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农业产业化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农业产业化理论
一般而言,国际上流行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平衡发展理论——主张地区间、产业间平衡发展,适用于较高发展阶段和较小区域。


平衡发展理论认为各地区、各产业应基本保持同步发展,通过平衡部署生产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该理论注重加大对相对落后地区、不发达产业的投资,以使各地区和产业之间平衡发展。平衡发展理论注重于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和维护社会稳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有利于区域和产业协调发展。但是这种理论的局限性较明显:一是不发达地区通常不具备平衡发展的条件,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前的区域,不可能拥有所有地区和产业同时发展的雄厚资金和条件;二是注重地区间公平和产业平衡,往往会忽视发展的效率;三是由于投资比较分散,重点不突出,总体上会放缓地区的发展步伐。因此,该理论的适用范围较窄。


二、梯度推进理论——主张产业和要素从高梯度到低梯度有序发展,适用于工业化初期的宏观经济布局。


梯度推进理论重视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差距,认为较发达地区居于高梯度地区,不发达地区居于低梯度地区。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应在高梯度地区优先发展,而传统产业应在低梯度地区布点。产业结构的升级逐步有次序地由高梯地区向低梯地区转移。


梯度推进理论把经济效率放在区域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首位,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应用范围较广:第一,从客观实际出发,以不平衡发展规律为基础,承认区域间不平衡的现实,认为条件好的地方应较快地发展起来,并通过产业和要素从高梯度到低梯度的转移,带动条件差的地方发展;第二,这种理论有较强的适应性,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和水平都有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梯度性更为明显,分级推进能取得更佳的效果;第三,在实践中容易操作。我国“七五”、“八五”期间实行沿海地区率先开放战略,鼓励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区域发展政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广东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也是优先发展珠三角地区,由其带动两翼和北部的发展,从而迅速改变广东原来的落后状况,成为总量居全国首位的经济大省。


梯度推进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难以科学划分“梯级”的度,实践中容易扩大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三、增长极理论——主张政府干预,集中投资,重点建设,适用范围较广。


该理论强调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并把其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积聚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增长极的积聚效应主要表现为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极点聚集;扩散效应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向外围转移,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积聚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积聚效应减弱,扩散效应增强。


增长极理论的现实意义,一是以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为指导对象,在这些地区建立积聚点,见效较快;二是有利于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弥补市场的不足。由于不发达地区的资源不足,需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集中财力,选择若干条件较好的地域或产业重点发展,进而带动区域发展。


增长极发展模式也有局限性,主要是在培育极点的过程中可能加大与周边地区的贫富差距。


四、点轴开发理论——主张点与轴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适合于欠发达地区,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较大。


该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也是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出发,研究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问题。它十分重视“点”和“轴”即增长极与交通干线的相互作用,认为随着重要交通干线如铁路、公路、河流航线的建立,连接地区的人流和物流迅速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降低,形成了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产业和人口向交通干线聚集,使交通干线连接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点,沿线成为经济增长轴。点和轴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该理论对地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十分注重,强调交通条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点轴开发是一种地带开发,它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单纯的增长极开发。九十年代初我国实行的沿边开发战略和沿海开发战略,就是这种理论的应用。


五、网络开发理论——主张加强增长点与面之间的联系,实现整体推进,适合于城乡一体化发展。


网络开发理论是点轴开发理论的延伸和完善。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一个地区形成了增长极即各类中心城镇和增长轴即交通干线之后,增长极和增长轴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在较大的区域内已经形成了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和通讯网络。在此基础上,网络开发理论强调加强增长极与整个区域之间生产要素交流的广度和密度,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同时,通过网络的外延,加强区外其他区域经济网络的联系,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将更多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网络开发理论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增长极开发、点轴开发都是以强调重点发展为特征,在一定时期内会扩大地区发展差距。而网络开发是以均衡分散为特征,将增长极、增长轴的扩散向外推移。一方面要求对已有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更新、扩散、转移;另一方面又要求及时开发新区,以达到经济布局的平衡。新区开发一般也采取点轴开发形式,而不是分散投资,全面铺开。这种新旧点轴的不断渐进扩散和经纬交织,逐渐在空间上形成一个经济网络体系。


网络开发一般适用于较发达地区或经济重心地区。它同时强调推进城乡的一体化,加快整个区域经济全面发展。所以,该理论应用的时机应选择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区域之间发展差距已经不大,区域经济实力已允许较全面地开发新区的时候实施。

广东境内客观上存在四个发展层次的不同类区,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既要在总体上继续坚持“中心城市带动”和“分类指导,梯度推进,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方针,又要根据各个次区域(如珠江东岸、西岸,粤东、粤西,东北部、西北部)的实际情况,分别按照不同的区域发展理论,实施有效的区域发展政策,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0251.html

更多阅读

A11作业:“一带一路”与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理论

“一带一路”与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理论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建设,将极大的推动沿线中国和亚欧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要求。本文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

区域经济发展四大政策 2014区域发展四大亮点

      通过研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我们可以看到四个新亮点:  一是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连续性,进一步明确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的创新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完善创新区域政策、区域

跨文化交际论文 浅析宾西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

     前言  宾西镇位于哈尔滨市宾县的西部,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而成为哈东经济开发区,是未来的热点。同时宾西的区域经济发展路线也是学术界的热点和难点。本文认为宾西的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应该是在跨文化交际之中营造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2013 区域经济发展的“引力效应”

   区域一直是西安经济发展的引擎,在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举行的西安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市长董军对于2013年西安区域的发展同样做出了详细的安排。  随后,12月31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

贵州省威宁县邮编 对贵州威宁县迤那镇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迤那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根据实地调查,贵州威宁县迤那镇的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核桃、黄梨等为主,大多数农户都种植这些作物,并多实行马铃薯与玉米套种。农户的经济收入主要依赖烤烟种植,这大

声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农业产业化理论》为网友匹马又西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