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名家傅声远论杨式太极拳练习法


杨氏太极拳名家傅声远论杨式太极拳练习法

--转自天下武林

太极拳之动作是全身的运动,不是一部分的运动;是柔和的运动,不是剧烈的运动。其全身的运动与柔和的运动,即是连绵不断、刚柔相济的太极运动;是自然而然的趋势,不是玄妙的;而以身体的自然动作,毫无勉强矫造于其间。

何谓太极,以太极拳动作之理,以解释太极拳命名之义,毫不牵强附会玄妙之误;也不用拳术上流行的术语或口诀,作模糊影响之谈。考[太极]两字,出现《周易·系辞》。《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吾人以浅显的言语解释此语句:两仪、四象、八卦,皆由太极而生。太极是一切的原动力。两仪、四象、八卦的动,悉是太极的动。宇宙一太极,人身亦一太极。人身之腹(即丹田)为太极,两腰为两仪,两手两足为四象,两手两足各有两节为八卦。

宇宙之原动力,在于太极;人身之原动力亦在于太极。太极拳之动作以腹为主。腹为人身最中处,此处一动全身无不动矣。太极拳运动,不动则已,动则全身皆动。故一动而不全身皆动都非太极也。腹即为人全身最中处;腹部一动,两腰、两手、两足皆不疾而速。太极拳动作之发动以腹(即丹田)为主,不用剧烈之力,全身之动作无有不到;外面及其柔和,内里延绵不断之力,息息增长。


学太极拳要了解“松”、“固”、“凝”三字的重要性。何谓“松”体要松。何谓“固”气要固。何谓“凝”?神要凝。体松、气固、神凝,渐渐可以达到太极之境界!但其所以然之故,必学拳者学到某种程度方能自我体会。


(一)体要松:“松”字浅显的解释,就是不用力(不用强力),盖一用力,动作即不能自然。着意在用力之部分,则其他部分必不平均。不用强力,动作自然,周身普传,动作无所不到,而且平均如一,而松不等于空。勉强用力是硬的,即所谓拙力,拙力虽大,是一部分的力,而不得其中;不用力是柔的,即所谓沉劲,沉劲虽轻而小,是全部的力,能得其中。


(二)气要固:“固”字浅显的解释,就是不散漫,体松而气固。体虽不用力而气却不散漫,气不散漫,动作始能不散漫;动作不散漫,周身始能一体。如何能使气固,即把气沉在腹部,不要浮在上面。但其深呼吸尽量扩大肺部,将横膈膜压抑下去不同。练拳之时,肩要垂,肘要堕,腰要塌,久而久之,气自然沉下,所谓心虚、腹实是也。腹实则气固,身体便有重心,无论手足如何动作,重心总在腹,得其重心,动作自如矣,故日气固则身自稳也。


(三)神要凝:“凝”字浅显的解释,就是内外相合,而能凝定也。体松,气固矣,内外不相合,决不能心之所到,即身之所到。惟内外相合,然后身心一气。肩与膀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谓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谓内三合;此六合是谓内外相合,六合则身体中正矣,身体中正,神即提得起。


杨氏太极拳名家傅声远论杨式太极拳练习法
王宗岳原序解明杨澄甫

以心行气令深着乃能收敛入骨
平时用功,练十三势用心使气缓缓流行于骨外肉内之间,意为向导气随行,至于练拳姿势要沈舒,心意要贵静,心不静不沉着,不能沉着则气不收入骨矣,即是外劲也,练太极拳能收敛入骨此真正太极劲也。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便利从心
同志想使气运身流通,必得十三势教正无错,方是先师所传的拳,姿势上下顺遂,劲不矫揉,气才能流通,如姿势顺遂,心中指挥手脚遂心矣。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精神为一身之主,不但练拳,无论作何事,有精神迅速,必不迟慢,所以讲拳必提精神为先,欲要提精神,头容正直要顶劲,即泥丸宫虚灵劲上升,此法悟通,就是提精神之法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化虚实也
意气即骨外肉内流动物也,至于练拳打手,想得言不出着一种的兴趣来,必使流动物满身能跑,意左即左,意右则右,就是太极有虚有实的一种的变化气的换法,犹如半瓶水,左侧则左荡,右侧则右荡,能如是,不但得圆活之趣,更有手舞足蹈之乐,至此境地,若人阻我练拳,恐欲罢不也,因知身体受无限之幸福矣。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心一方
与人敌先将敌治注,打他一个方向,即敌向歪捌的那个方向,如发劲无论一手肩肘要沉下,心中要松静,发劲专打,敌一个方向,我劲不敌,敌不难跌出丈外矣。
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头容正直尾闾中正身即不偏,心内要舒展,以静待动之意,腰腿如立轴,膊手如卧轮,圆转如意,方能当其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九曲珠即一个珠内有九曲湾也,人身譬如珠,四体百骇无不湾也,能行气四肢无有一处不到,行气九曲珠功成矣。
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运劲如百炼钢即内劲,非一日之功也,日月练习慢慢磨练出来犹如一块荒铁,日日锤炼,慢慢化出一种纯纲来,欲作刀剑锋利无比,无坚不摧,太极拳出来细而有钢之,即铁人亦能打坏,何妨对敌者为血肉之躯乎。
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
鹘者飞禽也,鹰类也,冬猎用之,此言与人对敌比仿我形式如鹰鹘,见物拿来,眼要吃住敌人,一搭手就可将敌擒到,即如鹘捕物之状,此喻非骂人也,先师文字如此不得不解之,望诸君勿疑焉,猫象虎形能捕鼠,等鼠伏身坐卧后腿,全身精神贯注鼠洞,如出猛搏之得鼠焉,此言太极有涵胸拔背之势,如猫捕鼠之形,待机而发,敌得受用矣。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用功日久,腿下有根站立如山,人力不可摇动也,江河之喻言各种变化无穷,一手变五手,五手变百手,言其滔滔不绝,如江河之长也。
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蓄者藏也,太极劲不在外藏于内,如敌对手时,内劲如开弓不射之圆满,犹皮球有气充之,敌人伏我膊,虽绵软而不能按下,使敌莫明其妙,敌心疑时,不知我弓上已有箭要发射矣,我如弓敌如箭,出劲之速,敌如箭跌出矣。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断而复连
此三说总而言之,解说容易明了,曲中求直即随曲就伸之意,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收是放一理也,就是神如捕鼠之猫之理,一二语道尽学家宜自得之。
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
与人对敌或来或往,折迭即曲肘弯胘之式,折背敌其身手此系近身使用法,离远无用,进退不要泥一式,须有转换随机变化也。
极柔软而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练十三势要用柔法,然后功成就生出柔中含藏内劲,呼吸者,盖吸能提得人,能使敌后足离地,再呼气力从脊内发出全身之劲放得人远出,呼吸灵通,身法然后才能活无滞。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练太极拳是养气之法,非运气之工作也,何为运气人心急有力弩气练法,气必聚一个地方,放出不易,恐与内有妨碍,可为养气,孟子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不急不燥,先天气生,静心养性,练拳使内精气神合一,行气流通九曲珠,如未得到益定无害也,与人敌不使膊伸直,能上下相随,步随身换,膊未直而力有余,敌早跌出,就是劲以曲蓄而有余。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
太极拳之理犹行军战事,必有令旗指挥驱使,练太极拳亦然,所以心为令,就是以心行气,能使气如旗,意之所至,气即随之而到,就是心如令气如旗,腰为纛者即军中大纛旗也,小旗主动,大旗主静,拳法腰可作车轴之转,不能倒捌大纛旗也。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散可臻于缜密也
开展大也————,松其筋肉,初学练拳先求姿势开大,谓能舒筋活血,容易转弱为强,强而后,研究外能筋骨肉合一,内有精气神相聚,谓之紧凑,内外兼修,加以动静变化,自开展而及紧凑,身体强而使用全,可至臻密境矣,如说拳大练小练则误矣。
原文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敛人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
初学对敌,用心之专,恐不能胜,练成之后,无须有心之变化,身受击处自能应敌,心中不知,敌跌出矣,即为不知手之舞之,初学在心,成功后在身,犹如初学珠算,心先念歌手操之,后熟心不歌手能如意,亦先在心后在手,拳理亦然。
腹松静气敛人骨
腹虽注意犹松舒,不要鼓劲,气练入骨,骨肉沉重矣,外如棉花,内似钢条,犹如绵花裹铁之理。
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刻刻时时也,谨记一动全身之动,不要一部份动,犹火车头行动,诸车随动焉,太极动劲要整,虽整而又活焉,如行车无不动矣,身虽动心贵静,如心一静全身静,虽静又耦动焉,如动要上下相随至要。
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牵动往来,即手之舞动,气吸能入贴与脊背,蓄而待发,气吸能藏于脊骨即有内固之精神,外表文雅安逸,虽练武而犹文也。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太极拳步行走,如猫行之轻灵,练拳运动如抽丝之不断。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人身有三宝,曰精,气,神,太极意在此,不在气者不在运气之气,在气则滞如运气澎涨一部份,滞而不灵,有气者无力,有浊气者,自觉有力,敌觉我无力,无气者纯刚,无有浊气即生绵力,意想则力到,如搭手如皮条搭在敌膊,所以我未用力,敌觉我手重如泰山矣,不用直力则巧力生,无浊气者为纯刚。
气如轮轮腰似车轴
全身意气如车轮流行,腰为一身之主宰,腰如车轴能圆转,所以拳变化在腰间也。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与敌对搭手自己不动,待对手一动之际,我手动之在先矣。
似松非松将展劲断意不断
太极拳出手,说松亦不松,伸出亦未直为度,练拳可以不断有一定之姿势,能以线串成,如讲对敌使用无一定之姿势发人出去,我之姿势外形似有所断,而我意未少懈也,犹如莲藕拆断内细丝不断,以此譬喻容易明了,杨老师常言劲断意不断,藕断丝连,盖此意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4501.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杨氏太极拳名家傅声远论杨式太极拳练习法》为网友温柔为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