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三姐妹简介 宋美龄为何终生不育

宋庆龄简介

  宋庆龄(1893~1981)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2]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肝癌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生平经历

  宋庆龄祖籍海南省文昌县。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父亲宋嘉树,字耀如,原名韩教准,早年漂泊美国,中年回国兴办实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和亲密战友。母亲倪桂珍是中国较早接受文明,反对封建的进步妇女之一。宋庆龄7岁时入上海中西女塾读书,1907年,15岁时偕妹妹宋美龄赴美国留学。先在新泽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学校学习英语,次年考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宋庆龄聪敏好学,思想活跃,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听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热情欢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她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回国,投身于“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争。

  归国途中经过日本,拜会了她早已崇敬的孙中山先生。随后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设法从上海重返日本,于1915年10月25日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她淡漠名利、权势和阔绰优裕的家庭生活,心甘情愿地为孙中山一起分担流亡之苦。她积极参加和支持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

  1922年6月16日凌晨,陈炯明因反对孙中山北伐而叛变革命。在叛军企图炮轰大元帅府及住所的危急关头,孙中山请宋庆龄先行撤离,而她却对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坚持让孙中山先安全撤离。后来,几经危难才死里逃生,次日于永丰舰(中山舰)会合。

  此后,孙中山、宋庆龄在上海与共产党人李大钊等中共代表以及列宁派来的特使进行多次交流,总结经验教训,磋商国共合作,着手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20日,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了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年底,宋庆龄随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为和平统一全国犯难北,直到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孙中山病重期间,宋庆龄日夜守候在病榻旁。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宋庆龄坚决维护、忠实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的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五卅”惨案发生后,她极为愤慨,呼吁“凡中国国民皆当负此救国重任”。继续同共产党紧密合作支持北伐。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北伐军攻克武汉,国民政府准备迁都,宋庆龄与先遣人员一同抵达武汉。

  1927年上半年,正当大革命蓬勃高涨的时刻,国民党内的右派势力背叛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反对“三大政策”,结成“宁汉合流”,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爱国进步人士和劳苦大众。对此,宋庆龄义愤填膺,毅然发表了《为抗议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宣布与“宁汉合流者”决裂,“暂时隐退”。

  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在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当时她虽然不在南昌,但仍然与周恩来等25人组成革命委员会并被推选为7人主席团成员。继而为了进一步探求革命道路,实现孙中山的遗愿,赴苏联访问。在苏联,她受到了斯大林和其他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与加里宁夫妇结下了浓厚的友谊。

  从欧洲回国参加孙中山的奉安大典后,在与戴季陶的谈话中,严厉指出:“我对于政客的生活不适合,况且我在上海都没有言论自由,难道到了南京可以希望得到吗?”并宣告:“使我不说话的唯一办法,只有枪毙我,或者监禁我。”

  在这一时期,宋庆龄积极参加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反帝活动,1927年12月和1929年8月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名誉主席,之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宋庆龄再度从西欧回国,无情揭露蒋介石“欲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她确信:“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务的革命,才能粉碎军阀、政客的权力,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1932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十五路军奋起反抗,宋庆龄高度评价十五路军抗日将士的爱国行动。

    1932年12月,宋庆龄与蔡元培、鲁迅、杨杏佛等人在上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以自己的崇高威望,通过广泛的社会活动和各种形式的斗争,营救了许德珩、罗登贤、邓中夏、邹韬奋、陈赓、廖承志、丁玲和救国会的“七君子”等一大批革命者和爱国进步人士。在鲁迅先生病重时,宋庆龄给他写信说:“你的生命并不只是你个人的,而是属于中国和中国革命的!!为了中国和中国革命的前途,你有保存、珍重你身体的必要,因为中国需要你,革命需要你!”

  1933年9月宋庆龄在上海领导召开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会议。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宋庆龄于1938年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的医疗救济和儿童保健工作。她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向海外华侨和国际社会宣传抗战真实情况,并向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募集了大量资金、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支援抗战。许多物资是通过她的精心安排,运往抗日根据地。她团结和组织国际友人和国际医疗队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去考察和工作。斯诺、史沫特莱、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等记者和医生都是经她安排进入解放区的,其中白求恩、柯棣华、哈立逊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斯诺访问陕北后写下了著名的《西行漫记》。

  1941年1月,宋庆龄与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联名致函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愤怒谴责当局发动的“皖南事变”。这期间,宋庆龄坚持“保盟”工作,直至香港沦陷前乘最后一班飞机去重庆。到达重庆后,她不顾环境险恶,继续开展“保盟”工作,不计前嫌,宋氏三姐妹牵手共赴困难,支持抗战。

  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将“保卫中国同盟”改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主要从事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此时的国民党又发动内战,宋庆龄虽然身在国民党的心脏地区,却继续募集大批医药物资,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运往解放区,支援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特殊的功勋。

  1949年6月,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毛泽东、周恩来亲笔写信邀请宋庆龄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宋庆龄见信后,非常感动,欣然同意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从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多年里,她一如既往,言行一致,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经常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商筹大计方针,参加了大量的国务活动,并深切关怀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希望尽早实现祖国统一。

  宋庆龄的一生始终是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的。她不辞辛苦去全国各地视察,深入到工厂、农村、部队和少数民族地区,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和人民心连心。她谦逊和蔼,平等待人,兴办实事,是真正的人民公仆。她一生热心妇女解放事业,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之一,历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她毕生致力于少年儿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业。她曾说:“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她是全国少年儿童慈爱的祖母。她1951年被选为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直到逝世。她创办的《儿童时代》杂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儿童读物之一,一直为少年儿童所喜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宋庆龄经常为少年儿童题词和撰写文章,鼓励孩子们健康成长。她经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因为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儿童的。”她一生虽然没有亲生的儿女,却把慈母的爱全部倾注给了全国的少年儿童。

  宋庆龄从早年就投身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享誉世界。新中国成立后,她又组织和参加了许多国际性的反侵略战争,世界和平会议和工作。在1950年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她当选为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执行局委员。荣获1950年“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和平奖,并将全部10万卢布的奖金捐献创建“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1952年与郭沫若等人发起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并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区域和平会议,被选为联络委员会主席。

  宋庆龄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先后出访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结交朋友,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了大量工作。她一贯关心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老朋友、海外侨胞,关怀台湾的前途、盼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建国初期,宋庆龄主持创办了《中国建设》英文版本杂志,把中国人民的真实情况传达给世界人民。如今的《中国建设》(现名为《今日中国》)从英文一种版本增加到7种文字版本,发行到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革命长期艰苦的斗争中,她坚定地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同志一向把她作为自己的亲密的战友、同志、无产阶级先锋战士。1981年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接受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遵照她的遗言,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她父母陵墓的东侧。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为她立碑铭文以表纪念: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为国家和人民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宋美龄简介

她的父亲宋嘉树是中国海南文昌县人,曾经担任美南监理会(今卫理公会)的牧师,后来离开传教职务经营出版业致富;母亲倪桂珍则出身上海本地的富裕家庭,其中倪桂珍这一支母系的祖先目前可以追溯到明末大学士徐光启。宋美龄父亲宋嘉树,又名宋耀如,宋耀如初期并不姓宋,而是随父亲的姓氏而姓韩,名教准。宋美龄祖父韩宏义是个农民,韩教准(宋嘉树)是其次子。韩宏义夫人宋美龄的祖母为王氏。宋美龄的曾祖母为吴氏。由于在美国有堂舅父,韩教准少年时就飘洋过海,到美国找堂舅父谋生,韩教准舅父姓宋,是旅居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经营丝茶生意的侨商,他没有儿子,韩教准就被堂舅父收为养子,从此改姓宋,名嘉树,别名耀如。宋嘉树在美国加入基督教,取英文名字查理·琼斯·宋(CHARLES JONES SONG)。韩改宋后,才逐渐发迹成为影响海内外的“宋氏家族”。

11岁的宋美龄与二姐宋庆龄同时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就读,1912年进入马萨诸塞州的威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MA),1917年回到上海从事教会工作,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1928年担任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校长。(解放后南京军区卫岗小学)

1943年为了取得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更多支持和同情,宋美龄作为蒋中正的特使,于该年二月访问美国。她成为美国罗斯福总统的夫人的贵宾,在白宫住了十一天。她那优美的仪态、高雅的风度和适度的言谈,赢得了罗斯福夫妇的敬佩。在此期间并完成对美国募款的任务,并于二月十八日在国会发表演说,成为第一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中国人,也是第二位女性(第一位是荷兰女王),劝说美国将注意力从欧洲战场转移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为中国赢得了美国的同情,随后,宋美龄又去美国各地发表演说,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总计有超过25万人听过她的演说。当时,美国朝野对日本空袭珍珠港和美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所遭受的重创还记忆犹新,所以对中国艰苦抗战的英勇表现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他们把这种敬意集中表达在对宋美龄的欢迎上。她所到之处,人们鼓掌欢呼,慷慨捐款,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美国国会更顺势废除实行已有60年恶名昭彰的“排华法案”,提高美国华人的地位。当时民间流传宋美龄与美国人诸如威尔基等有男女不正当绯闻关系。接着,宋美龄又去加拿大访问,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战时,她为国军缝制军服以及在医院探望国军的照片成功地激起许多中国人民的爱国心。

1943年宋美龄再次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封面人物和年度风云人物。

1943年11月,宋美龄随蒋中正出席中、美、英三国首脑开罗会议,穿梭于蒋中正和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之间,充分显示了外交才干。由于蒋中正不会说英文,居中翻译协调的工作全部由宋美龄负责,罗斯福事后说:“我对蒋先生的印象十分模糊,现在想想,我对蒋先生的认识,几乎全部是透过他的夫人。”事后,丘吉尔对罗斯福说:“这位中国女人可不是弱者”!

美国将军史迪威:一位聪明、有头脑的女人。持有西方的观点。(我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人在政治和斗争上往往采用拐弯抹角、间接、隐晦的方式,而她能够理解一个外国人对此做出的反应。)她直爽,坚强,精力充沛,喜欢权力,重名誉,喜奉承,对于她的过去满不在乎。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她从不向西方观点让步。中国人永远是正确的;外国人永远是错误的。文笔引人入胜,但也失于肤浅,对西方的缺陷极尽讽刺,但从来不提中国任何一个微小的缺点。能够随心所欲地施展魅力。她知道该怎么做。对蒋介石有很大影响力,主要是好的影响。有几次帮了大忙。

丘吉尔这个骄傲有名的英国首相,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宋美龄是他在世上最欣赏的少数女性之一,她的骄矜和妩媚,都让人极为心动。

张学良:宋美龄绝顶聪明,是“近代中国找不出第二个来”的人物。西安事变之后,我之所以没有被杀,是因为蒋夫人保护了我。

陈纳德:他激情地说:“宋美龄对于我,永远是一位公主。”

蒋介石:“夫人的能力,抵得上20个陆军师。”

尼克松《改变亚洲历史的人物》:蒋夫人除了担任她丈夫的议员,还具有其他意义,一般人认为:一位领袖的妻子系因夫而贵,与个人在历史上的表现无关重要。这种看法,不但忽视一位领袖妻子在幕后所担任的任务,且玷污了领袖妻子所具有的特质与性格。我相信蒋夫人的智慧、说服力和道德力量,已使她自己成为一位重要的领袖。蒋夫人是一位文明、美丽、整洁、女性化及坚强的女性。

冰心《我所见到的蒋夫人》:1924年我在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学院留学时,我的美国老师经常自豪地和我说,本校有一位中国学生,即1917年毕业的宋美龄小姐,她非常聪明、漂亮。在我至今为止见过的妇女中,确实从未有过像夫人那样敏锐聪颖的人。她身材苗条、精神饱满,特别是那双澄清的眼睛非常美丽。宋美龄并不是一个政治的符号,一个令人生厌的达官贵妇,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是一个极有中国传统美德又受西方现代文明熏陶、善于交际的夫人。

蒋介石的侍从秘书汪日章:宋美龄有较高的文化教养。她头后梳一个小发髻,旗袍贴身,大衣适体,穿高跟鞋,在甬道上都是轻步走过,我每次碰到,她总是面带微笑,平易近人,每每不觉得有骄矜盛气,和她谈话不觉得拘谨。她言谈委婉适度,声音从不放重,6年中,我从未见闻过她和蒋有过口角。她和别人谈话,总是只让对方可以听清楚就是,从不大声,颐指气使。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一位乱世美人,以女性的非凡情感,影响了大千世界,值得我们永远品味和思考

作为蒋介石的夫人,她跨越了三个世纪,经历了百年中国政治变迁,对近现代内政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蒋介石去世后,她淡出台湾政坛,客居纽约,作为反对分裂祖国的爱国者,宋美龄女士将自己的暮年留在了美国,晚年仍关注台湾政局,反对“台独”。

“台独”势力嚣张,她不愿意看到“一个独立的台湾”出现,“不愿意将来埋骨在一个不叫‘中华民国’的土地之上”。虽然淡出政坛,但依然坚持反“台独”的立场。

宋霭龄简介

宋霭龄母亲倪桂珍则出生于上海,其中倪桂珍这一支母系祖先目前可以追溯到明末大学士徐光启。宋霭龄父亲宋嘉树,又名宋耀如,宋耀如初期并不姓宋,而是姓韩,名教准。宋庆龄祖父韩宏义是个农民,韩教准(宋嘉树)是其次子。韩宏义夫人为王氏。由于家境贫寒,韩教准12岁时就飘洋过海,到美国找堂舅父谋生,韩教准舅父姓宋,是旅居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经营丝茶生意的侨商,他没有儿子。韩教准就被舅父收为养子,从此改姓宋,名嘉树,别名耀如。宋嘉树在美国加入基督教,取英文名字查理·琼斯·宋(CHARLES JONES SONG)。韩改宋后,才逐渐发迹成为影响海内外的“宋氏家族”。 但宋氏并非宋美龄的本家,据《宋庆龄年谱》记载:“父亲宋嘉树(1866-1918年),原名乔荪,字耀如,西名查理琼斯宋。原姓韩,是客家人韩宏义之子,由于12岁时过继给宋姓舅父,遂改姓宋。”此文海南省政府网有专门介绍,并非什么莆田宋氏之后,宋嘉树舅父才是莆田宋氏之后,而宋的父亲韩宏义以上世代是韩家人,跟莆田无关。[1]1904赴美国留学,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1905年,随姨父温秉忠出席美国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举行的宴会。1910年毕业后回国,任孙中山的秘书,同孙中山到全国各地勘察,参与制订营建20万里铁路的计划。“二次革命”失败后与父亲宋嘉树去日本,仍任孙秘书。1914年9月与孔祥熙在日本横滨结婚, 婚前介绍妹妹宋庆龄接替自己的秘书工作,孙表示同意。1915随丈夫回故里省亲,在山西经营家业,主持铭贤学校事务。帮助丈夫主持铭贤学校事务。1927年支持蒋介石“清党”反共,大姐宋霭龄初时也曾附和母亲一道反对蒋宋联姻,但后来被宋美龄说服,“这桩婚事自始至终都是我自己做主,与阿姐何干?至于蒋介石和我结婚是为了走英美路线,那更是天大的笑话……”从而促成蒋宋联姻。1929年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支持蒋“剿共”。1947年去美国。1973年10月20日在纽约长老会医院因癌症病故,享年85岁,安葬于纽约郊外风可立夫高级室内墓园。

性格

  宋霭龄在学生时代,就是个聪明、大胆的女子,曾经当众质问过罗斯福总统。

  宋霭龄以精明,厉害著称,连蒋介石也畏她三分。蒋介石的侄孙兼副官蒋孝镇说:“委座之病,惟夫人可医;夫人之病,惟孔可医;孔之病,无人可治。”

  宋霭龄积极协助孔祥熙,使得孔祥熙在出任参议期间做了几件颇为风光的事。

人物影响

  宋霭龄在宋家王朝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她首先成为孙中山的秘书,后才有介绍妹妹庆龄接替工作,而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事,在宋家的一片反对声中,正是由于宋霭龄的竭力支持与撮合,得以“玉”成其事,因而蒋宋联姻,以致给民国历史添了不可忽视的一笔。

宋氏三姐妹老照片85张——说不尽的摩登宋氏三姐妹


4、5

6 78 910
1112 1314
15
16 17
18
19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30 31
32
3334
35
36
37

3839
40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53
54
55
56
57
58
自由中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ng3223835
《宋庆龄与宋美龄吸烟照 两姐妹珍贵对比照片》
59
60
  
61
  

  
宋氏三姐妹简介 宋美龄为何终生不育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4241.html

更多阅读

宋耀如与共济会资料来源:《宋美龄全记录》

宋耀如与共济会 资料来源:《宋美龄全记录》作者:寿韶峰出版:华文出版社(2009)转帖:wanshi1905年,宋耀如远涉重洋赴美国为孙中山的革命筹措经费。时隔20年后旧地重游,心中不免感慨万千。所不同的是,20年前他去美国是为个人奋斗,20年

读书笔记:宋美龄长寿密码

最近偶然在图书馆里看到窦应泰写的《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一书,借来看,虽然很多观点并不是什么奇招妙术,但觉得很实在。所幸在网上买了书送给妈妈和姐姐。自己也在即将还书之时做一点笔记。宋美龄,以她的身份,她的经历,能活到106岁,有意料

宋氏三姐妹传奇 宋氏三姐妹电视剧

自二十年代中期直至四十年代末期,宋家三姊妹可说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姊妹花”。在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她们选择的婚姻使她们的命运与中国大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也使她们在风云变幻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亲情、爱情

宋美龄__蒋介石夫人 蒋介石比宋美龄大几岁

宋美龄宋美龄(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4日),女,又称蒋夫人,中华民国前第一夫人,蒋中正的妻子。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中国国民党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指导会议指导长、辅仁大学复校第二任董事长及名誉董事长。宋美龄在近代

声明:《宋氏三姐妹简介 宋美龄为何终生不育》为网友离恨总随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