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危机美国为何不支持英国 英国苏伊士运河

标签:

杂谈

利用金融武器实现地缘政治目的一个例子就是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而使用这一武器正是美国。在超级油轮问世之前,西欧70%的石油是经由苏伊士运河运送的(现代超级油轮由于规模过于庞大而无法穿行)。基于该运河,从英国殖民地马来西亚运送锡和橡胶至欧洲的成本会大大降低。从更广泛意义上讲,这也会降低亚洲和欧洲之间商品运输的成本。因此,英国在苏伊士驻有80000人的卫戍部队,并与法国共同掌控苏伊士运河公司(SuezCanalCompany)的财务大权。

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一样,当时的埃及也正经历着民族主义浪潮,并寻求自1952年起从英法联营公司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的租借权。1952年7月22日,一场军事政变推翻了埃及的君主政权,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将军上台。纳赛尔上台之后,埃及与英国乃至整个西方之间关系都变得日趋紧张。1954年,纳赛尔与英国达成一项协议,后者同意撤离驻守苏伊士运河的卫戍部队。之后,纳赛尔提高赌注,于1956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作为中国台湾的盟友且一直对中国大陆持敌视态度的美国迅速作出反应,停止对埃及阿斯旺大坝的资金支持。英国早前参与了阿斯旺大坝的设计工作,而英国水文学家也参与了大坝的早期工程,但提供资金支持的是美国,这也反映了当时英国所处的窘境。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这一突然决定凸显了“冷战”政治家约翰·福斯特·杜勒斯的影响力。当时,刚刚经历过肠道手术的艾森豪威尔正处于康复期,而外交事务则委托给了一向以强硬著称的杜勒斯。

杜勒斯满以为纳赛尔会知难而退,但这位埃及总统却不愿意作出让步。阿斯旺大坝是纳赛尔心目中的金字塔,他要将它打造成现代埃及的象征。因此,他重申从英法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的特许权,并将运河收归国有。对此,苏伊士运河公司的70000名法国股东愤怒不已。而令法国政府更为恼火的是纳赛尔对阿尔及利亚叛军的支持,这使得法国在北非的政治和军事问题进一步恶化。

为此,法国同以色列达成了一份秘密协定。长期以来,以色列就反对纳赛尔对途经苏伊士运河的以色列商船的阻挠。不久,它们得到一份紧急情报,获知埃及刚刚从苏联购买了一批“米格”战斗机。(这些战斗机是经由捷克斯洛伐克采购的,但这并不重要。)更为严峻的是,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飞行员已经驾 驶这些战斗机抵达埃及。

在同法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秘密磋商之后,英国同意加入这一联盟。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先发制人,入侵西奈半岛。英国和法国则出兵夺取运河的控制权,表面声称是为避免运河遭以色列和埃及部队破坏。英法战斗机对埃及机场进行了轰炸。(“米格”战斗机自然也包括在内。)纳赛尔不甘示弱,将全部47艘航经运河的船只击沉,致使运河关闭。虽然来自亚洲和中东的商品及石油仍可绕经非洲之角抵达欧洲,但额外的成本却极为高昂,而且航运时间也大大延长。纳赛尔采取的行动造成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其中最恐怖的后果之一就是开普敦的舰船大拥堵,有超过平时3倍数量的船只在那里补给燃料。

虽然法国伞兵和英国突击队有能力以较低的代价夺取运河的控制权,但损失已经造成。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也因此而受到损害。虽然是外交官出身,但保守党首相安东尼·艾登在发起军事行动之前并未征求艾森豪威尔的意见。他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这位美国总统会支持他对埃及政府采取的行动,因为之前埃及已经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苏伊士运河危机美国为何不支持英国 英国苏伊士运河

之所以没有征求美国的意见,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当时的艾登已对纳赛尔忍无可忍。艾登向来以自负著称,易感情用事,且当时正值暴怒之时。早在1938年时,他就因不满首相内维尔·张伯伦背着他接触意大利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而愤然辞去外交大臣职务。纳赛尔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最终导致英国的和解政策(艾登是该政策的主要参与者)破产。在1951~1955年第三次出任外交大臣(第二次是在“二战”期间)时,艾登就曾亲自就英国驻苏伊士基地军队撤离问题与埃及进行磋商。

此时的纳赛尔已经成了艾登的眼中钉,他决心要推翻这位埃及领导人。折中办法是不可行的。对于主管外交事务的国务大臣安东尼·纳丁提交的备忘录,他的反应是:“你那份备忘录上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孤立纳赛尔,还有这个‘中立’纳赛尔,这都是些什么胡话?我要打倒他,你明白吗?我要除掉他……我才不管埃及会不会出现混乱。”艾登之所以大为光火,原因就在于这份备忘录建议以外交手段解决与埃及的问题。

误会或许还与这样一个事实有关:艾登与美国驻英国大使温斯罗普·奥尔德里奇从未建立起良好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温斯罗普·奥尔德里奇是纳尔逊·奥尔德里奇的儿子,后者在建立美联储和推动美元国际化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正常来说,美国大使应该有一个传递美国总统和国务院看法的信息渠道。但艾登与奥尔德里奇关系相当冷淡,后者似乎更关心英国社会而非它的外交政策。

最后一个因素就是艾登对财政大臣哈罗德·麦克米伦的信任。麦克米伦盲目地认为英国可以依赖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就个人而言,麦克米伦与美国也有关联,她的母亲就是在印第安纳州出生的。此外,他与美国在任总统之间也有一种特殊关系。当时的艾森豪威尔任北非战区盟军最高司令,而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之间的战时联络工作就由麦克米伦负责的。在苏伊士运河战争前夕,麦克米伦在前往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时曾偷偷溜进白宫,与艾森豪威尔进行了一次会面。在这次会面中,双方有无谈及苏伊士运河问题不得而知,但他给首相传递的信息却是非常明确的。“艾克(即艾森豪威尔)决意已定,”他写道,“不管以何种方式都要让纳赛尔下台。”但这只是一相情愿而已。

在苏联出兵镇压匈牙利革命之后,艾森豪威尔及其国务院最不愿意做的就是与占领国为伍。杜勒斯看不惯任何与殖民主义沾边的东西,因为他认为这将会削弱美国在“冷战”中的地位。此外,基于预算考虑,美国财政部长乔治·汉弗莱—艾森豪威尔的内阁密友—也不赞成美国提供支持。

英国人也误解了美国的选举政治。1956年11月艾森豪威尔谋求连任的事实给了他们一种信心,让他们以为他会与英国和以色列站在一起,共同反对埃及。事实上,美国选民并不愿意美国再次介入一次军事行动。对于以捍卫和平为竞选口号的艾森豪威尔来说,反对苏伊士运河战争会为他赢得政治加分。出乎英国的意料,美国要求立即停止军事行动。

这就是地缘政治的整个背景,而金融背景则是英镑的脆弱性。英国的国外债主仍在寻求摆脱他们在“二战”期间获得金融请求权,而英国日渐宽松的资本管制则为他们提供了这样做的机会。与此同时,受制于高工资、低生产率和对抗式的劳资关系,英国也难以通过发展强劲的出口经济来抵消其弱势金融。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之前,英国的储备甚至就已经快降到了被视为最低安全水平的20亿美元。基于这一背景考虑,参与一场昂贵的、不确定的军事行动是危险的。苏伊士运河的关闭将会增加航运成本,并会提高进口石油的价格。因此,苏伊士运河冒险行动也就进一步加深了市场对英国能否维持1英镑兑2。8美元的英镑兑美元汇率的怀疑。

这一汇率的下降或许会产生深远影响。那些习惯将其货币与英镑挂钩的英联邦国家和北欧国家将不得不决定是否延续这一习惯。它们或许会选择与美元挂钩,因为美国是一个更强大的经济体,也是一个更大的贸易国。如果是如此,那么对英镑区的凝聚力以及英镑区成员国在伦敦的银行业务来讲,都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在苏伊士运河行动之前,艾登政府就已经知道,要想维持1英镑兑2。80美元的英镑兑美元汇率,它需要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这正是艾登和麦克米伦认为他们会获得美国无条件支持,并对此充满信心的原因。而这也正是他们作出严重误判的原因。美国国务院警告说,美国可以提供支持,但前提是英国政府必须承诺撤离其在埃及的军队。11月2日,美国在联合国大会提出了一项停火决议。美英矛盾的公开化导致了英镑挤兑事件。之后,美国明确表示,它不仅要求停火,而且还要求实际撤军。这一声明使得英镑面临的局势进一步恶化。

至此,麦克米伦—他曾是美国政府内阁中主张对纳赛尔采取军事行动的最坚定支持者—突然改变立场。他也因此被反对党指责为表里不一的两面派,并被冠以“先进先出的麦克米伦”的绰号。但作为政府的财政大臣,他实际上是没有其他选择的。他的真正失败在于此前他对美国将会为英国提供帮助的过度自信。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英国政府一直在推诿,它表示接受停火协议,但仅同意撤出一个营的兵力。资本管控延缓了储备的外流速度,但引来了众多赌注英镑贬值的投机者。考虑到英镑可能贬值的情况,购买英国商品的外国买家要求延期付款,而向英国销售商品的卖家则要求提前付款。

妥协是痛苦的。保守党后座议员团体“苏伊士集团”(SuezGroup)并不愿意承认英国已经失去第一位阶地缘政治强国地位的事实,强烈反对撤离全部军队。艾登政府寻求金融支持的承诺,以便确保内阁在撤军问题上达成一致。但艾森豪威尔政府仍要求英国政府给出具体的撤军日期。英国人担心设定具体日期可能会引起混乱,导致部队无法正常撤离,并危及驻军的安全。因不堪重负,身体状况欠佳的艾登飞往黄金眼(Goldeneye)休养,这也是小说家伊恩·弗莱明在牙买加的度假地。但这并未激起人们对政府的信心。

所有人都知道危机会在12月4日进入最严峻的时刻,因为在这一天,麦克米伦将会就英国的储备情况发布月度报告。它将会表明英国的黄金和美元储备已降至20亿美元以下,这毫无疑问会引发新一轮的英镑挤兑事件。迫于这一时间的压力,艾登政府重申了它的撤军承诺,但仍试图避免给出一个确切的日期。它采用了含混不清的语言向华盛顿保证,“(我们)已经决定准时撤离,而且我们也准备准时撤离”。

但所有的牌都掌握在美国人手里,他们不做任何事情就能迫使英国让步。12月2日,在财政大臣发布报告两天前,英国内阁同意将12月22日作为撤军的最后时限。12月3日,刚刚休假回来的美国财政部长汉弗莱同意支持英国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款。

基于此,当12月4日麦克米伦作报告时,他可以说英格兰银行的储备已经降到20亿美元以下,但同时也可以声明,美国支持英国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取全部的13亿美元的信贷额度。12月10日,在美国的支持下,英国的借款申请得到批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委员会的16名委员中,只有代表埃及的委员投了弃权票。这一行动标志着英国金融危机的结束。同时,这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曾经的经济大国英国追求独立外交政策的时代的结束,因为现在它不得不依赖一个更加强大的伙伴,这就是美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4635.html

更多阅读

武则天对《讨武曌檄》为何不恼反赞? 讨武曌檄 武则天

武则天对《讨武曌檄》为何不恼反赞?《讨武曌檄》是骆宾王的代表作之一。骆宾王,唐朝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他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那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咏鹅》就是他这个时候的作品,不知是真是假?骆宾王虽然才

纪准:习总首次大阅兵 为何不在国庆节? 2015-01-26 08:53:18

纪准:习总首次大阅兵 为何不在国庆节?2015-01-26 08:53:18归档在|浏览 831105 次|评论 80 条大公网北京观察(tkpbjgc)综合报道,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据透露,中国将举办大规模的阅兵仪式,展示军威,这是习近平上任

吴王夫差为何不乘机灭掉越国 吴国夫差干越国皇后

吴王夫差为何不乘机灭掉越国却说吴王夫差答应了越国的和谈,文种心中一块石头方才落地,伍子胥突然来了。伍子胥早饭还没来得及吃,就急匆匆赶来了。到了中军营帐,也不通报,大踏步直趋闯入,一眼就望见伯嚭和文种两个,站在吴王夫差的旁边。伍子

李香君的后代为何不能入家谱? 刘邦后代家谱

中国古代色艺双绝的名妓(95)秦淮八艳之李香君   李香君的后代为何不能入家谱?  文/梁迎春  秦淮名妓李香君血溅桃花扇,重情重义之举撼动了世人。她不但是风月场所里的硬骨头,更是古代名妓中有口皆碑的义气妓,可以说是人气很旺的

降压表为何不能降压 金牌降压表

降压表为何不能降压穆老先生患有老年高血压,多方用药,久治不愈。突然有一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个降压表的广告,让穆老先生心动。广告宣传相当神奇,10分钟降压,获得国际九项大奖,此表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原国际奥运会主席萨马兰齐也称赞郦志

声明:《苏伊士运河危机美国为何不支持英国 英国苏伊士运河》为网友路人甲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