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的要求与程序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我校从上学期就要求集体备课,但在检查中发现一些备课组,只是由备课组长把一学期的计划按照组员平均分一下,然后,各自负责备好分配好的内容,并且在学科教研活动时,临时浏览一下,粗略的提一提意见,并且也是说好的多,有的甚至从不说,更有甚者不参与其中。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索,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那么如何真正开展集体备课呢?集体备课又有什么要求呢?其有没有可操作的程序呢?在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身的教育教学、备课开展的实践,谈谈集体备课的要求和备课程序

一、集体备课包括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并且各个要求和程序又不一样的。

(一)学期备课的程序、主要内容及要求

程序

主要内容

要求

教学目的

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本学期共学几个模块)和教学要求

1、要吃透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

2、熟悉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深广度,挖掘教材的重点、难点,把握技能和能力要求,找准思想教育的因素。

3、掌握本册教材在整个高中学段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学科的联系;

4、掌握本册编排知识网络、知识结构及各单元、各章节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中运用的授课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等

教材分析

重点是对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能力点,教育因素的分析。本学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创新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分析上学期和本学期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基本情况,本学期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上学期教师教学方法的得与失及本学期采取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分配

根据学校教学计划,标明章节单元所需时间,课题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时间,月考、期中、期末复习考试的时间安排

教改计划

本学期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计划措施落实情况

目标测试

包括单元或章节、课时测试的内容及形式

(二)单元备课的内容及要求

内容

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单元、章节备课,要做到“三定六统一”。

①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

②统一教学进度、目标、重点、难点、作业、测试。

2、备课组长要做好教研记录,①内容为:时间,地点,研究课题,参加人员,中心发言人,研究内容,独特见解(记录每位组员发言内容)。

②集体备课应重点对教材的处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对课堂教学及结构进行研究,拿出统一的办法。

3、指出本单元或章节的重点难点,并指出突破重点难点方案,并分析研究近几年高考题中有关本章节的权重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建议

课时分配

单元或章节过关测试题

注意事项

三、个人教案的内容及要求

备课内容

备课要求

教学三维目标

1、要精心设计教案,明确本课时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

2、采用“个人中心备课—集体讨论—个人写教案”的备课方式。

3、集思广义,兼容多人之长。

集体备课的要求与程序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4、主备人应于教案使用前一周写好草案,教研活动集体讨论后,方可写在个人备课本上。

5、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个人备课,写好教案,并提倡教师间相互参阅,修改自己的教案,平时有问题还要随时随地商量。

6、教案书写要认真、工整,详实。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案导练

教学设计(详案)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二、 集体备课基本程序

(一)流程图

主备人初备

集体研讨

二次备课

重点跟踪

(二)相关说明

1、主备人初备

每位主备教师应该超前一周备课,要尽力提出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在教学环节上要有创新,要写出教学目标达成的具体方法。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体讨论,攻克难点。这样有利于把握全局,也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部分学生因超前预习提出的问题。那么在备课时,一定要①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学科指导意见(2009版)、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它的相关资料;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深入了解学生,摸清学情,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生起点知识等),要详备突出重点的方法和突破难点的策略,归纳注意点的方式方法,以便设计合理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方案,利于授课时切中要害,化难为易,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的防矢的进行教学。

2. 集体研讨

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最好采用“说课”的形式进行比较,以便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时。

(1)在集体研讨中要重点研讨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的方法,其一既要对“三一(一标、一指导、一说明)心中有数”,更要“目中有人”。其二既要遵循标和指导,驾驭教材,又要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方法、板书、作业等,把教材中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即备出深度);把梯度大的知识点、重难点分散化,一步一个台阶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即备出梯度);把各知识点的精要方面和关键字句进行归纳提取分析(即备出精度);使学生获得新的教材内容中有关的知识和观念(即备出广度)。其三根据学生年龄、心理和已有知识水平及教学要求等特点,施之以有效的教法、导之以高效的学法:从课前预习、课堂阅读、听课笔记、知识记忆、分析运用,到课后训练、笔记整理、知识梳理拓展等方面都精心设计,以便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其四,就是针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重难点和注意点,并研究分析不同考题,从中找出考练规律,精心创设课堂提问,设疑讨论、目标练习、课后作业、单元检测、模拟训练、各类题型解析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动脑、强化学生记忆、深化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能力。

(2)注意“四个统一”

“四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提倡“四个统一”,不是要“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集体分析,作出合理安排。

(3)主备人发言。集体备课时要确定一个主备课的发言人,一般由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也要大胆启用青年教师担任备课发言人。这样做有利于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集体备课时也可邀请备课组以外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来组内进行专题讲座,以开阔组内教师的视野,扩大交流的空间。

3.二次备课

在集体备课中,主备课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但教案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则就没有创新精神。

4.重点跟踪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5.教后反馈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阶段。教后反馈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主要参考:江山依旧《新理念下的备课十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4054.html

更多阅读

小学生日记写作的要求与格式 小学生日记格式怎么写

怎样写好日记把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做有选择地记录下来,就是日记。很多研究和探讨证明:写日记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一条最佳的途径。写日记是对自己毅力和恒心的锻炼,形成了习惯,习惯又迁移转化为能力,写

声明:《集体备课的要求与程序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为网友拐角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