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第斯山空难幸存者 空难幸存者

安第斯山空难幸存者 空难幸存者

马航MH370客机失联已经进入第12天,创下商业客机失踪时间的最长纪录,239名机上人员的生命牵动着亿万人的心,由此引发了航空史上规模最大的跨国海空搜救行动,参与搜救的力量达到26个国家和地区。这使我想起了1980年在法国看过的一篇报告文学《幸存者》,讲的是安第斯山空难幸存者72天惊心动魄的求生过程。上世纪九十年代又在国内的杂志上见到了翻译成中文的文章,印象更加深刻,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生还奇迹。


保罗-里德的报告文学《幸存者》

1972年10月12日,乌拉圭的一支大学生橄榄球队租用空军571号包机,从蒙得维的亚前往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参加比赛,因有空余座位,部分球员的亲属和朋友随行。飞到安第斯山脉附近时,天气变得很糟,乌云密布无法继续飞行,不得不在阿根廷的门多萨临时降落。
橄榄球队员及部分家属乘坐的福克双涡轮螺旋桨飞机FairchildFH-227

第二天中午天气好转,云开雾散阳光普照,机组人员决定重新起飞。机场人员告知,根据以往的经验,下午飞越安第斯山会遇到强烈的上升气流,危险性很大。驾驶员却认为自己驾驶的飞机性能良好,不会出问题,执意起飞。下午3点多剧烈的上升气流使飞机开始轻微颠簸。大部分乘客并没有太在意,然而飞机颠簸得越来越剧烈,甚至连飞行员也没有意识到飞机已经偏离了航线。导致飞机尾部撞在一座山峰上,机身前半部分顺着山坡滑落。值得庆幸的是,由于特殊的U型坡度和厚厚的积雪,飞机最终停了下来。机上的45名乘员中33人得以幸存,但两名飞行员都不幸遇难。他们被抛弃在海拔3600米白雪皑皑的安第斯山脉中,惊恐、伤痛、寒冷、饥饿和死亡的威胁笼罩着幸存者。

 机上的副驾驶员在生命垂危之际曾喃喃道:“我们已经飞过了库里科。”库里科是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南面100英里的一个小城市。照此推断,只要越过西面最高的这座山峰,向西就是智利,这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但是,首先要想办法活下去。进入冬季的安第斯山,决不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寒冷折磨着幸存者,高山空气稀薄,呼吸不到足够的氧气,高山的阳光充满了强烈的紫外线,嘴唇和皮肤都起了泡,厚厚的积雪让人们举步维艰,稍一走动,雪就没到臀部。坠机后,队长马塞洛召集未受伤的人组成搜救小队,将几十个被困在机身里的乘客解救出来。两个学过医的队员罗伯特和古斯塔沃帮着照顾伤员。终年积雪的安第斯山峰,夜晚温度低至零下30℃。第一夜,5个重伤的幸存者在严寒中死去。空难幸存者爱德华·斯特劳克回忆起第一夜的经历时说:“我们把所有尸体从机舱拖到外面,这样我们在机舱里就有更多的空间。”这些幸存者用摔坏的行李和座椅堵住飞机的破洞,再用雪塞住缝隙处,把飞机座椅上的座套拆卸下来缝合在一起,裹在身上保暖。晚上所有人挤在一起,脸对着脸睡觉,这样呼出来的热气就可以喷到对面人的脸上。他们带有打火机,可以轻易地生起火来,但身边却没有多少可以燃烧的东西。最后不得不烧掉了所有的纸币———大约7500美元被付之一炬用来取暖。然而这样也无法阻挡不断有人死去。

在飞机残骸中艰难度日的幸存者

空难发生后,智利、阿根廷和乌拉圭组织了大规模的搜救,搜寻飞机曾几次在附近飞过,幸存者都满怀希望。然而在第10天,收音机里传来消息,搜寻幸存者的行动已经停止。在被救援的希望破灭之后,留给他们的只剩下漫长的煎熬,希望彻底破灭了。此时早已吃光了所有的食物,随身携带的巧克力和沙丁鱼罐头已经没有了。这天傍晚,27名幸存者聚集在一起,立下了一个“恐怖协议”——“如果我死了,你可以吃掉我。”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下,以尸体果腹成为生还的唯一选择。祸不单行,不幸接连降临,10月29日,空难发生后第16天,一场雪崩掩埋了幸存者们赖以生存的机舱残骸,包括队长马塞洛在内的8人当场遇难,另外19人在被困3天后才爬出雪堆。11月15日,空难发生后34天,又有3名体弱和受伤者死去,幸存者只剩下16人。

12月12日,空难发生后第61天,经过反复商议,挑选了包括帕拉多在内的3名身体强壮者准备翻越西边的高山,寻找救援。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冒险闯一闯,寻求被救的希望。带着幸存者的寄托,三个人以惊人的毅力爬过600米长的45度陡坡登上了山顶,遗憾的是四周仍是连绵的群峰。帕拉多和卡奈萨继续前进,另一名同伴维泽汀返回飞机失事地点通报情况。凭借强烈的求生欲望,帕拉多和卡奈萨战胜了极度的疲惫和深夜的严寒,经过9天的艰难跋涉,终于走进了植被茂盛的河谷地带,一头奶牛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他们看到了生的希望。湍急的河对岸有一个骑马的牧羊人,俩人大声呼唤,但由于河水声音太大,牧羊人没听清他们的话,以为这两个人是来此地的旅游者,只是招了招手就调转马头走开了,但他俩隐隐约约听到了明天两个字,后来得知牧羊人叫塞尔吉奥。忐忑不安地度过了一夜,天刚蒙蒙亮,他们急忙向对岸张望,见到火堆傍有一个人。帕拉多跑到河边大声呼叫,只见塞尔吉奥从口袋里取出纸,草草地写了些字,用细绳把纸绑在一块石头上扔了过来。帕拉多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告诉我,你要什么。恐怕失掉这个宝贵的机会,他急忙在纸的背面写道:我是乌拉圭人,乘坐的飞机失事了,落在山那边的峡谷中,还有14名幸存者急需救援。我俩已经走了十天的路,身体虚弱,没有食物,请来人把我们带离这里。他也把纸条绑在石头上,使出全身力气将石头扔到了河对岸。那个人看完字条后向他点点头,摊开双手做了个“明白了,你在这里等着”的手势,并把一些面包和奶酪扔给他们俩充饥。牧羊人骑马走了近十个小时的路,向边防哨所通报了情况。五六个智利军人来到这里接走了他们。12月23日,帕拉多带领救援直升机到达飞机失事的山谷,空难发生72天后,焦急等待的幸存者得救,因此被称为“安第斯奇迹”。

看到救援直升机到来,幸存者欢呼雀跃

根据安第斯山空难,1993年拍摄的电影《天劫余生ALIVE》

如今,幸存者们已经走到生命的暮年,他们中很多人都承认,正是这场空难改变了他们对生命的认知,劫后生还的帕拉多曾经11次重回安第斯山脉的飞机坠毁地点,向遇难的母亲、妹妹和朋友的坟墓献上鲜花,表达哀思。每年12月22日,空难生还者们都要聚会一次。在飞机失事地点建立的纪念碑

帕拉多在回忆录中写过这么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安第斯山。”这座安第斯山就是生命本身潜藏着危险和绝境,但又一定蕴藏的希望和奇迹。后来几个配备精良装备的专业登山运动员重走了这条求生线路,从飞机失 事地点出发,翻越几座海拔4000米的山峰,走到得救的河边,直线距离超过60公里,亲身感受了道路的艰险和困难。他们对两位求救者超越体力极限,面对险境和死亡百折不挠的精神由衷敬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87836.html

更多阅读

洛克比空难的调查及其结局 洛克比空难赔偿

(图,洛克比空难制造者,利比亚特工迈格拉希[中间者]。)(注:本文稿写于去年9月3日,因本地断网,没能发博客。现在互联网恢复,稍作修改后补发此文。)8月,英国提前释放洛克比空难的凶犯迈格拉希,引起不小的风波。当年的惨剧似乎已远去,但现在又勾起

法航巴西空难:残酷的巧合终结鲜活生命

法航巴西空难:残酷的巧合终结鲜活生命2009年 6月 3日 星期三 14:47BJT路透巴黎/里约热内卢6月2日电(记者 CrispianBalmer/Rodrigo VigaGaier)---周二,巴西军方确认了法航AF447次班机的失事。和任何一场空难一样,这次事故也充满了残酷

声明:《安第斯山空难幸存者 空难幸存者》为网友怒神为红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