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豪——弹腿王子平 中华英豪高清

王子平(1881~1973)字永安,回族,河北沧州人。出身于著名的武术世家,上海八大伤科医师之一,先后担任第一届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上海中医学会理事和所属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晚年,他总结一生心得,撰写并出版《拳术二十法》、《祛病延年二十势》等著作。

王子平

近代弹腿名家首推王子平(1881~1973)。王是河北省沧县人,回族,生于穷艺人之家,祖父以皮条、杠子闻名,其父有“粗胳膊王”之称。王子平自幼苦练武功,除武术、摔跤、举重外,凡有益于拳术练功者,如杠子、皮条、扯旗、跳绳、踢毽子、游泳、骑射等,莫不研习,因此被誉为全面的武术家。

王子平常表演石担(举重),人称“千斤王”,1918~1921年间,曾几次与外国大力士比武,都获胜利,于是名噪武术界。1928年,中央国术馆聘请他为少林门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有《拳术二十法》、《却病延年二十势》等书问世。

附:中国武术之弹腿是中国拳术之一。其名称来源有3种说法:一说此拳腿法快速屈伸,故称为弹腿;一说此拳起源于河南省潭家沟或山东省龙潭寺,故把弹腿称为潭腿;一说此拳由河南谭某人所创,故名谭腿,后讹传为潭腿。第1种说法流传范围较大,尤其在回族中颇有影响。

现代流传的有十路弹腿、十二路弹腿和六路弹腿;十路弹腿发腿与裆平, 十二路弹腿发腿不过膝,又叫寸腿,六路弹腿是在上述两种弹腿的基础上加以简化而成的。弹腿有单练和对练,对练也称“双人潭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弹腿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拳谚说“练拳不练腿,如同冒失鬼”,因此弹腿也被看成是武术基础训练项目之一,要求一路一法,快速有力,左右对称,功架完整,传有歌云:“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弹腿四只手,人鬼见了都发愁。”弹腿的技术从十路弹腿歌诀中可以看出其特点:头路冲扫似扁担,二路十字巧拉钻,三路劈砸倒拽犁,四路撑滑步要偏,五路招架等来意,六路进取左右连,七路盖抹七星式,八路碰锁躲转环,九路分中掏心腿,十路叉花如箭弹。

武术家王子平

中华英豪——弹腿王子平 中华英豪高清
作者:王菊蓉

先父王子平(1881~1973),宇永安,回族。出生于武术之乡河北省沧州南门外大石桥东,人称“沧州武术一条街”的义和街,是我国著名的武术家,也是伤科专家。

武术之乡哺育成长

我家祖辈都练武,曾祖父以“翻杠子”闻名。祖父是小商贩,卖鱼为生,但体格魁伟,膂力过人,性格刚强,精通武术摔胶,人称“粗胳膊王”。父亲出生于这样一个武术世家,又受本乡本土武风的熏陶,所以从小就喜爱武术。当年沧州拳场很普遍,父亲遇到了好几位启蒙老师,如做麦面粉作坊的李五爷,以务农为主的冯锁爷、滑拳拳师沙宝兴,都是武德高尚的拳师,他们并不嫌父亲穷,免费收他为徒。

父亲每天摸黑起身,到野外树林中练功。有时在二更满天星斗,万籁无声的时候,他便起床,心神贯注地练功;有时五更天起来,踏着满地露水,吸着清新的空气,一直练到旭日东升。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北斗功”和“露水功”。无论是冰天雪地的数九寒天,还是三伏暑天,他都练功不断。即便早上洗脸也不放过练功的机会,当面盆已盛满水,放在地上,他就只手撑在盆里,单手倒立起来。由于勤学苦练,他在十六七岁时,民间流传的各种武术差不多都练过。说拳术,他练过少林派的长拳、查拳、滑拳、洪拳、炮拳、弹腿、八极拳。说器械,长的、短的、刀、枪、剑、棍、双钩、双手带,样样精通。他左右单臂举过100余斤石锁,举过240斤的石磴子,过顶舞花,抱过480斤石印。能蹬礅子、蹬车轮在脚头上大旋转。此外,还有家传的翻杠子、扯旗、花色跳绳等绝技。他的腿力有数千斤,在摔跤场上开始闻名。

名师指点 初试神力

义和团起义失败后,清政府把练拳和设拳场的人们都当作“拳匪”。进行大规模残酷的镇压。父亲16岁那年,因被诬陷为“拳匪”,躲往山东济南避难,投奔一个在清真寺南大寺当阿訇的亲戚读《古兰经》,想当一个“海拉法”谋生。这一段读经生涯,使他识了不少汉字和阿拉伯文,提高了文化。他一边读经,一边练武,坚持不懈。有一天假日,他去游览名胜,在济南东门外柳园茶室喝茶休息。茶室生意兴隆,很多茶客拥在一个水推磨边看热闹,由于水力作用,磨转动很快,旋力非常猛。父亲看得出神,便说;“我来揿住它,不让转动。”周围看热闹的人听他口出大言,都讥笑他,他不服气,伸出手去,果然一下子将磨拉住了。其时,在人丛中走出一人,身材魁梧,十分威武,把父亲招唤到一边,问清底细,便对他说:“我愿收你为徒。”父亲忙问老师贵姓,原来此人就是闻名南北的武术界查拳门杰出人物杨鸿修。

从拜杨鸿修为师起,父亲得到了正规锻炼,功夫突飞猛进。一次,他在潍县看到拉大车的骡子受惊,在街上狂奔,眼看就要撞伤人。他飞身上前拦住骡车,借着缓驰的刹那间,抓住车后,猛力把大车拧翻,连驾辕的骡子也倒在地上,急救了惊车。受惊的群众说:“他不是千斤王,简直是神力王了。”

当时,山东胶济铁路是德国帝国主义管理的,他们听到中国有个力举千斤的大力士,很不服气,想当众丢父亲的丑,买来个特大石磨盘,摆在青州车站要他试举。这在当时是给中国人争面子的事,父亲就问:“举起来怎么办?”胶济路的德国人说:“举起来,拿走磨盘,举不起来,你付磨盘钱。”他听了,双手把磨盘举过头顶,那些德国人惊吓得吐出舌头,据说这个特大石磨盘保存了很久。

连挫外国武士

辛亥革命后,时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所谓“武术家”,来到中国趾高气扬,大吹大擂,讥讽我们是“东亚病夫”。父亲发誓要在武术上战胜洋人,为中国人争气。在广大爱国同胞的支持下,他曾先后打败了沙俄、美、德、日本等显赫一时的大力士、拳师、柔道家。

1918年秋,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五色土来了个号称“环球大力士”的沙俄拳师康泰尔,摆下擂台。事前大肆宣传,在北京的《顺天时报》登出广告,声称“第一舞台特请世界唯一大力士演技”,“所演各技,均属空前绝后,自古未有”。消息传出后,中国武术界人士,如中华武士会会长李存义和张占魁、程海亭、王亦韩、韩慕侠等,特从天津等地赶来,准备与康泰尔比武。不料,政府派出警察总监以“两方比赛武力,势必互不相让,偶一失手,必致危害生命”为理由,阻止武力比赛,仅许各自表演擅长的技能。于是,赛武会被迫改为演武会,定于9月15日在五色土进行。

父亲当时正在北京中国军队中教授武术,闻知康泰尔在中央公园召开“万国赛武大会”的消息,决心登台击败这个敢于藐视中国人民的“洋力士”。9月14日,康泰尔首日摆擂,父亲带领其学生,前去登台与康泰尔比武。武术史专家唐豪先生在《国技大观》一书中写道,康泰尔“颇以孙唐(孙唐,意大利人,力能捕狮,闻名世界)后第一人自负,体格魁伟,登场辄顾盼自豪,不可—世”。“临时官厅出面干涉,派队弹压,时王君供职陆军部,召集兵士数十人,便服布置台前,康泰尔出,王君一跃登台,甫交手,康已掊地,时会场中呼噪哗笑声大作,康就地爬起,不知潜匿何许矣”。

1919年,青岛举行大规模赈济日本大地震的募款大会,济南的武术团体联合去青岛冀燕会馆作公开表演。这个盛会有不少武术界有名人物出场,吸引了远近几万人买票观看。父亲参加节目很多,手开石头,扭弯铁条,大受观众欢迎,青岛的报纸称他为“千斤王”。然而青岛的美国学堂大不满意,说这是“盖罩”了美国人的威风。他们有个体育教员叫阿拉曼,在美国也算是大力士,要和父亲比武。父亲请了当地电报局的翻译,前去迎战。和阿拉曼见面时,父亲非常谦和地伸出手来,准备和他握手,不料阿拉曼打算在握手的一刹那,就让父亲出丑。父亲骤然觉得对方腕力逼人,知道不妙,暗暗来个摔跤的法门,把他摔倒在地。这个“见面礼”是够热闹的,阿拉曼大叫大嚷,非要比个高低不可。父亲毫不犹豫地纵身上台,没几下就使阿拉曼败下阵来。

赛结束了,风波并未平息。第二天有个有名的德国大力士叫柯芝麦的,找上父亲的门,说要和他较量,显然是美国人在后面牵的线,要报昨日之仇。父亲跟他说:“中国有两种比法,一种叫君子斗,一种叫小人斗。这个区别是前者讲武德,不伤人,后者是要见血的。”柯芝麦想了想,挑了“君子斗”。父亲用刚柔相济的一套,让柯芝麦摔了不少跟斗。过后柯芝麦坚持要父亲教他中国武术,愿意按月出300元作报酬,父亲没有同意。

同年,从日本来了一个柔道武功团体,在公园里表演武功和劈刺。他们看见父亲武术团体里有人拿着棍刀等,就蛮横无理地说中国武术不行,提出要比试。父亲感到他们欺人太甚,便大声说:“我就拿这根棍和你们的刺枪比此看。”对方不识好歹,跳出一个年轻力壮的日本人,向父亲接连猛刺了数枪。父亲大喝一声说:“中国的比武规矩四不让三,我要还手了!”话音刚落,就听扑通一声,把那个日本人打倒了。日本人还不服气。爬起来又猛冲上来,父亲又一棍把他打倒。其他日本人要群起上前,这时父亲拿起花枪说:“来吧!谁来就叫他摔倒得更厉害!”这一说,日本人再也不敢上来了。

不久,日本柔道家宫本来到中国,把济南镇守使马良部下的摔跤队好手都摔倒,马良就请父亲去比赛。父亲观察了宫本的技术,--胸有成竹地上场,一伸手就把宫本摔倒,卧地不起。日本领事馆无理要求马良交出父亲,父亲就避居上海,悬壶行医,以伤科医术为人治病,尽救死扶伤的责任。

1921年上海出现一个由美国人沙利文主持的擂台。这个擂台的成员除沙利文外,还有英国籍的乔治和彼得,另有一个不知国籍的丁柯尔,他们自以为阵容坚强,可以吓唬一下中国人。他们的擂台叫“万国竞武场”,在报上大吹大擂,并揭示悬赏,凡能打上沙利文一拳的赏500元,打倒他的赏1000元。上海武术界推选父亲去打这个擂台,父亲同意了,与对方在合约上签了字。第二天正式比赛,为了表示双方的和好精神,请比武者在场上讲话。父亲正在讲话时,场上忽然窜出一个彪形大汉向他伸出一冷拳。父亲是时刻警惕着的,一躲给躲开了,但第二下冷拳又来,父亲立刻还了一腿,把他踢倒在地。

这一天深夜1时,万国竞武场送给父亲一张纸条,声明比赛已经取消,合约无效。父亲托人带口信去:“你们不赛,王子平要赛,明天到擂台去,见一个打一个。”万国竞武场就这样在上海昙花一现,销声匿迹。

为武术事业奋斗终身

父亲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化,勤勤恳恳、废寝忘食、始终不渝地钻研武术,从事武医结合工作,为推广武术做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曾在西北军中教授武术和大刀队的刀术等,还担任中央国术馆少林门门长。抗日战争胜利后,被聘为中央国术馆副馆长,培养了一批优秀武术人材。

父亲自幼酷爱武术;从6岁开始就习武,直至晚年,从来没有中断练功。有时出门旅行,在火车上、轮船上也要练一会拳,活动活动四肢、筋骨,活络一下血脉。几十年来,他在武术上下过很深的苦功。他不仅勤于苦练,还善于向各派武术名家学习,创造新的武术套路。他—生虚心地学习了各个流派的刀、枪、剑、棍。他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武术套路。他的“青龙剑”就是集各家之长,并吸取了西欧击剑和日本劈刺中的优点,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练武心得而后创造的。几十年来,父亲不断地对这套剑术中的招式进行加工,使它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父亲除精通各门拳术和刀、枪,剑、棍外,还是摔跤的能手。他力气很大,表演石担能蹬举重2000多斤,对于弓箭、骑术、杠子、皮条、扯旗、花式跳绳、踢毽子、游泳等都有很高的技艺。因此他有“全能武术家”之称。父亲几十年来一直向往着把祖国几千年来创造的宝贵武术遗产,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发扬。可是在解放前武术运动受到歧视,眼看着各个流派的著名武术套路一个个失传。那时,他枉自练了一身武功,却无人赏识。他走南闯北,颠沛流离,到最后还是落得个“穷卖拳”的称号。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武术这份宝贵的民族遗产,把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之一,经常举行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武术比赛,交流各个流派的心得,发掘已经失传的武术套路。最使父亲感动的是体育学院也设立了武术专业,专门培养武术运动的接班人。他自己在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时担任了武术竞赛委员会主任。

父亲自成一格的中医伤科正骨医术也得到了重视与发扬。王氏手法的特点是融擒拿、点穴与正骨理筋于一炉,并提倡手法与练功的有机结合。父亲在药物治疗方面既强调辨证施治,又重视单方验方的作用。他继承了武术伤科流派的专长,又通过自己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使王氏伤科在我国中医伤科学术界独树一帜。他著有《祛病延年二十势》与《拳术二十法》等书,受到医务和体育界的重视,在国内外流传出版,日本、美国及香港有中、英、日文版本,为增进人们的健康做出了贡献。

解放后党和政府给了父亲很高的荣誉,他历任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全国摔跤协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市民委委员,市体委委员、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伤科学会副主任以及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等职务。

王子平(1881-1973),字永安,回族,沧州市义和街人,绰号“千斤王”,饮誉中外的著名武术大家。

沧州尚武之风甚盛。王子平生于武术世家,祖父以“翻杠子”闻名遐迩,父亲王福宏有“粗胳膊王”之称。父辈们由于练了几辈子武还是家贫如洗,便想在王子平这一代改一改家风,认为那样或许家境好起来。母亲是个豁达之人,倒同意孩子练武,认为练好了武艺不会没饭吃的。于是,他便去拜师学艺。谁知,人家却不肯收他,有的甚至说他是“挨打的木头”,是不堪造就之材。这下子可把他气坏了,他发愤一定要练出个样子来。

那时,他才七八岁。人家不教,他就偷着学,偷着练。自己挖沟、挖坑,以此来练习跳远和蹦跳。随着沟的挖宽,坑的挖深,他的功夫也日见长进。他嗜武如迷,拿大顶、站梅花桩、举砘子、打沙袋,硬功、气功,什么都练。就是早上洗脸,他也不放过练功的机会,盛满水的木盆放在地上,他只手伸进去,先拿会儿大顶,然后再洗脸。晚上上炕睡觉,也不安分守已,而是窜上跳下,用以练习蹦跳和轻身术。他每天起得很早,有时二更天起床,顶着满天星斗,在万籁无声的寂静的环境下,心神贯注地练功;有时五更天起床,踏着遍地露水,吸着新鲜空气,一直练到旭日东升。这就是古人讲的练“北斗功”和“露水功”。烈日炎炎的盛夏,别人打着扇还嚷热,而他却穿着衣服在烈日下练功;冰天雪地的严冬,别人守着火炉取暖,而他却脱去外衣,在露天地里打拳。他还常顶着狂风,跑到城墙上练轻身法,跳进激流,到运河里去研究水性。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他都注意观察体会,领悟健身技击之道。

王子平不但练功用心、刻苦,而且十分注意虚心向各派名家学习。在沧州,他曾拜沙宝兴、马云龙为师习滑拳;在山东,他曾拜鼎鼎大名的杨鸿修为师习查拳。他不辞山高水远,到处登门教,博取众家之长。对别人的技艺,哪怕是点滴所长,他也不肯放过。有时人家不肯传授,他就以祖传技艺作为交换条件。长年累月的练功、学习,使他这块“挨打的木头”成了名冠武林的“千斤王”。

那还是1900年,冀鲁一带兴起义和团运动遭到了八国联军的镇压。王子平因“拳匪”之嫌逃到济南府避难。济南是有名的泉城,处处有泉境奇观。一天,王子平正在柳园喝茶,看到一群茶客围着一个“水推磨”看热闹。那水磨飞转,似车轮一般,旋力很猛。王子平看得出了神,手头觉得直痒,脱口说了句“我可以捋住它,叫它停止转动!”旁边看热闹的人听了,有的撇嘴,有的暗笑,有的用一种鄙夷不屑的目光斜睨他。看到人们这种根本不予置信的神态,王子平气儿来了,他拨开众人,上前两步,双腿一叉,来了骑马蹲裆式,身略前倾,气沉田,一伸手,一把就把那在旋转的石磨拉住了。这一把,足有千斤之力,看热闹的人都被镇住了。从此,“千斤王”的大名在济南叫开了。

1918年9月,沙俄有个叫康泰尔的大力士来北京“献艺”。《顺天时报》连日刊登广告,对康泰尔进行了“武功盖世,名震环球……自古未有之大力士”的肉麻吹捧。这一狂吹乱捧有辱我民族尊严的广告,激怒了中华武林义士,当时,公开提出要与康泰尔比武者就有二十余人。

康泰尔胆怯了,以“该舞台地方狭促,恐有性命危险之处”和“未得各该国领事之准许”为由,拖延比武。后来,在“欲与较量者多”压力下,才决定从9月14日至16日,“假座中央公园开万国赛武第二次大会”会场设在五色土。9月11日,北京的报纸披露了康泰尔在五色土摆擂台的消息。津沪等地武林义士李存义、韩慕侠,以及“某僧”等武士应召赶来,迎击洋力士挑战。正当双方决心一搏之际,崇洋媚外的段琪瑞卖国政府害怕了,它以“双方比赛武力必危及生命”为由,派员阻止武力比赛,仅“许其各自演出所能之武技而分优劣可也。”在北洋军阀政府的直接干预下,“赛武会”改为“演武会”。

时王子平正在北京军队中供职,教授武术。他得知康泰尔举办“赛武会”的消息后,决心迎击这个洋力士。后来,北洋政府出面阻止比武,他也并没有被吓倒,而是在9月14日康泰尔登台表演第一天,带着跟他学武的军人,“便服布置台前,康泰尔出,王君一跃登台,甫交手,康已掊地,时会场呼噪哗声大作,康就地爬起,不知潜匿何许矣!”“康大败,昨日遂不敢再登矣!”武史学家唐豪先生的《国技大观》,1918年9月16日的《晨钟》及同日的《顺天时报》对此事均有记述和报道。

1921年,又有一个叫沙利文的美国人结伙来到上海摆擂台。主要成员有美国的乔治(体重295磅)、德国彼得(体重305磅)、美国的丁柯尔等。他们自恃阵营坚强,无可匹敌,气焰极为嚣张。他们打出“万国竞武场”的旗号,并在报上出示悬赏,说凡能打上他们一拳者赏洋五百,如把他们打翻在地,赏洋一千。这一切,激起了当时不少炎黄子孙的无比义愤。有的同胞,自动捐款物,支持武术家们为中国人争气,为国争光。上海武术界更觉得不打败这批国际流氓,气愤难消。于是,大家推举王子平去打这个擂台,并议定,如有闪失,一切身家后事由上海武林同道承担。王子平什么价钱也没讲,慨然应允。于是,双方在合同上签了字,并说定次日正式比武较量。外国经理提出,为了表示双方的友好和诚意,请比武者在场上向观众讲话。王子平走上讲台,正要讲话,这时身后忽然窜出一彪形大汉,冲王子平就是一冷拳。王知对方净些无耻之徒,对此暗算心里早有提防。他一闪身,把冷拳躲过。那家伙一拳没打上,回身又是一拳。这下子把王子平惹恼了,他避开来拳,顺势飞起一脚,把那家伙踢翻在地,随后又还报他一拳。”万国竞武场“的友好诚意,就这样被一顿拳脚代替了。

当晚,“万国竞武场”送来一张纸条,声言合约无效,比赛取消。还说,那个打手不是他们的人。王子平岂肯甘休,他托人带口信给沙利文,说“你们不赛,我一定要赛,不见输赢决不罢休!”那帮国际流氓见势不妙,马上溜之大吉。不可一世的“万国竞武场”,就这样在上海昙花一现,随风凋谢了。

1922年,著名画家齐白石挥毫写下了“南山搏猛虎,深潭驱长蛟”的条幅,赠给王子平,称赞他那尚的民族气节和纯熟的技艺、深厚的武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89441.html

更多阅读

恽寿平--没骨花鸟画50幅 高清版 横幅花鸟画作品欣赏

恽寿平 正叔 南田 云溪外史 东园草衣 白云外史 1633-1690 清图绘宝鉴续纂作道生侄,日初子。初名格,后以字行,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晚居城东,号东园草衣,迁白云渡,号白云外史。家贫,不应科举,卖画为生。生而敏慧,八岁咏莲花,惊其长者。诗格

声明:《中华英豪——弹腿王子平 中华英豪高清》为网友熟亽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