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大人者 言不必信

(一览测绘英才网新闻部)

一句“元芳,你怎么看?”正风行于网。而唐朝宰相狄仁杰也随之成为继杜甫、包拯之后,又一位遭网友“热情”调侃的历史名人。

元芳原名李元芳,测绘是系列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的副手,因思维缜密、善于推理而备受器重。“较真”的网友截图总结出四部《神探狄仁杰》一脉相承的亮点:办案时,狄仁杰常以“元芳,你怎么看?”征询下属意见;对此,李元芳总是“公式化”地答道:“大人,此事必有蹊跷。”这一“经典”对白遭网友吐槽并跟风援引,“元芳体”就此诞生。几日来,“元芳体”一直位居微博热门话题前列,且持蹿升势头,相关讨论帖达到数十万条,“元芳,你怎么看”的“贴吧”也已建立,围观者众多。

凝结着网友的“集体智慧”,“元芳,测绘你怎么看”的讨论帖多为“扩句”,内容包罗万象,情绪纷繁复杂。吐槽抱怨者有之:“连续三个月未发工资,元芳,你怎么看?”打趣调侃者有之:“昨夜家家烟花爆竹,扰我彻夜未眠,元芳,你怎么看”,“我趴窗户看”。推销叫卖者有之:“本公司即将发布新款电脑,元芳,你怎么看?”针砭时弊者亦有之:“今天是粮食日,国家粮食局倡议参与体验24小时饥饿活动,元芳,你怎么看?”网友感慨道,元芳大人真是日理万机。

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大人者 言不必信

回看今年,“杜甫很忙”热度刚散,“包拯很黑”接踵而至,眼下“元芳很忙”又是如出一辙。有评论认为,娱乐化时代下,崇尚戏谑和解构、反对宏大叙事迎合了当前社会的文化需要。从内容上看,“元芳体”不仅包含了对狄大人事事问计于人的嘲讽,似乎也表达了对电视剧鸿篇巨制、台词雷同的反感。

有意思的是,与以往不同,在这次“元芳热”中,测绘仍有很大一部分网友并没有盲目跟风,而是持观望和质疑态度。毕竟,经历了当初的杜甫、包拯“一夜成名”、又转眼湮没于网络尘埃的沉浮,“元芳体”已经很难让多数网友重拾新鲜感和表达欲。再加上“包拯很黑”发生不久,便有网络营销业人士质疑其为一次有策划的“虚火”,而后某广告名人又跳出来“认领”,难免给人烙下“狼来了”的心理预期。甚至有网友吐槽,“元芳体”其实是个陈年老段子,早在别的论坛里混迹多时,只是最近又被端出来炒炒而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87511.html

更多阅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杨伯峻: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有点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钱穆:先生说:“三人同行,其中必有我师了。择其善的从之,不善的便改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作文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篇:「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意思是说,人如果不作长远打算,预防可能发生的事态变化,很快就会有忧患事情发生。这些年以来,天灾人祸不断,其中有关气候暖化的「圣婴」与「反圣婴」现象,是人类多年来「自作孽」引

读《论语别裁》有感之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论语》第七篇《述而第七》谈到孔子作学问时,有一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可以做我的老师的。学习他好的方面,对他不好的方面,加以改正。其实这里,“

声明:《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大人者 言不必信》为网友明月多情应笑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