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问客 杀鸡问且

记得家乡有这样一句俗语:杀鸡问客。意思是说:家里来了客人,主人一手抓起一只鸡,一手提着一把刀,问客人:你吃鸡不吃呀?

接下来的故事便很有味道:客人若说“吃”,主人便要痛下杀手,那只鸡免不了成为口中美味。可是,在主人一手抓鸡、一手提刀当面问“吃不吃”的情况下,客人多半会不好意思说,当然地会说“不吃了”,随便做些吃吧。于是,主人也就落得顺水推舟,把那只鸡放生,母鸡依然可以下蛋,公鸡同样可以打鸣。

细细想想,里面有很多不同的意思。

主人并不想杀鸡;但不杀鸡显不出主人待客之道,只怕被传到街道邻坊落得“小气”或者寒酸的名声。这名声可不得了,那是软刀子,杀人不见血的东西,日后如何在街道上混?可是主人若杀鸡,杀的若是母鸡,每天少了一只鸡蛋,便是少了一条攒钱的渠道,若是公鸡每天早上的鸣叫就成了昨日一梦。在这样的“两难”情况下,聪明的主人便把选择的困难推给了客人。

客人当然为难。若说“吃”,当然会被认为缺少“嘴德”,以后谁家还敢招待他?若说“不吃”,分明在欺骗自己,香时喷喷的诱惑就在眼前。在吃与不吃的选择中,体现了客人的智商。聪明的客人会模糊回答,或者顾左右而言他,让主人自己考虑罢。

其实问题的根本在主人那里。如果不想杀鸡,本不需要去抓鸡;既然已经抓了鸡,顺理成章地杀掉便罢,何需多此一问?终归体现了主人既想落得“好客”、“热情”的名声,又想少花费成本、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回报的家庭经营方针。

客人也是,既然明了主人的为难,为何抵不住鸡的诱惑满足嘴欲?推做顺水人情不好吗?现在看来,围绕“杀”、“不杀”,鸡的香味闻不到了,却嗅出了虚情假意的酸涩,欲望难休的腥骚。

然而,这也不能全怪主人与客人。在以前物资缺少的那个年代,家里有几只鸡,那可是比较大的财产。也不过逢年过节时分,才会认真考虑是否“杀只鸡”改善一下生活,增加过节气氛。平常人家,哪肯在平时时分杀鸡吃呢?倒会落得邻居“烧包”、“穷颠癣”之类的名声。可以想到,当主人面对着屈指可数的几只鸡,不管杀掉哪只、即使最瘦的那个,鸡窝里也会少了其中一只,那种感觉不是在杀鸡,倒象从自己身上取肉一样痛疼难舍。这样想来,想吃鸡的客人就成了非常可恶的那只、让人憎恨的那头啦!

仲秋节将至。记忆中在老家过节,都会杀只鸡吃,味道香极了。这是纯粹家养的鸡,既没有激素刺激,也很少受环境污染,属于时下流行的时尚“绿色食品”。现在已经有很多农家养了很多这样的鸡,等待着城里的客人前来做客。客人来了后,不仅不会再出现“杀鸡问客”的情况,而会极力鼓励客人“吃鸡”。在做法上也多了起来,有辣子鸡、红烧鸡、炒鸡、蒸鸡、糖醋鸡、啤酒鸡等等。

只是,现在物资丰富,生活富足,虽然“杀鸡”不再“问客”,却已经没有了原先的那种香味。也许,它已经随着年轮停留在了还不算久远的记忆中,停留在了曾经有过的那些团圆日子中。

2006年9月22日星期五早6:30于家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3954.html

更多阅读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 临江仙元好问

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李将军列传文言文翻译 说梅吴冠中阅读答案

【李将军列传原文】司马迁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

食材处理指南:如何杀鸡不放血

本来只想发一条微博的,但这则新闻实在让我按耐不住骚动的思绪。新闻虽然简短,但内容丰富多彩,短小精悍用在此处都显得短小而不精悍,详情如下:一村民夜间起夜发现一男子在鸡窝中逮鸡,对其进行“性侵”,导致8只下蛋母鸡肠子搅断死亡,男子称

香剑吟歌词 香剑吟歌曲下载

楚留香传奇(朱孝天版)片头曲和所有片尾曲 香剑吟《香剑吟》那一剑刺得太温柔有痛的感受却找不到伤口回眸旧日的阁楼伊人痴等候雨中倩影已消瘦逃不脱别恨离愁记忆变腐朽重新解释的理由是红尘看不透借酒消愁的念头只能放开手只身闯入身

声明:《杀鸡问客 杀鸡问且》为网友溺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