不是当理说,房祖名则是“太阳照常升起”,他没有因为有成龙趾高气扬,也没有因为有成龙而过度追求表现自己的独立,平平常常地接受安排,然后发展出自己的专长和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房祖名不仅能成熟看待父母,也有能力驾驭自己的人生了。

对话

我不愿意太复杂

记者:一碰到媒体就会问到你的父母,你烦不烦?

房祖名:我已经演了这么多年的戏了,大家现在也没什么好问的了,都问完了,现在问我演戏的问题多了,可能大家愿意接受我了,承认我了。

记者:做母亲的都爱唠叨孩子,你烦过没有?

房祖名:烦过的呀!我在美国读了五年书,妈妈就陪了我五年,她的英文又不好,没有什么朋友,我觉得妈妈烦的时候,就想到妈妈为自己做了那么多事情,对我那么好,陪着我,牺牲了很多,就会暗地里给自己一巴掌,想着妈妈为我牺牲的,受的委屈,我就骂醒自己,提醒自己要对妈妈好点,她想我做的,我都尽量做好。

记者:当儿子变成一个大男人的时候,往往能理解宽容父亲了,那个时候反倒成了朋友,你是不是也这样?

房祖名:是的。我觉得在长大的过程中,特别是男孩子,对父亲的感情变化挺大的,现在,我觉得父亲也很不容易,他一点点成功到了今天,还要保持住自己的成功,他的付出也一定很大的。

记者:现在和父亲交流多了吗?

房祖名:在工作上父亲比我有经验,在工作上他似乎有很多话要对我说。

记者:你现在怎样看待父母之间的关系和感情?

房祖名:我父亲和母亲,他们那么有名,又是一个家庭,其实他们也和普通家庭一样,有好的时候,也有犹豫的时候,不好沟通的时候,我母亲完全因为家庭放弃了自己的发展,而且义无反顾,从来没有说再回来当演员,有不少演员离开了,最后又回来的,我母亲离开得特别彻底,想着这些的时候,我就觉得对不起母亲,我父亲也可能这样想。

记者:你说小时候父母对你很严格,你父亲似乎也崇尚棍棒教育,你小时候挨过打吗?

房祖名:挨过很多的,我妈妈会打我,不过只是很疼爱地打我的手,但也挺厉害的。在学校我跟一个平常的小孩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就是我不能经常见到爸爸,但街上又常常可以看到爸爸的海报,报纸上也有很多他的新闻。想爸爸了,就去买份报纸,看看他在哪,干什么。

记者:不小心看到父亲的负面新闻心里有波澜吗?

房祖名:那个时候我还不太明白,不过,现在我可以容忍别人说父亲怎么怎么不好,但是说我母亲不行,我不会容忍的。

记者:你进演艺圈以来,媒体都夸你懂事可爱,人又单纯,“星二代”的毛病少,你怎么看你们这一特殊的小群体?

房祖名:入行之后,传媒、前辈都对我很好,我觉得人要相互尊重,我是“星二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要狡猾,不讲原则,爸爸那么辛苦创立的事业,我总不能让他在我手上毁了吧。

记者:你如何评价自己的个性?

房祖名:他们都说我单纯,我可能表现得很孩子气,我不愿意太复杂,我也不喜欢狡猾,我很坦率,很喜欢说话,也愿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觉得人出生的家庭无法选择,但是怎么做人做事要靠自己。

经典赏析

以刀代笔说篆刻

博 文

篆刻是什么?

最初和人交流,有些人把篆刻读作“豪刻”,可以想象出一些人对于篆刻陌生的程度。篆刻相比书法,专业性更强。简单一点来说,有篆、有刻,就叫篆刻。篆,古代时把篆书写在印章的面上;刻,就是用刀子把字刻出来。刻字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写好篆书的石质部分挖去,蘸好印泥后,在宣纸上盖出来的字是白的,叫白文,也称为阴文;一种是将写好篆书的石质部分留下来,盖出来的字是红的,叫朱文,也称为阳文。

篆刻的“篆”字,古时候写作“瑑”,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随着技术的发展,竹木绫帛成为通行的书写载体,“篆”字的偏旁也从“玉”改从“竹”。在古代,凡是雕玉、刻石、铸铜的,都叫做“篆刻”,印章之作只是其中很少的一小部分而已。

到了王莽统治时期,确定“六书”,将印章中的文字统称为“缪篆”,从此便明确篆书专为印章文字的使用字体。一直到了明清时期,篆刻都要以篆书作为基础,利用雕刻的方法,在印章的面上来刻字。篆刻就成为刻印章的专称了。

篆刻是一门和书法密切结合的传统艺术,至今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早在商朝,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锐挺、笔意劲秀,具有非常高超的艺术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的区别。规定极其严格,不能越制。

印章一般被称为“图章”,所以也有人把篆刻俗称为“刻图章”。其实,篆刻和刻字用的公章有根本区别。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借助印章这个特定的载体来表现的一门艺术。篆刻作品讲究章法、篆法和刀法,有系统的理论,技法和审美取向,着重将汉字的美,章法的美、刀法的美以及金石美表现出来,是可以独立欣赏的一种艺术形式,同时兼有实用性。古代多用铜、银、金、玉、琉璃等作为印材,后来又有象牙、牛角、水晶等。元代以后流行石章,主要有青田石、寿山石等。

现在普通的个人私章和单位的公章是一种实用品,主要靠描和修反复而成,不计较章法、篆法和刀法的艺术,只要工整、清楚就行了,讲究的是使用效果。而且全部是阳文,字体上不再是篆体,多为仿宋体等。材质主要是橡胶和有机玻璃,大多数是用电脑设计和机器切割来完成,已经谈不上任何艺术性。两者相同的部分是印章这样一个载体。

因此,要学习篆刻,必须研究篆书,研究文字的发展历史,研究章法、篆法和刀法等有关的理论,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

传国玉玺”之终

明 明

“玺”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称“玺”。汉蔡邕《独断》云:“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到了秦始皇时,秦始皇下令镌刻皇印,宣称只有皇帝印才可称玺,奉为天命的象征。又独以玉,作为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所以叫“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秦始皇死后,历代帝王都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尊为国之重器。得到此玺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去此玺之则表示其“气数已尽”。这促使后世皇帝对这块传国玉玺的争夺,致使这块宝物屡易其主。然而,它在传了1000多年后,却神秘地失踪了。几千年来,有关它的传说也无不充满神秘色彩。

“传国玉玺”取材于“和氏之璧”。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给楚厉王,让玉工辨识,玉工鉴定为石头,楚王以欺君罪断卞和左足。后来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但仍以欺君罪再断右足。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痛哭,文王派人问明原因后,让人把璞剖开,果然是宝玉。因此称和氏璧。楚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威王将和氏璧赏赐给他。但是不久昭阳就将它丢失。

战国时,赵惠文王从太监缨贤处得到了和氏璧,秦昭王得知后,打算强取,后来蔺相如据理力争,将和氏璧“完璧归赵”。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破赵,得和氏璧。嬴政一统天下,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孙寿将和氏璧磨平,雕琢为玺,即为传国玺。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过洞庭湖口,这时风浪骤起,龙舟将倾,于是始皇将玺抛入湖中,祈神镇浪,传国玺就此第一次失踪。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从此,传国玉玺随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数次,尽尝坎坷流离之苦。

西汉末年(公元8年),王莽专权,当时皇帝孺子年仅2岁,传国玺置于长乐宫,由元帝王皇后代为掌管。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派他的弟弟舜前去索要,太后大骂:“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灭也!”,将传国玺摔在地上,玉玺被摔碎一角,后来用黄金镶补。公元23年10月,王莽被杀,玺被校尉公宾所得,献给绿林军将领李松。又由李松派人送给更始帝刘玄。刘玄为赤眉军所掳后,传国玺落入赤眉军拥立为帝的刘盆子手中。后来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东汉光武帝刘秀。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外戚何进谋诛宦官不成,反为宦官所害。袁绍领兵入宫诛杀宦官,宫中大乱,汉少帝夜出北宫避难,仓促间未带传国玺,返宫后传国玺查无下落。

东汉末年,董卓叛乱,天下豪强在袁绍、袁术率领下讨伐董卓,洛阳城一片混乱,董卓弃城逃往长安。孙坚率兵驻扎洛阳城南宫殿中,一天,突然发现宫殿中一口井内闪着五彩光,孙坚奇怪,命手下下井探望,不想却捞着一女尸,脖戴一锦囊,打开一看,内有一用金锁锁着的朱红小匣,里面有一玉玺,这正是秦始皇的“传国玺”。孙坚将玺秘藏于妻吴氏处,没想到他的手下告密于袁绍。袁绍下令扣押了孙坚的妻子,孙坚被逼无奈,只好交出玉玺。后来袁氏兄弟败在了曹操的手下,“传国玉玺”又回到了汉献帝手里。

曹魏代汉,传国玺作为“君权神授”的象征,落入曹丕之手。曹丕使人在传国玺肩部刻下八个隶字“大魏受汉传国之玺”。西晋受禅,传国玺又落入司马氏手中。此后,北方陷于五胡十六国分裂动荡的局面,“传国玺”几经辗转。

杨坚建立隋朝后,公元589年,灭陈统一全国,传国玉玺入了隋宫。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于是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公元630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唐朝。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朱温篡唐后,“传国玺”又遭厄运。后唐废帝被契丹击败,登楼自焚,玉玺也遭焚烧,下落不明。

公元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在大都传国玺忽然出现于集市,伯颜命人购买,玉玺从此归入大元。伯颜曾将元帝国从各处收缴来的历代印玺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建大明。大元朝廷逃往蒙古草原。明朝初,明太祖遣徐达入漠北,追击逃遁的蒙古朝廷,期望得到传国玺,最终还是空手而返。至此,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风风雨雨的传国玺就此湮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真正的传国玺到底在哪里?

走近篆刻

点 点

“篆刻”二字,最早见于扬雄的文章:“童子雕虫篆刻是也”。泛指一切雕琢技法,后来专指治印之学。

篆刻又叫印章,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可以简单理解为篆书加雕刻;以刀代笔,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为“诗书画印”传统四艺之一。

印起源于三代,兴于秦,盛于汉,元明之后文人治印开始,名家辈出,成就辉煌。

在周代,印统称为玺或玺节。秦代唯皇帝用印才可称玺。汉承秦制,天子称玺,臣下称印、印章或章。

隋唐以后的官印,尺寸逐渐变大,多为九叠文。武则天执政后,因恶“玺”音同“死”,下令改玺为宝,唐玄宗以后,宝作为皇帝之玺的专用名称,一直沿袭到清代。宋元以后,对印章还有其他称谓,如关防、押字、符、契、记等。印章作为信物的特性,古今基本未变,但唐宋以后不断出现的闲章,可以说明印章有逐步向艺术欣赏转化的趋势。

到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创元朱文印,自书印稿,交工匠刻制。后王冕发现花乳石质软色丽,很易受刀,开了文人刻印的先河。明清时代印人群起,追逼秦汉。在几代印人的共同努力下,印章的审美价值越来越突出,从清代起,印章已经上升成为与书画并列的独立艺术。

明代后期,文人刻印蔚然成风,印坛流派纷呈,繁星丽天,篆刻艺术得到空前发展。

浙派对汉印的改造,重在刀法;而徽派在汉印基础上求变,重在文字的笔意。后期徽派代表人物是邓石如和巴慰祖。邓石如较程邃晚半个世纪,其篆刻多得益于书法,是世所公认的“印从书出”、“以书入印”。

特别是朱文印,光气剡剡,不可逼视,他在印章布局上强调章法的对比效果,提出了“计白当黑”、“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漏风”的独到见解。

邓石如刻印,用刀流畅并辅以披刀,他运刀着力点不在刀尖在锋脊,迎石冲披,作品爽利洒脱,苍劲浑厚,刚柔相济,方圆并举。邓石如的篆刻艺术在明清印坛地位显赫,对清代中后期的印坛影响至深,被称为“邓派”、“皖派”或“新徽派”。

篆刻艺术发展到了晚清,从明代文彭至此,约三百年历史,篆刻艺术通过发展和创新,在晚清时期把明清篆刻艺术推向顶峰,从而出现中国篆刻史上第二次兴盛时期。提升了篆刻家的艺术地位,并使得篆刻逐渐脱离依附书画的从属地位,开拓了门类独立的新境界。

名家写意中国

何士扬:勾出一片古意来

何士扬,字壬元,斋号:印芯斋、雍言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62年生于福建泉州,曾先后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绘画专业、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2009年获中国美院国画系博士学位。1998年起任厦门大学美术系副主任,2002年调入中国美术学院任教至今。现为浙江画院、西冷书画院、泉州画院特聘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艺评·1

张继刚

清风朗月

舒怀心性

绘事之远,以人物肇基于魏晋,士人之笔犹显于画坛,顾、陆、张、曹诸家史有声誉,名迹庋藏今日尚能观之。故图画之妙至古及今虽有时代风貌然画家心性各自殊异,学养博微文心画境有所不同,图迹有别,但总体上还是一脉相承,作品交相辉映,留墨迹于人间。

当代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何士扬先生,笔下人物多写高隐处士阇梨宗师,以清逸之笔纳乾坤万象写胸中出尘之图,又以文心舒怀之意写高士之貌,笔墨生动,造型准确,神态各异,于不经意中流露出气清韵雅之美,巧秀中呈现出山川溪水之势,楼阁疏柳之景,松荫童子之悦,花木兰草之幽。图中高士或放怀山野,竹海晨歌,或孤山吟句,梅妻鹤子,相约赋句,风吹葛巾,或各藏异态像有清风朗月之晖,亦传曼妙寻菊篱下之心境渊明之遗意。有大德高僧者弘法慈航,莲舟载众,云山禅机,真境幻化一宇宙,祥瑞之象如日月光明普照大地,图像怀德之美亦显示出画家心性通佛境之不二法门,故图迹有誉声观之亦知何士扬画作内藏之广大,追魏晋风尚,画格入宋人堂奥有古贤遗风,实为今日画坛难得之笔墨矣。

对一个时代的画风研究必须要落实到这个时代的大文化背景及每位画家的师承关系上,这种深入精微的学术研究是对美术史及画家乃至对其作品的传藏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是对当代美术史的贡献与全面解读画家作品及人格、学识、修养的完整记忆,史有存篇。从何士扬先生近年创作的作品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他作品蕴藏着浓郁的民族精神,人文情怀。诗境画品,人格与画外修养的厚积薄发必将会给何士扬教授日后的创作带来丰富的内容,从而也将会奠定他画史的地位,这是我对当代绘画诸多作品赏鉴所预见到的必然结果。

何士扬先生福建泉州人,幼承庭训,总角之期亦与书画结下翰墨之缘,弱冠之岁旋即得名师垂爱,受学于浙派大家吴山明先生教诲,承旨古六法,与日精进,于不惑之年亦以名教授之位讲席于中国美院,开设鉴赏文房纸墨研究生之课程,桃李浙东有誉矣。

芦山那些人那些事 那些人那些事歌词

艺评·2

往日贤士,三五知己,常是“时日不见,辄奔走相觅,见辄文酒宴笑,评骘古今,或书所为文,相讨质以为乐”,或在园林中举行宴会雅集并吟诗作画,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平常生活,并不是刻意为之,时空荏苒,倒生出无限的美来。士扬倾慕古人,他的目光亦停留在士人观瀑、品茗、执杖、对弈的画面经营上,虽无突兀的视觉冲击,却闲雅得令观者生出随画中人无事此坐,长如小年的心念。

士扬笔下高士人物和他前些年的大手笔创作《智者大师》有所不同,后者宋人笔意,气势恢宏,一派宗教式的严谨。而高士人物并不具情节性,亦无造势之矫作,只是将绘者的一片闲逸性情铺陈开来,这便是何士扬高士图的背景,闲心十足,逍遥十足,正是这份逍遥、悠闲将人物化入纯然的观看之中,不觉勾出一片古意来。笔痕墨迹下自然也生动、松快,显示出不同往昔的轻松。士扬绘画中生命与自然和谐的意境,是他入古出古的心境体现,其间的一点一划、一勾一勒都流露出他本真、好古、畅达的性情,看得出他追求古意的精神,信笔挥洒中,有着他况味人生、感受自然的心灵迹化。

中国山水画的有人之境,显然是历代文人画家山水观的自然表现,那种与天地之间物我相忘、相知相容的情境,是中国山水画发展从写景到写情的深度发展,也是自元代以后文人画发展的重要绘画形式。中国山水精神一直是老庄思想的外在体现,对山水的眷恋和追求成为历代士人的风气和时尚,自然山水即是谈玄的场所和话题,更是悟求宇宙本体之道,通达精神王国的桥梁。士人在连天累绿、雾霭微云的意境中,感悟宇宙般的氤氲气韵,体悟风、雅、颂之深情,这也便是古人优雅的生活方式,为此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作中,常有隐士隐逸山林亭间,或文人雅士可居可游于水波丛林间,这样的山水之境吻合了中国人散淡悠然的意境和美学标准,因而也是十分自我和主观的,而实为整体客观的宇宙意识。

传统文化往往是平常的快乐,并与山水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超越脱俗的心境。并不像现代文化以造势为乐。那种“坐忘”、“萧散”、“无为”似乎早已悄悄地置身于深刻的文化传承中。道家逍遥出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历代文人,而儒家的立身入世兼济天下、涵养心性之思也无不显现在绘画中,那一派烟霞之侣、渔樵隐逸的情致,正是士君子游历之思在山水中得到提升性灵的表达。郭熙曾提出“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一个“养”便说出了关键。今天这个时代处处“躁进”,而绘画所表现的“仰看白云,俯听流水”才是从容自适的高境界。所以,士扬将自己幻化成一位丘壑之人,融入于山水之中,成为山水中自在游戏的享乐者,那种愉悦是绘者在可居可游的山水间,将人的性灵安顿的愉悦,是有我之境的充分体现。

事实上,今人画高士,无疑不是在修养心性。绘画中,画家的性灵往往在其独特的笔墨况味中得以滋养,因而,绘画陶染人心的功能由此也就慢慢显现了出来。

所以,在沈周、文徵明的绘画中,我们时时得见一位或几位士人坐忘于山水,让人的生命在无尽的自然山水间领受颐养人性的体验。自然山水其实是关乎人的山水,一切外在的对象都处于生命的节律变化过程之中,古人将“自我”置身于外在时空的流转中,正说明自然山水是可以安顿性灵的内在基础。所以只为恬淡隐逸,独立无人之野的境界充满了道禅深阔清远的思想,而畅神于性灵的故国,往来山水间更能“依仁游艺”。

自古以来“高士图”的意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人情怀的表达,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体现。生活于自然宇宙中,这本是最平常的事情,是中国深层的文化与人性最和谐的表现。只是随着时代不同,我们现在已经缺少一种自然的天人观,那份与自然相融合的深情也少了许多。何士扬画高士题材,正是对我们内心古典情怀的一种追忆,是“人性之常”与“自然之常”的朴素反映。在当代语境下,这种对隽永平常之美的表达,恰恰具有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

展事

“隽永平常”何士扬个展将于7月27日至8月9日在北京德胜门内大街滨海胡同6号“后海画舫”开幕,此次展览将展出何士扬新作近30余幅,分别是高士题材与传统佛造像题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86985.html

更多阅读

花间心事 花间梦事歌词 王俊雄

女人是花做的,女人的心事更是花做的,一生都是伴着如花的心事度过的,但这心事决不会惊动辛勤的蜜蜂,也不会打扰嗅香的蝴蝶。女人的心事是轻灵飘逸的,浣纱时惊不着流水,采莲时翻不动荷叶,写字时掩不住墨香。那是花开无声落地无痕的感觉。女

《军婚之阵地失守》作者:忽然飞了(VIP完结)

内容介绍:对话一:  苏律己笑着看严以沫,说道:“我已经听介绍人说了一些关于严小姐的事情,我想问下,严小姐怎么看当兵的人啊,”  严以沫都没有想直接说:“最可爱的人啊,歌词里不都是这么说的:为了人民群众,为了春回大雁归,”严以沫看到苏律己

三字经儿歌视频,三字经儿歌MP3集锦 三字经儿歌视频和舞蹈

很全的三字经儿歌资源,包括三字经儿歌mp3,三字经儿歌视频,三字经儿歌歌词,三字经儿歌下载,包括犬守夜,若梁灏,二十传,凡训蒙,曰春夏,昔仲尼,自羲农,青赤黄,高曾祖,有连山,人之初.三字经儿歌歌词:1、三字经儿歌-人之初歌词:人之初呀性本

声明:《芦山那些人那些事 那些人那些事歌词》为网友眼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