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语《论语》:食不语寝不言

【原文】
10·10 食不语,寝不言。

【译文】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原文】
10·11 虽疏食菜羹(1),瓜祭(2),必齐(3)如也。

【注释】
(1)菜羹:用菜做成的汤。
(2)瓜祭:古人在吃饭前,把席上各种食品分出少许,放在食具之间祭祖。
(3)齐:同斋。

【译文】
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表情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原文】
10·12 席(1)不正,不坐。

【注释】
(1)席:古代没有椅子和桌子,都坐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

【译文】
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原文】
10·13 乡人饮酒(1),杖者(2)出,斯出矣。


【注释】
(1)乡人饮酒:指当时的乡饮酒礼。
(2)杖者:拿拐杖的人,指老年人。
【译文】
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

【原文】
10·14 乡人傩(1),朝服而立于阼阶(2)。


【注释】
(1)傩:音nuó。古代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
( 2)阼阶:阼,音zuò,东面的台阶。主人立在大堂东面的台阶,在这里欢迎客人。


【译文】
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原文】
10·15 问(1)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2)。

【注释】
(1)问:问候。古代人在问候时往往要致送礼物。
(2)再拜而送之:在送别客人时,两次拜别。

【译文】
自语《论语》:食不语寝不言
(孔子)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

●自语
吃饭有吃饭的样子,坐席有坐席的样子,饭前不忘祭祖,喝酒时不忘尊重年长的人,宗教仪式上循规蹈矩,对外国朋友尽到礼数。
我尊重这样有良好生活习惯和礼节的人。只是现在朋友一起吃饭,主要就在于交谈,如果“不语”,那就失去请客的意义了,所以做不到“食不语”。与人出差,同住一个房间,不说上半宿话,肯定不是好朋友,所以做不到“寝不言”。后世文人多酸腐,大概是没学到孔子的心胸和心态,只学到孔子的做派所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1742.html

更多阅读

陈少明:心安,还是理得?——对《论语•阳货》“问三年之丧

陈少明:心安,还是理得?——对《论语·阳货》“问三年之丧章”的解读标签: 论语思想史上有些意义深远的观点,不一定是以长篇大论的形式,或者是在庄严圣洁的殿堂发表的。有时候,一些日常性问题或者偶发性事件所引起的反应甚至感慨,也可能导

读《论语别裁》有感之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论语》第七篇《述而第七》谈到孔子作学问时,有一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可以做我的老师的。学习他好的方面,对他不好的方面,加以改正。其实这里,“

《论语》—述而注释、翻译 论语十二章翻译注释

《论语》——述而【本篇引语】本篇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人行

声明:《自语《论语》:食不语寝不言》为网友慵懒情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